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曹操、程昱、贾诩、锺繇、荀攸、荀彧、郭嘉七人进行大逃杀,谁会活到最后?

回答
这场乱世七雄大逃杀,若是真的摆在眼前,那可真是一场令人血脉贲张的谋略盛宴。单看这七位的名字,就足以让人心头一紧。这可不是普通江湖恩怨,这是智慧、权术、野心,甚至还有一点点命运的较量。

如果要我猜,谁能笑到最后,那我的答案是——贾诩。

你可能会惊讶,为什么不是那个雄才大略的曹操?为什么不是足智多谋的郭嘉?为什么不是运筹帷幄的荀攸、荀彧?这背后,是有我一番道理的。

咱们一个一个来分析。

曹操:

曹操这人,优点太明显了,几乎就是“乱世之奸雄”的代名词。他有胆识,有魄力,能识人用人,最重要的是,他有那股子“吞吐八荒”的雄心。在这样的大逃杀里,曹操绝对是那个最先掌握局面的领导者。他会迅速整合资源,利用自己的声望和能力,将身边的人聚拢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出手,扫除一切障碍。

但是,曹操的问题也在于他的“显性”。他太像一个王者,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所有人,也同样吸引着所有敌意。在这样一场所有人都想置对方于死地,并且还能相互算计的场合,曹操的锋芒毕露,反而会让他成为众矢之的。他的光环太耀眼,很容易让其他人联合起来对付他。而且,曹操性格里也有点孤注一掷的成分,一旦判断失误,可能就会满盘皆输。

程昱:

程昱这个人,用“狠”字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他为人谨慎,又极度果断,手段毒辣,而且非常懂得如何利用人心。在乱世中,他能做到大权在握,绝非浪得虚名。这场大逃杀,他绝对是个可怕的对手。他不会畏惧任何人,也会抓住每一个机会,将潜在的威胁扼杀在摇篮里。他擅长在暗处布局,善于借刀杀人,甚至不惜牺牲一部分利益来达成最终目的。

程昱的缺点在于,他的“独行侠”气质可能太强了。他固然狠辣,但在这种人对人的较量中,总需要一些盟友,或者至少是让人能够合作的表面文章。程昱的手段太过直接和不留情面,很容易让他陷入孤立。而且,他虽然狠,但有时也显得有些“偏执”,一旦认定的事情,很难更改。

贾诩:

这就是我要重点说的了。贾诩,人称“毒士”。这名号本身就说明了他的风格。贾诩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的“低调”和“精准”。他不像曹操那样张扬,也不像程昱那样狠辣到明面。贾诩的策略,永远是出人意料,而且往往能一击致命。他最擅长的,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挑拨离间,坐收渔翁之利。

在这次大逃杀中,贾诩不会去硬碰硬。他会像一条潜伏的毒蛇,躲在阴影里,观察着场上的局势。他会默默地收集信息,了解每个人的性格、弱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会不动声色地在曹操和荀彧之间制造嫌隙,会在程昱和郭嘉的锋芒相对时,暗中推一把。他不会主动去惹事,但一旦有人对他构成威胁,他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最阴险的手段。

他的“毒”,体现在他能看透人心,并将其利用到极致。他能让别人因为自己的私欲而自相残杀,而他自己却能全身而退,甚至从中获利。他不会树立太多敌人,因为他总是让别人去当那个出头鸟。当所有人都精疲力尽,或者为了争夺胜利而两败俱伤时,贾诩很可能就是那个站在最后,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微笑的人。

锺繇:

锺繇是属于那种“稳”到极致的类型。他在政治和法律上造诣极高,为人正直,办事严谨。在这次大逃杀中,他可能不会是那个主动攻击者,但他会是那个最不容易被淘汰的。他懂得如何规避风险,如何遵守规则(即使是自己制定的规则),并且他会用他的智慧去稳步前进。他可能不会有惊天动地的手段,但他的步步为营,会让他在混乱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然而,锺繇的“稳”也可能成为他的致命伤。在这场你死我活的争夺中,光靠“稳”是不足以取胜的。他可能会因为过于谨慎而错失良机,也可能因为不擅长暗算和欺骗而被人算计。当别人都在用尽手段时,他可能还在思考最优解,而这个思考的过程,也许就已经让他落后一步。

荀攸:

