问题

为什么结婚会提高男性的平均寿命,却对女性影响很小?

回答
关于结婚对男女平均寿命影响差异的说法,学术界确实有过一些探讨,不过这其中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并非简单的“结婚对男性利大于弊,对女性影响甚微”就能完全概括。而且,这种说法本身可能也过于简化了现实,或者说,我们当下看到的统计数据,可能受到很多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未必是婚姻本身必然的、普适性的结果。

但如果抛开那些过于绝对的论调,我们可以试着从几个可能影响男性和女性角度出发,来解读为什么“似乎”存在这样的观察。

首先,我们得承认,长期以来,社会对婚姻和性别角色的期待确实存在差异。

男性在婚姻中的“获益”可能更明显,尤其是在过去。 传统观念里,女性承担了更多的家庭照料责任,而男性则更多地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在这样的分工下,婚姻为男性带来了:
更规律的生活和健康习惯的养成: 很多研究表明,已婚男性比未婚男性更可能拥有规律的饮食、睡眠,并减少不健康的饮酒、吸烟行为。这很大程度上可能归功于伴侣(尤其是妻子)对他们生活习惯的监督和引导。想象一下,一个单身男性,可能更容易在疲惫时点个外卖,熬夜打游戏,而一个有妻子的男性,可能会有人提醒他按时吃饭,早点休息,甚至准备好健康的餐食。这种“被照顾”的维度,对男性而言,在健康维护上可能作用更为显著。
情感和心理支持的稳定来源: 婚姻提供了情感慰藉和稳定的伴侣关系,这对于男性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当男性面临工作压力、生活挑战时,一个可以倾诉、理解的伴侣,能够有效缓解焦虑和抑郁。这种情感支持,如同一个“情绪稳定器”,让他们在面对困境时更有韧性。
社会和经济资源的整合: 婚姻常常伴随着社会地位的稳定和经济上的整合。对男性来说,这意味着可能有一个更稳定的家庭后盾,让他们能够更专注于事业发展,从而获得更好的收入和社会资源,这些间接也对健康有益。

而女性在婚姻中的“获益”,虽然同样存在,但可能更多体现在社会心理层面,而且受制于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定位。
从社会结构来看,女性在进入婚姻后,其社会角色和独立性可能受到更大的限制。 尤其在过去,很多女性结婚后会辞去工作,成为全职太太,生活的重心完全转移到家庭和子女身上。这虽然也是一种“被照顾”和“被支持”,但其个体独立性和对自身健康的主动管理能力,可能并没有得到增强,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减弱。
女性的健康行为,很多时候是基于自身意识和责任感的驱动,而非完全依赖于伴侣。 相较于男性,女性可能在孕育后代、抚养子女等过程中,本身就更倾向于关注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她们的健康管理,往往是内在驱动的,这种内在的驱动力,使得婚姻对她们健康行为改变的“增益”效果,可能没有像男性那样“锦上添花”。
婚姻中的压力和风险,对女性而言也可能更复杂。 虽然婚姻提供了情感支持,但婚姻本身也可能带来压力,比如家庭矛盾、婆媳关系、育儿的辛劳等等。如果婚姻质量不高,甚至出现家暴、情感忽视等问题,对女性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会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因此,婚姻的“风险”对女性来说,可能也同样显著,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抵消掉一部分“益处”。

其次,我们不能忽视“选择性偏差”的可能性。

更健康、更稳定的人,可能更容易进入并维持婚姻。 换句话说,那些本身就更注重健康、生活习惯良好、心理状态稳定的人,他们进入婚姻的可能性本来就更高,并且更容易维持婚姻。那么,我们观察到的“已婚人士更长寿”,可能部分原因是“长寿且健康的人更容易结婚”,而不是“结婚本身直接导致了长寿”。这种“鸡生蛋,蛋生鸡”的逻辑,在解释这种现象时需要格外谨慎。

再者,随着社会发展,女性的地位和独立性不断提升,婚姻对男女寿命影响的差异也在悄然改变。

现代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拥有更强的经济独立性和自我认知。她们在婚姻中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者,而是更主动的参与者和决策者。
女性对自身健康的管理能力更强,也更懂得如何寻求社会支持。她们可能通过健身、社交、心理咨询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健康,而不仅仅依赖于婚姻伴侣。
男性也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婚姻需要双方共同付出和维护,仅仅依靠女性的“照顾”是不可持续的。

