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人能详细说下济南718事件?

回答
济南718事件,这是一个发生于1978年7月18日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要详细讲述这件事,我们需要把它放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并且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情况和各方人物的动态。

时代背景:一个巨变的时代前夜

要理解718事件,就不能不提当时的中国。1976年,毛泽东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随之而来的是中国政治格局的剧烈动荡,特别是“两个凡是”政策的出现,使得中国社会在思想和行动上仍然受到极大束缚。然而,改革开放的呼声已经开始在暗中涌动。社会各界,特别是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渴望改变,渴望更开放、更自由的社会环境。

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也处在这个变革的浪潮之中。当时,社会上的压抑情绪和对未来的期盼交织在一起,为一些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事件的发生:一次大胆的“启蒙”行动

济南718事件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一次由当时的山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刊物《山东文艺》编辑部主导的,带有强烈批判色彩的活动。具体来说,在1978年7月18日,《山东文艺》刊发了一篇题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评论文章。

这篇文章并非平地惊雷,而是经过了一系列酝酿。在《山东文艺》内部,有一群有识之士,他们对当时“两个凡是”的束缚深感不满,渴望能够冲破思想上的禁锢。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是否正确,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途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正是他们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文章的核心观点是: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认为一切理论,无论其来源如何,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被认为是正确的。脱离实践的理论是僵化的、无效的。
挑战教条主义: 实际上是在含蓄地批判当时社会上盛行的教条主义,以及“两个凡是”这种不容置疑的思维模式。
呼唤思想解放: 文章传递出一种渴望思想解放的信号,鼓励人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盲从。

这篇文章的刊发,在当时无疑是 极其大胆和具有颠覆性 的。在那个年代,任何对既有理论的质疑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并且面临着巨大的政治风险。

事件的后续影响:一场思想的“燎原之火”

《山东文艺》的这篇文章一经刊发,立刻在山东省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迅速蔓延到全国。虽然在济南,最初的影响可能还局限在一定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圈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信息传播的加速,其影响力迅速扩大。

引发全国性讨论: 文章的内容触及了当时中国社会最核心的意识形态问题。很快,全国各大媒体、学术界、乃至普通民众都开始围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命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支持与反对的声音: 改革派和思想解放的倡导者认为这篇文章是思想解放的“春风”,是打破思想僵局的“钥匙”,是走向改革开放的重要一步。而保守派则认为这篇文章是在否定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是对革命传统的颠覆,因此对其持强烈反对态度。
政治博弈的焦点: 这场讨论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更是带有深刻政治含义的。它成为了当时中国政治力量博弈的一个重要战场。围绕着“实践标准”的争论,实际上就是围绕着中国未来走向的争论。

历史的意义:迈向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步

济南718事件,虽然看似是一次刊发文章的事件,但其历史意义是 极其深远 的。

思想解放的先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被认为是1978年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开端。它为后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推动改革开放: 这篇文章所倡导的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打破了僵化的思想束缚,为中国后来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它让人们认识到,只有从实践出发,才能找到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正确道路。
对“两个凡是”的挑战: 这是对“两个凡是”最直接、最有力的挑战之一。它表明,在中国社会,已经有人敢于用一种更开放、更科学的态度来审视理论和政策。

参与者与幕后

虽然《山东文艺》是事件的直接刊发者,但要理解这一事件,不能忽略其幕后推动者和相关的重要人物。当时,许多具有改革思想的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都在默默地推动着思想的进步。虽然具体到“718事件”的直接策划者,我们可能难以完全一一列举,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群在那个特殊年代,敢于思考、敢于发声的人们共同推动的进步。

事件的局限与争议

当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任何历史事件都有其复杂性和局限性。

并非一蹴而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并非因为这一篇文章就立即结束,而是经历了一个反复争论和博弈的过程。
受到阻力: 在事件初期,文章也受到了来自一些保守势力的强大阻力,甚至有人受到了牵连。这恰恰说明了当时思想解放的艰难。
“济南718事件”的称谓: 值得一提的是,“济南718事件”这个称谓可能更多是后人为了方便叙述和纪念而赋予的,在当时,它更多的是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的形式展开。

总结

总而言之,济南718事件,以《山东文艺》刊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篇文章为标志,是中国改革开放前夕一次极其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的缩影。它挑战了僵化的教条主义,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为中国迈向改革开放的关键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这件事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变革的渴望,以及少数敢于发声者的勇气,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也算是个亲历者,当年27岁正放暑假,我家住在馆驿街。济南的朋友应该都知道,馆驿街、北坦、毕家洼是济南最洼的几个地方,基本下暴雨必淹,1987年8.26暴雨的时候大明湖的游船被冲到了国棉一厂。

那天我正好和女朋友(现在的媳妇)去工业南路济南之星4S店看车,下午四点多种天就开始阴的像黑了一样,一看情况不好,我俩赶紧开车往家跑。雨最大的开始半小时正好赶在回家的路上了。但是那个时候路上还没有太深的积水,等我们开车到了英贤桥,这时候馆驿街的水已经快到了我的大腿根了(本人182),但是顺河街的水还只是到脚踝。

