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李国庆称所有奢侈品都是智商税,你认同吗?

回答
李国庆这话一出,立马又激起了不少争论。把奢侈品一概而论为“智商税”,这说法未免也太绝对了些。在我看来,这事儿得分好几方面聊。

首先,咱们得承认,很多奢侈品确实是“溢价”很高的。这溢价里包含了品牌长期的历史积淀、设计师的创意、精湛的手工工艺、稀有的原材料,还有就是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身份象征”。当一个包包、一件衣服,背后承载的是一个家族几代人的传承,或者是一个艺术家穷尽一生心血的杰作,它的价值自然不能简单地用成本来衡量。就像古董,你不能只算它用了多少木头,多少漆,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的历史和故事。

而且,很多时候,购买奢侈品也是一种情绪价值的投资。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总需要一些东西来犒劳自己,来提升生活品质,或者仅仅是为了那种拥有美好事物带来的愉悦感。一件设计精良、质感一流的奢侈品,它可能带来的是一天的好心情,是对自己努力的一种肯定。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对于某些人来说,也是实实在在的价值。

再者,也有一些奢侈品牌,它们的产品确实在设计、质量和耐用性上有着过人之处。比如某些手表,它可能是一件可以传给下一代的精密仪器,其工艺水平和材料选择都是顶尖的。再比如一些户外装备,高科技面料和人体工学设计,能在极端环境下提供可靠的保护,这种功能性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你不能因为它的价格高,就否定它本身的品质。

但是,李国庆这么说,也并非全无道理。确实,市场上有大量的奢侈品,它们的价格泡沫成分很大。有些品牌仅仅是靠着一个Logo,就把普通材质的东西卖出天价,而产品本身的质量和设计并没有与之匹配。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付出的价格,很多时候确实是为了满足虚荣心,或者被营销手段所裹挟,这种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智商税”。

想想看,一个普通人,可能因为朋友的聚会,或者某种场合的需要,去购买一件他并不真正欣赏的奢侈品,只是为了融入某个圈子,或者避免被边缘化。这种“被迫消费”,或者说是为了融入社会身份而产生的消费,其背后的动机就已经偏离了“物有所值”的范畴。

所以,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是:一部分奢侈品是智商税,但并非所有。

关键在于消费者自身的判断力。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奢侈品,了解它背后的价值所在。如果一件奢侈品,它的设计、工艺、品牌故事都让你心动,并且它确实能给你带来持续的愉悦感或实际的用途,那么它就不一定是智商税,而是一种个人化的选择和价值体现。反之,如果只是为了面子,或者被广告宣传忽悠,买了回来却发现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那确实有可能是在交智商税了。

最终,每个人对“价值”的定义都不一样。对一个人来说是鸡肋的东西,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是珍宝。李国庆作为商人,他可能更看重商品的成本和利润率,从这个角度出发,他有他说话的理由。而作为消费者,我们在购买时,更应该关注自己的需求和产品的实际价值,而不是盲目跟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不是智商税

是比智商税更不堪一些的阶级税


忘记哪个节目里说过一个演戏的故事了

老戏骨问年轻演员

一个人在大街上遇到自己的邻居沦为了乞丐

该如何表演他此刻的情绪


年轻演员说

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悲伤

老戏骨说这是错的

看到邻居沦为乞丐

人类的通病是先震惊,再惋惜,继而沾沾自喜于庆幸,因为自己没有落单这分田地

如若他还有妻儿,那他还会快步走回家去,向妻儿讲述这个邻人的遭遇,并让孩子引以为戒

年轻演员大悟

人就是这么复杂的动物,比别人好的攀比心,几乎是一个漂浮于马斯洛需求之外,但在各个层次各个层次环节的习性

从金字塔最底层的生存阶段,到金字塔最顶层的自我实现

人人如此,概莫能外

这就是奢侈品的和部分所谓消费升级的底层逻辑

也是奢侈品总有市场的原因


再说另一个事

各位知道为啥么那么多人喜欢民国范吗?

知乎有n多专家深刻的抨击了民国生活好,民国有文化的论调

指出民国只是一小咗人的富足文化,大部分普通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但那些民国粉真的是因为不知道这个才粉民国的吗?