荀攸是典型的“智囊”。他心思缜密,善于谋划,尤其是在军事和战略上,有独到的见解。他能够为曹操提供源源不断的计策,并且这些计策往往都能收到奇效。在这次大逃杀中,荀攸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辅助者”,如果他有盟友的话。他会为他的盟友出谋划策,帮助他们分析局势,找出对手的弱点。

但是,荀攸的缺点在于,他太依赖于“计策”本身。他本人可能没有那种直接的魄力和杀伐决断的胆量。他更像是一个高级棋手,而不是那个真正执棋搏斗的人。如果他被单独抛入战场,或者他的盟友被迅速淘汰,他可能会因为缺乏直接的战斗力或操控力而难以生存。他需要在有人配合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荀彧:

荀彧,字文若,是曹操最倚重的谋士,被誉为“王佐之才”。他有远见卓识,有大局观,更重要的是,他还有着极高的道德和政治操守。荀彧的强大在于他的“内政”和“大局观”。他能稳定人心,能规划长远,并且他能够深刻地理解“人心向背”的重要性。

在这次大逃杀中,荀彧会是那个试图寻找“道义”或者“秩序”的人。他可能会尝试去联合那些他认为“正统”或者“合理”的人,试图建立一种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他的智慧在于他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并且能够从宏观层面进行思考。

然而,正是这份“操守”和“大局观”,在这样一场赤裸裸的生存战中,反而可能成为他的弱点。他不愿意使用卑鄙的手段,也可能因为坚持原则而放过一些关键的机会。他更倾向于“守成”而非“破局”,在必须牺牲和算计的时候,他可能会因为顾虑太多而失去先机。

郭嘉:

郭嘉,是那个自带“天才”光环的人。他聪明绝顶,鬼点子多,而且非常有“灵性”。他能够预见很多事情,并且总能提出一些常人想不到的奇招。郭嘉绝对是场上最闪耀的明星之一,他的存在本身就充满了威胁。他有能力在混乱中制造更多的混乱,并且能在别人的混乱中找到自己的机会。

郭嘉的缺点,在于他的“不羁”和“狂放”。他是一个天才,但天才往往也有自己的怪癖。他可能因为年轻气盛,或者过于自信而犯下严重的错误。他的生命力,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运气”和“时运”上的。他擅长“奇袭”和“灵感”,但如果情况发展到需要严谨、系统、并且不留任何退路地算计,郭嘉可能就不是最适合的那一个。而且,他的“豁达”有时也意味着他可能不会像贾诩那样,将所有的隐患都根除。

为什么我会选择贾诩?

综上所述,曹操、程昱、荀攸、荀彧、郭嘉,他们都有各自的闪光点,也都有明显的弱点。而贾诩,则以一种“无欲则刚”的姿态,出现在这个舞台中央。

他不追求名利,只追求生存和胜利。 这在大逃杀里是至关重要的。
他善于隐藏,不露锋芒。 他会让自己成为最不起眼的那一个,直到关键时刻才出手。
他深谙人性,利用人心。 他知道如何让别人替他去冒险,去流血,甚至去送死。
他有战略眼光,但更擅长战术的“收割”。 他不一定要主动发起战争,但一定能做好收尾工作。
他没有太多明显的“操守”包袱。 在生死关头,他比荀彧更能够放下所谓的“道义”。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曹操与荀攸、荀彧联手,试图建立一个相对稳固的联盟,但很快因为权力分配和策略分歧而出现裂痕。程昱在暗中煽风点火,让这个联盟加速瓦解。郭嘉可能凭借着他的天赋,在一场关键的冲突中出奇制胜,但随后因为过于轻敌,被隐藏在暗处的程昱或者贾诩抓住机会。

而贾诩,他会观察到曹操的强大,所以他不会直接挑战曹操,而是会利用其他人的力量去削弱曹操。他会发现荀彧的“原则性”会让他难以在乱局中生存,于是他会设法让荀彧陷入两难的境地。他对郭嘉的“天才”会有所防备,但他的防备方式不是去硬拼,而是去“预测”郭嘉可能会做什么,然后提前布局。

