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曹操赤壁一战擒两王,将刘备孙权押赴许昌斩首,历史会怎样评价他?

回答
若赤壁之战,曹操果真能以雷霆万钧之势,擒获刘备、孙权二王,并将其押赴许昌,公开处斩,那么,这无疑将改写三国乃至中国历史的走向,而对曹操的评价,也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首先,历史对曹操的评价会瞬间被推向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他将成为千古一帝,扫平天下,统一中国的决定性人物。

军事才能的极致展现: 赤壁之战本是曹操北征南讨以来遭遇的最大一次战略性失利,如果他能在此战中逆转乾坤,擒杀两位割据势力的领袖,这将是其军事指挥艺术的巅峰体现。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善于用兵的枭雄,而将是能够以绝对优势碾压对手、解决核心问题的战略大师。此前他统一北方所展现出的谋略、勇气和决断力,将在此基础上得到最淋漓尽致的证明。他将成为军事教科书上无可争议的典范,后世将无数次复盘这场战役,研究他如何在劣势中寻找机会,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

结束分裂,奠定统一基石: 刘备和孙权是南方最主要的两个反曹势力,他们的存在是曹操统一中国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一旦这两人被擒杀,南方士族和军队将失去精神领袖和组织核心,其抵抗意志将大幅动摇。虽然短时间内可能还会出现新的地方势力挑战,但曹操已经扫除了最强大的两个障碍,统一之路将变得无比平坦。历史评价他,将重点突出他结束东汉末年以来长期战乱,实现国家统一的功绩。他将不再仅仅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者”。他的名号可能会从“魏王”直接晋升为“皇帝”,甚至拥有超越汉献帝的实际地位。

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曹操将能够更从容地整合南方资源,推行他的治国理念和政策。无需再担心南方的威胁,他可以集中精力处理内部问题,如土地改革、户籍管理、法制建设等。他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王朝的稳定和发展奠定基础。这种对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贡献,将是他历史上最重要的正面评价之一。

政治手腕的残酷与高效: 公开处斩刘备和孙权,是极其残酷的政治手段,但如果因此换来了长久的和平与统一,历史评价可能会倾向于认为这是“必要之恶”。后世对他的评价会是:为了国家大义,他能够做出最艰难、最无情的决定,不被个人情感所左右。这种评价会强化他“政治家”而非“君子”的特质,但也可能伴随着对他人格的争议,认为他为了权力不择手段。

然而,这种“大一统”的局面,也并非全然没有隐忧,而历史对曹操的评价也可能因此而复杂化:

“权臣”到“开国皇帝”的转变与争议: 尽管实现了统一,但他毕竟是推翻汉朝、建立自己统治的实际奠基人。如果他直接废汉自立,历史评价可能会将他与秦始皇、汉武帝并列,视为结束分裂、开创新时代的君主。但如果他仍然以汉臣的身份行事,这种“篡位”的质疑依然会存在,尽管没人能再反对他。他的合法性问题,即使在统一之后,也可能成为历史评价中的一个暗流。

对三国其他人物命运的影响: 失去了孙权和刘备,蜀汉和东吴的残余势力将会迅速瓦解。诸葛亮、周瑜等人的命运将完全改变。诸葛亮可能被迫仕曹,其政治才能或许能在新的体系下得到一部分发挥,但也可能因为坚持原则而被排挤甚至处死。周瑜的悲壮抗争也将不复存在。后世对这些人物的评价,也将因为没有与曹操进行那场惊心动魄的较量而失去许多戏剧性和悲剧性色彩。

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曹操本人的文学成就毋庸置疑,但他推崇的法家思想,以及可能更加集权和严酷的统治方式,会对后世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如果他成功统一并建立自己的王朝,他的治国理念可能会被发扬光大,这与三国时期士人崇尚的清谈、玄学、道义等思潮可能会产生冲突。历史评价他,也需要权衡他带来的政治统一与对文化多样性可能造成的压抑。

后世继承者的稳定性: 曹操的成功将为曹魏政权打下坚实基础,但其继承者能否维持这份伟业,又将是另一番挑战。如果继承者昏庸,曹魏王朝或许会重蹈其他王朝覆灭的覆辙,但这种覆辙的开端,却是如此辉煌。历史评价曹操,也会带有对其子孙能否守业的预设性判断。