必须不是啊

他们粉民国恰恰就是因为这份显而易见的巨大差距,才让他们以现在他们的财富和才华更有意义。

想象你是一个大学生

回民国还是个大学生

你是多么尊贵

而你在今天又是多么普通

想象你是一个报社记者

在今天有多么普通

而在民国你又是多么令人羡慕的所在

除了真正有主义的人

四万万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受苦同胞

恰恰彰显出了吃饱穿暖有分不错工作又识文断字的他们的优渥及尊贵

这份感受,在共同富裕的今天可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有的


而这份感受,不独意淫梦回民国能获得

靠奢侈品也能获得

对这份感受的强烈需求而付费

这就是奢侈品所收的“税”

这税并不是智商税

而是阶级税

是奢侈品想方设法要勾出来,构建好和保持住

而我们信奉的主义要坚决打倒的东西

所以不要再为奢饰品洗地了

那套降低面子成本的理论

真的很恶臭

就像几千年的封建裹脚布一样

user avatar

买奢侈品的人算是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啊!
早些年的VERTU手机,30万像素,能打电话发短信,制作材料高级点,卖价十几万,几十万,人家并没有骗你啊,如果你注重功能,几百元买个手机也比这个好用。因为这是面子。

买奢侈品的人为了面子,为了显得自己高端,为了虚荣心,种种借口,但是这一切都是双方你情我愿的基础上,他赚了钱,你赚了脸而己。

《三十而己》中为了和富太太吃饭,买了LV包,如果你没有这个,那你有什么资格坐在那里呢?如同你开马自达,你根本没有资格参加这个会一样。这些都是标配了。

东胜房地产热的时候,谈生意你最次开个路虎,否则人家就觉得你不靠谱。

奢侈品就是一个标签,一种认可,另一张身份证罢了。

user avatar

这些品牌、概念、规则,其实只是人编出来的,是制定规则的“谋局者”人为虚构出来忽悠大众的,从而谋取暴利和专权。

(越是高端、奢侈的,越是如此;越是生存的基础必需品,则反而越靠谱务实…)

接受并相信这些体系(比如顶级奢侈品)的人越多,这些东西则越受认可,

从而大众会被那些规范性的命令条文(比如某某限量版和宗教戒律)所约束;

若是它们没有受众和影响力的话,其价值体系(洗脑手段)自然就会失灵。

无论是那些宗教、奢侈品牌、还是什么共和党民主党之类的组织,其实都一样,都是在靠钱权衍生出来的影响力来在说话、从而控制民众的舆论和思想。

(如果倒闭了的话则另说,一旦这个体系的规模发展起来,其门槛就会越来越高,直至达到瓶颈,从劳力士、法拉利到各种宗教体系,诸如此类都同理)

user avatar

也怪不得俞渝要甩了他。怎么说也是混过富人圈,现在为了迎合底层流量,已经到了开始编瞎话的地步了。

合着在SKP一楼像打货的主,都是智商有问题?

刷卡透支装X?想多了各位。这X太贵了,装不起的。

而且重点是加拿大鹅真不是什么奢侈品。

这个新闻告诉我们,人爬上去了,就一定不要掉下来。

user avatar

对奢侈品行业的思考,是很好的认知测试。

李国庆老师的认知,不及格。

当且仅当【奢侈品】被用于进行社交攀比时,【奢侈品】可被看做智商税。

在此以外,有很多【奢侈品】的其他逻辑,列一些常见的:

1,用于自我包装并且把包装作为一种重要投资,比如,一些人购买奢侈品伪装自己很有实力,然后去忽悠其他人投资自己或加入自己的行业。

2,用于抬高价值感,比如某些【媛】,用奢侈品把自己包装成白富美,提高异性追求者心理账户,即乐意付出更多的代价。

3,制造一种我们是一个圈子人的亲近感,有些人没什么钱,但通过豪车俱乐部,或者一些奢侈品会员,认识了生意伙伴,就是这个道理。

4,少量奢侈品有投资价值,比如某些特定款型的名表,一些限定版等等。

5,制造门槛,进行专业度识别,比如某些行业,不用某奢侈品品牌,会被视为外行和棒槌。

6,还有些人,单纯的是有眼缘,喜欢了不管便宜贵都买,因为对他而言都不贵。

以上。

二极管的去怼奢侈品,确实能赢得不少赞誉。

但不客观。

认知不全面。

user avatar

用加拿大鹅作奢侈品例子,并不恰当。我有件 MONCLER,明显比那些美国牌子保暖,用叹为观止都不夸张。而优衣库的所谓羽绒服,室外五度都挡不住,日本那个纬度,不知道他们怎么卖出去的。只能说是:一分价钱一分货,但十分价钱只有两分货。是一种对数关系。

user avatar

前两天的时候,我和朋友吃饭,饭间他露出手腕上的手表,给我看:

“8万。”

我对手表没兴趣,也没戴手表的习惯,在我看来,胳膊手腕脖子上挂任何东西都会让我感到不适。

但我还是礼貌性地称赞了下:

“好看。”

其实我都没看清那块手表长啥样,那会儿我的目光被在他身后站着的服务员小姐姐完全吸引。

我这个朋友从头到脚再到开的车养的宠物在我看来都是溢价非常严重的。

但我绝不会说他是被收了智商税。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他爸是本地的房地产大老板,完全负担得起他儿子的这些花销。另一方面是,我见到过几次他和其他人兴奋地聊手表汽车鞋子之类花销不小的东西。

在他们畅聊而我低头吨吨吨喝酒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贵不仅是商品的标价,更是我朋友身上一种被需要的身份标签。

