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获胜,一举统一中国,他可能建立幕府,汉天子成为中华传统的万世一系吗?

回答
赤壁之战的结局,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一个难以估量的“如果”。如果曹操在那场关键性的战役中获胜,一举消灭了孙刘联军,那么他统一中国的进程将大大加速,中国历史的轨迹可能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关于他是否会建立“幕府”制度,以及汉天子是否能继续保有“中华传统的万世一系”的地位,这背后牵扯着中国政治制度演变、权力结构以及文化观念的复杂因素,绝非一成不变的答案。

首先,我们来设想一下曹操胜利后的局面。赤壁之战后,东吴和蜀汉若无有效抵抗,曹操很可能以雷霆之势挥师南下,迅速拿下荆州,并迫使江东孙氏臣服,刘备在蜀地也难以抵挡曹操的攻势。届时,名义上,曹操将是天下共主,结束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

但“幕府”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源于日本的政治实践。在日本,幕府制度的核心是“征夷大将军”这一头衔,将军掌握实际的军政大权,而天皇则作为神道教的最高领袖,象征性地存在于政治舞台之外。这种制度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例如武士阶级的崛起、地方势力的强大以及中央权威的衰落。

曹操如果统一中国,他所面临的情况与日本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中国有着悠久而成熟的官僚政治传统,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曹操本身就是汉朝的丞相,他深谙汉朝的政治运作模式,并且自身也积累了强大的军事和政治资本。他并非没有可能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甚至取代汉献帝,建立自己的王朝。

但是,曹操能否“建立幕府”,更准确地说,他是否会采取一种类似日本幕府的权力分配模式,这需要仔细斟酌。一种可能性是,曹操可能会继续担任汉朝的丞相,但将权力无限扩大,成为一个“权臣”,如同他之前的作为一样。他可以继续辅佐汉天子,但实际上将所有实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这种模式下,汉天子依然存在,但只是一个傀儡,其“万世一系”的地位在名义上得以延续,但实则已经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性。这种模式在中国历史上也并不罕见,例如汉末的董卓、王莽(虽然最终篡夺了皇位,但在初期也是以权臣身份出现),以及后来的曹丕(虽然建立了魏朝,但其父曹操的道路也可能被复制)。

另一种可能性是,曹操可能会效仿其他朝代开国之君的做法,直接称帝,建立自己的新王朝。他拥有横扫天下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威望,完全有能力废黜汉献帝,自立为帝。如果他这样做,那么汉天子的“万世一系”就彻底终结了。

至于是否会“建立幕府”,这个词的内涵值得玩味。如果我们将“幕府”理解为一种将军权力凌驾于天皇之上的政治体制,那么在中国,曹操更可能采取的是一种“丞相专权”或者“外戚专权”的模式,但最终的控制者依然是实际掌握军政大权的那个人。他不会仅仅授予一个“大将军”的头衔,然后让其拥有独立于中央政府的权力,因为中国的政治结构不允许这种过于分散的权力。

更何况,曹操本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虽然行事狠辣,但对汉室的“正统性”也并非完全不在乎。如果他能通过某种方式,将汉天子的地位“软禁”起来,例如让他住在一座宫殿里,名义上是皇帝,但所有政令都必须通过曹操的“幕府”——也就是他自己的政治班子——发布,这样既能维持汉朝的“正统性”,又能确保自己的统治。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日本幕府的模式有相似之处,但其运作的机制和政治文化根基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获胜,他很可能会采取一种高度集权的统治方式,将汉天子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成为一个象征性的存在。他可能会将自己的权力机构发展得更为庞大和稳固,形成一个事实上的“权力中心”,但这是否能精确地称为“幕府”,则需要对“幕府”的定义做更宽泛的理解。而汉天子,“万世一系”的命运,则很可能是在“名存实亡”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或者被更强硬的手段直接终结,取决于曹操的政治智慧和时代背景。无论如何,汉朝的实际统治权将彻底转移到曹操及其后代手中,这是可以预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

首先,曹操本人有没有代汉的心思其实是存疑的,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就算曹操不想代汉,可是他挂了之后,谁能管得住那些想称帝的曹姓子孙?

