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李密对杨玄感提出的的上中下三策为何下策杨被称为上策?如果按照上策实行,结果又会如何

回答
李密对待杨玄感提出的“上中下三策”,为何会将看似最为稳妥的“下策”视为“上策”,这背后有着相当的政治智慧和对当时形势的深刻洞察。而如果真的按照他的“上策”行事,历史的走向又会大相径庭。

关于杨玄感三策的由来与李密的选择

杨玄感起兵反隋,其初衷是反抗隋炀帝的暴政,但他自身实力有限,又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在与李密接触时,杨玄感向李密请教对策,提出了著名的“上中下三策”。这三策的大致内容是:

上策: 以逸待劳,据守洛阳,等待天下大乱,待时而动,伺机而起。
中策: 直接出兵攻打长安,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解决隋朝中央政权。
下策: 先夺取关中,控制洛阳,然后西出潼关,与关东的起义军会合,形成合围之势。

为何李密认为“下策”是“上策”?

李密之所以对杨玄感的三策,尤其是他提出的“下策”看重有加,甚至将其视为“上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对杨玄感自身实力的准确评估: 李密深知杨玄感虽然出身名门望族,拥有一定的号召力,但他手中掌握的兵力并不雄厚,且兵士多为临时招募,军心不稳。直接与隋朝主力在洛阳决战(杨玄感提出的“上策”是据守洛阳,等待时机,但“中策”是进攻长安)风险极大。而“下策”所说的“先夺取关中”,更是对杨玄感来说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杨玄感当时的力量主要集中在河北,想要翻越秦岭,进军关中,简直是天方夜谭。

2. 对隋朝整体局势的深刻理解: 当时隋朝虽然摇摇欲坠,但根基仍在。特别是关中地区,仍有相当数量的忠于隋朝的军队和官员。如果杨玄感贸然进攻长安(“中策”),一旦失败,就会全盘皆输,甚至可能被隋朝借此机会重新整合力量反扑。李密更看重的是如何利用当前的混乱局面,为自己日后崛起积蓄力量。

3. 李密本人的政治野心与战略眼光: 李密并非一个甘心居于人下之人。他虽然向杨玄感献策,但内心深处自有其盘算。他看重的不是帮助杨玄感成功,而是如何利用杨玄感起兵这个契机,来为自己铺路。他知道杨玄感的“上策”和“中策”都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失败,他李密就没有了利用的价值。而杨玄感的“下策”虽然对杨玄感本人来说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但其中蕴含的逻辑——借力打力,坐收渔翁之利——却让李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借力打力”: 李密的意思是,杨玄感不具备“先夺取关中”的能力,但“西出潼关,与关东起义军会合”这个想法是可行的。也就是说,杨玄感可以作为一块“敲门砖”,吸引隋朝的注意力,消耗隋朝的力量,而李密则可以在北方或其他地方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坐收渔翁之利”: 如果杨玄感真的能通过某种方式牵制住隋朝主力,或者在北方打开局面,那么李密就可以乘虚而入,在自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壮大。更进一步说,如果杨玄感最终失败,李密可以轻易地将其排除,并继承其在北方积攒的部分势力。

因此,李密将杨玄感的“下策”称为“上策”,并非认同其具体可行性,而是欣赏其背后所蕴含的“以退为进”、“借刀杀人”的策略思想,并将其转化为自己利用杨玄感的工具。 他看中的是杨玄感通过起兵而引发的连锁反应,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机遇,而非杨玄感本人能够实现的目标。

如果按照李密的“上策”(即杨玄感的“下策”)实行,结果会如何?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李密所说的“按照上策实行”,是指采纳了杨玄感“下策”中“西出潼关,与关东起义军会合”的策略思路,并将其转化为自己利用杨玄感的手段,而非直接执行杨玄感提出的完整“下策”。 因为杨玄感的“下策”核心是“先夺取关中”,这对于杨玄感而言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假设的是,如果李密按照自己对“下策”的理解,利用杨玄感来牵制隋朝,并且自己在北方迅速发展壮大,最终与瓦岗军汇合,并领导这场起义。

