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这个酷炫的喷泉啦!!
评论区里有视频
虽然很“简单”,但这绝对是我见过设计的最酷的万圣节装扮!
有一个好爸爸真幸福。。。
https://www.zhihu.com/video/1039000164295483392————————————————————
这么多赞,受宠若惊!
有朋友反映没有声音,我到网上找到了源视频。这是一位爸爸给两个闺女的礼物,老妈拍的视频。有这样的老爸,这两个姑娘以后的男朋友压力一定很大,哈哈。
Ultimate DaddyDaughter Cosplay https://www.zhihu.com/video/1039251767791484928最强终极父女战斗型机器人官方宣传片:
https://www.zhihu.com/video/1039251303700131840榫卯肯定算一个啊。
作为我国古代建筑、家具等结构一种广泛使用的连接方式,它被称为是藏在木头里的灵魂,是很多千年建筑得以保存的原因。
在几千年前,木材已经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建筑材料,但是,如何把木材连接起来,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人们可选择的材料非常有限,很神奇的是,古人没有用额外的其他材料,而仅仅是对木材本身做了一些设计,便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榫卯的诞生。
榫卯包括榫头和卯眼,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榫为阳、卯为阴,像情人一般紧紧相依,起到连接作用。只有你掌握了各种结构的机关、技巧,才可轻易地拆卸它们。
一个方向的榫卯组合,嵌接的部分在毫无干扰的情况下,10年或者15 年,在大自然的作用力牵引下,便会自动松脱,这是木材所含的水分受到这些作用力影响的必然结果.而当榫卯结构由不同的方向嵌接的话,张紧与松脱的作用力便会互相抵消.一个榫卯如是,无数的榫卯组合在一起时,就会出现极其微妙的平衡。
因此,它也是一种带有哲学智慧的产物:含而不露,透着儒家的平和中庸;内蕴阴阳,相生相克,以制为衡,则闪耀着道家思想的光辉。
而它最大的特点是,不用一钉,便能加固物件,做出巧夺天工的作品。
大家都知道斗拱吧,它的很多部件,便是用榫卯这种设计来实现的。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我国的故宫了,作为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故宫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还记得BBC曾推出过一系列中国纪录片,其中一集叫《紫禁城的秘密》
片中提到,当年的唐山大地震,短短23秒的山崩地裂,就把河北唐山夷为平地。连距离震中150多公里的北京,都倒塌了三万多间房屋,砖石结构的古建筑,也是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满目疮痍。
而故宫的那些木结构建筑,在短暂的晃动之后,却毫发无伤、复归平静。
不要以为这样的幸运只是偶然。据统计,自建成的600多年以来,紫禁城一共经历了200多场、极具破坏性的地震,但每一次都能全身而退。
那么,600多年,200多场大大小小的地震,对于故宫而言,为何都能成功脱险?
故宫专家带着外国木匠理查德一起做了个实验:按照1:5的比例,以中国古建筑榫卯斗拱的结构,复制出一栋微缩紫禁城模型,并对它进行地震模拟测试。
先一次以4级、4.5级以及5级地震进行测试,每次持续30秒: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模型开始出现轻微的晃动,但没有出现实质性的破坏。
再接着往上加,7.5级:
在强烈的摇晃下,两边的墙开始阵亡,但是整个建筑的木结构仍然坚挺。
再加,9.5级及以上,这是有记载以来最高的地震强度,已经相当于200万吨TNT炸药的当量:
摇啊摇,摇啊摇,怎么摇都还是不倒。
那就再加,10.1级:
然而,除了发生了点轻微位移之外,倒塌?不存在的。
真是厉害了我的故宫!可谓古代建筑界的资深“技术宅”了。
其实,除了故宫之外,当古代还没有发达的现代科技时,某些石质建筑会因为地震倒塌或破损,而很多采用了榫卯设计的木建筑,反而以柔胜刚,胜过了坚固的岩石。
因此,古人也曾云:“榫卯万年牢”
作为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榫卯的年龄甚至比汉字都还大。在1973年发现的河姆渡遗址中,曾出土了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榫卯结构。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早在六七千多年前就开始使用这种巧妙的木质连接方式了。
但是,木材作为最原始的建筑和家具材料,是全球性的,所以,榫卯并非中国独有,古埃及也出现过榫卯结构,但因为埃及缺乏木材,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埃及建筑都是以石头为代表。
然而,不管是不是个“土著”,榫卯在我国也绝对是“嫡系”的待遇,不仅在我国古代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后来工艺探索的漫漫长河中,榫卯在我国更是扎根般的生长,自成体系,衍生出万千花样,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特有的。
