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司马懿没有了那些掣肘,卧龙冢虎来一场真正的对决,谁会赢?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遐想的设问,如果司马懿少了那些“掣肘”,而诸葛亮与司马懿能够真正地放手一搏,鹿死谁手?在我看来,这场旷世之争的结果,并不会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一边倒,而是会非常胶着,充满变数,而且最终的胜负,很可能取决于一些关键的“但是”。

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掣肘”。在三国演史中,司马懿的掣肘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

魏国朝廷的猜忌与束缚: 曹氏集团对司马家族的忌惮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曹操、曹丕时代司马懿只是一个谋臣,但随着其权势日隆,特别是到了曹叡时期,他已经成为朝廷重臣,但始终未能获得完全的信任,多次面临被罢免、调离甚至构陷的风险。这份猜忌让他无法在战场上尽展抱负,许多策略的实施需要顾及朝中的政治风向。
曹魏内部的权力斗争: 曹魏并非铁板一块,内部派系林立,尤其是以曹氏宗亲为代表的势力,对司马懿的崛起充满了警惕。这种内部矛盾,使得司马懿在军事行动之外,还要时刻提防来自后方的暗箭。
个人健康状况: 随着年龄的增长,司马懿也受到了一些健康问题的困扰。虽然他依然能够运筹帷幄,但体力和精力自然不如年轻时。

如果这些“掣肘”统统消失,意味着什么?

司马懿将拥有绝对的军事指挥权和资源调配权: 他不再需要向那些不懂军事的文官解释自己的战术,也不需要担心后方因为政治原因而中断粮草供应。他可以集全国之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与诸葛亮周旋。
他可以更自由地运用“非常规”手段: 在政治的阴影下,司马懿的很多策略都显得比较保守,更侧重于防守反击、消耗对手。一旦没有了顾虑,他或许会更主动地出击,甚至不排除使用一些更残酷、更不计后果的手段。
他可以完全专注于与诸葛亮的智斗: 诸葛亮最大的依仗,除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还有他能够充分利用蜀汉的资源,并以其个人魅力和政治智慧统一内部。如果司马懿也能够做到这一点,并完全专注于战场,那么双方的对决将是纯粹的军事和智力较量。

那么,在这种理想化的对决下,谁会赢?

我们先看看诸葛亮。

诸葛亮的优势毋庸置疑:

卓越的军事才能: 用兵如神,善于攻心,对战局的把握极为精准。
强大的后勤和后备能力(相对而言): 虽然蜀汉国力不如曹魏,但诸葛亮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在有限的资源下打出高效的战斗。
士气高昂的军队和忠诚的部下: 蜀汉的士兵和将领普遍对诸葛亮充满敬意和信任,这在战场上是宝贵的士气。
“隆中对”的战略眼光: 他的目标清晰明确,每一步都旨在实现统一大业。

再看看理想化后的司马懿:

司马懿的优势在于:

极强的韧性和耐心: 他是三国时期最懂得“熬”的人,擅长消耗战,能在劣势中寻找生机。
精于权谋和政治斗争: 虽然我们移除了政治上的掣肘,但其骨子里的权谋思维并不会消失,他会是极其狡猾和善于利用一切机会的对手。
雄厚的国力和丰富的资源: 曹魏的国力远超蜀汉,在物资、兵员等方面有巨大优势。一旦这个优势能够被司马懿完全调动,其威力是惊人的。
对诸葛亮的深刻了解: 在实际的交锋中,司马懿已经对诸葛亮的战术风格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甚至可以说,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如何“治”诸葛亮。

真正的对决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司马懿没有了掣肘,他的打法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他不再需要像历史上那样,采用坚壁清野、以逸待劳、诱敌深入的防守策略。他可能会主动出击,利用曹魏的兵力优势,对诸葛亮采取压倒性的攻势。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