总的来说,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擒杀刘备孙权,历史将毫不吝啬地赞美他为“千古一帝”。他的军事才能、政治魄力、统一天下的功绩将成为他身上最闪耀的标签。他会被视为结束乱世、带来和平与稳定的伟大君主。然而,如同所有伟大的历史人物一样,对他的评价也不可能完全一面倒。他的残酷手段、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以及其统治可能带来的文化思想影响,都会是历史学家们深入探讨的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将从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跃升为奠定中国后续数百年政治格局的关键奠基人,其历史地位将无比崇高,但也可能因此而背负更沉重的历史争议。他的形象将不再仅仅是那个吟诵“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文人枭雄,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扫平天下、铸就新秩序的开国君主,一个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不可磨灭印记的伟大(或可怕)的征服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刘备老革一个

孙权小屁孩一个

有什么好说的?

你刘备什么人?

中山靖王之后——谁不知道中山靖王是个大种马出了名的能造小孩?

屡败屡战——历史上屡败屡战的人多了去了也不差你一个

仁义——仁义有用吗?你携民渡江然后呢?最后还是死了吧,只能说明仁义在乱世屁用都没有

如果刘备这个时候死了

历史上的评价不过是一个不得志、没什么本事、有妇人之仁的军阀而已

哪有那么多温情?

历史有的是残酷的故事

诸葛亮——刘备都死了,一个老革三顾茅庐请出的人最后也没啥用,FW一个而已,武侯武兴王武庙十哲中国古代六大政治家,你想桃子呢?

如果最后诸葛亮还是打出了平南中这种战役

那人家也只会说,曹老板运筹帷幄,村夫能征惯战

和你刘大耳有什么关系?同样是村夫在别人手里就是王炸在你手里屁用都没有,你说你是什么货色?

关羽张飞——有点本事,可惜跟错了老板,鉴于刘老板的坟头草已经五尺高了,关张大概率会归顺曹操。

说不定在平定周围的羌胡/山越/南蛮时能和张辽一样再来个斩首行动

可这和你刘备有啥关系吗?那是人曹老板能容人、能用人,关羽都二进宫了人家照样待见

你呢?

不过是一个有SSR也用不了的失败者

(当然还是要说明一下,确实是新老板善用人能用人,只不过刘老板在用人方面也不差,如果早死了,那也没有人会夸他)

其他就更不用说了

虽然我不喜欢把三国政治和当代类比

但是我还是想说

如果他和他的战友在某条红河边被白匪一锅端了,你说历史会怎么评价他们?

这就是残酷的历史,如果你是失败者,基本上就会完全声名扫地,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看你的笑话、在你的尸体上蹦来蹦去,还要指指点点说你这不好那不好

我是薯粉也就算了

那我换个话题

如果曹操在官渡被袁老板一锅端了,会是什么后果?

一个不得人心的人螳臂当车、不识时务,最后被我伟光正的大袁势力一扫而光,还会有什么?

十胜十败?

笑话

自己打自己脸吗?

所以

兄弟们

用力呼吸

做好每一件事

好好活下去

想想如果刘备早死了,如果曹操早死了,别人会怎么尽其所能地去侮辱他们

如果我们和他们一样

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等着看我们的笑话

补充:

虽然大家喜欢玩孙十万的梗

而且其自身也有无数笑点/黑点,包括但不限于薄情寡义、坐坦克里斗老虎(刺激)、十万、逍遥津后大难不死原地蹦迪等等

但是也不得不说

赤壁之后

孙权/东吴才真正成为了一个让人不可小视的割据政权

孙权的军事能力比不上大哥

但是领导能力还是可以的

一个稳定的东吴政权对开发南方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千百年后

某偏安南方的政权的词人天天拿孙权DISS当朝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何等意气风发!

BUT

如果他和他的东吴在赤壁中被一把火烧干净了

剩下的

不过是无尽的嘲笑和谩骂

——孙权何人?