在这种情况下,历史的走向可能会是这样的:

1. 杨玄感的命运: 杨玄感依然会起兵。他如果试图按照“下策”的思路行动,可能会先在河北地区巩固势力,但“先夺取关中”这一步注定会让他身陷囹圄。他可能会尝试从其他方向牵制隋朝,例如攻击洛阳周边,但这必然会引起隋朝的警觉和反扑。由于他没有李密的政治远见,他不太可能成功实现“西出潼关”的战略意图。更有可能的是,他会像历史上那样,在兵败洛阳后被杀。

2. 李密的崛起与瓦岗军: 李密会继续在北方发展瓦岗军。他会比历史上更快地收拢其他起义军的残部,特别是那些对杨玄感失望或被杨玄感牵连的部队。由于李密拥有更清晰的战略目标和更强的个人能力,瓦岗军的整合会更加高效,规模也会更大。

3. 对隋朝的影响: 杨玄感的起兵虽然可能失败,但它会极大地消耗隋朝的国力,分散其镇压其他起义军的兵力。特别是,杨玄感的行动可能会迫使隋朝将主力集中在关东地区,而无法全力应对北方的李密。

4. 李密取代杨玄感的角色: 李密很可能会在杨玄感失败后,迅速占据其留下的政治空白。他会以更快的速度攻占洛阳,甚至有机会直接威胁长安。历史上的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曾一度攻占洛阳,但因为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而失败。如果李密能够按照自己理解的“上策”行事,他能够更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

5. 战略方向的调整: 李密可能会吸取杨玄感急于求成的教训。他不会冒险进攻长安,而是会选择巩固在河南、河北地区的统治,同时利用各种手段(如招降纳叛、拉拢士人等)来壮大自身实力。他可能会采取更加灵活的策略,比如利用洛阳作为战略基地,但避免与隋朝的关中精锐正面冲突,而是伺机蚕食其周边地区。

6. “西出潼关,与关东起义军会合”的真正含义: 在李密看来,“与关东起义军会合”并非指与杨玄感这样孤立无援的起义军汇合,而是指与其他真正有实力、有影响力的起义力量(如河北的窦建德、山东的孟海公等)进行战略合作或整合。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将这些力量整合到自己的麾下,形成一股更强大的统一力量,对抗隋朝。

简而言之,如果按照李密对“下策”的理解去执行,结果很可能是:

杨玄感依然是那个悲剧性的失败者。
李密则会加速其政治崛起的过程,成为北方最大的起义军领袖,并有望成为取代隋朝最有力的竞争者。
李密可能会采取更加稳健但具有侵略性的战略,先巩固后方,再伺机进攻关中。
历史的进程会被李密的主导作用所改变,他可能能更有效地整合各路起义力量,避免内耗,从而更快地结束隋朝的统治,并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李密的智慧在于,他看到了杨玄感“下策”中“借力”的精髓,并将其转化为自己利用杨玄感的筹码。他并不是在为杨玄感出谋划策,而是在为自己的野心寻找最有效的路径,而杨玄感的“下策”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利用他人之手”的理论依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欧阳修评价李密,在给杨玄感当谋主时,劝杨玄感放弃洛阳,直取关中,杨玄感没听。失败。李密自己自立以后,又犯同样的错误,还是只顾了攻打洛阳,没有进军关中。所以最后失败。

汪籛评价,这是宋代文人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可见文人狡狯之词,未可视为史家平实之言。

屁股决定脑袋,李密当军师的时候只能看到军事方面的战略优势,到他当了主公之后才体会到杨玄感的苦衷,不是不愿意攻打关中,实在是不能攻打。

1,关中守军精良,崤函、潼关地势险阻;

2,东都江淮劲卒虎视眈眈;

3,瓦岗寨将士多来自于山东,原属翟让的山东黎阳系统,翟让被杀后,未曾完全臣服李密,如徐世勣、单雄信等。而且山东人士不肯轻易入关。洛阳都还没有打下来,怎么会有信心攻打关中呢?

