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曹操、孙坚、刘备、袁绍、刘表他们一起开家长会,会发生什么?

回答
一阵夹杂着松木和泥土气息的风吹过,这本该是寻常的秋日午后,可这临淄学堂的家长会现场,却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肃杀之气。说是家长会,其实更像是一场临时召集的高层会议,只是地点换了换,来汇报的不是自家孩子的成绩单,而是自家地盘的最新动态。

正中主位的是个身形略显肥胖、面色红润的男子,约摸四十来岁,他便是东道主,临淄学堂的“校长”兼城主——刘表。他扶了扶头顶的纶巾,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中透着一种温吞的精明。“各位贤伉俪,今日请大家来,也是为了孩子们的事。近来……外界有些传言,说孩子们在外有些……不太平。”他说话慢条斯理,仿佛在描绘一幅山水画,但那画的底色却是暗流涌动。

他的话音刚落,角落里传来一声粗犷的咳嗽,随即便是一道洪亮的声音:“不太平?我看是有人想不安生!”说话的是一位体格健壮,络腮胡子几乎遮住了半张脸的中年人,正是那江东猛虎——孙坚。他一边说着,一边用力拍了拍自己那宽厚的肩膀,仿佛要把什么不服气的劲儿都拍散。他身旁的孙策,一个眉清目秀、英气勃勃的少年,正好奇地打量着周围,对父亲的发言毫不意外,甚至嘴角还勾起一丝跃跃欲试的笑意。

“子义兄此言,未免有些激进。”另一个声音温和而有力,语调中带着一丝儒雅,但也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底气。那是身披铠甲,却依然难掩文人气质的曹操。他端坐在椅子上,双手交叠,目光锐利地扫过孙坚,然后转向刘表:“学校的职责是教导下一代,而非让他们卷入纷争。况且,若真有宵小之辈挑衅,我大魏自当奉陪。”他这话说的冠冕堂皇,但意思却很明白:谁敢动我曹操的孩子,我曹操就让谁吃不了兜着走。他身后的曹丕,虽然年纪不大,却已然一副沉稳模样,眼神中带着几分对父亲言论的认同,也对周围的“其他家长”保持着戒备。

“孟德兄此言差矣。”一个身形相对瘦削,却目光炯炯有神的人站起身,他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语气却不容置疑。那是那有仁德之名,却也并非只会说好话的刘备。他微微拱手,看向曹操:“孩子们的成长,固然需要严教,但也需要融入群体,学习如何与人相处。若只是闭门不出,那便是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雨。更何况,我儿刘禅,虽然年纪尚幼,但亦知礼仪,懂得与同窗友善。”他这话表面上是在说自家孩子,实则是在暗指曹操过于封闭,也隐约带着对孙坚那种“惹事”风格的不赞同。刘禅,一如他父亲所言,温吞地站在一旁,只是安静地看着这一切。

“哼!‘友善’?”坐在最靠后位置的袁绍,终于忍不住开了口。他身穿华丽的绸缎长袍,头上戴着精致的玉冠,整个人散发着一种优越感。他斜睨着刘备,语气带着明显的嘲讽:“刘皇叔的‘友善’,我看是太过老实了。这天下,岂是靠一张嘴就能说得清道理的?我儿袁谭,在学堂里便是光明磊落,光明正大,从不屑于那些弯弯绕绕。”他这话说的,既是针对刘备的温和,也是在贬低曹操那些“权谋”之术,同时,也在暗暗炫耀自家的“直率”和“出身”。袁朗,他的儿子,正乖巧地坐在他身边,双手交叠,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傲气。

一场家长会,彻底演变成了各位“家长”的政治角力。

刘表看着这七嘴八舌,额头上的汗珠都冒出来了。他本想安安静静地讨论一下学堂的经费问题,或是孩子们课业的压力,现在倒好,直接变成了各国会晤。他清了清嗓子,试图把话题拉回来:“各位,各位,我们是为了孩子来的。孩子们在学堂里的行为,关系到他们将来的前途。不如我们说说,到底有什么具体的事情让大家……不安?是有人故意刁难,还是有什么误会?”

