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刘备在某个时刻甘拜下风,向曹操称臣,能混到什么地位?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设问。如果刘备,这位汉室宗亲、仁德之君,真的在某个关键节点,放下脸面,向曹操称臣,他又能混到个什么地位?这可不是简单一句“屈居人下”就能概括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从当时的政治格局、曹操的性格以及刘备自身的条件来分析。

一、 称臣的时机与背景:决定了起点的高低

首先,刘备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称臣?这至关重要。

早期,赤壁之战前? 如果是刚起步,刚有点起色,比如还在依附刘表或者刚败给曹操之后,比如在许都时,那他称臣,曹操极有可能将他封个“杂号将军”或者“校尉”之类的闲职,让他去管一些边远地区的小部队,或者干脆在许都当个“门客”,监视着,但也不会给他太大的实权。曹操用人,讲究的是能力和忠诚,而且当时他要统一天下,对潜在的反对力量(哪怕是臣服的)也会留一手。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反而可能成为一个被忌惮的因素,让他难以得到信任。他可能就像袁绍的儿子们一样,虽然名义上归降,但终究被猜忌,难以重用。
赤壁之战后,势力稍有稳固? 如果是已经占据了荆州一部分,并且在赤壁之战后势力有所发展,比如已经有了自己的地盘和军队,这个时候再向曹操称臣,情况会复杂一些。曹操统一天下的进程受到阻碍,他可能会乐于接受一个“顺从”的刘备来稳定南方局势,至少可以让他安心北上。这时候,刘备很可能被封为刺史,或者一个名义上的州牧,但地盘和兵权会受到严格限制。曹操可能会让他驻守某一个地区,但派去的督邮、军师等官职,实际上就是监视和控制。刘备的地位,或许会类似于曹魏的某些藩王,但因为他本身有起兵的“前科”,加上名义上是汉室宗亲,他的臣服很难被曹操完全放心。他可能是一个有封地、有官职的诸侯,但终究受制于曹操。
官渡之战后,实力差距悬殊? 如果是在官渡之战后,刘备兵败如山倒,几乎失去了所有地盘,这个时候的称臣,就更像是投降了。曹操可能会让他到许都,享受一些尊荣,封个“左将军”之类的官职,让他和他的部下(比如关羽、张翼德)一起在曹操帐下任职。他们会受到优待,但绝对不会让他们掌握军权。刘备可能会成为一个像董承、王子服那样,在朝廷里有一定地位,但同时也是被严密监控的对象。他或许能保全性命和部下的安全,但梦想中的复兴汉室,也就彻底成为泡影了。

二、 曹操的性格与策略:如何“安置”一个投降的刘备

曹操是什么人?他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枭雄,也是善于用人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对待降将和敌对势力,有几个特点:

揽才但不放权: 曹操喜欢招揽有才能的人才,对待降将,一旦发现其才华,会不吝封赏。比如张辽、徐晃、甘宁(虽然不是降将,但初期也曾依附过别人),都是在曹操帐下得到了重用,成为曹魏重要的将领。然而,曹操也极其警惕权力旁落,他不会轻易让一个曾经的敌对势力首脑掌握过大的兵权,尤其是在容易滋生野心的南方地区。
猜忌与制衡: 曹操对潜在的威胁总是抱着十二分的警惕。刘备是汉室宗亲,又有仁德之名,虽然称臣,但在曹操眼中,永远是潜在的对手。他很可能会采用分化瓦解、互相制衡的策略。比如,将刘备的部下分派到不同的岗位,或者让他们互相牵制。或者,通过婚姻、家族关系等方式,将刘备的势力与曹魏的权力核心绑定,以便于控制。
“安抚”与“收服”: 曹操更倾向于用“安抚”和“收服”的方式来对待归降的势力,而不是简单地消灭。他知道,直接逼迫只会激起更强的反抗。所以,如果刘备真心臣服,曹操可能会给予他一定的体面和尊严,让他感受到归顺的好处,从而从心理上臣服。但这不代表他会给予刘备真正的自由和权力。

三、 刘备的个人特质与部下情况:能否守住底线

刘备本人,虽然枭雄,但也有他的坚持:

