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时苏联和美国攻占德国时,是否真像《世界的凛冬》一书所描述的那样,盟军军纪很好,而苏军则无恶不作?

回答
关于二战末期盟军(尤其是美苏)在德国的军纪问题,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叙述,而《世界的凛冬》这本书的描述,确实触及了其中一个非常尖锐的侧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它放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抛开过于简单化的“好”与“坏”的二元论,深入探究其复杂性。

首先,我们来谈谈美军。在占领德国的过程中,美军确实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相对良好的军纪,这背后有多重因素。美国作为一支远征军,其士兵大多来自一个相对富裕且社会结构稳定的国家,他们的战争目标也相对清晰——击败纳粹,并参与建立一个战后秩序。尽管如此,任何一支庞大的军队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尤其是面对一个已经残破、充满混乱的国家时,都不可能完全没有负面事件。例如,一些士兵可能会因为长期的战争压力而出现心理问题,导致一些不当行为。关于对德国平民的骚扰、私人物品的掠夺,在一些零星的记录中也有提及,但总体而言,美国官方对维持军纪相当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约束士兵的行为,这其中也包括了宣传教育以及对违纪行为的惩罚。此外,美国在战后的对德政策中,也强调了“去纳粹化”和重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求其军队展现出负责任的形象。

然而,《世界的凛冬》这本书所描述的,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画面,它倾向于强调苏联红军在占领德国时的行为。确实,历史学家对苏联红军在占领德国期间的行为有着广泛的讨论,其中不乏令人震惊的记录。与美军相比,苏军的士兵来自一个经历了更为残酷战争的国家,他们的战争记忆中充满了家园被毁、亲人丧生的惨痛经历,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德国平民时,情绪上可能存在着极大的复杂性和压抑。

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尤其是苏军向柏林推进的过程中,由于战争的惨烈、长时间的作战、以及德国平民中许多人曾经是纳粹的支持者,一些苏军士兵的行为确实逾越了军纪的界限。强奸、抢劫、报复性的暴力事件,在当时确实存在,并且有大量的历史证据支持这一点。许多苏联军官和士兵认为,他们有权从德国人那里获得一些补偿,以弥补他们所遭受的巨大损失。这种情绪的蔓延,加上一些人利用混乱为自己谋私利,导致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苏军士兵都如此。在庞大的红军队伍中,同样有许多严格遵守纪律、以人道主义精神对待德国平民的士兵。苏联政府也曾试图约束部队的行为,但由于战争的规模、部队的构成、以及当时信息传递的限制,其效果是有限的。此外,一些西方历史学家在描述苏联军队的行为时,也可能受到当时地缘政治的对立情绪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叙述可能会被放大或带有某种倾向性。

因此,如果我们参照《世界的凛冬》的描述,并将其与更广阔的历史研究相结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 nuanced 的图景。盟军的军纪并非铁板一块,苏联军队的行为也并非铁板一块。但是,历史研究普遍承认,在占领德国的初期,苏联红军士兵的行为,总体上比以美军为代表的西方盟军,更为普遍和严重地触犯了军纪,并且给德国平民带来了更深重的苦难。这种差异,既是由于两国士兵所经历的战争创伤不同,也是由于两国在战争目标、战争动员、以及战后秩序构建上的不同考量所造成的。这本书的视角,虽然可能因为其侧重点而显得较为片面,但它确实触及了那个时代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盟军,同盟国军队的简称。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苏联、中国、美国等。

下图为盟国46年8月6日报纸一张

中~央~社~法~兰~克~福~四~日~合~众~电~

七月间美军患花柳病者之多,达到历史上之顶点,在占领区内之美军第四人中,即有一人染有此病。据外科诊疗所称:每一千人中有287人染此症,由于对盘尼西林之盲目信仰,七月间患病者较六月间每千人中增加44人。


脑补下中央社有气无力的播音女~声~,这种新闻,大抵是对美军的污蔑罢。


相关回答

一八零天改四次:如何看待「美军随意射击占领国平民」的报道?