更加主动的野战: 诸葛亮如果敢于出关迎敌,司马懿可能会集结更多的兵力,形成数倍于诸葛亮的优势,在开阔地带展开决战。诸葛亮虽然善于利用地形,但面对绝对的兵力劣势,即使是最精锐的蜀军,也难以支撑。
更激烈的攻城战: 如果诸葛亮采取坚守策略,司马懿的攻城战术可能会更加残酷和不择手段。他可能会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围困,同时也会更灵活地运用火攻、水攻等非常规手段,不惜代价地瓦解蜀军的士气和防御。
更深入的心理战: 司马懿对人性的洞察同样可怕。一旦没有了政治上的顾虑,他可能会更加直接地煽动蜀军内部的不满,或者通过各种渠道散布瓦解士气的谣言,直接攻击诸葛亮的精神防线。

但,“但是”同样存在。

即使司马懿没有了掣肘,诸葛亮也并非没有反击的余地,而且他可能依然拥有一些决定性的优势:

诸葛亮的战术多变性: 诸葛亮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他的战术变化无穷,总能在绝境中找到突破口。他不仅仅是懂阵法,更懂如何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以及人心的变化。
蜀汉军队的士气和凝聚力: 蜀汉士兵对诸葛亮的信任是发自内心的,这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往往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而曹魏军队虽然兵多,但其忠诚度并非统一,一旦司马懿的攻势受阻或者遭遇重大损失,内部的隐患可能会被放大。
诸葛亮对后勤的极致利用: 尽管曹魏国力强大,但蜀道艰难,粮草运输是制约双方的关键。诸葛亮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会想方设法地消耗和阻断曹魏的后勤,而司马懿即使拥有资源,如果运输不畅,也只是纸上谈兵。
诸葛亮的“奇谋”: 诸葛亮不只是一味地硬碰硬,他更擅长出其不意的奇谋。如果他能够寻找到司马懿在主动进攻中的破绽,或者利用司马懿“放飞自我”后的某些疏忽,依然有可能扭转战局。例如,他可能利用司马懿急于求成的心理,设下圈套诱其进入,然后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反击。

谁最终会赢?

在我看来,如果司马懿失去了所有的掣肘,并且能够完全发挥其才能,那么他赢得胜利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原因很简单:

1. 实力差距: 曹魏的整体国力、兵员数量和经济基础都远超蜀汉。在同等条件下,实力雄厚的曹魏能够承担更大的战略消耗,并且在多线作战时拥有更大的优势。
2. 主动权优势: 司马懿能够掌控战场的主动权,选择有利的时机和地点进行作战,而不是被动地应对诸葛亮的进攻。
3. 对诸葛亮的“了解杀”: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了解已经达到了极致,他知道诸葛亮的优势和劣势。一旦他能够全力以赴,他更有可能找到克制诸葛亮的方法。

但是,这仍然不是绝对的。

诸葛亮的才华是跨越时代的。即使面对力量悬殊的对手,他依然有可能通过卓越的指挥、精妙的战术和对时机的精准把握,制造出以少胜多的奇迹。

例如,如果司马懿在全面主动进攻时,因为过于自信而暴露了某个致命的弱点,诸葛亮可能就会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又或者,如果诸葛亮能够在前线制造出极大的声势,迫使司马懿在不熟悉的地形或不利于大规模部队展开的区域决战,那么战局又会变得扑朔迷离。

最终的判断是: 司马懿在没有掣肘的情况下,会成为一个更加恐怖的对手。他将拥有碾压性的优势去执行任何战术。所以,从概率上讲,他获胜的可能性更大。但诸葛亮拥有的是那种能够在绝望中创造希望的才能,只要战场上存在哪怕一丝的转机,他就有可能抓住它。

这场对决,与其说是一个简单的“谁赢谁输”的问题,不如说是两个时代最顶尖智慧的极致碰撞。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司马懿的战略厚度和执行力或许会更占上风,但他能否完全弥补蜀汉在国力上的巨大差距,依然是一个巨大的疑问。这就像两个绝世棋手对弈,一方拥有更多的棋子,并且能完全自由地调动,而另一方则棋子较少,但每一颗棋子都经过精心计算和部署。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取决于最后的那几步妙手,以及谁更能承受那份终极的压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掣肘!