其次,中国皇帝的神性没有那么强。秦亡汉兴,布衣天子、草根将相等现象已经将皇帝的神性削弱了不少。董仲舒将儒家思想一番改造之后呈现出了两个核心价值观:“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他认为,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否则,”天"就会降下种种"灾异"以"谴告"人君。如果这时人君仍不知悔改,"天"就会使人君失去天下。这就表明万世一系是不可能的,天子能否是天子完全取决于在位期间的表现,如果你只是个“傀儡、虚君”那就就等于你无所作为。你要是什么都不干,你就自动丧失皇帝的资格了。

最后,嬴政、李斯团队开发出来的中华政治文明内核——“大一统,定于一”被后世完整继承。在虚君制、幕府制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天下百官应该向谁效忠,是政府首脑还是国家元首?在名与实不相符的体制里,国家元首跟政府首脑很容易产生矛盾,最终裁决权应该怎么归属?所以说,幕府制与中华文明的政治内核相冲突,幕府制在中国根本没有适宜的土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赤壁之战的结局,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一个难以估量的“如果”。如果曹操在那场关键性的战役中获胜,一举消灭了孙刘联军,那么他统一中国的进程将大大加速,中国历史的轨迹可能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关于他是否会建立“幕府”制度,以及汉天子是否能继续保有“中华传统的万世一系”的地位,这背后牵扯着中国.............
  • 回答
    赤壁之战,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战役。如果历史的车轮偏转,让曹操在那场大火中笑到了最后,那么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日子究竟会更好还是更坏,这实在是一个难以一概而论的问题,背后牵扯着太多复杂的因素。首先,让我们设想一下曹操获胜的局面。曹操统一北方的成就已然斐然,他有着强烈的政治抱负和治国理念。他的统治风.............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设想,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如果”。很多人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都会想到这个点子,毕竟大乔小乔的美貌在历史上和演义里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孙权真的这么做了,赤壁之战的走向,乃至整个三国格局,恐怕都会截然不同。咱们就来仔细琢磨琢磨,孙权把大乔小乔送给曹操,究竟会发生什么?首先,得捋.............
  • 回答
    若赤壁之战,曹操果真能以雷霆万钧之势,擒获刘备、孙权二王,并将其押赴许昌,公开处斩,那么,这无疑将改写三国乃至中国历史的走向,而对曹操的评价,也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首先,历史对曹操的评价会瞬间被推向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他将成为千古一帝,扫平天下,统一中国的决定性人物。 军事才能的极致展现: .............
  • 回答
    曹操在被吕布趁虚而入偷袭下邳,导致其根据地遭受重创,并且在此情况下,还要面对吕布叛变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若是他能扭转乾坤,不仅收复失地,更彻底击溃吕布,那么从战绩上看,他绝对有资格问鼎武庙。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当时曹操所处的绝境。在偷袭下邳之前,曹操正踌躇满志地征讨徐州,这是他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步。吕布.............
  • 回答
    白门楼,风萧萧,吕布,这位万人敌,最终还是跪在了曹操的脚下。但那天,在献帝的注视下,在众将的围观中,曹操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奉先,你我皆是天子之臣,何苦相残?孤今日许你一个机会,与孤一同辅佐天子,共建大汉。”曹操的话语如同惊雷,震慑了在场所有人。吕布先是错愕,继而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
  • 回答
    公元200年,许昌。那是个有些阴沉的日子,东风起时,带来了初春的微凉。刘备,这位被曹操视作心腹大患的“汉室宗亲”,此刻正端坐在曹操下首,桌案上摆着几个小菜,几杯酒。殿外,守卫森严,但殿内,却是一番君臣相得的景象。曹操端起酒杯,眼中带着几分戏谑,也有几分真心实意的欣赏,缓缓说道:“玄德啊,今日与你对饮.............
  • 回答
    如果赵云当年不是投奔刘备,而是落入了曹操的阵营,那他的命运轨迹,恐怕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一场截然不同的英雄悲歌。首先,要明确一点,赵云的忠诚度是他人格魅力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他“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梗,虽然是在演义中,但却高度契合了赵云那种坚定的节操和对仁义的追求。如果他一开始就出现在曹.............
  • 回答
