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李国庆嘲西贝馒头定价策略傻,称「富人不吃主食」?哪类消费者会买近 20 元一个的馒头?

回答
李国庆关于西贝馒头定价策略的评价以及“富人不吃主食”的说法,在消费者群体中引起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个观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李国庆的动机、西贝的定位、馒头的价值重塑以及潜在的消费者群体。

一、 如何评价李国庆的评价?

李国庆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评价:

1. 视角和动机的可能推测:
“低价”思维定势: 作为曾经的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的商业背景和消费习惯可能更倾向于大众化、性价比高的消费模式。他习惯于将商品与“便宜实惠”联系起来,因此对于高价的“主食”感到不解甚至排斥。
吸引眼球的营销策略: 争议性言论是吸引公众注意力的有效方式。李国庆作为公众人物,发表一些“出格”的言论,能够迅速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为自己和相关品牌(如果他有推荐的话)带来流量。
对“消费升级”的质疑或不理解: 馒头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是廉价的、日常的食物。将它“升级”到高价位,可能触及了一些人对“消费升级”是否虚浮、是否只是“智商税”的质疑。他可能认为这种定价脱离了产品的基本属性和大众需求。
对竞争对手的“攻击”: 如果他是在与某些餐饮品牌进行对比,那么这种评价可能带有一定的竞争意味,意在贬低竞争对手的价值定位。

2. 评价的合理性分析:
“富人不吃主食”这一说法站不住脚:
断言式谬误: “富人”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其消费习惯也多种多样。将所有富人一概而论,认为他们“不吃主食”,这是一种非常武断的概括,缺乏事实依据。很多富人同样注重健康饮食,而健康饮食中主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是他们可能会选择更优质、更健康的种类,或者控制摄入量。
“主食”的定义演变: 现代社会,“主食”的定义早已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白米饭、白面馒头。五谷杂粮、粗粮、藜麦、燕麦等都可以成为主食,并且这些“升级版”主食往往价格不菲。
健康和品质的追求: 真正的富人更注重健康、品质和体验。如果一个馒头使用了优质食材、有特殊的制作工艺、或者提供了独特的健康价值(如低GI、高纤维等),那么它就可能突破了传统“主食”的廉价印象,吸引有健康需求或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
对定价策略的评价过于片面:
忽略了品牌定位和目标客户: 西贝莜面村作为一个品牌,其定位一直是“健康、营养、西北特色”。高价的馒头很可能是其整体品牌策略的一部分,旨在服务于那些愿意为品质和体验付费的目标客户群体。
忽略了成本和价值: 近 20 元一个的馒头,其定价必然包含多方面因素:优质的原料(如特定的粗粮、有机面粉、无添加剂)、精湛的制作工艺(手工制作、发酵时间长、特殊烘烤方式)、品牌溢价、营销成本、以及服务体验等。如果这些附加值能够被消费者认可,那么这个定价就是合理的。
将“馒头”概念泛化: 李国庆可能将西贝的馒头简单地等同于我们印象中路边摊的馒头。但实际上,当一个产品被冠以品牌名称,并且在特定的餐饮场景下销售时,它就不再是简单的“馒头”,而是承载了品牌理念、食材选择、制作工艺和附加价值的餐饮产品。

二、 哪类消费者会买近 20 元一个的馒头?

这部分消费者并非传统意义上追求“量大管饱”的顾客,而是具有特定需求和消费能力的群体。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分析:

1. 注重健康和生活品质的消费者:
对食材要求高: 他们可能偏好有机、天然、无添加的食材,愿意为这些优质原料支付更高的价格。例如,使用进口全麦粉、藜麦、燕麦、或者含有多种谷物和坚果的馒头。
关注健康指标: 例如,低升糖指数(GI)的馒头适合糖尿病患者或正在控制血糖的人群;富含膳食纤维的馒头对肠道健康有益。如果西贝的馒头能在这些方面有突出表现,自然会吸引有这类健康需求的消费者。
追求天然和无加工: 相比于工业化生产的标准化馒头,手工制作、长时间发酵、无添加的馒头更能打动这部分消费者。