榫卯常见的形式有格角榫、托角榫、粽角榫、燕尾榫、夹头榫、抱肩榫、龙风榫、楔钉榫、插肩榫、围栏榫、套榫、挂榫、半榫与札榫等等。
由于太多,咱们只欣赏部分:
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都是传统工艺几千年的精粹。
因此,从古至今,榫卯从来不乏喜爱它的粉丝。
传说春秋时代,被誉为木匠祖师爷的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6根木条为儿子制作了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儿子忙碌了一夜才拆开了。后人管这种玩具叫鲁班锁,它就来源于榫卯。
无限多的组合方式,可谓古代的“中国版乐高”了。
在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里,曾记录了一个老工程师,历时5年用7108个零件,制作了一个全榫卯结构的天坛祈年殿的模型,还一举摘得“2016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金奖”。
尽管榫卯是一种力学与美学的结晶,但是,它毕竟是当时迫不得已的解决方式,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对于大型木结构和复杂搭接来说,对节点的刚度和自由度也有了新的要求。所以,在力学方面,如果按照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节点性能不能低于构件,榫卯结构已经是力不从心,而且在成本方面,消耗的时间与人力,都远远大于使用钢筋混凝结构。
因此,现在更多采用金属来处理复杂节点。或者,还有这种榫卯与金属的“升级合体版”:
尽管如此,除了力学角度外,作为一种具有美学意义的结构设计,榫卯的艺术价值仍然让设计师们迸发出了不少灵感。
比如不少建筑大师的设计作品,就在古代榫卯的基础上做出更多的传承和革新,从而诞生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来看看苏黎世 Tamedia 传媒公司的办公大楼:
由曾获得2014 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日本建筑大师坂茂设计。坂茂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完全成为其建筑设计的核心,专注于所有简单易得的、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并赋予这些材料新的性能和意义。
这栋大楼,不仅是瑞士最大的木建筑房屋 ,也是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7层全木制结构建筑。除了外立面采用了玻璃和钢材, 其余是全榫卯结构建造。
还有由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梼原木桥博物馆:
整个博物馆将传统榫卯与当代建筑元素相结合,所有结构都由建筑底部的一根中心支柱支撑,可以说让建筑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而且,尽管在满足现代建筑的结构力学方面有不足,但在家具方面,榫卯的优势依然存在。
英国的家具设计大师托马斯•奇彭代尔曾在其作品《家具指南》中说道,在世界范围内,以“式”相称的家具类型仅有三类,即中式家具、哥特式家具和洛可可式家具,其中以中式家具居首,而榫卯又是中式家具的结构核心。 从明清流传下来的老家具物件,它们均是采用了榫卯结构,即使今天看来也依然结实牢固。如果是铁钉,还有生锈,疲劳等问题,而用榫卯结构,使用几百年也完好如初。
只不过,由于榫卯对材料的硬度或者材料价值的要求都很高,如今,在市面上,大多只有红木、金丝楠这类昂贵的红木家具才能保留下最传统的技艺。
但是,红木家具的价格,大家也是知道的。而某平价家居品牌,却也有将榫卯“发扬革新”的计划。
为了家具实现无工具安装,他们曾在榫卯的结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接合方式,称之为楔形榫钉。
在不需要铁钉也不需要胶水外,采用这种结构的家具,还可以反复拆开和重新组装,循环使用。,让木质的材料将使用价值发挥到了极致。
经过他们的测试,与钉子接合的方式相比,这种拼接方式能让家具更牢固、寿命更长。最重要的是,在采用新榫卯机构后,原本需要 24 分钟组装的家具现在只需要 3 分钟就能完成。
荣获了2016 年红点奖的Lisabo系列,便是采用的这个结构设计。
所以,榫卯,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完全消亡,却可以因科技的日新月异,而能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辅以现代工艺,从而演化出更多愈加革新的形式,依然能为时代而效劳。
这样的设计,难道不酷吗?
最近在做的神奇设计赛→为了给你护体的神功,我们让设计师画了113个杯子
好看好玩的设计,设计资源,设计师群,公号【WhaleLab鲸实验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