汉室正统: 刘备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这是他的政治生命线。如果他为了生存而彻底放弃这一理想,向曹操称臣,这本身就与他的核心价值相悖。这种称臣,很难是发自内心的,很可能是权宜之计。
关羽、张飞等核心部下: 刘备的部下,尤其是关羽、张飞,他们都是有 Pride 的人。如果刘备真的选择称臣,他们会作何反应?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即便为曹操所用,也一直想着回报刘备。张飞更是勇猛耿直。如果刘备称臣,他们或许会选择追随,但内心深处恐怕难以完全认同。这也会给刘备的臣服之路埋下隐患。
“仁德”的标签: 刘备的仁德形象,虽然有宣传成分,但多少也是他行事风格的一部分。他不太可能像吕布那样,随心所欲地背叛。他的臣服,一旦做出,很可能就会遵从一定的“规矩”,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试图挑战曹操的权威。

综合以上分析,刘备称臣后可能的地位:

1. 高级将领/州牧,但受制于人: 这是最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曹操会封他一个相当高的官职,比如“左将军”、“都督某个地区”,或者让他继续担任某个州的刺史、州牧,但会派严密的监视人员,并且限制他的兵权。他会拥有一定的尊荣和物质待遇,但不能独立行事,也不能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可能类似于历史上那些被封为王但实际上权力被架空的藩王。
2. “招安”的诸侯,拥有名誉但无实权: 如果刘备的实力已经不容忽视,曹操为了稳定局势,可能会给予他一个更高的封号,比如某种“王”,但实际的权力会落在曹操任命的官员手中。他可以继续享受封地的赋税和名誉,但军队的指挥权,重大事务的决策权,都将属于曹操。他会成为一个“吉祥物”式的诸侯,象征着曹操的统一和恩威并施。
3. 许都的“供奉”或“闲散王爷”: 如果刘备实力大损,或者他选择彻底放弃抵抗,那么他可能会被“请”到许都,受到优待,封个闲散的官职,比如“太常”、“宗正”之类的,负责一些祭祀礼仪,或者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荣誉。他的部下也会被安置在不同的岗位上,与他分开,以防串联。他会成为一个被供养起来的汉室宗亲代表,用来彰显曹操的“宽厚”。

具体到刘备的部下,他们的命运也大不相同:

关羽、张飞: 如果刘备称臣,他们可能会被保留官职,但绝不会再让他们掌握可以独立的兵权。关羽很可能依旧是“偏将军”、“奋威将军”之类,负责守卫某地或担任某个特殊任务。张飞则可能被安排去管理一些部队,但具体指挥权依然受制于人。他们可能会继续为曹操效力,但内心深处,对刘备的选择未必认同。
诸葛亮、庞统等谋士: 如果刘备称臣,这些有才华的谋士将面临艰难的选择。他们可能也会被曹操“招揽”,但能否被重用,取决于曹操对他们的信任程度。如果曹操认为他们是“刘备的附庸”,可能会谨慎使用。更有可能的是,他们会因为对刘备的忠诚,选择不与曹操合作,甚至因此受到打压。诸葛亮可能会“辞官归隐”,或者被软禁。
赵云等武将: 赵云的忠诚度极高,如果刘备称臣,他很可能会选择随同,但同样不会再让他掌握独立的兵权。

最坏的情况:

当然,也不能排除最坏的可能性。如果刘备的称臣被曹操视为是一种不彻底的投降,或者曹操对他一直心存猜忌,那么他很可能会重蹈董承、王子服等人的覆辙,在某个时刻因为被怀疑而遭到清算。曹操宁愿“错杀”,也不愿“放过”任何一个潜在的威胁。

总结:

