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家长会花几百块请一个大学生做家教?

回答
家长愿意花几百块请大学生做家教,背后原因多种多样,绝不仅仅是单纯的“花钱买知识”。这其中涉及到对孩子教育的投资、对未来发展的考量、对自身精力的权衡,以及对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定认知和期望。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一、 对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视与投资意愿:

1.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普遍存在一种“赢在起跑线上”的焦虑。他们认为孩子早期接受的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学业成就、升学机会,甚至职业发展。因此,在教育上投入金钱,被视为一种必要的、有回报的投资。

2. 学科知识的提升与巩固:
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虽然学校提供了基础教育,但班级规模大、老师精力有限,难以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大学生家教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弥补学校教学中的盲点或不足。
应对升学压力: 特别是对于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关键升学节点,家长希望孩子在关键科目上取得优势。大学生家教可以帮助孩子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强化薄弱环节,甚至教授更深入的解题技巧和应试策略。
拓展知识领域: 有些家长希望孩子接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或者在某个特定领域(如编程、奥数、艺术鉴赏等)得到更专业的指导,大学生在这方面可能比普通老师有更前沿的知识和技能。

3. 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纠正不良学习习惯: 孩子可能存在不认真听讲、作业拖拉、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等问题。大学生家教作为过来人,更容易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并用更贴近孩子的方式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时间管理、笔记方法、复习技巧等。
提升学习兴趣: 有些孩子对某些科目提不起兴趣,大学生家教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方式、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教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思考,学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比单纯记忆知识更宝贵的学习能力。

二、 对大学生群体的特定认知和期望:

1. “经验分享者”与“榜样作用”:
过来人的经验: 大学生刚刚经历过应试教育的洗礼,他们更了解当前的学习环境、考试模式和学长学姐们的学习方法。这种“过来人”的经验分享,对于正在经历这些阶段的学生来说,往往更具参考价值和亲和力。
榜样与激励: 看到一个年轻有为的大学生,能够给孩子带来榜样作用,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并对未来产生积极的憧憬。大学生往往拥有更年轻的心态和更前沿的思维,与孩子更容易产生共鸣。

2. 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递:
特定科目优势: 大多数大学生在自己擅长的科目上有较深的理解,能够提供比普通教师更细致、更深入的讲解。例如,理工科背景的大学生在数学、物理方面可能更有优势,文科背景的则在语文、英语方面。
前沿知识与技术: 对于一些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编程、新媒体运营等,大学生可能拥有更前沿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孩子打开新的视野。

3. 情感连接与心理辅导:
更轻松的沟通方式: 相较于学校老师,大学生家教在年龄和心理上与孩子更接近,沟通起来更没有隔阂,更容易建立信任关系。
提供情感支持: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压力或困惑。大学生家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当朋友或知心姐姐/哥哥的角色,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疏导负面情绪。
关注全面发展: 一些家长不仅仅希望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还希望他们能培养自信心、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大学生家教在这方面也能提供一些引导和帮助。

三、 家长自身精力和能力的权衡:

1. 时间和精力不足: 许多家长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辅导孩子的学习。请大学生家教可以有效地弥补家长的角色空缺。
2. 自身能力限制: 部分家长可能对自己辅导孩子的能力没有信心,尤其是在某些他们不擅长的学科上,或者当孩子进入高年级,学习内容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时。
3. 希望专业的指导: 家长也希望孩子能得到更系统、更专业的学习指导,而不是仅仅依靠父母的经验。

四、 “几百块”的价格锚点:

1. 市场供需关系: 大学生家教的市场需求旺盛,而具备良好教学能力和口碑的大学生供应相对有限。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价格不菲。
2. 成本与价值的平衡: 对家长而言,“几百块”的家教费用虽然不菲,但相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潜力,以及在其他领域的潜在投入(如昂贵的课外辅导班),这可能被视为一种相对可控且价值较高的投资。
3. 衡量家教价值的标准: 家长会根据家教的学历、经验、教学效果、学生反馈等因素来判断其价值,并愿意为此支付相应的报酬。

五、 家长对“大学生”这个身份的价值判断:

1. 学习能力和素质的保障: 大学生通常是经过高考选拔出来的,本身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受教育程度,这为家长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质量保障”。
2. 高潜力人群: 家长可能认为,请一个在读的优秀大学生来辅导孩子,也是在接触和培养未来可能优秀的社会人才,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未来社会资本的投资。
3. 可接受的教育者形象: 相较于更年轻的学生或者退休多年的长者,大学生在年龄、精力、知识更新速度和沟通方式上,往往更能被家长和孩子所接受。

