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刘备来说,伐吴肯定是要伐的。很多人去纠结“刘备伐吴到底是不是为关羽报仇?”其实,这只是一个思考方面,我思考的问题是:先后跟随刘备、诸葛亮入蜀的那些荆州士人、将领,乃至士兵怎么办?——这部分人的还乡意愿是刘备所不能忽视的。
再者,在魏志《刘晔传》里,刘晔也分析过:“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
——刘备欲示威天下也是其动机之一。
在历史上,刘备伐吴之前,还借给曹操吊丧之名,派使者韩冉前去示好,结果被曹丕拒绝了,断绝使命。假设曹操还在世,刘备同样也可以向曹操献礼示好,以期暂时降低相互敌意。曹操怎么应对,那是曹操的事。
在历史上,刘备被曹丕拒绝之后,照样以一敌二的心态东征,为了防止魏军南下,黄权领军驻扎在江北。
这也就是说,刘备东征伐吴,早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是不会看魏国君主是曹操还是曹丕。
刘备:阿羽已经死了!孙权我吃定了,曹操也留不住他!我说的!!!
诸葛亮小声嘟囔:如果法正在的话……
所以,我认为刘备伐吴的意愿,唯有法正才能影响,既然没假设法正还活着,那刘备肯定得伐吴。
那么问题就会变成,假设曹操还在世,曹操如何利用刘备伐吴的意愿来获取利益。
历史上,曹丕也为此召开会议讨论,是否联吴伐蜀,最后曹丕选择王朗的建议,伺机而动。
我之前也说过,曹丕没有其父亲曹操有对战局判断和把控能力,又一昧偏信于孙权的乞和,夷陵之战没参与,伐吴又坐失良机。如果换做曹操来决断,孙权当然也会继续乞和,归还于禁并不算什么,只要孙权没把儿子交到曹操手里,曹操一样会找准机会揍孙权的。
对于曹操来说,打刘备,还是打孙权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曹操也想要荆州。
即便孙权真的把儿子送给了曹操,曹操也确实会去打刘备,但同样的,曹操仍然会趁机夺取荆州的地盘,当年刘备跟周瑜打曹仁时,不也是这么做的。
刘备东征是必然之势,它决于外部环境,也由内部因素决定。
荆州算是刘备的“龙兴”之地,入益州后荆楚人贵,这些“贵人”的家乡故居亲族都落入吴人手中,主战声音与意愿无疑最具力量。关羽和刘备有手足之情,父子之恩,更是刘备集团的头号武人,个人情感上讲为关羽复仇也是责无旁贷之事。
所以《辩亡论》有言:
汉王亦冯帝王之号,率巴、汉之民,乘危骋变,结垒千里,志报关羽之败,图收湘西之地。
陆逊是当时的统帅,又俘虏不少蜀军将领,有充分的条件在事后了解刘备的真实意图,其后人著述已非推测,而是叙述事实。
刘备和荆楚人的情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刘备集团兴复汉室的大业遭到了重创。荆州毁败前,刘备集团在做啥?
建安二十四年依次是:
一旦襄阳、樊城入手,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筹划的跨有荆、益阶段之版图部分才全部达成。从汉中出发,才能出于秦川;从襄阳北伐,才能以向宛、洛。
刘备集团对北方连战连捷,势头正猛时遭到盟友背盟,兴汉大业不仅是进度条停滞,而且倒退一半,可以说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不仅如此,孙权帅兵西过,还有趁势吞并巴蜀,消灭刘备之意。因曹操去世,孙权擅取襄阳,与曹丕翻脸之故,这件事没有下文但世人皆知,所以后来刘晔说:
诏问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吴不。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晔独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馀。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於终始之分不足。"后备果出兵击吴。
刘晔认为,刘备走的是武力征服使自身强大的路线,必然兴军东征以示自己军力有余。这种观点实际上符合刘备的人生轨迹和性格,刘备每每遭遇挫败,长期处于更弱小时期,且还能屡战强敌,又怎会沉默了事。
何况彼时的刘备集团与北方曹氏为宿敌,东方孙权有新仇,可谓举世皆敌,孤立无援之势。若真如魏群臣所料在荆州毁败后便国内忧惧,一颓不振,无东征之力,还谈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呢。
一言蔽之,刘备东征是自己及荆楚人士的强烈意愿和情感认知,也是基于蜀汉立足于天下的实际情况下做出的必然选择。
但如果曹操在世,这件事的变数就很难预料。当初曹操与孙权的谈判,襄阳大概率是事后割给孙权作为其反水的奖赏,而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孙权讨羽自效时,曹操在第一时间就把孙权卖给了关羽。那么谁会觉得,曹操还在世的话,襄阳就会落入孙权手中呢?
就算是曹丕,也是放弃襄阳后,孙权才敢去擅取的。正是因为他擅取襄阳,才导致与北方的关系破裂,没了继续西征与刘备交战的最大依仗——北方在东线除合肥之守,又在荆州放弃襄阳,这一阶段孙权集团是压力全无。
若曹操在世,不会割地给孙权,也没可能放弃襄阳,对于出卖起来毫无压力的孙权必然还是推波助澜,胡萝卜吊驴的套路,促使其与刘备继续火拼。
到时候就不是刘备是否东征的问题,而是刘备必然要对攻到益州家门口的孙权军还以颜色的问题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