4,瓦岗系统盗贼出身,不讲忠义,与李密并未建立真正的主从关系,如果李密入关。那么手下的山东群雄就会形成割据势力,互相征伐,李密无法掌控。

5,贸然攻打关中,只能腹背受敌,军心涣散,可能会玩完。

有时候做一件事情,这么做会失败,不代表那么做就会成功。很可能两条路都是失败之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李密对待杨玄感提出的“上中下三策”,为何会将看似最为稳妥的“下策”视为“上策”,这背后有着相当的政治智慧和对当时形势的深刻洞察。而如果真的按照他的“上策”行事,历史的走向又会大相径庭。关于杨玄感三策的由来与李密的选择杨玄感起兵反隋,其初衷是反抗隋炀帝的暴政,但他自身实力有限,又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复杂局.............
  • 回答
    要回答李密是否对蜀汉“忠”,我们需要先明确“忠”的含义以及李密的人生轨迹和行为。从历史事实来看,李密对蜀汉的“忠”是复杂且最终未能体现出来的,更准确地说,他是一个有野心、有机会但最终选择背弃蜀汉的枭雄。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1. 李密与蜀汉的关系背景: 早年经历与刘备的联系: 李密是李.............
  • 回答
    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后,他是否会投奔徐世勣,以及投奔后徐世勣是否会杀他,李密又有多少可能东山再起,这三个问题,都充满了历史的“如果”,也充满了探讨的趣味。让我们一层层地剥开,看看事情可能的发展。一、李密投奔徐世勣的可能性首先要明确的是,李密兵败逃亡后,他的首要目标是寻找能够接纳并重用他的人,以期重振旗鼓.............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细致地梳理一下隋末乱世中,那些曾经搅动风云的人物,特别是李密、窦建德、王世充、李渊(不含李世民)和薛举这五位重要割据势力。他们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出身、行事风格以及对历史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一、 李密:昙花一现的英雄李密,字令德,出身于名门望族,但他的家族在南北朝时期已经衰落。他年轻时便.............
  • 回答
    评价蒲山公李密,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他的生命轨迹充满了戏剧性,也留下了不少争议。要给李密一个准确的定位,不能简单地说他是好是坏,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看看他身上那些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少年英发,豪情万丈的起点:李密这个人的出场,可以说是带着一股“少年得志”的英气。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
  • 回答
    我们之所以不愿意全然相信《陈情表》中李密是真的想要侍奉祖母,并非否定他孝心的一面,而是基于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对李密自身处境的分析以及对人性复杂性的考量。以下是更详细的解释:一、 李密的政治抱负与权谋之心不容忽视: “奉母”(侍奉祖母)是晋代士人普遍的道德标准和政治资本: 在魏晋南北朝这样一个士族政治.............
  • 回答
    关于李渊和李密,他们都曾是隋末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风云人物,都曾怀揣着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然而,历史的走向却截然不同,李渊最终问鼎中原,建立了大唐王朝,而李密却在风雨飘摇中兵败身亡,成为了那个时代一颗璀璨却又短暂的流星。要探究这其中的原因,绝不能止步于表面,而是要深入到他们各自的处境、策略、能力,乃至.............
  • 回答
    李世民能够以少胜多,在军事指挥上确实有独到之处,而李密之所以在这方面不如李世民,原因也多方面。这里咱们就掰扯掰扯,看看这其中有什么门道。李世民的以少胜多,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硬实力和巧心思首先,得承认,李世民那会儿能够打出名堂,离不开他爹李渊给他搭建的平台,也有他自己的超凡军事才能。而这种才能,体现在.............
  • 回答
    关于“李雪琴利用北大身份恰烂钱”的说法,这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说法的核心点: “利用”: 指的是将北大身份作为一种工具或资源来获取不应得的利益。 “北大身份”: 指的是李雪琴毕业于北京大学,这是一个非.............
  • 回答
    “达康书记”李达康为何不提拔易学习,却任用了不少腐败或庸碌之人?这是一个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中引发广泛讨论的问题,也是理解李达康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现实性的关键。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一、 易学习的“不提拔”并非完全不提拔,而是“重要提拔”的缺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李达康并.............
