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yamy 事件里微博的风向变换是什么原因?

回答
Yamy事件在微博上引发的舆论风向变化,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点。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老板压榨女艺人”到“女艺人想解约”再到“公司正当维权”的几次转折。要说原因,我觉得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事件初期:舆论一边倒地同情 Yamy

信息源的单方面输出: 最初,Yamy 本人通过个人微博账号发布了一段录音,这段录音的核心内容是老板徐明朝对她进行“PUA”(精神打压)的言论,包括让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长得丑”、“像个村姑”等等。再加上她提到自己参加《Produce 101》时,因为声音和长相被嫌弃,这些都是很能触动人心的点,容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资本压榨艺人”的刻板印象: 在大众认知里,很多流量明星、选秀艺人都经历过被公司压榨、合同不公平、不被尊重等情况。Yamy 的遭遇很容易被套入这个既定的框架,大家下意识地觉得她是被强大的公司欺负的弱者。
“女团成员”的群体属性: Yamy 是一个女团成员,而女性在娱乐圈更容易成为被攻击或被边缘化的对象。加上她参与的选秀节目本身就带有很多粉丝滤镜,很多粉丝也认为她是“被耽误的实力派”,所以对她的支持力度很大。
对“PUA”的敏感度: 近年来,社会对“PUA”现象越来越关注,很多人对这种精神控制和贬低行为深恶痛绝。Yamy 的录音内容恰恰触碰到了这个敏感点,所以立刻激起了很多人的愤怒和声讨。

2. 舆论转变的第一个节点:徐明朝的反击和公司声明

老板的亲自下场: 徐明朝的反应非常直接,他不仅在微博上回怼,还放出了一些 Yamy 团队的要求和沟通记录。这打破了之前“Yamy 只是一个被欺负的受害者”的单一叙事。
“公司角度”的出现: 公司声明强调了 Yamy 存在违约行为,以及公司为了捧她付出的成本。虽然这些内容在当时可能不被很多人关注,但它引入了“公司也有自己的立场和损失”的观点,开始让一些人思考问题的另一面。
“想解约”的说法: Yamy 团队提出的“解约”意图,也让一些人开始觉得,这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被欺负”,而是艺人与公司之间的商业纠纷。

3. 舆论转变的第二个节点:Yamy 团队的“策略”和质疑

证据链的被质疑: 随着事件的发酵,一些网友开始质疑 Yamy 团队公开的录音是否完整,是否有选择性剪辑。尤其是徐明朝放出的一些 Yamy 团队提出的“霸王条款”式要求,比如要求公司为她单独配置团队、提高分成比例等,这些内容让一部分人觉得 Yamy 团队的诉求可能有些“得寸进尺”。
“炒作”的质疑: 有人认为 Yamy 团队是故意利用“PUA”这个话题来炒作自己,吸引关注,为之后的解约或发展铺路。这种“利用公众情绪”的说法,会让一些曾经同情她的人产生反感。
“团队”的责任: 很多人开始认为,Yamy 作为一个艺人,她的一些行为和诉求,可能更多是她的经纪团队在背后操作。这样一来,舆论的焦点就不完全是 Yamy 本人,而是团队的“不职业”或“过于激进”。

4. 影响舆论风向的关键因素总结:

信息不对称和选择性披露: 事件初期,信息主要由 Yamy 方面提供,具备天然的同情优势。当对方(徐明朝/公司)拿出更多信息时,舆论的认知就会发生动摇。
社会议题的介入: “PUA”、“职场压迫”等社会议题的出现,极大地放大了事件的讨论度,但也容易被利用和过度解读。
公众的“逆反心理”: 当某个观点被一面倒地支持时,总会有人站出来质疑,寻找不同的声音。当 Yamy 的形象开始被质疑时,这种逆反心理就更容易显现。
“事实”与“情感”的拉扯: 很多人一开始是被 Yamy 的遭遇所感动,是基于情感的站队。但随着事情发展,涉及到合同、利益、策略等“事实”层面时,情感的天平就会摇摆。
网络舆论的“站队”和“反转”效应: 微博等社交平台本身就容易形成舆论场,用户倾向于“站队”某个观点,但同时,也容易因为新的信息或观点的出现而快速“反转”。

