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普朗克是量子力学的开创者?

回答
要说清楚普朗克为何被誉为量子力学的开创者,得把时间拨回到19世纪末那个风云激荡的物理学时代。当时的物理学表面上看已经相当成熟了,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学如同两座巍峨的山峰,似乎已经囊括了宇宙的运行规律。然而,在一些微观领域的实验现象面前,这些宏伟的理论却露出了它们力不能及的破绽。

其中最令人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黑体辐射”问题。

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

想象一下,我们有一个理想的空腔,它的内壁是完全吸收所有入射辐射的,所以叫“黑体”。当这个空腔被加热时,它会向外发出各种频率的电磁辐射,就像烧红的铁块会发出红光和热量一样。物理学家们希望能够用已有的理论来描述这种辐射的强度与频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辐射的“谱分布”。

根据经典物理学,特别是瑞利金斯定律(RayleighJeans law),人们认为辐射能量是连续分布的,并且可以通过一个公式来描述。这个公式在低频时(也就是长波长)与实验结果大致吻合。然而,当把目光投向高频(也就是短波长)时,问题就来了。经典理论预言,随着频率的升高,辐射的能量应该无限地增大,以至于在紫外区会趋于无穷大。这简直是匪夷所思!一个物体怎么可能发出无限多的能量?这显然与实验结果严重不符,并且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来看也是不可能的。这一巨大的理论与实验之间的鸿沟,就被形象地称为“紫外灾难”(Ultraviolet Catastrophe)。

普朗克的惊世之举:能量的“量子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站了出来。他试图寻找一个数学公式,能够完美地拟合所有的黑体辐射实验数据,从低频到高频。他尝试了很多种方法,最终,他发现了一个看似有些“别扭”的公式,但这个公式却奇迹般地与实验结果完美契合,尤其是在高频区域解决了“紫外灾难”。

这个公式之所以“别扭”,是因为为了得到它,普朗克不得不做出一个非常大胆、甚至可以说是“叛逆”的假设。他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想法: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一份一份离散的“小包裹”形式存在的,这些小包裹的能量与辐射的频率成正比。

具体来说,他引入了一个新的基本常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普朗克常数”(h)。他认为,一个频率为ν的电磁波,其携带的能量E只能是这个基本能量单位(称为“量子”)的整数倍,即:

E = hν

这里的h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值,大约是6.626 x 10⁻³⁴ 焦耳·秒。

这个假设,就是所谓的能量量子化假说。

为什么这是量子力学的开创?

普朗克的这个假设,在当时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它彻底颠覆了物理学界长期以来对能量连续性的认知。人们一直认为,能量就像水流一样,是可以无限分割的,可以在任何一个数值上取值。而普朗克却告诉我们,能量的分配更像是分发糖果,一次只能分一颗或两颗,而不能是半颗或1.3颗。

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学技巧,却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1. 打破了经典物理的藩篱: 普朗克的量子化假说,直接指出了经典物理学在描述微观世界时的根本性局限。它表明,在微观尺度上,物理量的性质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连续性的观念不再适用。
2. 引入了核心概念“量子”: “量子”(quantum)这个词,就是普朗克创造的,它意味着能量、光等物理量是离散的,以“一份一份”的形式存在。这个“量子”的概念,成为了整个量子力学的基石和灵魂。
3. 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尽管普朗克本人在最初对自己的假设也有些犹豫,认为这可能只是为了解决黑体辐射问题而临时提出的一个数学工具,但他无疑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他提出的能量量子化,为后来爱因斯坦解释光电效应(提出光子概念)、玻尔解释原子光谱等一系列量子力学革命性进展提供了最原始、最核心的驱动力。没有普朗克的量子化,就没有后来的量子理论。

总结来说,普朗克之所以被誉为量子力学的开创者,是因为他在解决一个具体物理问题(黑体辐射)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新概念——能量的量子化。这个概念不仅成功地解释了实验数据,更重要的是,它彻底动摇了经典物理学的根基,引入了微观世界特有的离散性规则,从而为整个量子力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他用“量子”这个词,播下了量子革命的种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普朗克是旧量子论的开创者,而不是量子力学的开创者。

