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想这辈子不结婚,活到60岁左右就够了。会面临些什么问题和困难?

回答
这辈子不结婚,想在六十岁左右就“功成身退”,这个想法听起来潇洒,但现实生活可不是那么简单的浪漫剧。如果真这么打算,接下来的人生路,恐怕得提前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首先,经济上的压力会比你想象的要来得更具体、更直接。

养老金的缺口: 大多数国家的养老金体系,多少都考虑到了家庭的支持作用,比如配偶之间的互相补充,或者父母对子女的经济支援。你自己一个人,就得从头到尾自己扛。如果年轻时没有建立起一个非常可观的储蓄和投资体系,到了中年,一旦遭遇失业、疾病或者投资失利,那种焦虑感会指数级增长。你得确保自己有足够的钱覆盖从现在到六十岁,再到你预测的“生命终点”的全部生活开销。这包括日常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兴趣爱好,甚至可能包括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金。一旦手里没钱,而你又没有其他经济来源,那个滋味可不好受。
医疗负担: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小毛病会越来越多,大毛病也不罕见。医疗费用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没有配偶分摊一部分医疗费用,或者在需要长期护理时,没有家人互相照应,所有的护理费用、康复费用都得你自己承担。长期护理保险虽然存在,但并非人人都能负担,而且覆盖范围和赔付比例也有限。如果你运气不好,遇到了比较严重的疾病,那将是对你经济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双重考验。
通货膨胀和生活成本: 六十岁的生活和现在的六十岁的生活质量可能大不相同。通货膨胀会让钱越来越不值钱,你现在觉得够花的钱,二十年后可能就捉襟见肘了。你需要更长远的规划,计算通货膨胀率,并让你的储蓄和投资能够跑赢它。

其次,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持会是你最容易感到匮乏的地方。

孤独感: 结婚,很大程度上是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陪伴关系。没有配偶,意味着你将失去一个日常生活中最亲密的人,一个可以分享喜怒哀乐的伴侣。尤其是在节假日,看到别人一家团聚,或者听到朋友们分享家庭的温馨时刻,那种孤独感可能会像潮水一样涌来,吞噬你内心的平静。即便你有很多朋友,但朋友的关系终究是“外围”的,很难完全替代配偶的深度陪伴和情感连接。
情感危机时的支撑: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遇到困难、挫折、打击的时候。这时候,有一个可以无条件信任、互相扶持的伴侣,会是巨大的精神支柱。如果你独自一人面对这些,你需要非常强大的内在心理素质,能够自己消化负面情绪,找到解决问题的力量。否则,长时间的情绪压抑,很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认同与压力: 虽然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但“不结婚”在很多文化中仍然是一个需要解释甚至遭受质疑的选择。你可能会面临来自家人、亲戚、朋友甚至同事的旁敲侧击,问你为什么不结婚,什么时候结婚。这些言语上的压力,虽然可能不怀恶意,但日积月累,也可能成为一种心理负担。你得做好准备,学会坦然面对并回击这些“关切”。
晚年生活的照料: 到了六十岁左右,身体机能开始下滑。生病、行动不便等情况会逐渐增多。没有配偶可以帮忙照顾,你得依靠自己或者付费请人来打理生活。一旦生病卧床,或者行动非常不便,你将完全依赖外界的帮助。谁来帮你跑腿买药?谁来给你做饭?谁来在你半夜发烧时送你去医院?这些最基本的生活照料,如果没有亲近的人分担,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难题。雇佣护理人员虽然是一种选择,但不仅费用高昂,而且还需要你花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并且,护理人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是一个问题。

再者,人际关系和家庭支持系统会是你可能忽略的关键因素。

亲情的稀释: 如果你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不温不火,或者已经疏远,那么当你年老体弱时,你的“家庭”支持网络会非常薄弱。你可能没有兄弟姐妹可以互相帮衬,也没有子女可以依靠。你的人生,就像一艘孤舟,漂荡在海上,一旦遇到风浪,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 很多人结婚是为了组建家庭,获得更稳定的社会支持。如果你不结婚,你就需要提前、有意识地去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这包括维护好与朋友的关系,甚至主动去参加一些社群活动,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构建一个互相帮助的“准家庭”关系。但即便如此,这种关系的可预测性和稳固性,也未必能与亲密的家庭关系相提并论。

