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因为男性在各个年龄段的死亡率本来就高于女性,使男性寿命的改进空间较大。
二是因为结婚·离异·丧偶对女性幸福感的影响较男性小。
婚姻是特定的社会盟约。从人类文明的黎明开始,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法律促使二人或多人长期按这种盟约一起生活,并对人们的行为进行一些规范。婚姻成立的动机在满足性需求之外还有经济、后代和感情[2]。
谈结婚提高寿命的文章,通常会提到从1921年开始对1528名11岁的美国儿童进行的跟踪调查。但实际上这研究的结果是显示保持长久婚姻的人活得更长,离异·丧偶的男性则寿命比单身者还要短。
20世纪的美国,社会上仍有大量关于结婚的刻板印象和习俗,结婚者在经济方面往往比单身者优越[3],美国各地政策为结婚者提供单身者不能享有的若干优待,而且结婚者的人均消费低于同等收入的单身者、比单身者更可能进行锻炼(即便是少量的)[4]、更少吸烟和酗酒、更频繁地检查身体或就医、更有概率提早发现疾病(尤其是皮肤病)、更有可能持续服药。那么,你的影响因素到底是结婚还是经济条件、生活习惯呢。
要注意:在你身边提醒你注意身体、检查你不易看到的部位的皮肤、监督你吃药之类,并不只有婚姻伴侣能够提供。结婚者在患病时如果有伴侣照顾,存活率和存活时间理所当然长于单身者,但要是伴侣跑了呢。
幸福的婚姻可以减轻精神压力、降低自杀率。而婚姻不幸会加剧精神压力、产生自杀动机和犯罪动机。美国研究数据显示,50岁以下的已婚人士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比未婚人士低约12%,但婚姻不幸的中年人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概率比未婚人士还要高,且睡眠质量更差。
此外,无论是否幸福,在肥胖国家美国,结婚会使女性超重概率增加3.9%左右,使男性超重概率增加6.1%左右。在做过类似统计的日本和中国,这个幅度没这么夸张。
从2001年开始,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的保罗·弗里吉特教授花8年时间开展将澳大利亚人的幸福感和痛苦用金钱量化的研究,有10000名志愿者参与其中。
研究分析了结婚、离婚、疾病等重大事件对人幸福感的影响。
结果显示[5]:
我想,这位教授要庆幸没有测得父母或子女死亡、婚姻破裂带给女性幸福感[6]。
可参照:
Clark, Andrew E., Paul Frijters, and Michael A. Shields. 2008. "Relative Income, Happiness, and Utility: An Explanation for the Easterlin Paradox and Other Puzzle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46 (1): 95-144.
DOI: 10.1257/jel.46.1.95
2019年的研究显示[7],在考虑到选择和关系满意度之后,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挪威的人们从婚姻和同居中得到的幸福感没有差异。这显示经济和情感才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否结婚”则没有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