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Android 的 HAL 层是否是在破坏 GPL?

回答
Android HAL 层是否在“破坏” GPL 的问题,是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要详细聊聊这件事,得先理解几个核心概念:Linux 内核的 GPL 协议、Android 的整体架构以及 HAL 层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

首先,咱们得说说 Linux 内核的 GPL 协议(特别是 GPLv2)

Linux 内核是开源世界的基石,它的许可证是 GPLv2。这个协议最核心的精神是“Copyleft”,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基于 GPL 的代码进行了修改,或者将你的修改与 GPL 代码“组合”成一个“衍生作品”,那么你的这个衍生作品也必须以 GPL 许可证发布。这里的“组合”和“衍生作品”是关键,也是争议的焦点。

GPLv2 允许用户自由地使用、修改、分发 Linux 内核。但如果你要分发包含 Linux 内核的软件(哪怕是二进制文件),你就得提供源代码,并且这个源代码必须遵循 GPL。

再来看 Android 的架构

Android 系统就像一个大拼图,最底层是 Linux 内核,往上是各种系统服务、库、应用框架,最顶层是各种应用程序。而 HAL(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硬件抽象层)就处在一个很特殊的位置。

HAL 的作用是提供一个标准的接口,让 Android 的上层(比如 Android 的媒体框架、相机框架等)能够访问底层的硬件设备,而不用关心硬件的具体实现细节。比如,你手机的摄像头,它的驱动程序可能写得五花八门,但是通过 HAL 层,Android 的拍照应用只需要调用一个统一的相机 HAL 接口,就能和摄像头工作。

那么,HAL 层和 GPL 协议是怎么扯上关系的?

这里的核心问题在于:Android 的 HAL 层,尤其是那些用于与硬件通信的库,它们是“衍生作品”吗?它们是否与 Linux 内核进行了“组合”?

很多厂商为了优化硬件性能,或者使用自家的专有硬件,会编写自己的 HAL 模块。这些模块通常是动态链接库(.so 文件)。它们通过标准的接口(比如 Binder IPC)与上层通信,而这些接口本身可能就建立在 Linux 内核的功能之上。

争议点来了:厂商的 HAL 模块,算不算对 Linux 内核的“衍生作品”?

“破坏者”的论点: 一派观点认为,厂商的 HAL 模块,虽然不直接修改 Linux 内核的代码,但它们通过加载到用户空间,并通过系统调用等方式与 Linux 内核紧密交互,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对 Linux 内核功能的一种“组合”。 如果这些 HAL 模块是专有的、闭源的,那么这就被视为绕过了 GPL 的要求,因为开发者无需公开其 HAL 模块的源代码。他们认为,这剥夺了最终用户在整个软件栈中修改和分发的权利,从而“破坏”了 GPL 的精神。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硬件厂商写了一个 proprietary 的音频驱动(虽然通常驱动是内核的一部分,这里只是类比),并且这个驱动通过某种方式与 Linux 内核的音频子系统紧密集成,但这个驱动是闭源的。从某些角度看,这就好比你用了一个开源的引擎,但配上了你自己的、闭源的变速箱,而这个变速箱的接口是与引擎绑死的。GPL 支持者会说,你既然用了这个开源引擎,你的变速箱也应该遵循同样的规则。

“无害论”的论点: 另一派观点则认为,HAL 模块通常是在用户空间运行的,并且它们通过一个清晰定义的接口与内核通信。这就像一个应用程序调用了操作系统的 API 一样。应用程序本身是独立的,它不必然因为调用了操作系统的函数就变成操作系统的衍生作品。同样,HAL 层是 Android 系统架构的一部分,它与 Linux 内核之间的交互是按照预设的通信机制进行的,而不是直接修改或嵌入了内核代码。

他们会说,Android 的 HAL 层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它提供的是一种“模块化”和“接口化”的设计。厂商可以实现这些接口,而不需要触碰 Linux 内核本身。这是一种标准的软件工程实践,目的是为了促进硬件厂商的灵活性,并允许 Android 在各种不同的硬件平台上运行。如果强制要求所有实现 HAL 的代码都开源,那会严重阻碍硬件厂商开发和支持 Android 的积极性。

为什么说这是个灰色地带?