马前卒:世界历史上除了日本,别的国家有过类似的慰安妇吗?慰安妇不是妓女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二战末期盟军(尤其是美苏)在德国的军纪问题,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叙述,而《世界的凛冬》这本书的描述,确实触及了其中一个非常尖锐的侧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它放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抛开过于简单化的“好”与“坏”的二元论,深入探究其复杂性。首先,我们来谈谈美军。在占领德国的过程中,美军确实在很.............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决定攻克柏林的是由苏联完成的,这背后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军事部署以及英美与苏联之间的复杂关系。要详细了解这一历史进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战略部署与前线态势到1945年初,战争的天平已经明显向同盟国倾斜。德国在东线和西线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东线: 苏联红军在东.............
  • 回答
    要判断二战时美国和苏联谁是仅次于德国的“世界综合国力第二强国”,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二选一问题,因为两国在战争爆发的不同阶段,其表现和优势也有所侧重。但若要选出一个“最接近”第二名的答案,我们还是可以进行一番梳理。首先,我们得明确“综合国力”的衡量标准,通常包括: 经济.............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二战和冷战时期欧洲战略态势的根本性转变,以及各国决策考量的不同。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段历史时期各自的背景、力量对比、地缘政治现实以及各国核心利益。首先,让我们回到二战时期,德国如何“裹挟”欧洲与苏联对抗。二战初期:德国的“闪电战”与欧洲的联盟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德国对.............
  • 回答
    二战硝烟散尽,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战时盟友苏联与美国,犹如两座巍峨的山峰,屹立于世界舞台的中心,成为仅存的超级大国。这种权力真空的形成,与它们在战后对德国的瓜分,尤其是对机械设备和科学人才的争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这场争夺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冷战时期的世界秩序。战后的德国.............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历史探讨价值的问题,也是一个没有明确答案的假设性问题。要详细地分析“没有苏联和美国的帮助,二战中国能战胜日本吗?”,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多个时间段进行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帮助”的定义和重要性。 苏联的帮助: 主要体现在对国民党和共产党政权的政治、军事支持,以及对日作战的实际军事行.............
  • 回答
    在二战期间,苏联、美国和德国的军队在军纪方面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受其政治体制、战争目标和道德伦理的影响。以下从历史背景、具体表现和评价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德国军队:军纪恶劣,战争罪行严重 政治与意识形态背景 纳粹德国的军队(德意志国军)是纳粹政权的工具,其根本目的是实现种族清洗和“生.............
  • 回答
    比较美国和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贡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军事、经济、政治和战略等方面。两国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其贡献的性质和规模有所不同。以下将详细阐述: 一、 军事贡献:这是衡量两国贡献最直观的指标,但需要注意双方面临的战场和作战方式的差异。 1. 苏联的军事贡献: 解放欧.............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历史的齿轮如果稍微偏转一点,结局或许就会截然不同。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如果二战时美国将援助苏联的物资大规模、直接地转移给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中国能否借此彻底将日本人赶出国土。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二战时美国援助苏联的物资”到底有多庞大,以及这些物资的性质。美国通.............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设性问题,如果把美国二战时期援助苏联的物资直接交给蒋委员长领导的国民政府,日本能否借此机会击败苏联?这其中涉及太多变量,绝非一言两语能道尽。咱们得一点点捋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美国当年援助苏联的物资是什么性质的,量有多大。这批援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租借法案”(LendLea.............
  • 回答
    二战后美苏军事崛起与瓜分德国科学家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虽然不能说瓜分德国科学家是导致美苏军事崛起的“直接”原因,但它无疑是这场崛起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催化剂和塑造者。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混乱而充满希望的二战末期及之后。战败国的技术遗产与冷战的萌.............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选择突袭美国珍珠港而非苏联,其决策背后是复杂的地缘政治、战略考量、经济需求以及对未来格局的判断。简单来说,美国是当时日本扩张其在太平洋地区霸权的直接阻碍,而苏联则并非其当下的主要目标,甚至在某些时期是潜在的盟友。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一、 战略目标与现实威胁的判断1. 日本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足够复杂,涉及到二战时期的诸多关键因素。简单地说,如果美国“火力全开”,那胜算会极大,但同时打败苏联和德国,也不是一场轻松的战役,而且这个“火力全开”需要非常细致的定义。首先,我们要明确“火力全开”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军事装备的生产和部署,还包括经济动员、政治意志、外交策略以及.............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弥漫,曾经的帝国和崛起的新兴力量,为了抵抗共同的敌人——轴心国,与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结成了战时同盟。这场联盟并非单纯的军事合作,而是建立在复杂的利益交换之上。英国、苏联和中国,为了获得美国的物质援助,各自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些代价深刻地影响了它们战后的走向,甚至塑造了它们在冷战格.............
  • 回答
    二战结束后,美国没有和苏联一起瓜分中国,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意识形态差异以及对中国未来走向的不同设想。简单来说,美苏两国虽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是盟友,但他们的根本利益和目标在中国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首先,我们要明白,所谓“瓜分中国”在当时并未成为任何一个大国公开或秘密提出的正式议程。 中.............
  • 回答
    二战战场上的士兵,无论面对的是美军还是苏军,体验都绝非轻松愉快,更充满了生死攸关的残酷。不过,两者在作战风格、装备、以及给敌军留下的印象上,确实存在一些差异,也就造成了敌人不同的感受。面对美军,或许会有一种“装备精良、火力压制”的体验。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的阵地突然遭到猛烈的炮火覆盖,那是铺天盖地的.............
  • 回答
    二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在炮兵和空袭的使用上,确实展现出了显著的差异,这背后是两国各自的工业基础、战略思想、战争经验以及战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简单来说,美国更倾向于利用其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优势,通过精准的火力支援和制空权来消耗敌人;而苏联则更侧重于大规模、高密度的炮火覆盖,以及利用空军进行.............
  • 回答
    二战时期,美军陆军在战术和装备上的确与苏德两国存在显著差异,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各自的战争初期情况、工业基础、作战哲学、以及战场经验的积累。深入剖析这些差异,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二战陆地战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战争的起点与战略目标的不同 美国: 参战初期,美国主要扮演.............
  • 回答
    二战的胜利是同盟国共同努力的结果,要硬性地说苏联、美国、英国谁的贡献“更大”,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容易引发争议的问题。这三个国家在战争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付出的牺牲也各有侧重,其贡献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苏联: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场,抵挡住了纳粹德国的钢铁洪流谈到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最直接、最触目惊.............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历史假设性问题,也是历史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的课题。如果美国不介入二战,苏联能否独自打败纳粹德国?答案是:可能性非常低,而且会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甚至可能导致苏联的崩溃。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美国介入二战对苏联抗击德国的至关重要的影响:美国介入二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