2. 追求新奇体验和网红效应的消费者:
“尝鲜党”: 对于新事物、新概念总是充满好奇,愿意尝试一些“不寻常”的食物,即使价格较高。
社交媒体分享欲: 近 20 元一个的馒头本身就具有话题性,如果其外观独特、口味新颖或者有特别的制作故事,很容易成为社交媒体上的分享内容,吸引那些希望通过分享独特体验来展示自己生活方式的人。
对品牌故事和文化认同: 如果西贝能够成功地将其馒头与“健康”、“文化”、“匠心”等品牌故事相结合,并且能够传递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那么这部分消费者可能会因为认同品牌价值而购买。

3. 特定场景下的消费者:
商务宴请或会面: 在一些商务场合,为了体现对客人的重视和品味,可能会选择一些有品质、有特色的食品,即使价格较高。
作为赠品或伴手礼: 如果馒头包装精美,口味独特,并且有良好的品牌口碑,它可能被视为一种健康的、有格调的礼品。
在餐厅的体验式消费: 在西贝这样的餐厅用餐,消费者不仅仅是购买食物本身,更是购买一种整体的用餐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一份定价较高的特色馒头,作为餐点的一部分,其价值会与整体服务和氛围相融合。

4. 经济能力较强的消费者:
高收入群体: 毋庸置疑,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是购买高价商品的基础。对于月收入数万甚至更高的人群来说,花几十块钱买一个馒头可能和普通人花几块钱买一个馒头的感受是相似的,并不会造成经济压力。
“为体验付费”的消费者: 这部分消费者更看重产品带来的愉悦感、满足感和价值感,而不仅仅是食物本身的功能。如果近 20 元的馒头能让他们感到物有所值,那么他们就会购买。

总结:

李国庆的评价反映了他固有的消费观和对传统主食的认知,但他忽视了现代餐饮业中品牌定位、价值重塑以及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趋势。近 20 元一个的馒头,其目标客户并非大众市场,而是那些追求健康、品质、体验,并且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新型消费者群体。他们购买的不仅是馒头,更是背后的品牌故事、食材选择、制作工艺以及与之相伴的生活方式。将馒头从日常“充饥品”提升为“生活品”,是餐饮业“消费升级”的体现之一,虽然也伴随着争议,但确实满足了一部分细分市场的需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经济学家通常认为,如果一个产品热销,提高单价会吓跑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压低单价提高出货量才是最优解;

如果一个产品点的人少,客户消费频率低,做多了会产生浪费,就只能提高单价来保持盈利;

对于这个馒头而言,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定价策略」:

馒头太容易饱腹,点多了就吃不了多少菜,菜的销量就会降低,所以价格定的高一点,迫使消费者多点菜少点主食,维持利润率最大化。

user avatar

我个人是觉得这种定价不好,起码从营销上觉得糟糕。

正餐这方面,如果想要连锁并且在一个地方长期开下去,必须要有相对合理的价格,尤其是主食正餐这种产品,中国已经远远过了那种宰冤大头的时代了。

诸如此类的,比如曾经的味千拉面,号称要开几千家店,但是现在他们几乎已经没有影子了。

还有曾经红极一时的泡面小食堂,如今也已经不见踪影。

而这样的定价,很多人说能够帮助衬托店内其他东西便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我也赞同在一些诸如手机电子或者是奢侈品行业非常有效。

但是我觉得,这种正餐远远高于市场的定价,对于品牌价值也是毁灭性的打击,毕竟这是正餐饮食行业,不是手机电器,也不是奢侈品等行业。

任何品牌,它的品牌价值往往是需要一两个点去聚焦和集中的,人们关注新闻,但却总是喜欢简单可以记住的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网上许多人只分对错,非黑即白之下没有中间的一层。

而这样定价的结果是什么?

我举个例子。

青岛大虾,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南京法官,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还有几年前,泡面小食堂,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时间不用很久,几个月前的辛巴带货,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互联网时代,就是如此的。

当大家聚焦到你一个点的时候,这个点代表的就是品牌。

所以这种定价,不管对于销量,还是品牌,都只能说除了哗众取宠,其余的没感觉到意义。

或许要等到一年后,你提起西贝第一个反应是什么?