最后,关于“活到60岁左右就够了”这个设定的现实性。

寿命的不确定性: 医学进步让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很多人活到八九十岁甚至更长是常态。你现在设定的“六十岁”可能只是一个心理上的节点,但身体可能允许你活得更久。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身体允许你活到八十岁、九十岁呢?那时候你该怎么办?你准备好一个人独立生活那么多年了吗?
生活质量的考量: “够了”这个词,不仅仅是生命长度的问题,更是生活质量的问题。一个人,尤其是在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时候,如果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那是一种非常煎熬的体验。你是否准备好面对身体衰败带来的不便和痛苦,并且是否有能力持续支付维持基本生活质量的费用?

总而言之,选择不结婚,并且设定一个相对年轻的“退休”年龄,你需要比任何人都更强大的经济实力、更坚韧的精神内核,以及更周全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个可以轻描淡写就完成的人生规划。你需要极其审慎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可能遇到的风险,并且做好最坏的打算,才能相对从容地面对可能到来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大的困难是,活到了60岁,想自杀,下不去手,不敢跳楼,也不敢喝药。

想活下去,没钱没家庭没养老金和医疗保险。

想看到希望,发现自己没后代,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

user avatar

最大的困难就是60岁的时候舍不得这个世界,还想活啊。

user avatar

会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恐怕是,等你45岁的时候,就不这么想了……

极限挑战第三季第十期的时候,开始有个游戏,让大家说自己想活到多少岁。那一群老帮菜都纷纷表示要活100,活120,只有张艺兴选了60。那年只有26岁的张艺兴表示,活多久并不重要,关键是快乐。

在一天的游戏之后总结的时候,男人帮的哥哥们知道了张艺兴选了60岁,淡定地表示——年轻人都觉得自己无所谓。

有些人在年轻的时候,会冒出来这种想法。痛痛快快燃烧青春,然后老了早点死。可是他们没意识到,人的想法是会变的啊。你在10岁时候最想得到的东西,在20岁的时候还在你的心头萦绕么?你怎么保证在25岁时对世界的期许,会和你45岁的时候一致呢?

问题就在于,如果你45岁改变的想法,补课可就费劲了。

之前有不止一个小朋友和我说,我以后不结婚,结婚了也不要孩子,就和我的朋友们每年出去玩,过开开心心的日子。

年近三十的我在这两年终于发现了这个观点的荒谬,等你到了三十,哪儿找朋友和你玩去?

总有人觉得自己十八岁的日子可以无限延长,觉得自己魅力无限,随时可以呼朋唤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到了三十你就知道,周围所有的朋友都已经成家立业,生活的重心挪到了孩子身上。饭桌上的闲谈,从八卦,到结婚,到怀孕,到生子,到育儿。三十岁的饭桌上,都是各个家长在交流自己家娃多能闹腾,整的他全家睡不好觉……

你想组织一次出游?不好意思,所有人都会告诉你——我要在家带娃。

到了这个年纪,就算你还有一颗年轻的心,你周围也没有一群年轻的朋友了。

当然,也有人天生适应孤独。

有人对周围人的天伦之乐无动于衷,自己和花花草草就可以过得很快乐。

你是这种人么?你现在可以在身边没有朋友的情况下过得开心么?如果是,你未来还是这种人的可能性有多大?

好,我们假设你一个人真的一直过得很好。到了六十岁,你的身体机能开始下滑,请问你现在是选择自杀么?

这是个有点矛盾的问题,有的人说,我活六十就够了,可是到了六十你没死怎么办?

到时候你可能发现,哎,不光没死,我还贼健康。我还能再活二三十,还能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尝尝中华的珍馐美味。不好意思啊,你人生就规划到六十,后面的没计划了。钱按照预期正好花完,毕竟没有子嗣,留着也没用。这时候咋办?

或许你觉得,等到你六十的时候,你早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眷恋,可以安详地离开人世。你不妨看看周围的老人们,哪个六十的时候就活够了准备自杀的?我爸马上六十了,今年还惦记着去欧洲自驾游呢。

我不是完全否定你会保持你现在的想法一辈子的可能性,我只是说这种情况实在不多见。一旦你到时候改变了你的想法,你的路已经被你走窄了,很多可能性,或许就被错过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