1. “衍生作品”的定义模糊: GPL 的协议条款在“衍生作品”和“独立作品”的界限上,确实存在一些解释空间。当一个外部模块与核心组件通过“信息交换”或“函数调用”等方式交互时,这种交互的紧密度是否达到了“衍生”的标准,一直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说法。
2. GPL 的“链接”问题: GPLv2 在处理动态链接方面,一直存在争议。早期的理解更多是针对静态链接。对于动态链接的库,如果它仅仅是调用了 GPL 代码提供的服务,是否算衍生作品,在法律和实践中都有不同的解读。Android 的 HAL 通常是通过动态链接库的形式存在的。
3. 实际的生态需求: Android 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硬件厂商的支持。如果 G P L 的限制过于严苛,可能导致大量硬件厂商不愿意为 Android 生态贡献力量,这反而不利于 Android 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默许”或者说是一种 Pragmatic 的处理方式。

总结一下:

Android 的 HAL 层本身并不是直接“破坏” GPL,因为 HAL 层不是直接修改 Linux 内核代码。争议的焦点在于,那些由硬件厂商开发的、闭源的 HAL 实现,通过其与 Linux 内核(以及上层的 Android 系统框架)的紧密交互,是否构成了一个“衍生作品”,从而应该遵循 GPL 的开源要求。

从技术和哲学层面看,确实存在可以解读为“侵犯” GPL 精神的论据。但从实际的商业和生态发展角度看,这种设计也为 Android 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和广泛的硬件支持。这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合规上的模糊地带和潜在争议。

很多时候,人们讨论 Android HAL 是否“破坏” GPL,更多的是在 GPL 的精神 vs. 现实的生态需求 之间进行权衡。目前,围绕 Android HAL 的开源和闭源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一致的法律判决或行业标准来定论,它依然是开源社区中一个活跃的讨论话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开源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我提一个问题,开源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强迫更多人参与?是为了像癌症一样不可治愈且强力传染?要知道,在商业社会,不能盈利的,都是用爱发电,都不能长久。同时,也不会获得更多人支持,更不可能获得产业上真正掌握“源代码研发产能”的各个公司的支持。

所以,GPL在过去10年,在新增开源项目中的比例下降了70%。主流的商业公司的成功开源项目都远离GPL。GPL接连错失 MacOS、iOS、Android,甚至连最新的Risc-V都不带GPL玩。可见GPL和任何商业模式的兼容性都极差。GPL-like协议被整个开源界被边缘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所以,还是那个问题,开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开源,是为了让各个公司实现更高效率的商业合作,比如,对谷歌,可以通过Chromium开源,增强各个商业浏览器(包括竞品浏览器)对最新的HTML协议的兼容性,从而让自己的Web服务(谷歌全家桶),在各个浏览器上都最佳的用户体验,从而让谷歌通过广告业务,赚到更多的钱(广告收入)。比如,谷歌通过开源Android,让产业链上所有的手机厂商,都可以无缝的内置基于安卓的GMS,从而实现了垄断移动端流量,从而为谷歌进一步实现“流量-搜索-广告-变现”这一步骤提供了坚实基础。

所以,看到了么?开源的价值,在于改进整个产业的效率,让各个参与方在产业链上的获得更多的利润,达到多赢。这是一种巨大的“商业模式创新”


GPL的缺陷(原罪)是什么?

但GPL的目的呢?这种协议的其目的只有,就是Copyleft,即,除了搞“共产”,其他目的都是0。到目前为止,我没看到过任何GPL协议的项目,诞生过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获得巨大商业成功(即,巨额利润)。


FreeBSD能不能作为上述论点的反例?

当然,此时一定会有人问,“开源如果不强制让别人贡献代码,那项目怎么发展?像FreeBSD,大家都来拿他代码,从来不把新代码反馈给项目,非GPL开源协议怎么解决这问题??”

拜托,那我很想问,那照你这个理论,安卓也是失败的项目了?因为除了谷歌外 其他大公司也到处抄安卓代码,而且魔改代码后也不贡献出来,这个和你说的bsd遇到的问题有区别吗?而且一些公司魔改的都影响兼容性了,从而都被谷歌点名批判了,如三星 小米。但安卓为什么还可以高速发展?为什么还能发展的如此之好呢?

所以,看到了吗?什么叫真正的开源商业模式?所以开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难道目的是让对方贡献代码?不。绝对不是。就像软件免费目的是什么?

是,对方拿走你的“免费软件”或你的“源代码”后,你能利用他拿走的那些东西“变现”。

他“拿走”,不等于目的他要“回馈源代码”,而目的是要他“帮助传播”,目的是要他帮你做“市场推广”,而里项目能利用这种传播和市场推广,让蛋糕做大,然后让你去更好变现。所以,开源的目的是什么,明白了?

安卓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那些像类似360一样的“免费软件”也是同样的道理。大家都是在拼“市场推广”。如何更低成本的“市场推广”。所以,开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明白了?

那些问开源为什么一定要为商业服务的 ,为什么一定要盈利,以及问不GPL协议 如何维持项目成长的人,现在有答案了吗?