总而言之,如果刘备在某个时刻甘拜下风,向曹操称臣,他最有可能混到的地位,是一个 有封地、有官职、享有一定尊荣,但兵权和实际权力被严格限制,并且始终处于曹操监视之下的“臣服诸侯”。他可以保全性命和一部分部下的安宁,但他毕生的理想——匡扶汉室,也就彻底成为泡影。他将成为曹操统一天下棋局中一个被精心摆放、不容越界的棋子,虽然地位显赫,但终究是受制于人,而非真正的自由与荣耀。他的“臣服”,更像是一种形式上的屈服,而非发自内心的效忠。而他曾经的光辉与理想,也将在这场权力博弈中,蒙上厚厚的尘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如,青梅煮酒的时候拜倒,输诚?他能不能成为五子良将那样的战将,或者郭嘉那样的谋士?
user avatar
比如,青梅煮酒的时候拜倒,输诚?他能不能成为五子良将那样的战将,或者郭嘉那样的谋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设问。如果刘备,这位汉室宗亲、仁德之君,真的在某个关键节点,放下脸面,向曹操称臣,他又能混到个什么地位?这可不是简单一句“屈居人下”就能概括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从当时的政治格局、曹操的性格以及刘备自身的条件来分析。一、 称臣的时机与背景:决定了起点的高低首先,刘.............
  • 回答
    b站一位拥有万千粉丝的up主,最近发表了这样一番言论:“如果没有刘备,那三国时代和中国历史上其他乱世一样毫无亮点”。这句话一出,立刻在评论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褒贬不一。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句话到底有多少道理,又有多么偏颇。首先,我们得承认,刘备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确实举足轻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
  • 回答
    公元200年,许昌。那是个有些阴沉的日子,东风起时,带来了初春的微凉。刘备,这位被曹操视作心腹大患的“汉室宗亲”,此刻正端坐在曹操下首,桌案上摆着几个小菜,几杯酒。殿外,守卫森严,但殿内,却是一番君臣相得的景象。曹操端起酒杯,眼中带着几分戏谑,也有几分真心实意的欣赏,缓缓说道:“玄德啊,今日与你对饮.............
  • 回答
    要理解刘备为何选择了刘禅而非刘永作为继承人,单纯归咎于年龄差异可能过于片面。虽然刘永确实比刘禅年长,但在古代皇权继承的考量中,年龄只是一个因素,更关键的往往在于其母家的背景、个人能力,以及当时政治形势的判断。刘永是刘备的嫡长子,这一点在宗法制度森严的古代,无疑具有天然的优势。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他是最.............
  • 回答
    当阳长坂坡,那一声声凄厉的呐喊,一个个血染的战袍,在历史的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命运的齿轮稍有偏差,如果那一刻的刘备集团不是侥幸逃脱,而是遭受了灭顶之灾,那么每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都将走向截然不同的终局。刘备:王佐之才,亦难逃囚徒之命作为整个集团的核心,刘备的命运将最为关键。他若被俘,曹操.............
  • 回答
    刘备若能穿越到梁山水泊,面对108位好汉,以他仁德、知人善用、志向远大的性格,必然会从这群草莽英雄中精挑细选,为他复兴汉室的大业寻找最合适的助力。他不会仅仅看重武力,更会关注个人的品德、才能、以及与他志向的契合度。以下是刘备可能挑选的几位梁山好汉,以及他们能否帮助刘备光复汉室的分析:刘备可能挑选的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讨论的空间。咱们不妨换个角度,不把刘备当成一个“AI”,而是想象他是个真实历史人物,并且咱们是那个时代的一个观察者,来看看如果汉献帝真的去了刘备那里,他会是什么样的境遇。首先得明确一点,刘备这个人,他一贯的旗帜是什么?是“匡扶汉室”。这是他出道以来就打着的一块金字招牌,也是他.............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如果司马懿出现在刘备的阵营,并且像历史上那样,他的儿子司马昭策划了“禅让”给魏晋,那么关于阿斗(刘禅)的命运,确实会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这个“如果”的前提。司马懿虽然是曹魏的核心人物,但他和刘备、诸葛亮之间,在历史上是死对头,斗了几十年。如果他“投靠”.............
  • 回答
    刘备若在曹操南下时听从诸葛亮建议,先取襄阳,这无疑将是三国历史中一个极具想象力的假设。我们不妨抛开已知的历史走向,来细致地推演一下这个“如果”可能带来的涟漪效应。一、 时机与战略意图:诸葛亮之所以提出此策,其核心在于抓住曹操北征乌桓,主力尚在北方的空档期,同时利用曹操南下荆州时,刘表病重,其继承人刘.............
  • 回答