总结来说,家长花几百块请大学生做家教,是综合考虑了孩子长远发展、弥补学校教育不足、培养学习能力和习惯、家庭自身精力与能力的限制,以及对大学生群体在教学和榜样作用上的期望等多重因素的决策。这是一种对孩子教育的“投资”,而非单纯的“消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就是题主没搞懂大学生家教的本质。

你听说过尖子生找大学生做家教嘛?很多600加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可比大学在校生强多了,他们家长敢请,他们都不一定敢听。

大学生家教是一种廉价替代品,绝大多数情况是针对近乎于“神仙来了也救不了你”的情况,而“死马当作活马医”的药品。

我身边绝大部分有给人做家教的同学,教的孩子基本都是上本科都令人捏把汗的水平。仅仅陈述事实,而不是歧视谁。

大部分的教学对象是这样:一张卷子,7比2比1的难度,百分之十的难题放弃可以理解,百分之二十中档题也直接扔,只管百分之七十的基础题,而且很多高三了还各种缺少框架和体系,基础各种漏洞,甚至有的同学教到的孩子,还有非常基础的知识很陌生,并且有的孩子对于学习有些抗拒。

什么概念呢?以理科高考数学举例,前面七八个题总做过吧,有很多基本都是看一眼就会了的难度,主要拼细心,都是从8到9题才开始增加难度,好一点的撑到第10题,剩下的已经是放弃的范畴。你做两道算十几秒到一分钟就出来结果的填空,后面两个压轴填空,又开始放弃了,然后解答题前几个记住基础公式和辅助角公式,一点都不用想就能算出来的写好,送分的概率题画个表小学算术,求个期望,就到了空间坐标/解析几何/导数,后面这些都是放弃的范畴,最多做一两个第一问。选做题,一般都是最简单的极坐标,记住几个公式代一下就出结果。

到了高考语文这方面的辅导,许多都是给一篇文章找不出信息,古诗词默写基本空着,诗歌鉴赏瞎写,读人物传记常常概括不出正确答案的,你会惊叹他为什么这么缺乏基本素养,怀疑初中小学是不是有进行语文训练的那种,匪夷所思。

你发现了吗?基本上所有需要技巧的“难题”以及需要一定熟练度的“中档题”,基本上都不用你讲,你要主攻辅导的主要是基础题,而且其中很多都是不用太动脑子的。

都大学生了,辅助角肯定知道,奇变偶不变肯定知道,坐标系,向量什么的也没啥问题,解方程也总比大学见到的温柔,求导求积分,二重积分都经历了还怕这个?

什么?你担心自己水平差讲得不好,思路不清晰或者你不会做难题?没关系,只有难题才能体现出讲得好不好。人家孩子自己都说了,基础差,那些难的考试直接放弃,让你多讲点简单的。所以完全够用,反倒是耐心,创意,话术,讲得更通俗有趣或许更为重要一些

有时候你以为你是在“教育”,帮助一个孩子获取知识,讲清课程,实际上很多都是:家长知道孩子基础什么都不会,找个大学生给补补基础,讲讲题,陪着做做作业。这段时间呢,孩子至少能安安静静学习一会儿。

你是顺便讲题的学伴工具人而已,不是老师,不是老师,不是老师。你能让孩子听你讲讲东西,安安静静学习一会儿,你就尽到职责了。如果你能针对性梳理一下知识点(哪怕是找到薄弱点多给读几遍课本),你就已经非常负责而且有可能很成功了。

那种科班出身的老师,口碑好的名师,解决的是难题怎么讲得通俗,方法如何教授好,是为了解决怎么让学生平均分高,怎么教孩子做对难题的,而不是一遍遍教最基础的东西的。他们面对基础很差的学生,往往能做的只有让学生补全基础,除此之外没别的。真的请去了,恐怕名师也头大。

而且其中有的孩子,但凡好好学也不至于学成那样。这一点,有的家长也清楚。请个名师给孩子读课本,帮孩子讲题答疑,陪孩子写作业,和请个大学生,起到的效果基本一致。

而且现在大学有很多新建的校区都在城市郊区的大学城,那附近的高中大多不是省重点市重点,更别提那种不屑于宣传一本率的学校了,教学水平和接受学生的素质都不会特别高,因此这种基础严重缺乏,处处是名师都救不了的致命窟窿的学生特别多,才大概率出现这种高需求。

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其中有可能有家长傻,不懂教育,自孩子小时候就一直不知道怎么辅导孩子学习,帮助孩子获取知识,才导致孩子没有养成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极差,才产生见到的这么大的窟窿,当然我认为更多的原因还是出现在孩子自身。

毕竟,知道请家教的家长已经是相对上心的了,只不过孩子的基础实在是已经太拉跨,一方面感动自己求一份心安(咱家尽力了云云),一方面谁来都可能回天乏术选择一种低成本的方式(万一呢)。

