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题外话。
作为半新不新的萌新,半老不老的青年医生,在知乎这个医学生、年轻医生居多的圈子里,我除了个别神坑会果断劝退,一般还是注意“影响”,不跟大家说太多丧气话。
毕竟学医冷暖自知,劝退多了也惹人嫌。
但是现在看来,学医客观上是真的越来越劝退了。
现在入场,真TM套牢。
就跟买房子一个样,有时候提前几年入场,占尽了先机,少了太多破事儿,有了太多“先发优势”。
我本科毕业那年,住院医规培还是个很遥远很抽象的概念;我研究生毕业那年,前一届的师兄师姐正好幸运卡在规培时限的门槛上不用规培。
我规培结束的时候,考试已经趋于收紧,好歹临考那几天以血汗工厂著称的麻醉科还大发善心给了几天考试假(好多科室不给,老老实实一边搬砖一边复习)。
今天一看这新闻,心里不是滋味。
说实话,作为一个医学生,规培考试这种比较简单的通过性质考试(现在已经往筛选性质发展…),考不过不应该。
但前提是有时间复习。
有的规培生,干的活比sheng口多,休息时间比sheng口少,拿到手里的钱将将养活自己,天天在临床搬砖干活美名其曰“锻炼临床水平”,上24小时甚至36小时班,就这种工作强度下还要准备考研考博拼一把…
根本没啥时间复习。
你能说他不上进?你能说刷得了考研天量知识点的人学习能力差?
就是觉得规培考试……应该挺好过的吧?
不要心存侥幸,时代和医疗结构既得利益者都在对后浪们动手。
如果你时间实在安排不过来,累的喘不过来气,在心里给这些多到巢旦的事儿排个序:
自己的健康生命排第一,你不幸累猝死了医院顶多浪费几张纸发个讣告,然后关心下家属情绪稳不稳定。
这类涉及到证书资格发放的考试放第二:你考不过,没人在意你是真没时间复习还是假没时间复习,只会觉得是你的能力问题。
涉及自己未来前途的选拔性考试(考研考博的初试复试)放第三:现在卷的很,我是从末流医学院考研考上来的,我理解这需要多少时间和精力。
临床值班、病历文书、各种摊派下来的临床杂活往后面放。
不要跟我杠什么——“鼓动医生不专心工作”,“不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规培学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体系里,是学生定位。
学生老老实实准备考试不是天经地义的吗?你临床差人自己科室多招几个职工,多点分你们工资的人啊,无限制拉规培同学填坑要脸吗?你给他分劳务费吗?
但这里要定一下基调:病人已经到你手头了,进入你医疗服务的流程了,抱怨归抱怨,给人家好好诊治——毕竟,这病人不欠你啥,人家眼里你就是医生,给予他优质医疗服务是你的天职。
有问题,找教学秘书去争取。
规培从根本来说是个廉价劳动力榨汁机,教学只是表面那一层义正言辞和温情脉脉。
七国之乱的时候,打的旗号是“清君侧”。
结果汉景帝真把晁错给斩了,斩完也没见人退兵啊,不还是继续造反吗?
规培是一个道理。
你旗号打得响亮,说是培养年轻医生,实际上目的是解决上级医院人手不足的问题。
考试卡得严有用吗?最后结果就是更没人上临床了,老子要去做题。
据我了解,某知名医院专硕17人规培不合格。
是规培结业考试比考研难,还是这17个人天天实验室996临床007没时间复习?
规培不发钱没问题,规培严格考核没问题,不规培不能主治甚至不能考执医都行。
前提是,规培是真正的规范化培训。
我院大概是最接近“培训”的医院了,考试多,考核多,培训多,审核多,还有同等学力,住培通过率也没见好哪里去。
搞了一大圈,对上面的交代那是很漂亮了,对学生……目前是公认的坑爹规培基地。
临床肯定要上,动手肯定不让,规培完该不会还是啥也不会,也不给钱。
学生的态度嘛,我们也看在眼里,倒觉得没什么可怪人家的。
一个月就给那点钱,外面招个大专助理都难,你让人给你996打杂?
不打杂?真正动手?
我TM闲的吧,本来6点下班,让你干,我8点还在给你擦屁股呢。
说白了,会干的不想干,想干的一定不会,不会干谁敢让你干?
缺人手的医院,那就是给够钱,把规培生当医生用。
绩效制,能干的一个月七八千往上,一万五六的都有,你要愿意只拿国家的补助,你也可以搞躺学。
干三年,社保最低的交,干完直接滚。
当然还有对上没那么大压力,对下没那么多病人的医院。
这些规培单位可极好了。
规培生自己给自己排班,一周上三天,早上查完房直接去网吧,下午露个脸回家了。
两个月轮转完,全科一共认识俩,一个科秘书,一个漂亮女规培生。
等等,真的有那么多专硕去搞科研吗?好像不是吧?我刚刚问了下,我们实验室有门禁通行权的100多个在读硕博研究生里,只有10多个专硕啊,还没算开了门禁却不来的呢。
临床和科研都不好好干的才是最常见的吧。
谢邀。
首先谈点题外话:入行这么多年,谈年轻人的临床水平,的确是一年不如一年。杠精您也别来,这,就是我的主观印象。
问题太多了。本科毕业的小朋友,太多无菌观念一塌糊涂。谈操作?缝合就不谈了,打个结,结打不紧,剪个线,留的比主任的鼻毛还长,非常让人捉急。
那么,是学生质量下降了么?