螳臂当车者!

user avatar

孙权大概率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形象,能力不足,猜忌忠臣,醉生梦死,一个典型的亡国昏君。


刘备的形象应该跟李密或者陈友谅差不多,狡诈阴险,言而无信,野心极大。真龙天子曹操对刘备推心置腹,而刘备却反倒背叛曹操,在先后背叛公孙瓒,袁绍,与吕布,袁术闹掰,从曹操处逃亡后,又在一次次阴谋中夺取了荆州之主的刘备,最终在赤壁之战败给了雄才大略的曹操,结束了背叛者的一生。

user avatar

这个平行时空下的曹老板的历史评价大家已经脑洞开得很多了,我想写一写其他人在另一种人生下的结局:

曹操八十万大军破荆州,下江陵,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刘备败当阳,走夏口,求援于孙权。孙权不听鲁肃之言,回绝了刘备的求救。最终,孙刘两家在赤壁被曹操各个击破。这是故事背景。

1.张飞为掩护刘备突围,战于营门,曹兵不得进。张飞身披数十创,兵器尽毁,又挥舞两具曹兵的尸体作战,杀数十人,最后流血而尽,瞋目大骂而死。张飞死后多时,曹兵仍不敢近前。

曹操感叹:张翼德世之虎臣,于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有万夫不当之勇,惜哉!厚葬张将军。

2.刘备突围时亦战死,曹操亲自祭奠刘备墓。

曹操说:当年我与玄德公煮酒论天下英雄,谓其曰“今天下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此言如昨,而今玄德已亡,我不能不为流涕也!江东居民遭兵革之难,尽免今年租赋。将刘备麾下义士的灵牌摆上,刘封螟蛉之子,刘禅乳臭未干,虽能残喘于世,死期已近,今将他们的灵牌也一起摆上,祭奠其父。

曹操又令手下读《衣带诏》,诸将都阻止曹操。

曹操说:念!为何不念?当年此诏传至曹府,我方患头风,卧病在床,此诏读过,毛骨悚然,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才能自引大军八十万,进荆州,破孙刘,与其决一死战!真乃诏书如箭,此箭一发,却又引得多少壮士尸陈沙场,魂归西天。我曹操不受此箭,壮士安能招魂入土,夜枕青山,星光殷殷,其灿如言,不念此诏,操安能以血补天哉!

曹操消灭孙刘后,天下再无敌手,他的野心也加速膨胀,人言‘曹孟德之心,路人皆知。’外无强敌后,他与汉献帝也终于撕破脸皮,曹操借《衣带诏》指控汉献帝昏庸无道、谋杀忠良,逼汉献帝禅位于自己,改国号为魏,曹操称帝,史称魏文帝。

3.关羽掩护众人家小突围,被曹操擒获。

曹操一脸得意:云长,别来无恙乎?当初你弃我而去,可曾想到今日?

关羽说:我弃你而去,是因你心术不正。

曹操邪魅一笑:那么,云长,今日之事如何呀~

关羽正色道:今日有死而已!

曹操继续傲娇:哼,公自然可以一死了之,但公等家眷将如何?

关羽说:我闻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我等家眷之生存,全在明公耳。今日被擒,请即就刑,并无挂念。

关羽转身向刑场走去,曹操慌了,却挽留不住。。。

望着关羽的背影,曹操下令:即送云长家眷往许都奉养,怠慢者,斩!

后来,关羽长子关平继承汉寿亭侯爵位,关羽次子关兴及张飞之子张苞等人皆拜都尉,后随军剿灭五胡,皆有战功。小关张对刘备的遗孀也事之如母。令人奇怪的是,以喜好人妻著称的曹操却从来没有对刘备的遗孀不敬过。

4.刘封作为刘备的义子,却始终想篡夺刘家基业。刘备死后,刘封率军进攻诸葛亮、赵云等人指挥的刘禅军。刘封久攻不下,因此假意投降于曹操,想借曹军来消灭刘禅。曹操将计就计,率军接受投降。

曹操问刘封:你身后二将何人?

二人答道:糜竺、糜芳,拜见丞相。

曹操又问:你二人可是骨肉兄弟?

二人答道:是。

曹操说:我知你二人原在刘禅手下,今日为何降他?

刘封回答说:丞相,刘禅知丞相引军渡江救我,急忙引军还江夏,命此二将断后,我在阵上问他们,‘先父在日,我并未慢待二位将军,今日何从我弟而见逼也?’,二将闻言,愿意归降。

曹操惊诧道:哦?

刘封赶忙谄媚:我又告诉他们,‘勿降我,可降曹丞相。’故引二将军前来,专候丞相发落。

曹操大怒:汝父在日,虽屡屡败绩遁走,却从未屈膝于我!