    刘备如果选择不染指荆州,安心在益州猥琐发育,这步棋走得好不好,得从多个层面来细掰扯。咱们先抛开历史书上那些定论,纯粹站在一个军事策略和政治博弈的角度来推演一下,看看这出“三国演义”会不会走向一个完全不同的结局。首先,我们得明白,刘备不占荆州,意味着什么?1. 失去了一个关键的战略缓冲带: 荆州,尤.............
  • 回答
    好,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事儿。宋江和刘备要是活在同一个年月,而且宋江还盯上了刘备那帮子人,这事儿可有意思了。首先得明确,宋江这人,虽然有“及时雨”的名头,但骨子里是个绿林豪杰,深谙江湖规矩,也懂得怎么笼络人心。他上梁山,可不是靠着一股蛮力,而是靠着智谋、恩义和对“替天行道”的理想化描绘。而刘备呢,他.............
  • 回答
    如果当初汉献帝真的落入了刘备的手中,那三国历史的走向,恐怕会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图景。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势力对比发生改变,而是围绕“正统”这个核心,一系列连锁反应,会彻底颠覆我们所熟知的历史轨迹。首先,最直接的影响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在三国时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策略,将不再属于曹操。曹操能够挟持汉献.............
  • 回答
    这个问题,如果换了是我刘备,在得知我二弟关羽身死的消息时,心中的怒火和悲痛,定然如滔天巨浪,要把整个东吴都吞没。然而,身为君王,我不能只凭一时意气用事,更不能让兄弟的牺牲化为泡影。我一定会东进伐吴,但绝不会是头脑发热,一腔热血的莽撞之举。这其中必然有深思熟虑,步步为营的考量。首先,复仇是必须的。关羽.............
  • 回答
    关于刘备集团在汉中大胜曹操后,若关羽不攻打曹操,而是与刘备一同全力进攻孙权,能否改写历史的这个问题,咱们不妨展开了细说。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可不少,军事策略、政治格局、人物性格,甚至一点点运气,都可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激起不同的涟漪。首先,咱们得明确当时的大背景。汉中之战刘备是赢了,曹操撤兵北上,暂时无力顾.............
  • 回答
    白门楼下,吕布一身铠甲,威风凛凛,却也遮不住眉宇间的绝望。曹操立于楼下,目光锐利,扫视着这位昔日战神。“奉先,你还有什么话说?”曹操的声音不带感情。吕布环顾四周,看到了众多眼熟的面孔,袁术、张辽、宋宪、魏续、侯成……他们都曾是他麾下或盟友,如今却都成了看客,有些甚至是他的仇敌。他的目光最终落在刘备身.............
  • 回答
    如果孙权在公元216年突然去世,这无疑会在当时三国鼎立的格局中投下巨大的变数。对于刘备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机会,但能否抓住并扩大,则取决于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孙权突然去世对东吴本身带来的冲击。216年,孙权年仅34岁,正值壮年,是东吴政权的实际掌控者。他的骤然离世,首先会引.............
  • 回答
    九泉之下,黄泉路上,三足鼎立的格局早已烟消云散。曾经叱咤风云的刘备、孙权、曹操,如今都已化作一抔黄土,却也在这无尽的黑暗中,有了再相聚的奇缘。起初,只是隐约的感应,然后是逐渐清晰的轮廓,最后是熟悉的脸庞。他们曾是对手,也曾是并肩作战的盟友,如今,在黄泉,只是三个凡人,面对着他们共同的归宿。刘备首先打.............
  • 回答
    如果刘禅并非昏君,并且诸葛亮、姜维北伐之时,他能做到一位合格的君主应尽的职责,那么三国鼎立的格局,极有可能迎来更加波澜壮阔的变化。首先,我们得撇开“昏君”的标签,设想一个并非昏庸的刘禅。这意味着他并非傀儡,而是能够对朝政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拥有基本的判断能力。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并非无根之木,而是有.............
  • 回答
    关于刘五万“造谣”刘备在徐州屠城嫁祸给曹操一事,这实际上是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的、涉及对三国历史人物评价的讨论话题。我们得先弄清楚几个关键点,才能更清晰地看待这个问题。首先,关于“刘五万”其人:“刘五万”这个名字,在正史记载中并未出现过,更不是三国时期任何一个具有史学地位的人物。它很可能是一个网络平台上.............
  • 回答
    好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想!如果曹操、孙权、刘备在各自的巅峰时期都有机会一统天下,我会编织三个截然不同的剧本,并为每个阵营设定一个独特的“巅峰排位”来体现其统治风格和优势。我的排位方式会侧重于: 人才的吸引与培养: どの阵营能吸引并留住最优秀的将领、谋士、工匠、政治家? 制度的稳定与创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