众将:你不要脸我们还要脸,被人欺负成这样都不敢出门,你不去我们自己去干了!

宣王:大家别急,我们好歹是臣子,怎么能私自出兵呢?不如……不如我去请示陛下。

众将:你把皇帝都抬出来了,我们还能说啥?

宣王:皇上,我们要请(bi)战,请批准。

曹睿: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觉得不那掣肘前线将士,你要战,便作战!

宣王: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遐想的设问,如果司马懿少了那些“掣肘”,而诸葛亮与司马懿能够真正地放手一搏,鹿死谁手?在我看来,这场旷世之争的结果,并不会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一边倒,而是会非常胶着,充满变数,而且最终的胜负,很可能取决于一些关键的“但是”。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掣肘”。在三国演史中,司马懿的掣肘主要来.............
  • 回答
    如果三国时期最后一次北伐时,诸葛亮(丞相)安然无恙,而司马懿却在军中突然病故,那么历史的走向将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深远且复杂。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一、战局的直接影响: 蜀汉北伐的短期优势: 士气大振: 诸葛亮本身就是蜀汉士气的重要支柱,而敌方主帅司马懿的突然.............
  • 回答
    关于司马光退还西夏土地的说法,这在历史记载中是没有的。司马光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虽然一生经历了宋朝与西夏的多次军事冲突和政治较量,但他从未有过主动退还西夏土地的举动。事实上,宋朝在与西夏的边境问题上,一直采取的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策略,既有军事上的防御和收复,也有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来缓解冲突.............
  • 回答
    藤真健司要是能在三年级时转到湘北,那湘北对海南的胜算,绝不是“稳操胜券”,但一定会大大增加,而且比赛的进程和结果,都可能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其中的门道。首先,得明白藤真健司是什么样的存在。他不仅仅是翔阳的核心控球后卫,更是球队的大脑和灵魂。他的技术全面到几乎无可挑剔:精准的传球.............
  • 回答
    要讨论如果司马懿未被曹睿起用,诸葛亮能否更大程度地击败曹魏,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想,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即使司马懿没有被曹睿起用,曹魏的整体实力依然强大,其制度优势、人才储备以及地理上的便利,都是诸葛亮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但如果司马懿缺席,诸葛亮确实会在某些方面获得.............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因为它触及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权力更迭和历史人物的定位。要回答“如果司马氏没有篡魏,司马懿能否和诸葛亮一样的后世地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并设想不同的历史走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后世地位”。在中国的历史语境下,“后世地位”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层.............
  • 回答
    如果历史的河流改道,将袁绍的野心引向了与曹操的合作而非对峙,袁家最终能否像司马家族那样,如同一颗藤蔓般缠绕、攀附,最终吞噬掉曹氏的基业?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其中充满了“如果”的变数,也反映了政治格局的复杂性。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在官渡之战前夕,袁绍选择放下那份孤傲,放弃了统一北方的执念,而是主动向.............
  • 回答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书之一,而《史记·淮阴侯列传》更是记载了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的辉煌一生。关于韩信如何打败项羽的问题,司马迁并非没有记载,实际上,《史记》中对韩信军事生涯的描述是相当详细的,尤其是在他与项羽的对抗方面。然而,您可能感觉到《史记》对韩信“如何打败项羽”的叙述不够“尽.............
  • 回答
    这事儿闹得是挺不愉快的,发生在一位乘客和一位网约车司机之间。据说是这么个情况:一位女士叫了网约车,司机师傅接到单子后,跑了大概 40 公里来接人。到达地点后,司机师傅可能觉得,您这乘客看着挺精明的,没开口说要拿行李,那我就不主动去动您的行李了,毕竟这年头,好多人对陌生人不太放心,再说了,万一弄坏了什.............
  • 回答