又对糜竺糜芳说:你二人尚知怜恤刘氏骨血,不忍他兄弟相残,今封为列侯,随军听用。

随后曹操白了一眼刘封便扬长而去。

不久后,糜竺自觉愧对先主,忧愤而死。后来刘封复叛,被曹操所杀。糜芳贪污军资、里通外国,也被治罪处死。

5.赵云随诸葛亮将刘禅送至东吴,请求诸葛瑾照料刘禅,随后回军死守城池。诸葛亮指挥守城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赵云不忍军师再受煎熬,也不愿让城中军士和百姓再白白送死,于是先送诸葛亮回营休息,然后自己打开城门并当即自刎于城下。

曹操感叹:赵子龙一身都是胆,当年长坂坡的英雄尚在,惜哉!厚葬赵将军。

6.曹军入城后擒获诸葛亮,押解阵前。

曹操说:孔明,你可知献门者是谁呀?乃是汝将赵云。

孔明冷笑道:子龙誓与城共存亡,城陷时,他已先我一步为国捐躯了。

曹操又说:我前日至城下,城上箭弩为何如此之多?

孔明大笑:亮只恨其少!

曹操劝道:我知你忠于刘氏,不得不如此,今肯投降否?

孔明骂道:不降!我生为汉室臣,死为汉室鬼,不似你等,篡汉乱国之贼!可速斩我!

曹操叹息道:好吧,我成全你,还有何言?

孔明说:我主在东,不可使我面西而死。

曹操应允:死后葬于城东。

孔明随即慷慨就义,曹操感叹道:刘备麾下义士,何其如此之多!

7.徐庶突围失败被擒,献于曹操帐前。

徐庶说道:死则死耳,何惧之有!

曹操听了,一脸兴奋:嗯~此人好生面熟。

徐庶说:赤壁之战曾经相遇,如何忘却。

曹操说:哦~原来你也记得。

徐庶感叹道:只是可惜呀。

曹操问:可惜什么?

徐庶说:只可惜那日火不大,不曾烧死你!

曹操拔刀相向,徐庶的老同学程昱求情说:明公,切莫动手,徐庶之才十倍于我,明公正当留用。程昱素知元直乃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作保。

曹操哈哈大笑:我岂不知元直是忠义之士,故戏之耳~

徐庶虽降曹操,却终生未为曹操设一计、献一谋,只是在家侍奉老母,了此余生。

8.刘禅被送至东吴,听闻诸葛亮死后先向东吴称臣,后又随东吴向曹操称臣。刘禅被解送许都,封安乐公,他亲自入宫拜谢。

曹操问刘禅:安乐公,颇思楚否啊?

刘禅一脸傻笑:此间乐,不思楚也。

曹操笑着摇头说:人之无情,乃至于此啊!

一直为弟弟照顾刘禅的诸葛瑾对刘禅说:公子为何回答不思楚?彼若再问,可哭泣答话,‘先人坟墓,远在荆楚,乃心南悲,无日不思。’魏帝必放公子归楚。

过了一会儿,曹操又问:安乐公,颇思楚否啊?

刘禅照着诸葛瑾说的回答了一番,曹操问道:此语怎如诸葛瑾所教相似啊?

刘禅一脸憨憨:是是是,正是他所教。

曹操哈哈大笑,结果大笑时头风发作,死前以手指向自己身边的曹植。后来曹植继位,史称魏武帝。诸葛瑾后来带着弟弟的灵柩回到隆中归隐,潜心治学,整理了《诸葛氏集》传于后世。刘禅后为曹植所杀。

9.鲁肃苦谏孙权联刘抗曹,孙权不听,反将鲁肃下狱,孙权兵败,老狱吏一脸喜庆地来看望鲁肃。

狱吏说:鲁先生,可喜可贺呀~

鲁肃问:哦?何喜之有?

狱吏说:孙将军已经从赤壁大败而回了,五万兵马全军覆没,当初,鲁先生力劝主公联刘抗曹,如今应验了,主公回来,能不重赏、重用?

鲁肃听完,仰天长叹:我的死期到了。

狱吏一脸惊讶:鲁先生,这话怎讲?

鲁肃解释说:孙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鲁肃犹有生路。今大败而归,羞于见我,鲁肃不望生矣!

狱吏还在惊讶之时,孙权的使者已经到了,说:奉主公之命,取鲁肃首级回报。可怜鲁子敬,竟落得如此下场。

10.张昭率众向曹操投降。

曹操问:江东军马钱粮现有多少啊?