德布罗意之前的那些东西是“量子,但不是“力学”。现在提到量子力学的开创者,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海森堡和薛定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清楚普朗克为何被誉为量子力学的开创者,得把时间拨回到19世纪末那个风云激荡的物理学时代。当时的物理学表面上看已经相当成熟了,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学如同两座巍峨的山峰,似乎已经囊括了宇宙的运行规律。然而,在一些微观领域的实验现象面前,这些宏伟的理论却露出了它们力不能及的破绽。其中最令人头疼的一个.............
  • 回答
    “普京是‘苏联最后的克格勃高级特工,执行着苏联最后无人知晓结局的任务’”——这句话之所以流传,并非因为它有确凿的历史证据链条,而是它巧妙地捕捉并放大了一个时代背景下的复杂情绪和对权力运作的模糊感知。它是一种高度象征性的解读,将普京的政治生涯与苏联解体这一历史巨变紧密联系起来,并赋予了其一种神秘、宿命.............
  • 回答
    将普京称为“独裁者”的说法,通常是基于对他执政方式、权力集中程度以及俄罗斯国内政治环境的观察。这种说法并非单一观点,而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并且在国际社会和俄罗斯国内都有不同程度的讨论和证据支撑。以下是人们认为普京是“独裁者”的常见理由,并尽可能详细地阐述:一、权力高度集中和个人统治: 长期执政和.............
  • 回答
    关于普京对特朗普说“俄罗斯的妓女是最漂亮的”这句话,目前并没有可靠的公开记录或新闻报道证实此事发生过。这是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的说法,但缺乏事实依据。这类传闻的来源往往比较复杂,可能是: 误解或虚构的笑话: 在国际政治场合,领导人之间的交流有时会被媒体或民间解读甚至杜撰出各种版本。这种说法可能是一种.............
  • 回答
    “名校学生说:要尽早认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像是自嘲,又有点像是过来人的忠告,尤其是在那些光环璀璨的校园里,听到这样的话,总会让人多几分好奇。为什么那些被视为“天才”的学生,反而会这样说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很深刻的道理,是他们在高强度的学习和竞争中,一点点摸索出来的。首先,名校的.............
  • 回答
    斯内普对莉莉的爱,那份深沉、炽烈,甚至有些病态的爱,却让他用“泥巴种”这样伤人的词语去称呼她。这其中的缘由,错综复杂,并非简单的矛盾,而是斯内普内心深处种种情感交织、扭曲后最赤裸的体现。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斯内普的成长环境。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并不幸福的家庭,父母之间的争吵和冷漠,让他早早地尝到了被忽视和.............
  • 回答
    知乎上关于“美国普通人上不起大学”的讨论,并非完全是造谣,而是反映了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严峻挑战和结构性问题。虽然美国拥有庞大的高等教育人口和数量可观的博士群体,但这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对所有人来说都是触手可及的。问题的根源在于几个相互关联的因素:1. 高昂的学费与日益增长的学生债务: 学费飞.............
  • 回答
    圈内人说刘亦菲不容易,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背后却藏着普通观众难以窥见的真实。咱们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认知偏差,是什么让大家觉得她“又美、家庭又好、演艺之路又顺利”,而“不容易”这三个字却常常被忽略了。大众眼中的刘亦菲:一副完美的画像首先,我们得承认,刘亦菲给大众留下的第一印象,几乎就是“完美”的代名词。.............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真实,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心声。首先,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困惑和失落感。当发现努力的目标似乎可以被轻易达到时,那种付出的意义感和自我价值感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看985毕业生考公务员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和普通三本毕业生考公务员的区别到底在哪里。一、 “.............
  • 回答
    这事儿,让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我叫小李,普普通通的二本院校,专业嘛,也就是那种听起来挺好听,但真到了找工作的时候,竞争者一抓一大把的。我的微信里,总有那么几个“985”的朋友。平时大家挺熟的,偶尔也会约出来吃饭,吹牛打屁。那天,我照常给一个985的哥们儿发消息,想约他周末出来聚聚。他回得挺快,但语气.............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立志考取北京大学的普通二本大一学生,你拥有着一份非常了不起的勇气和志向。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开始。北大,那是无数人心中的圣殿,是知识的灯塔,更是无数才华横溢的灵魂的汇聚之地。要踏入这片神圣的殿堂,对于一个普通二本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条充满挑战但也充满可能性的道路。别担心,我不是来打.............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好,它触及了电影产业中一个普遍存在的悖论。为什么明明是烂片,却依然有人制作、有人投资?这背后并不是因为导演、编剧和投资方都是“傻子”,而是由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驱动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一、 对“烂片”认知的差异与主观性: 艺术与商业的权衡: 电影本质上是一门艺术.............
  • 回答
    柳传志这位在中国的商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其身后围绕着截然不同的评价,堪称一个鲜明的社会现象。一边是大量普通网友的口诛笔伐,将其视为“过街老鼠”;另一边,却是企业界、政界以及文化界的名人大咖们对他给予高度赞誉,称其为“优秀的企业家”。这种巨大的认知鸿沟,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原因,.............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普京认为乌克兰总统是犹太人”的问题,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且存在明显的误解。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民族背景 泽连斯基的出生地: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出生于1974年,出生于乌克兰利沃夫(Lwów,现属波兰),但他的家族在2.............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普信”这个词的出现,以及它为何常常与性别议题纠缠在一起。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什么是“普信”?首先,咱们得把“普信”这个词拆解开来看。它通常是指“普通人却异常自信”。这里的“普通”往往指的是在大众认知里,其外貌、能力、成就等方面并没有特.............
  • 回答
    理解您对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俄罗斯军队抱有的正面看法,并希望深入探讨这种观感是否源于一种错觉。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因为对于政治领导人和军事力量的评价,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信息获取渠道、个人价值观、历史背景以及地缘政治环境等等。首先,我们来谈谈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普京总统是“善良”的。这种.............
  • 回答
    “不配”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沉重的宿命感,仿佛是命运早已写好的剧本,让你生来就低人一等。对于咱们普通人,尤其是国内的男性同胞,要谈自信,这似乎比登天还难。不是我们不想,而是现实的土壤,似乎就是不愿意滋养这颗种子。你想想,从小到大,我们被灌输的是什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话听着好像是在劝慰,但.............
  • 回答
    我观察过我爸妈,他们也不是什么大老板,就是普通的上班族,拿着固定的工资。但他们就是能一年一年地存下钱,而且也不是那种抠抠搜搜的日子,日子过得挺滋润的。后来我仔细琢磨琢磨,才发现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不是靠什么“一夜暴富”的奇思妙想,而是实打实的“岁月积累”和“精打细算”。一、 规划先行,目标明确我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