总结来说,为什么会有“结婚对男性提高平均寿命,对女性影响很小”的说法,可能是以下几个因素的叠加:

1. 传统社会分工和角色期待: 婚姻为男性带来了更显著的生活方式改善和情感支持,从而提高了健康水平。
2. 女性内在健康驱动力: 女性在健康管理上的主动性可能更高,使得婚姻的“增益”效果相对不那么突出。
3. 婚姻对女性可能带来的额外压力: 婚姻中的一些负面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正面影响。
4. 选择性偏差: 更健康、更稳定的人更容易结婚。

需要强调的是,这并非绝对的定律,也不是说婚姻对女性就是“坏事”。高质量的婚姻,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都是有益的。而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种统计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随着社会变迁,这种差异可能也在逐渐缩小,甚至会发生新的变化。

所以,下次听到这种说法时,可以理解为它可能反映了过去一些社会现象,但绝不能将其视为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婚姻对一个人寿命的影响,最终还是取决于这段关系本身的质量、双方的付出,以及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健康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是因为男性在各个年龄段的死亡率本来就高于女性,使男性寿命的改进空间较大。

二是因为结婚·离异·丧偶对女性幸福感的影响较男性小。

  • 刻板印象里女性的情绪容易失控,似乎会在幸福婚姻中得到更多的心理好处、在离异·丧偶时受到更大的打击,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在面对失业、离异、丧偶、暴病等重大挫折时,平均而言女性调节情绪的能力好于男性。
  • 由此可以推断:婚姻·离异·单身相关的刻板印象、排斥和歧视对男性造成比女性更多的心理影响。
  • 而且,婚姻带来的幸福感是从结婚前几个月开始上升、在婚后向原本水平滑落的[1]。女性的平均寿命更长,婚姻对幸福感的影响消失之后经历的时间一般而言更长。

婚姻是特定的社会盟约。从人类文明的黎明开始,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法律促使二人或多人长期按这种盟约一起生活,并对人们的行为进行一些规范。婚姻成立的动机在满足性需求之外还有经济、后代和感情[2]

谈结婚提高寿命的文章,通常会提到从1921年开始对1528名11岁的美国儿童进行的跟踪调查。但实际上这研究的结果是显示保持长久婚姻的人活得更长,离异·丧偶的男性则寿命比单身者还要短。

20世纪的美国,社会上仍有大量关于结婚的刻板印象和习俗,结婚者在经济方面往往比单身者优越[3],美国各地政策为结婚者提供单身者不能享有的若干优待,而且结婚者的人均消费低于同等收入的单身者、比单身者更可能进行锻炼(即便是少量的)[4]、更少吸烟和酗酒、更频繁地检查身体或就医、更有概率提早发现疾病(尤其是皮肤病)、更有可能持续服药。那么,你的影响因素到底是结婚还是经济条件、生活习惯呢。

要注意:在你身边提醒你注意身体、检查你不易看到的部位的皮肤、监督你吃药之类,并不只有婚姻伴侣能够提供。结婚者在患病时如果有伴侣照顾,存活率和存活时间理所当然长于单身者,但要是伴侣跑了呢。

幸福的婚姻可以减轻精神压力、降低自杀率。而婚姻不幸会加剧精神压力、产生自杀动机和犯罪动机。美国研究数据显示,50岁以下的已婚人士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比未婚人士低约12%,但婚姻不幸的中年人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概率比未婚人士还要高,且睡眠质量更差。


此外,无论是否幸福,在肥胖国家美国,结婚会使女性超重概率增加3.9%左右,使男性超重概率增加6.1%左右。在做过类似统计的日本和中国,这个幅度没这么夸张。


从2001年开始,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的保罗·弗里吉特教授花8年时间开展将澳大利亚人的幸福感和痛苦用金钱量化的研究,有10000名志愿者参与其中。

研究分析了结婚、离婚、疾病等重大事件对人幸福感的影响。

结果显示[5]

