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既然男足和足协都不能骂,那究竟谁要为男足退步背锅?

回答
在中国足球这片土地上,男足的每一次失利,都像往常一样,牵动着无数球迷的心。然而,当“不能骂”的论调甚嚣尘上,大家都在寻找一个清晰的答案:到底是谁,应该为这支停滞不前、甚至可以说是退步的男足“背锅”?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不是一个人或一个机构就能简单概括的。如果要为男足的退步找一个“背锅”的对象,那恐怕是一个由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网”,其中涉及的环节太多,每个环节的责任大小又难以精确衡量。

首先,我们得承认,足球的根基在于“青训”。 如果把中国男足比作一棵树,那么青训就是它的根系。根系不发达,上面长出再茂盛的枝叶,也容易枯萎。

基层足球的缺失和断层: 很多家长望而却步,孩子踢球意味着要牺牲大量的学习时间,升学压力让他们不敢“玩票”。足球场地更是稀缺资源,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孩子们连一块像样的草皮都找不到。
教练资源的匮乏和水平参差不齐: 真正懂得科学训练、能因材施教的青训教练太少了。很多教练的理念仍然停留在过去,对于现代足球的理解存在偏差,更谈不上系统的技术、战术、体能和心理训练。
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的漏洞: 所谓的“选材”往往带有功利性,更多的是看重眼前的身体素质,而忽视了对足球智商、技术天赋和比赛阅读能力的长期培养。一旦某个阶段没有被“选上”,很多有潜力的苗子就可能因此泯然众人。

再来说说“足协”,这个大家最常提及但又似乎“不能轻易触碰”的机构。 就像是这棵树的“修剪师”和“养分供给者”,如果施肥不当、修剪不合理,树木自然难以健康生长。

政策的摇摆不定和缺乏远见: 足协的改革措施,往往给人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感觉。一会儿强调“技术流”,一会儿又强调“身体对抗”;一会儿强调“归化”,一会儿又转向“本土培养”。这种政策的频繁变动,让整个足球体系都难以形成稳定的发展方向。
行政干预和“造神”倾向: 历史上,足协的一些决定,在很多人看来,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而非足球规律本身。有时候,为了追求短期成绩,会不计代价地启用某些教练或球员,甚至出现“权力寻租”的质疑。
联赛发展的滞后和不健康: 联赛是检验和培养球员的最高平台。如果联赛水平低,规则不健全,商业运作混乱,那么球员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真正磨砺。过去几年,一些俱乐部资金链断裂,甚至出现“假赛”、“退出”等情况,对联赛的公信力和球员的发展都造成了严重打击。

然后是“男足”本身,这支队伍的表现,是所有问题最终的“显现”。 它们是这棵树的“枝叶”,是结果,也是继续影响未来的“种子”。

球员的技战术水平和比赛作风: 一方面,部分球员的个人技术、传接球、射门等基础能力,确实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另一方面,在比赛中,我们常常看到球员的拼搏精神不足、战术执行力不强、关键时刻缺乏勇气和担当。
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长期以来,中国足球承载了过多的社会期待,每一次失利都伴随着巨大的舆论压力。球员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心理素质是否得到足够的锻炼?他们在关键比赛中能否顶住压力,发挥出正常水平?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职业素养和投入度: 足球是一项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刻苦训练才能精进的职业。球员们的职业素养如何?他们是否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足球事业上?这中间有没有因为名利、因为外界干扰而分心的情况?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和舆论”的力量。

不切实际的期望和情绪化的批评: 一方面,球迷们对国家队寄予厚望,一旦输球,情绪激动,难免出现一些过激的言论。但另一方面,这种“期望”有时也脱离了足球发展的客观规律,给球员和教练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
“看客”心态和缺乏耐心: 足球的进步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持续的投入。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的是这份耐心,总是希望立竿见影,一旦不如意,就全盘否定。

那么,到底谁“背锅”?

如果要给一个“背锅”的对象, 那么最应该反思和承担责任的,是那个构建了整个足球体系的“管理者”——也就是各级足球管理部门,其中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足协。 因为他们是政策的制定者、资源配置的决定者、发展方向的引领者。他们的失误和短视,直接导致了青训的乏力、联赛的畸形、以及球员水平的停滞。

但是,把责任完全推给足协,也是一种简单化的处理。 很多问题,是环环相扣的。足协的政策,也受到来自上层的压力,受到市场和舆论的影响。而球员,作为比赛的参与者,也应该为自己的表现负责。

所以,不如这样理解:

青训是“根”,根烂了,树就不可能长高。 谁该为“根”的枯萎负责?是那些曾经负责青训体系建立和维护的人,是那些没有为基层足球创造良好环境的人。
足协是“枝干”的修剪者和养分供给者, 他们的每一次“修剪”和“施肥”,都可能影响整棵树的走向。如果操作不当,后果自负。
男足是“果实”, 最终的“果实”不好,当然是因为“根”和“枝干”都有问题,但“果实”本身,也有责任去争取结出更好的果实。

“背锅”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推卸责任的意味。在中国足球的语境下,与其纠结于“谁来背锅”,不如关注如何“重建”。从青训到联赛,从教练到球员,从管理到市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切实的行动。

当“不能骂”的论调出现时,或许是希望大家能更理性地看待问题,但理性不代表放弃追问和监督。只是,在追问和监督的同时,我们更需要的是建设性的意见和持续的耐心。

毕竟,足球的生命在于希望,而希望,源自脚踏实地的改变,而非无休止的口水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用等到20年后,越南的足球人口早就已经三倍于我们。可能看球的人数没有我们高(如果把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迷也算上得话),但比例绝对高于我们。倒是泰国,足球人口比越南还多,联赛氛围比越南更火热,但国家队成绩进步缓慢(照这个趋势下去超越我们也只是时间问题)。

国足成绩再烂都不可怕,但国足成绩烂的背后是体育文化产业的萧条(有本事把乒超联赛发展成印度板球联赛那样也行啊),这也就是经济问题不严重,但体育文化产业萧条的背后是国民孱弱的身体素质,这就有点恐怖了。每次说出这个观点总有人拿孩子身高越来越高和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反驳我,在营养水平和医疗水平跨越式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大学生体测成绩三十多年稳定下滑难道不是更可怕吗?

不管大家愿不愿意承认,中国足球的落后是全方位的落后,绝不仅仅是国家队水平的落后,甚至相较于其他方面国家队反而是差距最小的那个。信不信假如中越之战前双方球员全感染新冠了,两国组建二队踢一场,我们很可能会输得更惨。

国足和足协不是不能骂,而是这个锅不是他们能背的起的。有些球员不自律当然可以骂,足协时而不作为时而瞎作为同样可以骂,这些东西对国足成绩有没有影响,绝对有影响,但这些东西绝对不是中国足球落到今天这步田地的主要原因。

你要问我主要原因是啥--去学校里看看有多少小眼镜吧(戴维斯是青光眼可不是近视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