能聊得来、能买得起这些溢价严重的玩意儿,就是一种在他那个圈子中的融入方式和手段。

而且,我那个朋友和他的朋友其实在展示的时候更多的感觉不到是在炫富,更像是在谈一个忽略了价格的心头好。这一点挺有趣。

尽管那个圈子很容易会被很多人认为是“不学无术的败家二代”的圈子。

但这个圈子的确给他带来了实际上的好处,搞工作室搞创业,很容易就拉到了不缺钱的伙伴,哪怕失败上一两次也可以平摊风险和损失。

贵的东西是一种标识“我不缺钱”的方式,哪怕在现实里很多人通过贵的东西标识出的“我不缺钱”其实是假的,并不存在的。

这个标识物起到标识作用的前提是真有钱。

你问我溢价严重的奢侈品是不是智商税,在我这里,那肯定是的。

但你问我溢价严重的奢侈品在我那个朋友那里是不是奢侈品,那我觉得大概率不是(除非他们买到做工有问题的假货)

是不是智商税,得看购买的人,就好像除了社交功能外,不少老板需要买一些昂贵的东西或者奢侈的生活来证明企业营收的能力。

但对于没那么多钱的人来说——比如我,分清楚“想要”和“需要”才是重中之重。


补充一下吧,以这张图为例:

挂在腰上的印章不一定真安全,但是能带来话题度。

可以把该行为的“安全”理解为奢侈品的使用价值,“话题度”理解为奢侈品的社交价值。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必要将公章挂在裤腰带上约等于没必要追求溢价严重的奢侈品。

毕竟在公厕小便池尿尿的时候,说不定会吸引来来自别人的奇怪目光的注视。

user avatar

现实中其实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我们常常调侃在广州你看不出谁有钱,很可能穿背心短裤拖鞋的才是有钱人。李国庆说的奢侈品都是智商税,其实暴露出了一个更扎心的问题:有钱人才不在意别人认为自己有没有钱,只有穷又爱装的人才在意自己有没有被别人认为有钱。


你还真别把有钱人当作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或者说境界比普通人高很多的那种人,事实上,我在广州所接触过的有钱人圈子里面,我所认识的有钱人里,这些人的圈子也有喜欢交智商税的,但是更多的是不喜欢交智商税的,脑子正常的有钱人看奢侈品和脑子正常的穷人看奢侈品实际上是一样的:你花钱买这东西干嘛??


如果你穷的话,你买了并不会显得你很有钱,因为你其他配套装备都是低配,更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穷人,认识你的人肯定知道。如果是真有钱人,跟你聊几下,从你讲话的内容,风格就看得出来了,真正有钱的人拿了奢侈品根本就不当一回事,那些穷又爱装的,对自己的奢侈品当作宝贝一样,生怕弄脏了弄坏了,这一点是绝对藏不住的。


目前国内奢侈品消费者分为两类:不差钱的土豪,和喜欢装逼的穷人。不差钱的土豪不在乎,智商税?他们都反应是:对啊,我就是有钱又蠢。至于会不会再买,什么时候买,完全看他们心情。有可能他们买个一两次就不买,有可能你说了他们也继续买,完全就是天外飞仙的感觉。


那些装逼的穷人听到了奢侈品是智商税,就会开始急着跳脚。因为这样一来自己又要去找别的途径来将自己和其他穷人区分开来,奢侈品买了不仅没能将自己和穷人区分,还被当作是沙雕,肯定非常不爽,真正能够让自己看起来有钱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真的变得有钱,但这又是喜欢装逼的人做不到的,因为对他们来说太难了。


提到奢侈品,就不得不提一下珠宝。珠宝也是比较贵的商品,虽然和奢侈品包包的属性不太一样,但同样也可以有奢侈品的功能。而珠宝有一个问题:如何知道自己买的是不是正品?尽管很多珠宝是有品牌专卖店的,但是如果自己去学习一下,心里就更有保障了。在抖音看到这个珠宝国检)的视频,里面就有各地检测的地址,可以了解一下↓

https://www.zhihu.com/video/1453484606951026688

视频搬运自抖音博主珠宝国检NGTC(ID:NGTC1992),这个博主会讲一些珠宝首饰相关的小知识,比如银饰品表面发黑了怎么处理,黄金首饰为什么会变白等等知识,女孩子买小首饰之前看一下有好处的。即使不是买奢侈品,也可以看看。

user avatar

只能说部分认同。

但有些话李国庆可以讲,普通人不可以。他们这种知名人物天天在媒体上曝光,不需要所谓的奢侈品,随便弄个背心裤衩都可以,但没有曝光了他们会更慌。

最典型的就是金正恩,销声匿迹的一个月,什么流言蜚语世界上都有。

user avatar

奢侈品是孔雀的羽毛,昂贵又无用,但是扎眼,能证明自己有钱,这就是主要目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