    刘备若在曹操南下时听从诸葛亮建议,先取襄阳,这无疑将是三国历史中一个极具想象力的假设。我们不妨抛开已知的历史走向,来细致地推演一下这个“如果”可能带来的涟漪效应。一、 时机与战略意图:诸葛亮之所以提出此策,其核心在于抓住曹操北征乌桓,主力尚在北方的空档期,同时利用曹操南下荆州时,刘表病重,其继承人刘.............
  • 回答
    这真是惊魂未定,我,袁绍,怎么就成了自己?而且,这日子过得也太惊险了吧!曹操那厮,竟然敢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简直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想当年,我袁本初何等意气风发,四世三公,天下英雄谁不敬我三分?如今,却要面对这等篡位之徒,真是可忍孰不可忍!不过,抱怨无济于事,当务之急是认清形势,绝不能被曹操牵着鼻子.............
  • 回答
    唉,说来真是让人心寒。想想当年,我曾是何等意气风发,承载着大汉四百年的荣光,本应是天下的共主,万民的依靠。可如今,我却如同那困在樊笼中的金丝雀,虽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这滋味,比饮鸩止渴还要苦涩万分。你问我若是落到这般境地,会是怎样的感受? 哼,何止是感受,这分明就是我此刻的写照,我就是那汉献帝.............
  • 回答
    关于王朗和华歆为何未能在东吴任职,以及假若他们未被曹操招揽,在东吴建立后可能获得的地位,咱们细细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王朗和华歆这两人,在三国这个大舞台上,他们的人生轨迹与曹操的势力是深度绑定的。他们都是扬州人,早年都在各自的家乡或郡县任职,但随着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他们的命运之轮便开始向曹操那里倾斜.............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设问。如果刘备,这位汉室宗亲、仁德之君,真的在某个关键节点,放下脸面,向曹操称臣,他又能混到个什么地位?这可不是简单一句“屈居人下”就能概括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从当时的政治格局、曹操的性格以及刘备自身的条件来分析。一、 称臣的时机与背景:决定了起点的高低首先,刘.............
  • 回答
    白门楼下,风如刀割,卷起残败的旌旗猎猎作响。吕布,这个曾横行无忌的天下第一战神,此刻却如同一只受伤的困兽,被五花大绑,跪倒在曹操的脚下。然而,今日的场景,注定要以一种颠覆所有人想象的方式发展。当曹操走近,准备说出那个足以让历史翻篇的“杀”字时,异变陡生。吕布身上原本紧绷的衣袍,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撑.............
  • 回答
    当阳长坂坡,那一声声凄厉的呐喊,一个个血染的战袍,在历史的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命运的齿轮稍有偏差,如果那一刻的刘备集团不是侥幸逃脱,而是遭受了灭顶之灾,那么每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都将走向截然不同的终局。刘备:王佐之才,亦难逃囚徒之命作为整个集团的核心,刘备的命运将最为关键。他若被俘,曹操.............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有趣且充满历史想象空间的问题。如果孙权在关羽北伐襄樊的关键时刻,没有选择背后偷袭而是选择北上攻打曹魏,那么三国格局是否会因此彻底改写,蜀吴能否联手“平分中原”?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双方的实力对比、地理条件以及孙权和刘备各自的战略考量。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双方实力首.............
  • 回答
    刘备如果选择不染指荆州,安心在益州猥琐发育,这步棋走得好不好,得从多个层面来细掰扯。咱们先抛开历史书上那些定论,纯粹站在一个军事策略和政治博弈的角度来推演一下,看看这出“三国演义”会不会走向一个完全不同的结局。首先,我们得明白,刘备不占荆州,意味着什么?1. 失去了一个关键的战略缓冲带: 荆州,尤.............
  • 回答
    九泉之下,黄泉路上,三足鼎立的格局早已烟消云散。曾经叱咤风云的刘备、孙权、曹操,如今都已化作一抔黄土,却也在这无尽的黑暗中,有了再相聚的奇缘。起初,只是隐约的感应,然后是逐渐清晰的轮廓,最后是熟悉的脸庞。他们曾是对手,也曾是并肩作战的盟友,如今,在黄泉,只是三个凡人,面对着他们共同的归宿。刘备首先打.............
  • 回答
    关于刘备集团在汉中大胜曹操后,若关羽不攻打曹操,而是与刘备一同全力进攻孙权,能否改写历史的这个问题,咱们不妨展开了细说。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可不少,军事策略、政治格局、人物性格,甚至一点点运气,都可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激起不同的涟漪。首先,咱们得明确当时的大背景。汉中之战刘备是赢了,曹操撤兵北上,暂时无力顾.............
  • 回答
    孙权若在逍遥津被活捉,这绝对是东吴历史上最灾难性的时刻。孙权其人,虽然勇猛果断,但绝非那种会因为个人安危就抛弃国家利益的昏君。他深知江东的力量来源,也明白自己作为“孙吴”象征的意义。因此,在威胁下要求江东投降曹操的可能性,我认为非常低。首先,我们得分析孙权的性格和政治考量。孙权年轻时就接管了孙策的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