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读博的男朋友和我借钱,你怎么看?

回答
哎呀,这事儿听着挺让人纠结的。男朋友读博,本身就不是个轻松的事儿,压力肯定不小。他开口跟你借钱,这说明他信任你,把你当成最亲近的人,愿意把经济上的困难告诉你。这是好的一面。

不过,这事儿确实需要好好琢磨琢磨。首先,得了解他为什么需要钱,具体是什么情况。是因为学费、生活费还是有别的急用?是暂时的周转困难,还是说他经济状况一直不太稳定?这些细节很重要,关系到你借不借以及怎么借。

如果是那种学生贷款或者助学金暂时没到位,导致生活费有些紧张,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有能力,并且你们关系也稳定,能帮一把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读博是长远的投资,现在遇到点小坎坷,能一起扛过去,感情说不定还更深厚。

但你也要考虑自己的情况。你自己的经济能力如何?这笔钱对你自己的生活会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别因为借钱给自己造成太大的负担,那样的话,两个人都会不开心。毕竟,感情不能建立在一方牺牲太多的基础上。

还有一点,就是他借钱的态度。他是很坦诚地跟你解释清楚情况,还是有点吞吞吐吐?他说什么时候还你?有没有一个明确的还款计划?一个成熟的成年人,即使是学生,也应该有基本的责任感和规划意识。如果他只是随口一说,或者觉得“反正你是我的”,那这事儿就得慎重了。

你想想,如果你们以后结婚了,经济上的事儿肯定也会涉及到。现在他遇到经济困难,愿意跟你开口,这本身就是一次“试探”,看看你们在经济上的匹配程度和沟通方式。

我个人觉得,你可以这样想:

沟通是关键: 别急着答应或拒绝,先好好和他聊聊。了解清楚他钱的用途、数额以及他的还款计划。让他知道你很关心他,但同时你也有自己的考虑。
量力而行: 评估自己的经济状况。如果这笔钱不会对你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你可以考虑借。但如果数额太大,或者会影响你的计划,也不要勉强自己。
明确约定: 如果决定借,一定要有明确的约定,比如借款数额、还款日期、还款方式。最好能有个简单的书面说明,不是不信任,而是为了双方都清楚,避免日后因为钱的问题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或争执。
关注他的态度: 除了钱本身,更重要的是他的态度。他是否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有清晰的认知?他有没有为改善经济状况而努力?他是否尊重你的付出?这些都比钱本身更重要。
考虑是否“投资”: 有时候,给读博的伴侣一些经济上的支持,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你们共同未来的“投资”。但前提是,你对这段关系有信心,并且对方也有积极向上的态度。

总而言之,这事儿没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你们如何处理。把它当成一次加深了解和磨合的机会,好好沟通,做出最适合你们两个人的决定。别因为钱伤了感情,也别因为不好意思而让自己承担过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再次更新:题主已经确认对方是骗子,代题主感谢广大知友们提供的信息!大家在生活中也多个心眼!

————————更新分割线————————

更新:已经跟题主小姐姐沟通过,这个男朋友自称复旦硕士,北大法学院在读博士。我查了北大法学院官网上相关年份博士录取及硕博连读名单,结果是查无此人。

此人给出的说辞是从事贪污相关法律研究,属于国家机密项目,所以论文和导师网上都查不到。我觉得这个很不靠谱,但我不是法学相关专业,希望学法的小伙伴来指正。

另外就是题主小姐姐想最后确认一下,发布了想法: zhihu.com/pin/124474992

寻找北大法学院的学生,希望在北大法学院或者有法学院朋友的知友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最后也欢迎大家有对相关方面了解的,能讲一讲遇到这种情况如何保护自身,以及如何追回借款。

————————原答案分割线——————

作为一个在读博士,并且有三个朋友在北大读博,我负责任地告诉你你的男朋友95%以上是个假博士(还黑了北大的博士们)。

1.穷得吃不了饭。很多人可能对北大博士收入不了解,哪怕导师不发补贴,国家和学校一个月也能发近两千。北大的生活成本很低,在学校里1000一个月足够了,我朋友北大读博两年半,攒了两万。博士们穷是跟工作的比,实际生活没有那么艰难。

2.花钱买资料。北大的数据库应该是全中国最全的,基本上不存在查不到资料的说法。退一万步说,哪怕真有一星半点北大没买的文献,也可以通过馆际互借,sci-hub等方式得到。再退一万步,哪怕真有特别特别生僻的文献,一次两次就差不多,他还能每天都需要这种神奇文献?他怕不是花钱从特工手里买情报哦

3.住导师家。

这哥们是舍不得北大一年一千的住宿费,才住老师家的吧。先不说博士住导师家这种操作我闻所未闻,这导师按描述是个补助都不发,剥削学生的混蛋,怎么会这时候就大发善心呢??