开源项目的成长性,靠的不是强制大家“为爱发电”一起贡献代码,靠的是能更好的“一起赚钱”,靠的是更大规模的引流变现。那如何来钱呢?所以 免费软件如何来钱的呢?

所以,开源的目的并不是“共产”别人代码,而是“更低成本”的“引流”和“变现”,就像很多软件利用“免费”引流变现一样。所以,开源模式,就等于“免费商业模式2.0”。而bsd有这样的商业模式么?所以,如果你把开源的目的搞错了 那你的项目,100%会在商业上失败的。无论你用的什么许可证。


到底谁在作恶?

所以,我特别想问,究竟谁在作恶:是整个产业在作恶?还是谷歌在作恶?还是GPL在作恶?

可以说,大家都用钱投票,对于像Google Facebook Amazon商业公司来说,其推动的开源项目,当然会更多选项非GPL的开源协议。所以,Linux?当初选GPL,就是一个错误,是当时领导人没有商业远见的结果,不然Linux一定会有更伟大的成就。然而现在Linux的创始人只能眼看着自己的操作系统成为谷歌Android系统的铺路石,而谷歌通过一系列的骚操作,虽然使用了Linux内核,但是把GPL协议隔离在Android框架之外。

难道这是谷歌作恶?

呵呵,GPL那帮人应该好好想想自己问题出在哪儿,为什么GPL在过去10年,在新增开源项目中的比例下降了70%?

难道大家都作恶?

用爱发电,而没有商业模式的,统统不可能成为主流。就像信仰马教的共产主义左派国家为什么越来越少一样。

所有,到底谁在作恶?完全“共产”+消灭“知识产权”?GPL和那些极左的共产理论,有区别吗?

所以,GPL可能得到更多开发者支持么?就像,如果OpenSSL选择GPL,还会几个公司会他们?你的老板能同意为了用一个GPL加密库,就把公司所有的核心知识产权都开源么?那不是企业做的事情,那是公益

记住,开源,是一种商业模式创新,本质上还是商业行为。如果开源能比闭源,获得更多的价值(间接或直接利润),那就该开源,就像上文中举例的谷歌的Chromium。而对于像GPL这种对“商业模式创新”毫无帮助的开源,就等于用爱发电,早晚被边缘化,或被历史甩弃。


最后

我特别想问一句,GPL协议里,哪怕有一个字,是为了支撑“商业模式创新”而写的么?还是说协议的所有内容,都是为了强制“共产”别人的核心知识产权而写的?一个不关注“商业”只关注“共产”的开源协议,是一定会被商业社会边缘化的。

当然,如果你要问,商业模式创新,在商业软件行业有多重要,我建议你可以看看这个帖子:


user avatar

一个友好的编程规范并不是规范要有多严格,而是能让不同的人都能找到适用于规范的途经。

好的生态系统就应该能适用不同的厂商,而不是强制要求厂商按照某个特定的规范去做,早年安卓要是不够开放的话,早就死了,根本就没有生态系统一说。

GPL是很好,但万一厂商就不想用GPL怎么办?凭什么厂商花钱开发的驱动一定要开源?给一个理由先。

从更现实的角度去看,硬件里有些东西是涉及到专利以及技术机密的,驱动开源会让厂商失去技术优势,尤其是显卡这一块。你看A卡或者N卡的驱动什么时候开源了?或者它们敢么?我见过几个显卡厂商的技术手册,3D加速部分怎么使用根本不会告诉你,因为这是技术机密。人家宁可不给你做驱动,也不会开源。