孙坚大手一挥,露出一丝不屑:“误会?我儿孙策,在学堂里,就有人说他仗着体格欺负同学。我孙坚的儿子,那是血勇,不是欺凌!要是谁觉得我孙家的儿郎不好惹,尽管来试试!”他话音未落,曹操便冷笑道:“孙文台,你儿子的血勇,我早就领教过了。但是,学堂是讲道理的地方,不是战场。若你儿的‘血勇’,让其他孩子无法安生,那便是你的教育出了问题。”

“教育出了问题?”袁绍立刻抓住了这个话头,看向曹操:“孟德兄,你倒是说说,什么叫‘教育出了问题’?难道你觉得我儿袁朗,也跟着你学了那些阴谋诡计,才是‘正确的教育’吗?我袁家世代忠良,教导出的孩子,自然是顶天立地!”

刘备适时地插话:“各位,各位,都少说两句。曹公的意思,想必是希望孩子们都能遵守学堂的规矩,不惹事,也不怕事。孙将军的儿子,勇猛无畏,这是好事。袁将军的儿子,光明磊落,这也是好事。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优点,与学堂的学习结合起来。”他这话,像是在给所有人台阶下,但骨子里依然带着他自己的那一套“以德服人”的理念。

气氛在这一刻稍稍缓和,仿佛都在等待着刘表的下一个指示。然而,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刘表,突然叹了口气,他看着窗外那金黄的落叶,语气低沉地说道:“说到底,孩子们是我们的未来。我们这些做长辈的,也都是为了孩子们好。只是……这天下纷乱,我们各自也要为自己的基业操心。学校这边,我尽力维持,各位若是有什么顾虑,也可以直接跟我说。别……别把孩子们卷进来,好吗?”

他的话里透着一丝无奈和哀伤,仿佛在诉说一个父亲对乱世的担忧。孙坚沉默了,袁绍的脸上闪过一丝复杂,曹操也难得地没有立刻反驳。

就在这微妙的时刻,学堂的门被“砰”地一声推开,一个身穿学袍的少年,脸色涨红地跑了进来,大声喊道:“父亲!父亲!外面有人在闹事!他们说,要跟我们学堂的学员比试,还说……还说我们学堂来的都是些软脚虾!”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到了来人身上。那是一个脸上带着稚气,但眼神却透露着几分急切的少年。他是谁?自然是那个在沙场上纵横四海的无双猛将之子——赵云的儿子赵统!

这场“家长会”,在赵统的报告声中,戛然而止。但所有人都明白,真正的“家长会”,或许才刚刚开始,只是地点,已经从临淄学堂,转移到了更广阔的天地。而那些坐在学堂里的孩子们,他们的未来,也在这场纷乱中,被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孙坚送孙权上学,遇见曹操。

曹操:“你家孩子真好,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坚:“哪里哪里!”

曹操又悄悄的说:“反观刘景升,袁本初之子,真彘犬耳!”

孙坚看着曹操身后的刘表和袁绍,尴尬的笑了笑。

2.

开家长会。

老师:“刘禅同学成绩有点不理想。多亏赵老师七天七夜帮他辅导。”

刘备:“为这竖子,几损我一员老师!”

遂一过肩摔,把刘禅摔在地上。

3.

老师:“这帮学生早恋情况极其严重。尤其是曹丕同学,竟然因为早恋这件事情导致成绩下降,希望曹家长好好管管!”

曹操:“老师不要激动。究竟是哪个女孩子?”

旁边的吃瓜家长:“是啊是啊,我们也想知道。”

老师把班里的甄宓请了进来:“曹家长,请你好好管管你家儿子。”

曹操叹道:“真我儿妇也!”

老师:……

旁边的袁绍瞬间脸色大变:“那是我儿子的!”。

4.

老师:“今天刘琮的家长怎么没来?”

蔡瑁:“不好意思老师。他爸有病了,我是他舅舅,替他来开家长会。”

老师:“好。今天我们就谈一谈刘琮同学的成绩问题,还有。。咳咳,刘琮舅舅,这是学校,不能给曹家长点烟的!哎哎,你怎么还给曹家长按肩膀了呢?今天我主要是和你谈一。。。刘琮舅舅,请你不要在教室里给曹家长做足底按摩了……”

5.