张昭一脸谄媚:丞相~江东现有马军五万,步军十五万,水军八万,钱粮大半在建业,其余各处足够供给曹丞相得胜之师使用一年~

曹操又问:战船多少?原是何人统管?

张昭答道:大小战船共七千余只,原归微臣掌管~

曹操感到不可思议:江东二十八万人马,七千余只战船,仅各处钱粮便够我军一年用度,如此雄厚之力,先生为何不战自降啊?

张昭拍起了马屁:江东兵马岂敢抵抗丞相威武之师?丞相智谋盖世无双,用兵如神,百战百胜,丞相乃当世。。。

曹操一脸不耐烦地打断说:好,我加封汝为镇南侯,水军大都督,你要悉心操练水军,以候调用。

张昭跪安之后,荀攸对曹操说:张昭是势利小人、谗佞之徒,主公为何加授显官贵职,让他掌管水军呢?

曹操说:哼哼~我岂能不识人,只因我军皆北方之众,不习水战,故权用此人,日后我别有理会。

后来,魏国水军建立起了完整的人才梯队后,曹操就把张昭杀了。

11.陆逊无奈降曹,在曹操点将时姗姗来迟。

曹操问:江东诸将皆已来见,为何独你迟迟不来啊?

陆逊答道:为人臣,不能使其主保全疆土,心实惭愧,有何颜面见人。

曹操赞赏道:真乃江东难得之臣也,可惜未遇明主啊,陆逊将军,吾封你为关内侯、扬州牧。

陆逊后来出将入相,得以善终,儿子后来也成为了一代名将。

12.孙权最终被曹军擒获,军士们将孙权五花大绑,押解上来。

孙权喊道:太紧了~太紧了~

曹操笑道:缚虎焉能不紧呐~孙权,你今被擒,还有何话啊?

孙权套近乎:明公,近日瘦了~

曹操说:仲谋不肯就缚啊,焉能不瘦~

孙权继续拍马屁:明公所患,不过孙权耳,权今愿降明公,公为大将,权父之,何愁天下不定?

曹操问贾诩:文和以为如何啊?

贾诩说: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曹操脸一沉:将孙权拉下去,缢死,而后枭首。

孙权一边被推下去,一边骂道:贾诩,奸贼,汝乃天下最无信义之人,你难道忘了曹昂之死!

曹操:嗯?!

同日,贾诩亦被斩首。后来二宫夺嫡,因为没有了贾诩的助力,曹植最终被立为太子,曹丕郁郁而终,死前感叹:若贾文和在,不使我至此。虽然曹植的政治能力不如曹丕,但由于曹植长寿,因此最终司马氏野心未成,天下归于曹魏。

13.大乔被曹军擒获,献于曹操帐中。

曹操说:敢问夫人姓氏~

大乔机械地回答说:妾乃孙伯符将军之妻,乔氏也。

曹操又问:夫人识我否~

大乔说:久闻将军威名,今夕幸得瞻拜。

曹操又说:我为夫人,才肯纳孙权之降,不然孙氏灭族也~

大乔说:实感将军再生之恩。

曹操说:今日得见夫人,乃天幸也~不知夫人今宵愿与我同席共枕否~

大乔说:妾能侍奉将军乃三生有幸。

大乔后来被曹操带回许都,终生未离开铜雀台。

14.周瑜接到孙权的投降命令,口吐鲜血。

众将将周瑜搀扶起来,周瑜说:众将勿忧,我有一计,可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程普、黄盖、韩当等众将问道:大都督有何良策?请明示。

周瑜说:暂降曹魏。

随后,曹操大胜而归,废汉自立,荀彧因反对曹操而被赐死,荀彧的好朋友钟繇担心自己早晚也会被曹操所杀,因此心不自安。周瑜预料到了这一点,于是和钟繇密谋灭曹。而钟繇曾镇守关中,与马超等人相识,此时马超之父马腾被曹操所杀,马超欲兴兵为父报仇。于是三人会盟,折箭为誓,计划是马超在外起兵,周瑜、钟繇在内举事,共诛曹贼。不料韩遂背叛马超,告密于曹操,周瑜、钟繇被曹军围攻,皆死于乱刃之下,追随周瑜的众将也同时遇难。周瑜死前长叹:我计不成,乃天命也!马超孤军奋战,最终战死沙场,马岱、庞德等人亦战死。曹操以诸侯之礼安葬了周瑜,并祭拜说:东吴之灭,绝非将军之罪,实是孙权无道而致啊!