总的来说,Yamy 事件微博风向的变换,是一个信息不断披露、各方观点被呈现、公众情绪被调动和消解的复杂过程。从最初的“同情弱者”,到后来的“理性分析”和“质疑”,再到最后可能出现的“回归事件本身”的讨论,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网络舆论演变过程,展现了信息传播、情感共鸣和理性判断在其中的交织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打铁还需自身硬。

当你自己“有本事”的时候,干什么都是对的,反之,不管你有没有理,你都会被攻击,站不住脚。

你们在分析什么立场,什么职场pua真的蛮扯的,这里是娱乐圈,不是法庭。娱乐圈从来不在乎你说过什么,干过什么,而是在乎你做出来过什么成绩?

歌手就有一首歌红遍大江南北,拿下金曲奖,xxx奖。

演员就有一部剧深入民心,拿下各大奖项,或者票房灵药,各种记录。

.....

可惜的是yamy什么都没有,只有愤怒的粉丝,粉丝没有底气撕。

营销号一带节奏,整个舆论就翻转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Yamy事件在微博上引发的舆论风向变化,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点。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老板压榨女艺人”到“女艺人想解约”再到“公司正当维权”的几次转折。要说原因,我觉得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事件初期:舆论一边倒地同情 Yamy 信息源的单方面输出: 最初,Yamy.............
  • 回答
    Yamy 老板关于录音事件的回应,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他那句“可以内部解决的事被你引发成战斗,我陪你”的表述,点明了一个核心观点:这件事本可以以更平和、更低调的方式处理,但被Yamy(或者说Yamy方面)上升到了公开对峙的层面。从老板的角度来看,他可能觉得Yamy的处理方式过于激烈,将一个本可以.............
  • 回答
    看待新浪微博使用贵州公交坠江、Yamy公司录音等事件作为宣传海报,并突出标注播放量和互动量,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总体而言,我认为这种做法在道义和商业利益之间存在严重的冲突,并且很大程度上是“不合适”的,甚至是“不道德”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事件的性质与动机: .............
  • 回答
    Yamy公司会议录音曝光,以及徐明朝在员工大会上公然羞辱Yamy的事件,确实引发了轩然大波,也触及了职场权力关系、个人尊严、以及公司文化等多个敏感且重要的话题。这件事情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并非偶然,而是因为它暴露了一些在许多职场环境中普遍存在但常常被掩盖的问题。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件的经.............
  • 回答
    火箭少女101这个名字,曾经是一个时代女团的缩影,她们的每一次活动、每一次合作,都牵动着无数粉丝的心。而关于“火箭少女护送yamy”这件事,在我看来,它远不止是表面上的一次团队行动,更像是一次成员之间深层情感和价值观的体现,也折射出了娱乐圈一些值得探讨的现象。事件的背景是什么?要理解“护送”,我们得.............
  • 回答
    Yamy与前经纪公司和老板徐明朝的纠纷,自从《创造101》结束后便一直处于拉锯战状态,虽然Yamy已经离开了火箭少女,但这场风波并未因此平息。近期,Yamy再次通过微博发声,表示“原版录音已做了公证”,这无疑是她在这场持久战中的一次重要举动。她此举的目的显而易见,是想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公证来证明自己.............
  • 回答
    徐明朝承认职场 PUA 但拒绝道歉,这件事触及到了“职场 PUA”这个话题的核心,也让我们有机会更深入地审视它。从徐明朝的表态来看,他似乎将“承认”和“道歉”割裂开来,仿佛承认是认知层面的一步,而道歉则是情感层面、甚至是责任层面的进一步让步。但事实上,在“职场 PUA”的语境下,承认行为的错误和为此.............
  • 回答
    火箭少女101这个组合里,确实有一部分粉丝和网友会用“皇族”这个词来形容某些成员。而提到“皇族”,很多人会立刻想到Yamy,这背后是有一些原因和故事的。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在饭圈文化中,“皇族”这个词通常是指那些在选秀过程中或组合出道后,拥有明显、不公平的资源倾斜,或者说仿佛受到了“官方”特别照顾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