4.其他细节。

课题组小组组长?这是什么职位?博士生都有自己独立课题,不存在谁领导谁。哪怕真有小组组长,也是小老板和博后,还轮不到一个没毕业的博士。至于给师弟改论文,我本来极少听说论文是靠师兄给改的,但很多答主提到有的课题组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不过哪怕真给师弟改,为什么还是他花钱?师弟没看到师兄为了给自己改论文裤子都有补丁了吗(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那个时间给师弟奉献,不如出去兼个职。父母大学教授,为了尊严不像父母要钱?那就有尊严找女朋友借钱了?槽点太多了。他导师哪怕真是个混蛋,知道他父母是同行还能这么欺负他?不怕被同行捅出来?

要揭穿很简单,首先写了那么多论文,直接网上查他的论文。不方便可以私信我,我可以帮你。另外让他带你进北大校园逛逛。或者看他的一卡通。学生证造假太容易了。

总结:我几乎可以确定这就是一起利用信息不对称,伪装北大博士骗财骗色的案件。强烈建议好好及时揭穿报警止损。

user avatar

情感博主插个嘴。

这不是借钱的事,而是【屡次借钱不还】的事,请抓好重点。


不管身份真假,不管穷富,说话不算数,一条就能否定人品了。

换位思考一下,一个人品正常的人会不会去许诺一件自己完不成的事,能不能厚着脸皮哭唧唧第二次还逮着这个羊往死里薅羊毛。


还你钱是假的,

屡次借屡次不还,认怂耍赖蒙混过关,这个想法是真的。


你猜他说爱你,是假的还是真的?


