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个世界,为什么赞成裸辞的人还是那么少?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毕竟“裸辞”这个词听起来挺潇洒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没那么多人敢轻易尝试。这背后不是大家没想法,而是现实的考量太复杂,太多现实的绳索牵着人了。

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生存的压力,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 别看网上有些人晒得光鲜,说裸辞是为了“找回自我”、“追求热爱”,但绝大多数人,包括我,也包括你身边很多人,都需要工作来换取薪水,来支付房租、房贷、水电煤、日常开销,还要考虑家庭的赡养、孩子的教育等等。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份自由带来的可能是巨大的焦虑,甚至是生存危机。试想一下,你可能存款不多,但信用卡账单、房租按揭不会因为你裸辞就停下来。这种压迫感,是很多人不敢冒险的最直接理由。

其次,职业发展和市场节奏的断层是风险。 我们所处的行业,尤其是科技、互联网等更新换代飞快的领域,节奏是很快的。如果你裸辞,意味着暂时脱离了工作环境,你对行业最新动态的了解、新技能的学习可能会滞后。等你想找下一份工作时,可能就发现自己已经不在“风口”上了,或者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追赶。而且,跳槽往往有一个“空窗期”,这段时间长了,HR在看简历的时候,可能会觉得你存在问题,或者认为你缺乏职业稳定性,反而影响下一份工作的机会。

第三点是,社会评价和心理认同。 虽然时代在变,但我们很多人仍然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份“体面”的工作,一个“稳定”的平台,在很多长辈眼中,或者在我们自己潜意识里,仍然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裸辞,在一些人看来,可能是“不稳定”、“不负责任”、“冲动”的表现。这种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内心的自我怀疑,也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毕竟,谁也不想成为“异类”,谁都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

还有一点是信息不对称和风险评估的难度。 很多人裸辞是基于对现状的不满,但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并没有充分的了解。比如,你可能觉得现在公司不好,但有没有深入了解过其他公司的真实情况?你有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研究行业趋势,了解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市场对你这样的技能和经验的需求有多大?如果只是凭一腔热血,或者被负面情绪冲昏头脑就裸辞,那和赌博无异。一个理性的人,在做重大决定前,会尽可能地收集信息,评估风险,而裸辞恰恰是缺乏这些充分准备的情况。

而且,“骑驴找马”的策略虽然有时会让人觉得不够“纯粹”,但却是最稳妥的办法。 当你还在职时,你就有收入,就有底气去面试,去和用人单位谈条件。你也可以在不急不躁的情况下,去了解不同的机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而裸辞,就像是把自己逼到了墙角,一旦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那种压力和绝望感会放大很多倍,甚至让你不得不接受一个远低于自己期望的职位,或者为了生存而选择一个更糟糕的工作环境。

最后,社交网络和人脉资源的维护。 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薪水,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平台。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同事、领导、行业内的朋友了解到新的机会。如果你突然“消失”了,这些潜在的沟通渠道也就断了。而那些真正能帮助你的人,往往是在你“有工作”的时候与你保持联系,才会在有合适的机会时想到你。

所以,你看,虽然“裸辞”听起来像是一种解脱,一种勇敢的宣言,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背后承载的不仅仅是辞职的决定本身,更是对生存、发展、社会认同以及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巨大的权衡。在没有足够的底气、清晰的规划和可靠的后盾之前,选择“骑驴找马”或者“和平过渡”,才是更符合大多数人现实选择的逻辑。并不是大家不想要自由,而是这份自由的代价,在很多人看来,还是太沉重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裸辞很明显损害的是自己的利益。

裸辞心里是爽了,但是找工作是有过程的,不是三两个小时就能搞定,要三五天,甚至一个星期。这还只是找到合适的目标,公司也要自己的情况下的时间成本。

如果再算上不断的试错,不断的寻找,一个月搞定工作就很顺利了,两个月才是正常的节奏。

这两个月,加上新工作第一个月的薪水要第二个月发,相当于自己要吃老本三个月。

这就是裸辞的代价,这还不算没找到工作,心里的压力很大,时间拖的越久,压力越大。

甚至有的人会因为压力,最后选了份还不如前面辞职的那份工作。

裸辞对个人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情况。


如果骑驴找马就不一样了。还在职,没有经济压力,找工作也没有精神压力,全力去找适合的工作,好工作。不好的完全可以不理。

骑驴找马更符合自己的利益。

user avatar

实话说,你得感谢拦着你裸辞的人。

这都是活菩萨,人家不让你裸辞,委婉告诉你千万别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二杆子。

这个时代,这个世界的一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变着法的提高你裸辞的风险,这样资本家才好控制你嘛。

习惯性裸辞,就跟习惯性脱臼似的,有一天他成条件反射,你再想扳回来,难度大了。

你看裸辞这个词儿,时兴起来也就是十几年二十年。

在这之前,还都是全民混国企吃大锅饭的年代。那时候什么叫裸辞?