  • 配偶或子女死亡带给女性的痛苦相当于损失约130900美元,给男性的痛苦则相当于损失约627300美元。
  • 结婚给男性的幸福感相当于获得约32000美元,给女性的幸福感相当于获得约16000美元。
  • 父母在孩子出生前感到最幸福,而几个月后幸福感会降到比没有孩子时还要低。
  • 在孩子出生时的幸福感,对父亲来说相当于获得约32600美元,对母亲来说相当于获得约8700美元
  • 婚姻破裂给男性的痛苦相当于损失约110000美元,给女性的痛苦相当于损失约9000美元。
  • 搬家给女性的幸福感相当于得到约2600美元,但给男性的却是相当于损失约16000美元的痛苦。

我想,这位教授要庆幸没有测得父母或子女死亡、婚姻破裂带给女性幸福感[6]

可参照:
Clark, Andrew E., Paul Frijters, and Michael A. Shields. 2008. "Relative Income, Happiness, and Utility: An Explanation for the Easterlin Paradox and Other Puzzle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46 (1): 95-144.
DOI: 10.1257/jel.46.1.95

2019年的研究显示[7],在考虑到选择和关系满意度之后,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挪威的人们从婚姻和同居中得到的幸福感没有差异。这显示经济和情感才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否结婚”则没有影响。