个人觉得不是,起码医学院收分依然居高不下。那问题出在哪?就我在临床带教一线来看,有多少本科同学在实习期间能正儿八经被给点机会让上个台子的?
能给机会上台子,大多也是腔镜,只要穿上衣服扶着镜子就可以了,根本没机会站一把开放手术的二助(第二助手)。
想想我们那时候实习,是还是有机会当二助的,偶尔碰到拆内固定这种二三级手术,还能当一把一助。
机会越来越少。
然而更无奈的是,年轻人也不怎么想把握。
偶尔我们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正好缺个二助,想要喊个实习同学上台帮忙,结果很无奈:老师,我要看书考研。
是啊,本科毕业对现在的医学生而言,的确不太够用了。
尤其你想留在城市,基本要硕士起步。
但就近年来的临床考试,无论执业医师还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你没有临床的工作底子,纯靠死背书,是越来越难的。
对了,今天讲得是规培。
规培制度好不好?
实在太好了。
规培制度本身就是因为卫生部对于教育部的不满——你们设计的医学教育,教出来的压根不好用,得,我自己亲自下场!
但是中国人的确太聪明,制度再好,执行一塌糊涂。
你是外院规培的?
那正好就写病历吧,低端劳动力,不用白不用!
你是本院规培的?
啊,主任,您看我们科也忙,实在也没人,要不您就签个字,我就不去了~
研究生?
呵呵,扣除一部分被导师压在实验室的,扣除一部分被当做闲散人员的,能真正学到扎实临床基础的有几个?
制度再好,没执行有毛用呢?
再回到今年政策收紧。
我觉得医学精英化没问题,合格率收紧也没问题。
但是你得分流啊?
能考规培的,都是有职业医师资格证的,这批人又被刷了30%。那你让他们怎么办?
已经工作的还能等一年。
一帮专硕被延期拿学位,还是延期一年。
这个代价未免太大了。
我只想说,是谁造成了医学生临床水平的下降?
是他们自己么?
你觉得这帮读了“临床医学”的年轻人喜欢搞科研,还是喜欢接触临床?
那为什么结果完全要他们来买单呢?
改革需要牺牲,我们也可以接受牺牲。
可怕的是,你以为自己是一颗新生命,为改革做出了牺牲。
结果发现自己只是一个胎盘,被扔进“医疗废弃物”的黄色垃圾袋,根本无人关注。
从统计上来说合理,可以看到目的就是配合风气缩紧学历,减少新增医生人数,有点跨界,问了很多学经济的人,现在主流规划一件事就是看数据统计,谁会去看实际环境呢?如果没记错,到这两年注册医生人数应该有400万左右了,这是实打实登记注册的,那算一下全国平均会发现,医生很够用啊,如何保证现有医生的收入呢?那只有减少新进医生的数量了,但实际上各大医院缺人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那缺人到什么地步呢?北京二甲都可以打出应届来了送编制来吸引人过来,就不多说啥了,再说到学生角度,医学考试最恶心的就是通过率问题,美名其曰通过性考试,但是对比大学四级考试这种真的通过性考试,就发现执医考试的分就是加权算出来,有体会的人会发觉身边例子太多了,我同学两个人水平差不多,都是模拟400分水平,一个出来440,一个出来340,呵呵,还有认识的考友,裸考两年都是359,去年疫情一直在家复习,实力更近一步,出来考了340,说身边的例子很那啥,但是懂得都懂,具体最新算法新浪有过一个考试说明一样的东西,有80分是算的,还指望啥啊
临床执业医师通过率是25%-30%
临床类医学研究生录取率大概也是30%
参加规培考试的人,都是已经通过了这两门考试的。
通过这两个考试,都已经算是医学生里头颈胸部人群,本身就很优秀。
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通不过?
因为孩子们听话,
让上手术上手术,
让值夜班值夜班,
甚至还有让五点半起来抽血的。
毕业季论文压力很大,三年时间基本都消耗在临床,
尤其是最后半年,白天医院搬砖晚上电脑搬砖,
还有一部分人在轮值夜班以后也不能休息,真的很辛苦。
加上之前通过率很高,很多人并没有把这个考试当回事。
自然可能翻车。
但反过来说,研究生能考上,执业医能拿到,
给他们一个月时间,他们肯定能考过
当然,我并不是给他们考不过而脱罪,
明年再考就好了。
只是希望学校、用人单位,能给他们一次机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