15.甘宁受周瑜所托,赶造大船,带领卫温等将领,以及包括小乔在内的众将家眷,流亡出海。他们的去向成为了一个谜,有人说他们到了东瀛,有人说他们到了琉球,有人说他们到了暹罗,也有人说他们到了更远的地方。。。

全剧终。

user avatar

一个职业拳击手,正值壮年,面对一个40多岁的普通人和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的联合进攻,如果职业拳击手赢了,要么大家会觉得他应该赢,毕竟他是专业的,而且状态在巅峰!对手又不强!要么有人会质疑他“胜之不武”“欺负弱小”........

但如果这个职业拳手输了.........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不但会有很多人骂这个职业拳击手是“废物”!还会把那个普通人和那个孩子当成“明星”........

而“赤壁之战”也是这个道理!“号称百万”VS 几万人........赢了是应该,输了是“丢人”!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若赤壁之战,曹操果真能以雷霆万钧之势,擒获刘备、孙权二王,并将其押赴许昌,公开处斩,那么,这无疑将改写三国乃至中国历史的走向,而对曹操的评价,也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首先,历史对曹操的评价会瞬间被推向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他将成为千古一帝,扫平天下,统一中国的决定性人物。 军事才能的极致展现: .............
  • 回答
    赤壁之战的结局,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一个难以估量的“如果”。如果曹操在那场关键性的战役中获胜,一举消灭了孙刘联军,那么他统一中国的进程将大大加速,中国历史的轨迹可能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关于他是否会建立“幕府”制度,以及汉天子是否能继续保有“中华传统的万世一系”的地位,这背后牵扯着中国.............
  • 回答
    赤壁之战,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战役。如果历史的车轮偏转,让曹操在那场大火中笑到了最后,那么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日子究竟会更好还是更坏,这实在是一个难以一概而论的问题,背后牵扯着太多复杂的因素。首先,让我们设想一下曹操获胜的局面。曹操统一北方的成就已然斐然,他有着强烈的政治抱负和治国理念。他的统治风.............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设想,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如果”。很多人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都会想到这个点子,毕竟大乔小乔的美貌在历史上和演义里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孙权真的这么做了,赤壁之战的走向,乃至整个三国格局,恐怕都会截然不同。咱们就来仔细琢磨琢磨,孙权把大乔小乔送给曹操,究竟会发生什么?首先,得捋.............
  • 回答
    赤壁之战,一场决定中国三国鼎立格局的经典战役。如果刘备势力缺席,东吴单挑曹操,这场历史的走向会因此改写吗?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设,让我们来详细推演一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刘备的加入对于赤壁之战的东吴来说,并非只是锦上添花,而是具有战略性的、不可或缺的一环。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提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假设性问题,将中国三国时期的顶尖人物与日本战国时期的名将进行比较,虽然缺乏直接的量化标准,但我们可以基于历史记载和普遍认知,对日本战国时期的名将进行一个大致的评估。在开始详细对比之前,需要明确一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非常复杂的,无法简单地用一个单一的数值来衡量。 曹操的“统率”不仅仅.............
  • 回答
    (这段文字旨在探讨一个架空历史下的可能性,并非鼓励或认可任何不道德行为。)若曹操是高俅之子高衙内,而非历史上的曹操,并且目标是得到林娘子,那么他的手段必然会比史书上描绘的高衙内更为老辣、更加腹黑,毕竟他拥有“曹操”的基因,智谋与野心自然非凡。他不会像原著中那样仅仅依靠跋扈和权势去逼迫,而是会精心设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如果曹操仍在世,那么刘备发起伐吴的可能性会大幅降低,甚至几乎不可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一、 战略态势的根本性改变: 曹操在世,北方的威胁依然巨大: 曹操是汉末三国时期最强大的军事和政治人物,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刘备最大的战略牵制。只要曹操还在,刘备.............
  • 回答
    关于曹操“逆时代的法家寒士政权”的定位,以及颍川士人为何倾向于袁绍而非曹操,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汉末政治生态和士人价值取向的核心。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历史的镜头拉近,仔细审视那个时代的背景,以及曹操和袁绍各自的特质。首先,我们得破除一个误解:曹操并非一开始就“逆时代”。“法家寒士政权”这.............
