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理,司马懿若在蜀汉政权,说不定连核心圈子都进不了,何谈篡位。
诸葛亮重用的都是什么人?
托志忠雅,共赞王业的蒋琬。
志虑忠纯的费祎、董允。
性行淑均的向宠。
心存汉室的姜维。
司马懿雄豪狼顾,即便军政才能当世一流,未见得能让诸葛亮赏识重用。
再讲道理,若以司马懿代替诸葛亮的位置,他仍旧不可能篡位。
篡位这个事情,要讲武德,需要很大的声望与功绩。五代十国的篡位与前面魏晋南北朝的篡位更迭有什么不同?
司马氏篡魏历经四代,司马昭也是灭蜀后才做晋王。这份功绩依托曹魏国力优势,以中原伐偏邦,不算那么难完成。
而在蜀汉政权内,想获得足以篡位的功绩难度太大,比中原不可同日而语。
让司马懿北伐,能走出汉中吗?
司马懿除了岁数,其他方面被诸葛亮全方位压制。诸葛亮尚且屡屡无功,司马家有何能力做出足够篡位的功绩?
割据时代无进取之功,有什么脸篡位?
题主在提问时,先入为主地犯了个错误:认为魏蜀吴三国是同质的政权。
如果这样的话,对我们来说,三国这段历史,只是一姓一氏为了皇位而进行的争夺,除了那些人设还不错的英雄豪杰们,还有什么魅力?
其实三国走的完全是三条路,代表了当时人们所想出来的中国的三种政治解决方案。
曹魏,不管曹操本心如何,最后还是施行了九品中正制,还是变成了世家大族的联合体,最后的结果是诞生出士族这种怪物。
季汉,走的是另一条路。它不愿意再沿着东汉豪强的路走下去,而想回到西汉那种压制豪族,社会上人与人之间,至少还趋于均等,平民百姓至少还有出头之日。
你只要去看《前出师表》中诸葛亮的这段话,就能感受出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明显把东汉鄙视得一塌糊涂。
东吴,则是根本就不想一统天下,只是满足于割据一方,或者说“吴独”。如果三国时间拖长了,它就是放大和提前版的越南。
所以,当时的人们真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在奋战,在厮杀。
这一点,我们千万不要怀疑。
了解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可以回到这个问题了。
司马懿为什么能夺权成功?认真去看,就会发现他早就“阴养三千死士”。这三千死士中,有一个人留下了名字:石苞。
他在长安城里卖铁时,被司马懿相中的。
石苞是个商人,不是普通贫民,能让这种人效死命,是要花点本钱。
三千个像石苞这样的人,还要养他们的家属,这要花多大一笔钱?
再来看看季汉的官员,诸葛亮的遗书里是这么说的:““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你别说让诸葛亮养三千死士,以他的经济条件,养三十个都困难。
哪怕诸葛亮死后,季汉已经腐败,直到亡国时,大臣们也普遍没很大的家族势力。这就是当邓艾冒险进入四川盆地,那些季汉官员们为什么纷纷投降的原因:看上去官位是很高,但钱少啊,家产没有啊!为什么要这么苦自己呢?
从这里,应该能看出季汉和曹魏的体制差别了吧?
好了,那就可以说结论了:司马懿如果在刘备帐下,在季汉的这种体制下,他怎么可能有让刘禅禅让的潜力呢?
丞相是真可怜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