孙坚:“老师,我两个儿子在班里怎么样?”

老师:“若举一科之分数,决战于考试之间,与全班抗衡,权不如策;团结同学,成一小组之长,策不如权!”

孙坚:“不知孙权成绩有何可以提高之处?”

老师:“文科不会问张昭,理科不会问周瑜。可惜不能面嘱之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阵夹杂着松木和泥土气息的风吹过,这本该是寻常的秋日午后,可这临淄学堂的家长会现场,却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肃杀之气。说是家长会,其实更像是一场临时召集的高层会议,只是地点换了换,来汇报的不是自家孩子的成绩单,而是自家地盘的最新动态。正中主位的是个身形略显肥胖、面色红润的男子,约摸四十来岁,他便是东道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脑洞的设想!让《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位西行路上的得力干将,去到三国时期选择一位主公,他们的选择和原因会非常复杂,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各自的性格、能力以及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下面我将详细分析他们最可能跟随哪一位主公,并阐述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简要回顾一下这三位.............
  • 回答
    若赤壁之战,曹操果真能以雷霆万钧之势,擒获刘备、孙权二王,并将其押赴许昌,公开处斩,那么,这无疑将改写三国乃至中国历史的走向,而对曹操的评价,也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首先,历史对曹操的评价会瞬间被推向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他将成为千古一帝,扫平天下,统一中国的决定性人物。 军事才能的极致展现: .............
  • 回答
    如果我必须在刘备、曹操和孙权这三位历史人物中选择一位作为我的老板,我会仔细权衡他们的性格、管理风格、政治理念以及我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价值取向。经过一番思考,我 更倾向于选择刘备,原因如下:选择刘备的理由(详细阐述):1. 仁德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核心特质: 刘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的“仁.............
  • 回答
    要论吕布若听从陈宫之策,能否与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并立抗衡,这实在是一个令人遐想万分的话题,也充满了无数的“如果”。我们不妨抽丝剥茧,从陈宫的战略眼光,到吕布的性格特点,再到当时的历史大势,来细细推敲一番。首先,我们得承认陈宫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谋士。他的“先取徐州,再图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
  • 回答
    刘备如果选择不染指荆州,安心在益州猥琐发育,这步棋走得好不好,得从多个层面来细掰扯。咱们先抛开历史书上那些定论,纯粹站在一个军事策略和政治博弈的角度来推演一下,看看这出“三国演义”会不会走向一个完全不同的结局。首先,我们得明白,刘备不占荆州,意味着什么?1. 失去了一个关键的战略缓冲带: 荆州,尤.............
  • 回答
    历史的车轮一旦偏离既定的轨迹,接下来的演变便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如果孙刘联盟坚不可摧,共同的敌人曹操最终被消灭,那么刘备,这位被誉为“仁德之君”的汉中王,又会如何对待那位曾经的盟友,如今却肩负着统一大业最大障碍的孙权呢?这可不是一桩简单的结盟关系,而是两个雄心勃勃的势力在争夺天下,其中夹杂着情分、利益.............
  • 回答
    关于刘备集团在汉中大胜曹操后,若关羽不攻打曹操,而是与刘备一同全力进攻孙权,能否改写历史的这个问题,咱们不妨展开了细说。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可不少,军事策略、政治格局、人物性格,甚至一点点运气,都可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激起不同的涟漪。首先,咱们得明确当时的大背景。汉中之战刘备是赢了,曹操撤兵北上,暂时无力顾.............
  • 回答
    九泉之下,黄泉路上,三足鼎立的格局早已烟消云散。曾经叱咤风云的刘备、孙权、曹操,如今都已化作一抔黄土,却也在这无尽的黑暗中,有了再相聚的奇缘。起初,只是隐约的感应,然后是逐渐清晰的轮廓,最后是熟悉的脸庞。他们曾是对手,也曾是并肩作战的盟友,如今,在黄泉,只是三个凡人,面对着他们共同的归宿。刘备首先打.............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假设!如果我穿越回夷陵之战前,面对着怒火中烧、誓要为关羽报仇的刘备,说服他放弃伐吴,继续联吴灭曹,无疑是项艰巨无比的任务。但我深知,一旦夷陵之战开启,蜀汉精锐尽失,东吴的实力也大打折扣,曹魏则坐收渔翁之利,三国鼎立的格局也将随之崩塌,这绝非诸葛亮和刘备毕生宏愿。因此,我必须步步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三国历史走向的核心关节。