反正我的第一反应,西贝啊?就是那个馒头21的店?

user avatar

改个名字就可以了

user avatar

西贝的技术核心不是西北菜。而是中餐西做。

他的黄馍馍吃起来好像曲奇。凉皮好像沙拉。羊腿好像牛排。

因此上,根据西餐的规则,主食应该是免费的。

user avatar

说西贝馒头贵都是不了解这馒头的,了解以后你就知道这馒头不但贵还不好吃。再了解下去你就会知道贾老板说过,西贝是每天工作15小时,干了32年,都在研究怎么把饭做的又贵又难吃,这没盈利压力才奇怪了。

西贝前副总裁楚学友还表示过,“网友对西贝的反感,是因为网友95%月收入在5000以下”,这企业文化估计就是这样的,之前疫情期间为了恰饭还假装对广大群众卖惨哭穷,现在转眼就喷人民太穷不配吃它,也不知道西贝普通的服务员有没有5000月薪。

所以你馒头19块钱我不喷你,伙计工资低我不喷你,馒头19块钱,伙计工资也低,还搞715,建议贾老板学学瑞幸,有劲往外面使,别嚯嚯国内的老百姓。

西贝莜面村就是靠着舌尖上的中国拼命营销敛的人气,但味道只能说是普通水平,也就和负一层的小餐饮差不多。问题在于这一两年涨价特别明显,比如羊杂,从刚开始满满的羊杂,到后来开始加很多土豆,再后来直接改成了羊杂烩粉条,一步步试探消费者的底线。特别是疫情过后,有些地方一个菜心就要43,这不就是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么?

价格是相对的,菜可以贵,但是要做到让人觉得物有所值。西贝现在的价格相对这连锁店级别的菜品,性价比就太低了。再搭配他堪比自助餐一样的桌子密度和毫无情调的菜市场级别装修,只能说这个价格不贵,但是吃完结账会有种上当的感觉(高情商)。

当然硬要吹性价比也可以,去了点菜全点大馒头,肯定能撑的翻白眼,去别的店可没法吃这么撑。贾老板把小餐饮平民化的饮食卖成这个价,无非是有一些目标人群对价格不敏感,另外再主打健康儿童餐,吸引一些希望给孩子吃健康干净东西的年轻夫妻罢了。

搞笑的是,在疫情初期,西贝还向社会求助,要求政府减免税款,提供支持政策。可当时贾老板诉完苦,卖给人家的东西又是啥呢?

贾老板还能开下去,靠的就是宰营销的税,发小孩的财,骗同情的钱。这古法馒头,西贝=7元、古法=7元、馒头=5元,人工成本也就是0元。那就祝贾老板继续让员工715开发出远古馒头、盘古馒头,反正出于对715的尊敬,我再进西贝的门就是脑子有问题。

user avatar

我觉得这不是很符合西贝的定价策略么?


其实我是一直没搞懂西贝到底是卖什么的,讲道理,西贝的东西我真的吃不出和早点摊的区别。面食不如陕西的,肉呢也不如北方的馆子。价格则直接和高端餐饮看齐,西贝那价位都能吃牛排了,结果味道上真的是一塌糊涂,还不如我自己烧的……

海底捞嘛味道一般卖点倒在服务上,西贝我是完全搞不懂卖点在哪里的……

他把窝窝头卖一百我都不会觉得奇怪……

user avatar

我只想知道价格监管部门形同虚设吗?

user avatar

西贝价格离谱的何止一个馒头。。

一顿饭我吃同等价位的哪个不比西贝强,我吃同等档次的那个不比西贝便宜。。

user avatar

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北人,可以说是吃馒头长大的。

西贝的馒头卖20元一个,贵吗?

如果用餐体验足够好的话,20元也不算贵。

问题是,从西贝目前提供的用餐体验来看,它的馒头真不值20元,5元足矣了。

淘宝上随便搜一下,这种二两一个的老面馒头,差不多一块钱一个。

西贝的那种馒头,何德何能可以卖到20元?

窃以为,西贝是想钱想疯了。

西贝这些年菜品越来越精致,也越来越贵。但是,没觉得味道有什么提升。

user avatar

感觉拉了知乎的后腿。

个人是多次经过西贝那个什么面村,一直没进去吃过的人。看到这个问题之前,还真不知道它的定价水平。

虽然没吃过,但是看猪走路还是有的。感觉吧,西贝有点抖音神主雪茸堂的味道,主打新奇特,特大的卤牛肋骨,什么样新奇,就给消费者呈现上,同时细节还不丢失。这样的生活体验,在经济上升期,受众还是很多的。

至于说到定价水平,说实话,经常性在机场吃饭的人,应该感觉还好吧。非要定义是富人还是穷人受众,应该是刚吃完西贝,没事做,消磨下时间折腾出来的共振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