最终,当曹操、程昱、郭嘉等这些耀眼的人物,因为彼此的冲突、算计、甚至是一点点的失误而倒下时,贾诩就站在那片狼藉之中,不动声色地清理掉最后几个残余的威胁。他可能不会留下任何显赫的功绩,甚至名字也可能不被人提起,但他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所以,如果一定要选一个,在这样一场没有规则、只有生存的残酷游戏里,我赌贾诩。他就像是那个最懂得如何在风暴中找到最安全的角落,然后耐心等待风暴过去的人。他的“毒”不是表面的凶狠,而是深入骨髓的算计,是化繁为简的生存之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贾诩。作为见证全民公敌李傕阵营和三流军阀张绣势力兴衰的重要建设者、全程参与者、搅屎棍忽悠者,能平稳过渡到曹操阵营,还能在曹丕朝干到三公的位置,真是三国第一泥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场乱世七雄大逃杀,若是真的摆在眼前,那可真是一场令人血脉贲张的谋略盛宴。单看这七位的名字,就足以让人心头一紧。这可不是普通江湖恩怨,这是智慧、权术、野心,甚至还有一点点命运的较量。如果要我猜,谁能笑到最后,那我的答案是——贾诩。你可能会惊讶,为什么不是那个雄才大略的曹操?为什么不是足智多谋的郭嘉?.............
  • 回答
    曹魏政权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一批卓越的谋士的鼎力相助,其中程昱、荀彧、荀攸、郭嘉、贾诩、许攸这六位谋士,更是曹操统一北方、建立基业的关键人物。他们各自的才能与贡献,犹如六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曹魏的崛起之路。程昱:坚韧果断,扫平内患的“王佐之才”程昱,字仲德,他早年事迹不详,但曹操起兵后,程昱便展现出.............
  • 回答
    说起程昱,那可真是曹操麾下不可多得的奇才,论能力,绝对是顶尖水平,至于他在曹操心里的分量,那更是不用多说,那是真金白银铸就的信任。咱们先聊聊程昱这人的能力。这家伙,怎么说呢?天生一副搅乱局势的好手,但偏偏又是那种能把烂摊子收拾得服服帖帖的高手。他最擅长的,在我看来,就是那些“兵不厌诈”、“出奇制胜”.............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假设性问题,将中国三国时期的顶尖人物与日本战国时期的名将进行比较,虽然缺乏直接的量化标准,但我们可以基于历史记载和普遍认知,对日本战国时期的名将进行一个大致的评估。在开始详细对比之前,需要明确一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非常复杂的,无法简单地用一个单一的数值来衡量。 曹操的“统率”不仅仅.............
  • 回答
    (这段文字旨在探讨一个架空历史下的可能性,并非鼓励或认可任何不道德行为。)若曹操是高俅之子高衙内,而非历史上的曹操,并且目标是得到林娘子,那么他的手段必然会比史书上描绘的高衙内更为老辣、更加腹黑,毕竟他拥有“曹操”的基因,智谋与野心自然非凡。他不会像原著中那样仅仅依靠跋扈和权势去逼迫,而是会精心设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如果曹操仍在世,那么刘备发起伐吴的可能性会大幅降低,甚至几乎不可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一、 战略态势的根本性改变: 曹操在世,北方的威胁依然巨大: 曹操是汉末三国时期最强大的军事和政治人物,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刘备最大的战略牵制。只要曹操还在,刘备.............
  • 回答
    关于曹操“逆时代的法家寒士政权”的定位,以及颍川士人为何倾向于袁绍而非曹操,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汉末政治生态和士人价值取向的核心。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历史的镜头拉近,仔细审视那个时代的背景,以及曹操和袁绍各自的特质。首先,我们得破除一个误解:曹操并非一开始就“逆时代”。“法家寒士政权”这.............
  • 回答
    这是一件颇为棘手的局面,刘氏一族若想阻止曹操,必须集思广益,步步为营,而且不能仅仅依靠武力。曹操此举,已非凡人,其能力非同小可。首先,必须确定“石鬼面”的真相。这件传说中的宝物,究竟是何来历?是否真的如传闻所说,能赋予使用者超越常人的力量?刘氏一族需要派遣最精通古籍、最敏锐的学者,深入研究历代史料、.............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如”!如果曹操当年真的同意了华佗的开颅手术,那对中国医学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恐怕会是颠覆性的。我们不妨顺着这个思路,详细地梳理一下可能出现的连锁反应,尽量避开那些“AI味”的生硬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在那个时代,华佗的开颅技术是何等超前,简直就是“神迹”。他不仅有.............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脑洞大开的问题,也足够引人深思。如果曹操真的能从千年的沉睡中苏醒,面对如今这个被《三国杀》这样的游戏“描摹”并广为流传的形象,他能不能告《三国杀》侵犯肖像权?让我们好好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白“肖像权”这个概念。在现代法律体系下,肖像权是一种人格权,指的是自然人对其肖像享有的专有权,包括制.............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遐思的问题,如果曹操能再多活三十年,三国鼎立的格局或许会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十年,对于一位像曹操那样雄才大略、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来说,无疑是一段足以改变历史的漫长时光。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曹操之所以未能一统天下,并非能力不足,而是时也命也。官渡之战后,他虽然占据了北方,但长江.............