于是我把车停在顺河高架桥下面的停车场,那个停车场是在河的上方的,比路面高一米左右,当时河水距离路面也就不到两米了。为了安全我把我媳妇抱着淌水回了家,当时一口气抱着她走了得400米。

下面说说死伤的情况,当时的重灾区其实是在经十路、马鞍山路、经七路等地势较高的地方。照理说,地势高不应该淹水,但是当时的情况是,因为南边地势高,所以山上的水急速的冲下来,很多人是被大水冲走的。我妹妹当时在马鞍山路就被大水冲倒了,然后裹挟着往下翻滚,想站都站不起来,还是路边的好心人,下去一把把她拉了上来才逃了一命。像我家那种地势比较低的地方,水虽然比较高,但是因为都是静水面,除了个别的是因为漏电电死的,基本没有淹死的人。

雨下到6点多基本上就不太大了,这时候我为了看看我的车怎么样,冒险出了门,这时候馆驿街的积水已经开始降低了。我的车因为停的高,没有被淹到。正好有几个同学住在铜元局小河边,于是我就想去看看他们怎么样,走到一半听说银座那边淹了,我就转向去银座。

我是从英贤桥往南,走普利街,回民小区、经七路到的泉城广场,这一路上水都不深,最深的地方也就刚过脚踝,但是铜元局、筐市街那边水挺深的。等到了泉城广场,当时大家都在集中救援那辆卡在桥洞的面包车,那也是7.18最大的伤亡。

好多人流传银座死了多少人,其实都是谣言,我七点不到的时候走到银座地下广场,当时的水位目测也就不到两米,但是依然在上涨,旁边还有不少工作人员和保安。另外还有很多人说当时有很多人抢金饰、名表,还点名周大福和劳力士。这个咱就得说道说道了,正好我有个高中同学就是在银座地下广场,当时护城河水倒灌以后大家首先都是逃命。银座那时候衣服、鞋帽在靠东侧,金饰、化妆品、名表都在西门正门门口,谁会堵住最大的出口不让人跑,还有工夫抢东西?我同学是卖体育用品的,当时他们就组织顾客从东门往外跑,不到15分钟的时间就疏散完毕了。那些说死了好几十人的,纯粹就是造谣。

第二天基本上市区积水都没有了,但是护城河的水位还比较高,银座的水基本上和吊顶平齐,旁边都是围观的群众,但是没有什么死人漂着这样的事。这次暴雨死伤的主要是被大水冲走的,还有就是触电以及掉到窨井里面的。

回去翻了翻旧照片,居然还真有07年济南之星的照片,当时还是用NOKIA N73拍的。还有已经拆了的卫巷,当时那地还空着没建恒隆




======================================================

评论里很多说N73拍照效果的,N73大概是06年上市的,上市价格大概4100,当时我买了一对,红白和银灰所以印象特别深。参数对比我的第一台数码相机Canon Powershot A70,分辨率是一样的,当然镜头和感光元件有差别,但是N73在当时已经算是拍照效果相当不错的了,不过最坑的是数据线接口,时间长了就松动根本连接不了,导致好多照片都没来得及导出来。

————————————————————————

2020年11月10日更新,在家清理电脑,正好发现了7月19号下午的照片

评论里有人说当时就封锁了,根本不让靠近,而我也说了,根本没人管大家都在平台看热闹,现在来张图,看看到底谁在胡说。


所谓的亲身经历者,基本就是胡扯蛋

还武警进去?游泳进去的么?