  • 回答
    这是一件颇为棘手的局面,刘氏一族若想阻止曹操,必须集思广益,步步为营,而且不能仅仅依靠武力。曹操此举,已非凡人,其能力非同小可。首先,必须确定“石鬼面”的真相。这件传说中的宝物,究竟是何来历?是否真的如传闻所说,能赋予使用者超越常人的力量?刘氏一族需要派遣最精通古籍、最敏锐的学者,深入研究历代史料、.............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如”!如果曹操当年真的同意了华佗的开颅手术,那对中国医学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恐怕会是颠覆性的。我们不妨顺着这个思路,详细地梳理一下可能出现的连锁反应,尽量避开那些“AI味”的生硬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在那个时代,华佗的开颅技术是何等超前,简直就是“神迹”。他不仅有.............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脑洞大开的问题,也足够引人深思。如果曹操真的能从千年的沉睡中苏醒,面对如今这个被《三国杀》这样的游戏“描摹”并广为流传的形象,他能不能告《三国杀》侵犯肖像权?让我们好好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白“肖像权”这个概念。在现代法律体系下,肖像权是一种人格权,指的是自然人对其肖像享有的专有权,包括制.............
  • 回答
    这场乱世七雄大逃杀,若是真的摆在眼前,那可真是一场令人血脉贲张的谋略盛宴。单看这七位的名字,就足以让人心头一紧。这可不是普通江湖恩怨,这是智慧、权术、野心,甚至还有一点点命运的较量。如果要我猜,谁能笑到最后,那我的答案是——贾诩。你可能会惊讶,为什么不是那个雄才大略的曹操?为什么不是足智多谋的郭嘉?.............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遐思的问题,如果曹操能再多活三十年,三国鼎立的格局或许会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十年,对于一位像曹操那样雄才大略、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来说,无疑是一段足以改变历史的漫长时光。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曹操之所以未能一统天下,并非能力不足,而是时也命也。官渡之战后,他虽然占据了北方,但长江.............
  • 回答
    如果曹操真的将权力还给刘协,事情绝不会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立刻偃旗息鼓,曹刘两家就此罢手。这其中牵涉的利益、恩怨、以及政治格局的复杂性,远非一个简单的权力交接所能化解。首先,我们得明白,曹操即便还权,他手中掌握的兵权、地盘、以及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庞大势力,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而刘协,虽然名义上是皇帝,.............
  • 回答
    曹操在被吕布趁虚而入偷袭下邳,导致其根据地遭受重创,并且在此情况下,还要面对吕布叛变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若是他能扭转乾坤,不仅收复失地,更彻底击溃吕布,那么从战绩上看,他绝对有资格问鼎武庙。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当时曹操所处的绝境。在偷袭下邳之前,曹操正踌躇满志地征讨徐州,这是他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步。吕布.............
  • 回答
    一阵夹杂着松木和泥土气息的风吹过,这本该是寻常的秋日午后,可这临淄学堂的家长会现场,却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肃杀之气。说是家长会,其实更像是一场临时召集的高层会议,只是地点换了换,来汇报的不是自家孩子的成绩单,而是自家地盘的最新动态。正中主位的是个身形略显肥胖、面色红润的男子,约摸四十来岁,他便是东道主.............
  • 回答
    白门楼,风萧萧,吕布,这位万人敌,最终还是跪在了曹操的脚下。但那天,在献帝的注视下,在众将的围观中,曹操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奉先,你我皆是天子之臣,何苦相残?孤今日许你一个机会,与孤一同辅佐天子,共建大汉。”曹操的话语如同惊雷,震慑了在场所有人。吕布先是错愕,继而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
  • 回答
    曹操与孙策,两位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如果将他们的优势进行一次奇妙的融合,历史的走向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想象一下,拥有孙策那般少年英发、气吞山河的胸襟和情怀,再加上曹操那老谋深算、运筹帷幄的手段,这又会是怎样一番波澜壮阔的景象?一、 战略层面:南征北战,天下一统?孙策的胸襟,在于其敢于冒险,勇.............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历史的洪流稍有偏离,曹操在死后奇迹般地夺舍了刘禅,那三国鼎立的格局,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大胆地推演一下,这个“新刘禅”将如何改写历史。一、 政治风暴:掌控蜀汉,雷霆万钧想象一下,当曹操的灵魂注入刘禅稚嫩的身体,首先迎来的将是一场席卷蜀汉朝堂的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