  • 回答
    如果曹操真的将权力还给刘协,事情绝不会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立刻偃旗息鼓,曹刘两家就此罢手。这其中牵涉的利益、恩怨、以及政治格局的复杂性,远非一个简单的权力交接所能化解。首先,我们得明白,曹操即便还权,他手中掌握的兵权、地盘、以及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庞大势力,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而刘协,虽然名义上是皇帝,.............
  • 回答
    曹操在被吕布趁虚而入偷袭下邳,导致其根据地遭受重创,并且在此情况下,还要面对吕布叛变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若是他能扭转乾坤,不仅收复失地,更彻底击溃吕布,那么从战绩上看,他绝对有资格问鼎武庙。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当时曹操所处的绝境。在偷袭下邳之前,曹操正踌躇满志地征讨徐州,这是他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步。吕布.............
  • 回答
    赤壁之战的结局,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一个难以估量的“如果”。如果曹操在那场关键性的战役中获胜,一举消灭了孙刘联军,那么他统一中国的进程将大大加速,中国历史的轨迹可能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关于他是否会建立“幕府”制度,以及汉天子是否能继续保有“中华传统的万世一系”的地位,这背后牵扯着中国.............
  • 回答
    若赤壁之战,曹操果真能以雷霆万钧之势,擒获刘备、孙权二王,并将其押赴许昌,公开处斩,那么,这无疑将改写三国乃至中国历史的走向,而对曹操的评价,也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首先,历史对曹操的评价会瞬间被推向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他将成为千古一帝,扫平天下,统一中国的决定性人物。 军事才能的极致展现: .............
  • 回答
    一阵夹杂着松木和泥土气息的风吹过,这本该是寻常的秋日午后,可这临淄学堂的家长会现场,却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肃杀之气。说是家长会,其实更像是一场临时召集的高层会议,只是地点换了换,来汇报的不是自家孩子的成绩单,而是自家地盘的最新动态。正中主位的是个身形略显肥胖、面色红润的男子,约摸四十来岁,他便是东道主.............
  • 回答
    白门楼,风萧萧,吕布,这位万人敌,最终还是跪在了曹操的脚下。但那天,在献帝的注视下,在众将的围观中,曹操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奉先,你我皆是天子之臣,何苦相残?孤今日许你一个机会,与孤一同辅佐天子,共建大汉。”曹操的话语如同惊雷,震慑了在场所有人。吕布先是错愕,继而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
  • 回答
    曹操与孙策,两位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如果将他们的优势进行一次奇妙的融合,历史的走向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想象一下,拥有孙策那般少年英发、气吞山河的胸襟和情怀,再加上曹操那老谋深算、运筹帷幄的手段,这又会是怎样一番波澜壮阔的景象?一、 战略层面:南征北战,天下一统?孙策的胸襟,在于其敢于冒险,勇.............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历史的洪流稍有偏离,曹操在死后奇迹般地夺舍了刘禅,那三国鼎立的格局,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大胆地推演一下,这个“新刘禅”将如何改写历史。一、 政治风暴:掌控蜀汉,雷霆万钧想象一下,当曹操的灵魂注入刘禅稚嫩的身体,首先迎来的将是一场席卷蜀汉朝堂的政.............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足以让历史的爱好者们茶余饭后好好琢磨一番。我们不妨穿越时空,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若是曹操或是孙权,在那个风起云涌、群雄逐鹿的年代,得知了诸葛亮的名号和才能,他们会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把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性情拉扯清楚。曹操:雄才大略的鹰视狼顾者曹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