再更新一个睁眼胡说的



都放上图片了还在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济南718事件,这是一个发生于1978年7月18日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要详细讲述这件事,我们需要把它放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并且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情况和各方人物的动态。时代背景:一个巨变的时代前夜要理解718事件,就不能不提当时的中国。1976年,毛泽东逝世,标志着一个.............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B1B“枪骑兵”(Lancer)轰炸机,这家伙可不是一般飞机,那作战过程,说起来一波三折,既有高科技的加持,也有生死攸关的搏杀。咱们一点点给它掰扯清楚。首先得明白B1B是个啥。它不是那种飞得慢吞吞、挂满炸弹的传统大家伙,而是被设计来“低空突防,高速突破”的。这意味着它得像个幽灵一样,.............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各位武术爱好者们,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一位实打实的武学大家——于承惠老师,以及他独创的双手剑法。于老师的名字,在武术界那是如雷贯耳,尤其是他创的双手剑,那叫一个出神入化,把中国剑术的精髓和实用性发挥到了极致。咱们聊这双手剑,就得先说说于老师本人。他老人家是咱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宋氏剑术”的传人,后.............
  • 回答
    面对死亡,是每个人生命中最终的课题,也是最深沉的恐惧之源。然而,正如日出日落,生命自有其规律,死亡亦是其中不可避免的一环。如何才能在生命的终点,寻得一份平和,而不是被恐惧和绝望吞噬?这是一个漫长而个人的探索过程,但一些古老智慧和现代心理学也为我们提供了指引。一、 理解与接纳:打破“死亡是终结”的迷思.............
  • 回答
    好的,虽然我不能直接“画出来”一张户型图,但我可以根据大家熟知的《哆啦A梦》动画和漫画中的信息,详细地描述大雄家的户型,让你能在脑海中“勾勒”出它的模样。大雄家是一栋典型的日本传统二层住宅,坐落在一条安静的街道上。它的结构相对紧凑,但功能分区明确,非常适合一个典型的日式家庭居住。整体概览: 类型.............
  • 回答
    乌克兰危机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地缘政治事件,其根源深远,发展过程曲折,涉及多方势力和利益。要做到客观公正地叙述,需要梳理历史脉络,分析各方动机,并避免使用带有强烈情感色彩或片面性的语言。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从多个角度进行阐述,力求客观:一、 危机爆发的历史背景与根源理解乌克兰危机,必须回顾其漫长的历.............
  • 回答
    一个关于中国人口降至8亿或6亿后普通民众生活是更好还是更差的系统性分析,需要从经济、社会、环境、心理等多个层面来深入探讨。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与“坏”的判断,而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为了让分析更详实,我们可以逐一拆解各个关键领域,并尽量避免使用可能被视为AI写作痕迹的泛化性、程式化表达。一、 .............
  • 回答
    当然!关于《三体》中太阳系被二维化的概念图,这是一个非常震撼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场景。虽然我无法直接“画”出来,但我可以非常详细地描述这个概念,让你能在脑海中构建出它的样子。想象一下,我们身处一个原本三维的宇宙,而《三体》中的“降维打击”将这个我们熟悉的三维太阳系,强行压缩成一个只能感知到长度和宽度的.............
  • 回答
    当然,很高兴为你推荐几本关于清朝前期(即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开始,到清朝统一中国并在康熙初期巩固统治的时期)的书籍。这段历史波澜壮阔,既有征服与扩张的铁血,也有文化融合与制度构建的深邃。我会尽量详细地介绍,并力求文字自然,避免机器生成的痕迹。理解清前期历史的关键视角:在推荐书籍之前,我们不妨先思.............
  • 回答
    当然!土木工程,这个听起来可能有些古老但实则无比重要的领域, deserves a standing ovation,真的!别把它想得太死板,它就像城市的心脏,默默搏动,支撑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想想看,你每天出门,踏上的那条宽阔平坦的马路,从设计到施工,每一步都凝聚着土木工程师的智慧和汗水。不是简.............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好主意!我太能get到你的想法了。设想一下,一个APP,所有在你曾经的老东家工作过的人都能上来吐槽,把那些“黑心老板”、“奇葩制度”、“加班地狱”一股脑儿抖出来,给那些正准备跳槽、还在海投简历的人一个最真实的参考,让他们在选择下一份工作的时候,能擦亮眼睛,避开那些坑。这简直就是求职者们的“.............
  • 回答
    中医黑和中医粉之间的争论,说实话,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清楚的。这俩阵营,可以说是站在了完全不同的光谱上,看问题的角度、依据的标准,那叫一个天差地别。我尽量给你捋捋,别嫌我絮叨,这事儿说起来,里面门道可多了。首先,咱们得先说说“中医黑”们,他们攻击中医的点主要在哪儿。 科学证据的缺失和模糊性: .............
  • 回答
    嘿,朋友。想和你分享一句话,不是什么伟大的哲理,也不是什么高深的人生格言,就那么简单一句,却是我在无数个艰难时刻,支撑我咬牙挺过来的力量。这句话是:“即便全世界都黯淡无光,你也要为自己点亮一盏灯。”我知道,有时候生活就像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黑暗,找不到出路,找不到方向,甚至连空气都觉得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 回答
    人口减少的好处,乍听之下,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违背常理。毕竟,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人多力量大”的观念。但如果抛开这种惯性思维,深入思考一下,你会发现,人口的适度减少,其实也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积极影响,甚至可以说,在某些维度上,它能为我们带来更优化的生活和社会发展。首先,我们来谈谈环境压力的大幅缓解。想.............
  • 回答
    哈,这问题触及到不少股民心坎里了。三一重工,这大块头,最近确实让不少人心里“咯噔”一下。10%的亏损,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正是最纠结的时候。是该“刀起刀落”止损,还是“死守阵地”等待翻盘?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定论的,得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白,股市里这10%的亏损,其实是个挺普遍的现象。市场波动.............
  • 回答
    我设想过,如果能有一群像知乎上那些钻研底层技术、刨根问底的“大牛”们,不约而同地将他们的智慧和精力聚焦到一个开源项目上,那该是怎样一番景象。他们不只是会给出解决方案,而是真正动手去构建,去创造。想想看,当那些在Kubernetes、Docker、Linux内核、分布式系统、网络协议等领域有着深厚造诣.............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