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书上描写曹锟很废物,基本上依靠吴佩孚,那么吴佩孚为什么甘愿辅佐曹锟呢?

回答
这本书上对曹锟的评价,说他“废物”,基本靠吴佩孚上位,这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要理解吴佩孚为何甘愿辅佐曹锟,得把那段历史的脉络捋清楚,光看“废物”两个字,可就太片面了。

首先,我们要明白,那会儿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军阀混战,实力说了算,什么政治理想、国家大义,很多时候都是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来。吴佩孚,这个人可不简单。他虽然名声在外,被冠以“秀才将军”的称号,读书人出身,懂军事,也确实有点治军的本事,在北洋体系里是少有的能打仗、有脑子的人物。

按理说,吴佩孚这么有能力,为什么不自己坐那个位置,偏偏去扶持一个他人口中的“废物”?这里头有几个很现实的因素:

一、 曹锟的背景和地盘是吴佩孚急需的敲门砖。

北洋军阀最早是从袁世凯那里分出来的。袁世凯死后,北洋系一分为三,皖系、直系、奉系。吴佩孚虽然能力强,但他最初是直系中的一员,而直系当时的名义领袖是冯国璋,后来又转向了曹锟。曹锟是北洋军里老资格,他掌握着一支主力部队,就是所谓的“曹家军”,还有他自己的地盘和人脉网络。

吴佩孚即便再有才华,孤身一人,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政治资本,很难在那个复杂的军阀格局里站稳脚跟,更别说往上爬了。曹锟虽然在战略眼光和政治手腕上不如吴佩孚,但他有“派系”的根基,有可以争夺最高权力的“名分”。吴佩孚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有“政治资本”的符号,来整合直系的力量,与皖系、奉系抗衡。曹锟就像是一扇门,吴佩孚需要这扇门才能进入权力中心。

二、 权力的制衡和共同的敌人。

在直系内部,曹锟和吴佩孚并非简单的上下级关系,更像是一种合作。曹锟是名义上的首领,拥有政治资本和部队的“名头”;吴佩孚则是实际的军事指挥官和战略家,掌握着军队的命脉。

当时直系的敌人是谁?主要是皖系(段祺瑞)和奉系(张作霖)。这几个派系之间斗得你死我活。吴佩孚虽然能力超群,但要一个人去对抗奉系那样强大的军事力量,难度很大。他需要联合曹锟的力量,才能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优势。有了曹锟这个名义上的领袖,吴佩孚在政治上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在军事行动上也有了“正当性”。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吴佩孚直接推翻曹锟自己上位,那么他立刻就失去了直系的“正统性”,内部可能会出现分裂,外部也会招致更多的反对和攻击。这种情况下,扶持一个听话且有基础的曹锟,比自己直接冒险要稳妥得多。

三、 “秀才”碰上“军人”的现实考量。

吴佩孚虽然被誉为“秀才将军”,但毕竟不是从基层爬上来的那种纯粹的“草莽”军阀。他对政治的理解,更多是基于知识和逻辑,缺乏那种在权力斗争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油滑和狠辣。曹锟则不同,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在军队里浸淫多年,深谙官场之道和驭人术。

吴佩孚或许知道,光有军事能力,未必能在政治漩涡里全身而退。他需要一个能够处理复杂的政治关系、笼络人心、甚至是在必要时做出一些“不那么体面”的决策的人来配合他。曹锟恰好能在这些方面弥补吴佩孚的不足。吴佩孚可以提供军事上的胜利和战略上的指导,而曹锟则可以处理好后方的政治运作、军饷的发放、以及对其他军阀的周旋。这是一种“分工”,吴佩孚负责“打仗”,曹锟负责“掌权”。

四、 历史评价的局限性。

我们现在看历史,很容易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评判。说曹锟“废物”,是因为他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吴佩孚。但他当上总统,也并非完全没有个人能力。他靠着自己的部队和人脉,加上与吴佩孚的合作,最终实现了目标。

而吴佩孚之所以甘愿辅佐,也并非完全是“被动”的。他也有自己的政治算计。他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政治平台来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抱负。曹锟的存在,让他少了很多直接的政治阻力,让他可以专注于军队建设和对外作战。

简单来说,吴佩孚扶持曹锟,是一种非常现实的政治联盟和战略选择。他用自己的军事能力换取了政治上的支持和发展空间,而曹锟则借助吴佩孚的军事力量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两者之间是互有所需,并非单方面的“废物”依靠“能人”。那种“废物”的评价,往往忽略了当时军阀政治的残酷性和复杂性,以及吴佩孚这个人自身的政治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曹锟没有你想的那么废物,他不过是被架空了,没有兵权、家底子,谁都一样。

二,吴佩孚自己那个杂糅的执政理论里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认为民国混乱是大大小小的军阀“不忠”造成的,比如冯玉祥、郭松龄等人乃至一代目时期冯国璋、段祺瑞抗袁世凯命,上行下效之间,各级军官都无法保证自己手下人听自己的,就势必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确保手下的忠诚,进而使得各个军头缺乏足够的精力解决其他诸如民生、统一等问题。中国始终缺乏拥有足够力量的破局者。他吴佩孚要想当这个破局者,就得改变这种局面,自然要教导手下忠于自己,那自己也要忠于上级,也就是曹锟。他当然不可以反曹锟扇自己的脸。再说了,这种“辅佐”大概介于霍光和曹操的水平中间,承认曹锟有利而无害(起码在前期),何乐而不为?

user avatar

直系的后期老大是曹锟,中国人为啥讲资历,因为这是最便捷的理顺人际关系方案。曹锟是北洋军阀第三镇的统制官,属于第二代北洋军阀的高层。第一代是段冯等和袁一起创帮元老。吴佩孚只是第三代中的佼佼者,他的发展离不开曹锟的信任提拨和青睐。但任何一个老大都不可能只扶持一个手下做大,必然要埋些暗子来预防被自己首席手下干掉。曹锟的手下除了吴佩孚的人马外,还有自家的曹瑛和冯玉祥的人马,所以不管吴怎么给冯穿小鞋,曹都偏袒冯,倒不是曹多喜欢冯,只是需要冯来钳制吴。当然最后还是玩崩了………

吴佩孚失败下野后,其部下萧耀南等立刻计划取而代之。因此一度拒绝迎吴,考虑对冯的北京政权代价而沽。但冯转眼推出段的执政府来对付直系残余,想让直皖相杀,皖奉相争来坐享渔翁之利。那么直系残余必须要推出一个首领来对抗冯的执政府。又把吴给捧出来了,但此时的直系力量已经不足了,为此不管不顾的搜刮一切力量,只要你有三瓜两枣都收罗进来,这样搞得直系的力量变成联盟性质了,那么吴佩孚想顺利指挥必须得有个足够的理由。一般当老大是要靠业绩或资历的,但吴因为败北两者都没有,还是曹锟出面拼命斡旋,上骂吴佩孚不懂带将杀其傲气,下帮吴佩孚站台说直系存亡之秋非吴佩孚的能力才能收拾残局。可惜吴佩孚性格太傲,仅管曹锟帮其整合了直系的残余力量,但仍然放不下心结,直系最后还是落花流水无奈何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