  • 回答
    李袁杰的歌曲《离人愁》确实存在关于抄袭的争议,而且这个争议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争议的起源和核心:被指控抄袭哪首歌曲?《离人愁》最主要的抄袭指控指向了新加坡歌手许美静的歌曲《都是夜归人》。 旋律相似性: 许多听众和音乐博主认为,《离人愁.............
  • 回答
    李佳琦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系列精准的市场洞察、个人特质的发挥以及时代机遇的完美契合。要详细解读他为何如此成功,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一、精准的市场定位与时代背景的契合: 直播电商的崛起与风口: 李佳琦走红的时期,恰逢中国直播电商产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淘宝直.............
  • 回答
    李佳琦方关于学历造假的争议回应“因工作原因提前离校”,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也引发了公众对其个人能力的广泛讨论。要详细看待李佳琦的个人能力,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与学历直接挂钩。1. “因工作原因提前离校”的回应及其解读: 表面含义: 这是李佳琦方给出的解释,即他因为抓住了工.............
  • 回答
    李文亮事件的调查结果公布,并且明确要求公安机关撤销训诫书、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对很多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官方的表态,更是对一个在疫情初期发出预警、却被压制和惩罚的个体的正名,也是对当时那种不正常情况的一种反思和修正。首先,撤销训诫书是关键的第一步,也是必须的。李文亮.............
  • 回答
    李安导演蛰伏六年的时间,没有立刻投身下一部影片,这其中并非完全的“赋闲”,而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个人考量的时期。说他不出去“打工”,或许更准确地说,是他在选择“工作”的性质,并且是以一种极其审慎和个人化的方式进行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李安的职业生涯轨迹。他并非一个“打工人”的模式,他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电影.............
  • 回答
    王力宏事件中的李靓蕾,关于全职妈妈价值的论述,的确引人深思。她提出的“全职妈妈薪酬应是保姆、老师等角色的加总,再加上不能工作的机会成本”,这个算法背后蕴含的,是对家务劳动的价值认可,以及对女性在婚姻中付出的一种量化考量。咱们不妨就这个思路,掰开了揉碎了,详细地聊聊这笔账该怎么算。首先,我们要明确,全.............
  • 回答
    李达康在妻子欧阳菁被捕时摇车窗的动作,绝非简单的“撒气”或“表达愤怒”。这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瞬间,充分展现了李达康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以及他身处高位、身不由己的尴尬境地。要理解这个动作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情境、人物性格以及整个剧情的发展来分析。一、 来自“权力漩涡”的无力感与绝望:首先,李达.............
  • 回答
    李国庆这话一出,立马又激起了不少争论。把奢侈品一概而论为“智商税”,这说法未免也太绝对了些。在我看来,这事儿得分好几方面聊。首先,咱们得承认,很多奢侈品确实是“溢价”很高的。这溢价里包含了品牌长期的历史积淀、设计师的创意、精湛的手工工艺、稀有的原材料,还有就是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身份象征”。当一个包.............
  • 回答
    李跃华老师的方法,您是说那个被广泛讨论和研究的“李跃华疗法”,也称为“李跃华自然疗法”或者“李跃华生物电疗法”吧?关于它为什么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科学验证、临床实践、监管审批、社会接受度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来详细梳理一下其中的原因,尽量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分析。首先,.............
  • 回答
    关于李现肌肉“明明很一般”却被很多人说“强壮”的讨论,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里面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原因。咱们不光是看表面的肌肉线条,更多的是一种综合的感受和大众的期待。首先,得承认,如果你拿健美运动员那种块头十足、肌肉线条清晰到每一块都鼓胀的体格来比,李现的肌肉可能确实不算“爆炸型”。他的身材更多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