参考

  1. ^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3049147
  2. ^ 一般认为,上古时代的婚姻是经济第一、后代第二,中古时代的婚姻是后代第一、经济第二,现代社会则是爱情第一、经济第二。
  3. ^ (美国一项研究数据表明结婚者人均财富比单身者多77%)
  4. ^ 研究发现,即便是少量的休闲和身体锻炼,也有希望延长寿命约4.5年。Moore, S.C.; et al. 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of moderate to vigorous intensity and mortality: A large pooled cohort analysis. PLoS Medicine. 2012, 9 (11).
  5. ^ https://www.smh.com.au/national/money-can-buy-you-love-economist-says-20091115-igd8.html
  6. ^ 按照原始出处重整了这些数据。 之前动辄几百万美元的是新浪新闻2009年转载时谜之加码,可能反映了新浪编辑的人生观。
  7. ^ https://dx.doi.org/10.1007%2Fs13524-019-00792-4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结婚对男女平均寿命影响差异的说法,学术界确实有过一些探讨,不过这其中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并非简单的“结婚对男性利大于弊,对女性影响甚微”就能完全概括。而且,这种说法本身可能也过于简化了现实,或者说,我们当下看到的统计数据,可能受到很多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未必是婚姻本身必然的、普适性的结果。但如果.............
  • 回答
    我理解你这个问题背后的困惑和一些潜在的社会现象。关于“结婚就要求男方提供婚房和彩礼,不然就是没有诚意的女生”,我的看法是,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简单地贴标签。 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咱们中国传统观念里,房和彩礼确实是婚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人觉得这是男方给女方的一个保障,.............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此刻的困惑和不安。您提到的“男方家口头提亲不兑现,是以结婚为诱饵的骗局吗?男方是PUA精神控制女方吗?”这两个问题都指向了关系中的信任危机和潜在的操控行为。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并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 男方家口头提亲不兑现,是以结婚为诱饵的骗局吗?“口头提亲不兑现”是问题核心,而.............
  • 回答
    在咱们中国传统观念里,结婚嘛,尤其是传统一点的家庭,男方家能拿出车子、房子、彩礼,这绝对是下了血本,给足了面子,也代表着对女方和未来家庭的承诺和责任感。这几样东西,说白了,就是给新人一个安稳的生活基础,一个遮风挡雨的家,还有就是对女方辛苦付出的一个肯定和补偿。那么,女方在婚姻里又会付出什么呢?这可就.............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当下社会非常普遍的一个婚姻经济问题,也是不少家庭在准备婚事时会遇到的一个现实考量。咱们不妨仔细掰扯掰扯。首先,从男方家庭愿意出130万作为首付这个角度来看,这笔钱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不是小数目。这表明男方家庭在经济上是愿意为儿子的婚姻付出努力,并且希望能够为小两口提供一个相对宽裕的起点。.............
  • 回答
    刚结婚的夫妻,尤其是女方,在遇到矛盾时动不动就提出离婚,这确实是许多家庭会遇到的困扰。这背后往往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妨从几个更深层、更贴近生活化的角度来剖析一下:1. 对婚姻关系的初期“预期”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很多年轻女性在结婚前,脑海中勾勒的婚姻生活往往是浪漫、甜.............
  • 回答
    离婚后再谈婚论嫁,确实会让不少过来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许多现实经历和心理考量的综合结果。为什么离婚的人会变得“恐婚”,不愿意轻易再次走进婚姻的围城?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婚姻的失败本身就是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第一次婚姻的破裂,往往不是因为一点小摩擦,.............
  • 回答
    这句看似简单直白的提问,背后隐藏着女性对婚姻最核心的期待和考量。它不是一个冲动的抱怨,也不是对婚姻本身的否定,而是一种理性的、对自我价值和未来生活质量的深切关怀。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一、 “更好”的定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升级首先,我们要明确,这里的“更好”,并不仅仅局限于物质上的.............
  • 回答
    李密对待杨玄感提出的“上中下三策”,为何会将看似最为稳妥的“下策”视为“上策”,这背后有着相当的政治智慧和对当时形势的深刻洞察。而如果真的按照他的“上策”行事,历史的走向又会大相径庭。关于杨玄感三策的由来与李密的选择杨玄感起兵反隋,其初衷是反抗隋炀帝的暴政,但他自身实力有限,又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复杂局.............
  • 回答
    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世界各国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思考着如何重塑经济的活力。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性危机,不仅重创了生产、消费和供应链,更暴露出各国经济的脆弱性,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提振经济的路径,绝非千篇一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由于其基础、资源和面临挑战的差异,必然会采取截然不同的策略。发达国家:在创.............
  • 回答
    首先,我会感到一股强烈的失落和委屈。我带着一颗小心翼翼、渴望被理解的心来到这里,就像一个受伤的小动物,希望在人群中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温暖角落。我精心组织语言,生怕表达不清,把自己的痛苦和困惑细致地呈现出来,期待能收到一些善意和指引。然后,当看到评论区几乎清一色的否定、批评甚至是指责时,我会觉得一股冰.............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心里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说不清是个啥滋味。女友说想跟老外结婚,这理由一抛出来,我脑子里瞬间就炸开了锅,各种念头跟放鞭炮似的噼里啪啦响。你说她到底是什么心态?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得一点一点掰开了揉碎了去想。首先,最直接的可能,也是最伤人的,就是她觉得跟你在一起没有未来,或者说,她对你描绘.............
  • 回答
    .......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在我身边也确实见过一些例子。要说女人婚后“远离”自己的圈子,更多地和老公的朋友们来往,这背后可能也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生活重心和社交需求的变化: 共同生活,共同话题的诱惑: 结婚后,夫妻双方的生活基本融为一体了。从柴米油.............
  • 回答
    如今的中国男性,在恋爱和结婚这件事上,确实会感到格外疲惫,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而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复杂交织的结果。一、经济压力这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首先,不得不提的是经济上的压力。这可能是最直观,也是最让男性感到窒息的一点。 高企的房价: 很多人认为,中国男人结婚“必须要有房”。而如今.............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纠结的地方——关于婚姻的期待与个人的选择,还有那份沉甸甸的亲情。你问“可以不结婚吗?”,答案是肯定的,在这个时代,选择不结婚,或者选择晚婚、丁克,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越来越普遍、越来越被理解的个人选择。但你父母说“不结婚会要了他们的命”,这句话背后,藏着的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到位,触及了很多年轻人在婚姻面前的迷茫和现实的困境。确实,现在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女生结婚生孩子“吃亏”,而男生则需要负担彩礼。既然有这种潜在的“吃亏”感,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选择走进婚姻的殿堂呢?直接不结婚,岂不是更省事?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从多个角度去看看.............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我们身边不少亲戚朋友,包括我们自己家里人,一听到谁结婚了,特别是看到新婚夫妇小日子好像过得还不错,就自然而然地会冒出“结婚了就会有钱”的想法。这背后呢,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掺杂了一些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观念,加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观察和期待。首先,得说到中国传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现实,不少女孩子在婚后确实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甚至有些会感觉自己越过越差。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概而论就能解释清楚的。我们不妨把它拆开来看,从几个主要的维度来聊聊。首先,得承认一个大背景:社会观念的变迁和现实压力的并存。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往往意味着一种保障,甚.............
  • 回答
    你提到“想到可能会和别人结婚,我就哭了”,这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情绪反应,可能背后隐藏着很多复杂的原因。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为什么这个看似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会让你产生如此深刻的悲伤。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结婚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人生节点,承载着对未来、对情感、对家庭的期望和憧憬。当这个“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