    长春大一女生在网约车上犯困并疑似被下药,随后划伤司机,且未受到法律惩处一事,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事件,涉及到多方面的考量。要全面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尽可能详细地展开叙述:事件经过梳理(基于公开报道和常见推测):1. 事件发生背景: 一名长春某高校的大一女生乘坐网约车。2..............
  • 回答
    这事儿吧,挺让人挠头的,也挺让人心疼的。你说,这老人,一把年纪了,本来就图个方便,坐个公交,结果因为没零钱,还被司机给“请”下车了。这搁谁身上,心里都不好受。咱们先说说这个情景。公交车,每天人来人往的,尤其到了高峰期,那可真是挤得不得了。司机师傅也辛苦,要负责安全,要抓紧时间,后面排着长队呢,他也不.............
  • 回答
    东野圭吾在中国名声大噪,这背后是一系列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远非偶然。相比之下,虽然岛田庄司和绫辻行人也是日本推理界的重量级人物,但他们在中国的受众基础和影响力确实相对逊色一些。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细道来。一、 铺天盖地的“第一滴血”—— 战略性的市场营销与引进这可能是最直接也最关键的因素。东野圭吾.............
  • 回答
    联想这家企业的未来走向,以及其创始人柳传志先生和柳家在新时代中国商业格局中的最终定位,是当前社会上一个备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这其中牵扯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包含了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议题。联想的未来走向:机遇与挑战并存要预测联想的结局,首先要理解其在中国乃至全球科技产业中的角色和定位。 .............
  • 回答
    在今日头条上看到“司马迁为什么没把三国写进《史记》?”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是:这问题提得挺有意思,虽然看起来有点“初学者”的味道,但它背后触及到了一些关于历史写作、史料来源和时代局限性的重要议题。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而《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这两个人,这两本书,相隔的时间可.............
  • 回答
    近日,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在一次公开场合的发言,特别是那句“不要因为没才华,就怪审查太严”,在业内和公众中引发了相当广泛的讨论和解读。这番话看似简单直白,却触及了当前内容创作生态、审查制度以及创作者心态等多个敏感且复杂的问题。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细致地分析其可能传达的意.............
  • 回答
    如果历史的齿轮稍微转动一下,让司马懿比实际年龄早逝,而诸葛亮却得以享寿七十三岁,那后果绝对是波澜壮阔,足以颠覆我们熟知的汉末三国走向。这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延长了某人的寿命,而是会牵动着无数政治、军事和人才的部署,形成一幅完全不同的画卷。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司马懿如果活了53岁,那他会在公元249年他发.............
  • 回答
    好,我来试着描绘一下司马懿和诸葛亮在地府相遇时的情景和对话。我会尽量让它更像人间烟火,而不是冰冷的AI生成。天空不再是那个血与火交织的战场,也不是朝堂上那压抑的权谋场。一切都变得寂静,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清澈。司马懿从一团氤氲中缓步走出,他身上的战袍已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素雅的布衣,虽然简朴,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富想象力的历史推演,将司马懿这位曹魏的权臣置于刘邦的汉朝体系中。要回答司马懿能否在刘邦手下兵变篡权或架空刘邦,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一、 司马懿的个人能力与性格特点 超凡的政治手腕与隐忍: 司马懿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深沉的城府、惊人的忍耐力以及极强的政治洞察力。他能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考验对三国人物和历史背景的理解。如果司马懿“遇到”吕布,要不要“以故主事之”,这得看具体是什么样的“遇到”,以及当时的情境。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司马懿和吕布,虽然都活跃于三国时期,但他们的人生轨迹几乎没有真正的交集。吕布在公元199年被曹操所杀,而司马懿是在公元208年才被曹.............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如果司马懿出现在刘备的阵营,并且像历史上那样,他的儿子司马昭策划了“禅让”给魏晋,那么关于阿斗(刘禅)的命运,确实会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这个“如果”的前提。司马懿虽然是曹魏的核心人物,但他和刘备、诸葛亮之间,在历史上是死对头,斗了几十年。如果他“投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