而学习稍微好一点的学生家庭,但家长上心且真的觉得有家教的必要,至少都会找正经老师补课,哪怕请不到名师。

高中在一所每年宣传都是600分以上xxx人的学校,身边的同学们以及去省重点的同学们里面,我是没听说过谁找大学生做家教的。大部分人不需要家教,也基本不怎么补课。偶尔需要家教也是事先总结问题,针对薄弱环节请老师专门讲解,至于请到什么水平的老师则是量力而行。

所以不要对大学生家教产生什么误解,大学生只是充当完成“上过大学的人都能干”的任务的廉价工具人,而不是什么需要高超技艺的专业园丁。

真的需要好的老师和优质的教学的人,大概率是不会找大学生的

当然,之后好不好好教,能教成什么样,就全看孩子的悟性,是否积极,以及你的努力了。以及找你做的事情。

补基础这种事情,其实谁来都差不多,更别提有人请家教就是让你讲题陪做作业。这种基础稀烂却想让你讲题而不是补基础的,基本没救,尽职责就行,别想太多,不是所有人都能救得了的。

user avatar

就是个高级托儿管理服务,监督写作业,简单答疑解惑

user avatar

年轻的时候俺也有类似您这样的想法。

有个同学连四级都没过, 却顶着学校的牌子(某广横走)出去教英文。然后经常回来问俺这样那样的问题。俺当时也觉得他是误人子弟。后来俺还是想通了, 尽管俺可以教同学, 但是不妨碍同学的水平还是比中小学生高一截。即便是他不懂教育心理学也无所谓。 只要他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他就能挣那份钱。

有时候不收钱的免费的东西, 人家还未必相信。就像俺写的散文(免费), 如果拿到传统媒体连载, 恐怕也能骗个千吧两千稿费的。贴在知乎连 1000 个赞都攒得那么辛苦, 两年攒 1000 个赞。还不如俺说个笑话。





至于家长,他们只是想当甩手掌柜而已。

钱的问题, 不是问题。

在祖国这个大环境, 只要孩子考试分数不往下掉, 或者有点提高,那就是有效了。如果您傻到从 METACOGNITION 讲到 Bloom's Taxonomy 再讲到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孩子下次考试还是不及格,恐怕家长就会震怒。反而是哄哄孩子,帮他/她改改错题,简单粗暴,真金白银拿钞票实在。 (光环效应)在家长眼里, 哇,这某大学生家教真细心, 值! 家长如果自己知道怎么培养孩子的 Core Competencies 或者知道怎么评判教师, 那就不需要请家教了。

如果家长是研究型的, 也许他/她会作对照试验(Controlled Experiment)。但未必每个家长会愿意“玩弄”自己的感情。 俺老婆科室的护长孩子学习不好,曾经让某个留学生当家教教了半年。后来发现效果不明显,就缠着俺老婆来说服俺去教。 俺只抽空给他上了三次课, 还都是免费的。大约是五~六年之后,孩子毕业工作了。 聊起家教这话题, 护长说孩子亲口跟她讲的,还是麦叔叔教得好,太感谢了。俺有点无语,这似乎是迟到的“正义”啊。






//////////////////////////////////

~~~~~~~~~~~~~~~~~~~~~~~~~~~~~~~~~~~~~~~~~~

俺没啥文化, 初中毕业,大伙都知道。散文很散,敬请海涵。

知乎阅读总量只有 0.8亿, 远远没跨出一小步 (n<1亿)。 盐值持续低迷(3年了还900+)


“老麦, 大家都说你是‘笑话’、‘论坛孤儿’和‘神棍’。”

“没错。 只有不到万分之0.5的读者赞同俺的观点。”


俺知道要放弃弱者心态,但是知乎100股俺竟然份儿都没有......嘤嘤嘤


user avatar

我们上一代人,大概出生在六七十年代

那个时代出一个大学生是真的很金贵,因为wg以及新中国较为穷困的原因,大部分人不上学或者上不起学,或者没学可上,多半小学水平,有个高中生已经很厉害,如果家里出个大学生跟现在家里出个博士差不多了

所以在他们的观念里大学生就很厉害,不是你们知道的其实扩招以后大学生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很多水分

其次,他们相信吃猪脑补脑,喝猪血补血,所以找个大学生来做家教,家里孩子就能考上大学,这是朴素的“缺啥补啥”唯物主义观念

此外,补习班价格昂贵,又不是一对一,家长害怕付了钱得不到效果,又没有精力陪小孩上下学,又怕他们在补习班认识一些成绩不好的同学养成坏习惯(成绩不好才需要补习嘛)

找个大学生在家一对一,全程可监控,感觉要好很多,而且大学生毕竟年轻,可控,找点茬克扣点工资,不怕撕逼,学校毕竟是机构,吵起架来不好解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