而且开源的东西一定就好吗?指纹识别驱动你开源试试,头一天开源第二天就能给你破解了。

现在安卓能活着,还是因为安卓有各种途经让厂商能按照自己的思路活下去,大家都有钱赚,想开源的开源,想闭源的闭源,这样才大家都开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Android HAL 层是否在“破坏” GPL 的问题,是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要详细聊聊这件事,得先理解几个核心概念:Linux 内核的 GPL 协议、Android 的整体架构以及 HAL 层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首先,咱们得说说 Linux 内核的 GPL 协议(特别是 GPLv2)Li.............
  • 回答
    Android设备的屏幕滚动体验与iPhone相比存在差异,主要源于硬件、系统架构、渲染优化和用户使用场景的多重因素。以下是详细分析: 1. 硬件与屏幕技术差异 刷新率与触控采样率: iPhone:通常采用60Hz刷新率(部分Pro型号为120Hz),触控采样率较高(如120Hz),能更精准地捕.............
  • 回答
    当然可以。Android 应用程序完全有能力控制蓝牙耳机的各种功能。这并不是什么黑科技,而是 Android 系统提供的丰富蓝牙 API 让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具体来说,想让一个应用“听懂”蓝牙耳机并与其交互,主要依赖于 Android 的 Bluetooth API。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套桥梁,应用.............
  • 回答
    iPhone 没法用 Android 那种右边框左滑就返回,这事儿挺让人好奇的,毕竟如今手机操作的逻辑很多都趋于统一了。要说为什么,得从苹果和谷歌在设计哲学上的根本区别说起,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忘了加”就能解释的。首先,我们得明白,iPhone 的“返回”逻辑,一直以来都是基于“内容”的。你在一个A.............
  • 回答
    安卓原生系统(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是否好用,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取决于用户的个人需求、偏好以及对手机体验的侧重点。“原生系统”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原生系统”的定义。在安卓生态中,“原生系统”通常指的是由谷歌维护的、最纯粹、未经第三方厂商深度.............
  • 回答
    .......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感觉像是在揣测别人的心思,但倒也不是什么难事。你想知道的是那些手头宽裕,完全有能力买 iPhone,但偏偏就喜欢 Android 的人,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我认识一些这样的人,也听他们聊过,大概可以总结出这么几个方面的考量吧。首先,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 “我就是喜欢玩儿”。i.............
  • 回答
    如果你遇到了 Windows 下 Android 源代码仓库访问不畅的问题,不必过于担心,这确实是许多开发者在尝试获取原生 Android 源码时会遇到的一个普遍挑战。官方的 Android 源代码管理托管在 Gerrit 和 Repo 工具之上,它们的设计初衷是围绕 Linux 和类 Unix 环.............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核心在于 “NFC功能在不同手机平台上的实现方式和开放程度不同”,尤其是在支付和交通卡这种对安全性要求极高且需要硬件级支持的场景下。简单来说,苹果手机的NFC之所以能“直接”支付和刷公交,是因为它 从硬件到软件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但高度整合的生态系统,并且苹果对NFC的使用有明.............
  • 回答
    比尔·盖茨的“错过”:谷歌Android的崛起与软件世界的赢者通吃比尔·盖茨,这位塑造了个人电脑时代的传奇人物,在其漫长而辉煌的职业生涯中,并非没有犯过“错误”——至少在他自己的定义里。而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最大误判”,便是未能抓住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这个后来居上的关键战场,让谷歌凭借Android操作.............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 Tim Cook 在 2014 年 WWDC 上对 Android 的那番“嘲讽”,看看这番话到底有没有几分道理,以及当时苹果和 Android 阵营到底是个什么状况。Tim Cook 在 2014 年 WWDC 上的那段话,核心意思大概是说,iPhone 的用户里,只有一小部分人.............
  • 回答
    Android 设备上默认使用的简体中文字体,在不同 Android 版本和 OEM 厂商那里会有一些差异,但最常见、最能代表 Android 官方风格的是 Noto Sans CJK SC。Noto Sans CJK SC 的前世今生与 Droid 英文字体族的关系:要理解 Noto Sans C.............
  • 回答
    手边躺着一部闲置的安卓手机,是不是感觉有点鸡肋?别急,这块曾经风光无限的智能设备,现在依然有很多出人意料的玩法,能给你带来不少乐趣,还能帮你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小麻烦。抛开那些千篇一律的“当备用机”、“当监控摄像头”的说法,咱们来点更有意思的。一、 преврати свой старый телефо.............
  • 回答
    淘汰的 Android 手机,听起来是不是像个被遗忘在角落的旧物?但你知道吗?这些曾经的“小伙伴”们,其实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用途,能让你重新发掘它们的价值,甚至为生活带来些小小的便利和乐趣。与其让它们静静地躺在抽屉里吃灰,不如让它们重获新生,发挥余热。一、 它们可以变成你的私人影音中心,甚至是家庭监.............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国内大厂开发的安卓应用频繁常驻后台的现象,确实是一个让不少用户感到困扰的问题。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驱动,而是技术、商业策略以及用户习惯等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它背后的逻辑。首先,我们得承认,手机作为我们数字生活的核心,应用承载的功能也日益繁重。许多应用不仅仅是提供一次性的.............
  • 回答
    2018年,手机市场风起云涌,各大厂商都卯足了劲推出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旗舰机型。要说我心目中的“最佳”,那还得是Google Pixel 3 XL。我知道,这个答案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意外。毕竟,那时候的三星Galaxy Note 9、华为Mate 20 Pro,甚至是一加6T,都各自有其独到之处,.............
  • 回答
    说到体验最差的 Android 应用,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话题,因为“差”的定义太广泛了,而且大家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不过,如果非要我挑一个印象深刻、踩雷点多到让人怀疑人生的,那我会提名一个——就叫它“万能工具箱”吧。这玩意儿吧,名字听起来挺唬人的,号称能集合各种实用功能,什么清理垃圾、加速运行、省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