不懂。

那年头也没有必要辞啊。

工资都是按照工龄和职级给,岁数差不多的人拿钱差不多,你说你那时候裸辞,这个月从毛巾厂辞职进鞋垫厂,下个月从鞋垫厂辞职进肥皂厂,在哪都是拿一个月300的工资,还落一个这后生不安分的名声,连对象都没人给你介绍。

这不是吃饱了撑的么?

结果,按照资本的发展运作,大资本入主职场的时代就来了,算了,咱还是婉约点,那叫大民企时代,来临!

这时候就出现问题了。

资本家们喝茶时候就商量了,有人就说了,咱这每个公司,都养着人,这帮人也没什么归属感,都是来恰钱的。那比方说,这个月你厂子效益好了,给职工发二斤带鱼,结果呼啦一下子,我们几个厂的职工都辞职跑你那去了,吃带鱼吃美了,一抹嘴,嘿!下个月我这效益起来了,给职工发半扇排骨,这帮子人又呼啦都来我这了……

这不像话啊!

这么搞下去,咱跟这帮泥腿子,到底谁是谁爸爸?

再者说,以前都国企,进去就是奔着干一辈子去的,同事领导之间,互相都局着面子,轻易不撕。现在都来来回回跳槽跟耗子搬家似的,他们心里也没咱这帮地主老财,你说咱得靠剥削他们活着啊,他们一个不高兴,跟咱干一架。辞职。走人。咱这老脸都往哪搁?

咱这人民富豪,当的太难了。

对面那位人民富豪下了口茶水,呸呸吐了两口茶叶沫子,一摆手,说二弟你莫慌,我给你带来俩高人。

说罢咳嗽一声,由打屏风后头转出来俩人儿来。

一个一身黑,说他是做房地产的;一个一身白,说他是某地摊文学社主编。

于是乎,资本家,地产商,十八线媒体,就凑一块商量对策,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紧接着,戏,就开始演了。

地产先打滚往上涨,一般人一辈子不吃不喝才买得起。

地摊杂志玩命宣扬,说买不起房的,失败者,流浪汉,不能嫁,坑自己!

资本家负责榨汁机一样压榨劳工。

劳工也想有个家啊,也想娶妻生子啊,怎么办捏?跟银行借钱买房吧!

这一买,就把自己后半辈子卖进去了。

资本家先榨劳工的汁,完事碎渣拌糠喂猪,连皮都给做成九制陈皮卖。

但劳工哪个敢裸辞啊?

今天裸辞了,明天就有人把房子收走,后天就没饭吃,因为钱都还贷款啦,就指望公司食堂活着呐。

这么一来呢,资本家和劳工之间,关系立刻变,纯粹的爸爸跟儿子的关系了,而且劳工过了35岁,想当儿子,都没有爹认。真惨。

有些头铁的儿子,仗着自己技术牛,还是敢裸辞,心说老子有一技当身,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谁承想,到了别的公司应聘,人HR说了,哎呀,你这跳槽经历太丰富了吧?我们更重视员工的忠诚度啊!非常抱歉,出门右转电梯下楼吧您。

久而久之,弄得劳工们也没资本裸辞,也没胆子裸辞了。

因为每个人的命根子,都插在钢筋混凝土里了。

再后来,后浪们长起来了。

看见前浪们这么苦逼,后浪们够够的,发起了无组织的不买房不搞对象运动。

心说我看你们这帮榨汁机还怎么榨我们。

资本家一看,哟呵,小崽子们挺有想法啊?一个个在我们跟前,你们还都想有美好的未来?

OKK,舞美,灯光,准备,开始吹,吹踏马消费主义,让他们女的屯包,男的屯鞋!

另外一边,房东军团,迅速集结,涨房租统一战线,列阵!

恩,结果这帮后浪,发现自己也不敢裸辞了,房贷是没有,但花呗每个月比大姨妈来的准多了,到日子就拿枪顶住自己后脑勺:爸爸,该还钱啦~

所以后浪们,也不敢裸辞了……

你能说出来裸辞这个词,说明你就是个社畜。

社畜信心再坚定,脾气再暴躁,处世再寡淡,只要你还得吃喝拉撒,还得苟活在社会上,你敢裸辞,就得敢直面人欲,资本,舆论的三座大山压力。

因此说,你这个念头萌生的时候,所有那些听见你想法之后,赶紧让你收了神通的人,都是大善人,人家不想看着你凉。

是的,人嘛都有脾气,谁也不爱成天到晚一边被压迫,一边还得摇尾乞怜忍气吞声。

但,饿肚子的感觉,比上述体验更差。

权衡利弊,谨而慎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