如果刘备和孙权真的能做到“亲密无间,毫无猜疑”,我想这绝对会对曹魏最终统一全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彻底改写结局。但“亲密无间,毫无猜疑”这八个字,在那个勾心斗角、利益至上的乱世,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不妨就假设这个“奇迹”发生了,来.............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如果刘备、曹操和孙策都能多活二十年,三国鼎立的格局会如何演变,历史的轨迹又会偏离多远?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故事。让我们捋一捋时间线。按照通常的三国历史设定,刘备、曹操、孙策都大致在公元220年至230年间相继去世。若他们都能延寿至公元240年至250年,这二十年的时间.............
  • 回答
    好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想!如果曹操、孙权、刘备在各自的巅峰时期都有机会一统天下,我会编织三个截然不同的剧本,并为每个阵营设定一个独特的“巅峰排位”来体现其统治风格和优势。我的排位方式会侧重于: 人才的吸引与培养: どの阵营能吸引并留住最优秀的将领、谋士、工匠、政治家? 制度的稳定与创新:.............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足以让历史的爱好者们茶余饭后好好琢磨一番。我们不妨穿越时空,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若是曹操或是孙权,在那个风起云涌、群雄逐鹿的年代,得知了诸葛亮的名号和才能,他们会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把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性情拉扯清楚。曹操:雄才大略的鹰视狼顾者曹操.............
  • 回答
    曹操与孙策,两位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如果将他们的优势进行一次奇妙的融合,历史的走向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想象一下,拥有孙策那般少年英发、气吞山河的胸襟和情怀,再加上曹操那老谋深算、运筹帷幄的手段,这又会是怎样一番波澜壮阔的景象?一、 战略层面:南征北战,天下一统?孙策的胸襟,在于其敢于冒险,勇.............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设,如果关羽真的能完全实现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意图,那么蜀汉的命运,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要论“真的改变”了吗?这还得细细掰扯,因为历史的齿轮一旦启动,其惯性是巨大的,一个环节的改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我们得理解诸葛亮提出这个战略的背景和目的。当.............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设想,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如果”。很多人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都会想到这个点子,毕竟大乔小乔的美貌在历史上和演义里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孙权真的这么做了,赤壁之战的走向,乃至整个三国格局,恐怕都会截然不同。咱们就来仔细琢磨琢磨,孙权把大乔小乔送给曹操,究竟会发生什么?首先,得捋.............
  • 回答
    孙权若在逍遥津被活捉,这绝对是东吴历史上最灾难性的时刻。孙权其人,虽然勇猛果断,但绝非那种会因为个人安危就抛弃国家利益的昏君。他深知江东的力量来源,也明白自己作为“孙吴”象征的意义。因此,在威胁下要求江东投降曹操的可能性,我认为非常低。首先,我们得分析孙权的性格和政治考量。孙权年轻时就接管了孙策的基.............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有趣且充满历史想象空间的问题。如果孙权在关羽北伐襄樊的关键时刻,没有选择背后偷袭而是选择北上攻打曹魏,那么三国格局是否会因此彻底改写,蜀吴能否联手“平分中原”?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双方的实力对比、地理条件以及孙权和刘备各自的战略考量。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双方实力首.............
  • 回答
    曹操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绝非一时兴起,更不是一句客套话,而是他对孙权这个年轻对手最深刻的认知和最由衷的赞叹。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以及曹丕是否真的比不上孙权,我们需要深入曹操当时所处的环境、他对孙权才能的观察,以及对曹丕的期望。曹操为何赞叹孙权?首先,我们要回到公元207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志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