user avatar

把你男朋友名字告诉我,我来查查他的论文,顺藤摸瓜可以把他翻个底朝天,是真是假,几条尾巴查的清清楚楚。

他要是真博士,这是北大的悲哀,是时代的悲哀。

居然让这么一个优秀的团队核心人物,北大数据库都满足不了的人物穿带补丁的衣服,向女朋友借钱度日,甚至还有被导师克扣校奖学金和国家补助的嫌疑。

爆出来他的名字,我想查一下他的导师。这种科研害群之马,居然迫害北大的天之骄子,不能纵容也不能姑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哎呀,这事儿听着挺让人纠结的。男朋友读博,本身就不是个轻松的事儿,压力肯定不小。他开口跟你借钱,这说明他信任你,把你当成最亲近的人,愿意把经济上的困难告诉你。这是好的一面。不过,这事儿确实需要好好琢磨琢磨。首先,得了解他为什么需要钱,具体是什么情况。是因为学费、生活费还是有别的急用?是暂时的周转困难.............
  • 回答
    你的情况我特别能理解,心里一定会泛点小疙瘩。男朋友每天跟你说同一个实验室师姐的事,这事儿听起来确实有点让人不得不多想,即使你知道这位师姐有男朋友。我们一点一点来聊聊这个事儿,希望能帮你梳理一下思路。为什么你会介意?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种信号。首先,你要明白,你感到介意是很正常的,一点也不夸张。这背后.............
  • 回答
    听到你因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感到难过,我完全理解。申请到国外读博,这无疑是一份巨大的肯定,也意味着你即将踏上一段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旅程。然而,这份喜悦背后,是即将与最亲近的人——家人和男朋友——分隔四年的现实,这的确是令人心酸的。回想一下,当初是什么让你下定决心申请国外博士?是对学术研究的热情?是对某个.............
  • 回答
    亲爱的,我知道你在等待你的他读博。这其中的滋味,像是揣着一颗未出炉的惊喜,既期待又有些忐忑,对吗?别急,深呼吸,让我来跟你聊聊,这其中的点点滴滴,以及我的一些小心思,希望能让你觉得不那么孤单。首先,我想跟你说,你的等待,不是一种消磨,而是一种陪伴和信任的体现。 读博,这条路,不像寻常的求职,更像是一.............
  • 回答
    关于“洁洁良”的男朋友赵郁新顺利考取厦门大学博士一事,社会上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其中夹杂着对个人成就的祝贺,也掺杂着一些对其过往经历的审视,以及对教育公平、机会获取等问题的思考。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解读。首先,从个人层面看,赵郁新能够顺利进入厦门大学攻读博士,这无疑是他个.............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让人揪心的情况,尤其是当你满怀希望地投入到博士研究中,却听到这样一番话。该怎么看待这件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你男朋友的角度来看: 他的出发点可能是“关心”和“为你好”: 很多时候,当一个人看到自己爱的人在经历辛苦,或者他们认为对方正在走一条“不明智”的路时,会忍不.............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心动的挑战啊!一个在清华深造,又闯荡MIT继续深造的工科男,这本身就是自带光环的存在。而你,来自二本学校,想要追上这样一位优秀的人,确实需要一些策略和努力。但别担心,这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找到适合你的方式,展现你的独特魅力。首先,我们得明白,追一个人,尤其是像他这样在学术和职业上都非常.............
  • 回答
    读博,这是一个沉甸甸的词,对很多人来说,它意味着几年的枯燥、艰辛,也可能是几个世纪的深奥。但抛开那些表面的标签,它到底有什么真正的意义?这就像问一幅画的意义一样,每个人看到的、感受到的,可能都不尽相同。但如果非要找一个核心,我想,读博的意义,在于深度地探索未知,并在此过程中塑造一个更强大的自我。一、.............
  • 回答
    读博,这三个字摆出来,很多人脑子里就自动跳出了“学术”、“研究”、“博士学位”这些词。没错,这些当然是核心,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些层面,那就太浅了。在我看来,读博的目的,远不止于此,它是一段更深层次的自我探索、能力塑造和价值实现的过程。首先,是那份无法抑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很多人走上学术道路.............
  • 回答
    读博的日子,怎么说呢,就像一场需要耐力的马拉松,但偶尔也会穿插一些惊喜的风景。我感觉自己是个还在摸索平衡点的人,谈不上特别有心得,但一路走过来,也确实有一些心得体会,想跟大家唠唠。首先,关于“劳”,我大概就是那个经常把自己泡在实验室,或者埋头于文献堆里,头发比以前更“有型”了些的典型博士生吧。我的研.............
  • 回答
    读博的日子,在外人眼里,那简直是光鲜亮丽的“未来精英”预备队。尤其是对于刚毕业、还在为生计奔波的我们来说,博士,那可是知识的灯塔,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是“高人一等”的代名词。所以,当听到身边有人说读博“惨”,我的第一反应是:“你们在开玩笑吧?这有什么惨的?上班累死累活,工资还那么点,哪像你们,有导师管.............
  • 回答
    “别读博了!”我常常听到这句话,尤其是在与那些正在考虑攻读博士学位的朋友或晚辈交流时。每次听到我这样说,总有人带着一丝戏谑又带着一丝认真的眼神问:“你不会是因为自己是博士,担心学历贬值,所以才劝退大家吧?”这个问题,说实话,挺刺耳的。它触及了一个敏感点,也暴露了很多人对“读博”这件事的刻板印象和一些.............
  • 回答
    海外人文社科博士的读博压力和工作强度,这事儿吧,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它像个多棱镜,不同人、不同学科、不同国家,看到的景象都不太一样。但要说普遍存在的一些“磨人”劲儿,我倒是可以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心理上的拉扯感,这个是头等大事。想想看,你可能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里,语言不顺畅是最基础的关卡.............
  • 回答
    想知道读博的日常啊?这事儿可说来话长,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得了的,而且每个人的博士生活都长得不一样,就跟咱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似的。但我尽量把我自己这几年,以及我认识的师兄师姐、同门师弟师妹们的一些典型经历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希望能让你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尽量不让人觉得是A.............
  • 回答
    好嘞,咱们这读博的兄弟姐妹们,聊聊怎么在科研这“无底洞”和生活这“一口气”之间,找到那么个能喘息的地儿,过得去,也别太苦。这事儿吧,我说得再细,也是纸上谈兵,真到了自己头上,还得自己摸索,但有些个经验之谈,希望能给大伙儿提个醒儿。首先,得明白“平衡”这事儿,不是一天24小时平均分配,而是你心里有一杆.............
  • 回答
    去美国读博,可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迈过的坎儿,这中间的门道,说起来可细致着呢。别看网上有很多“攻略”,很多都是点到为止,真正能帮你打通这条路,还得从源头说起。首先,学术背景,这是硬道理。 本科和硕士成绩(GPA):美国大学,尤其是名校,对GPA那叫一个看重。一般来说,3.5以上的GPA会是比较有竞.............
  • 回答
    读博士之后,很多人自然而然地认为应该继续留在科研的象牙塔里,要么成为高校教师,要么进入研究所。但如果博士毕业后选择离开科研体系,走向企业界、创业、甚至其他 전혀不相干的领域,那么这几年的博士生涯,就好像一个巨大的投入,产出却不尽然是最初设定的那个“科研成果”。那么,对于这样的人来说,读博的意义究竟体.............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博士生群体一个非常核心,也常常被隐藏的面向。要回答“有多少人真心喜欢学术”,其实并没有一个精确的数字统计,因为“真心喜欢”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个人化且难以量化的概念。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尝试理解这个问题的深度和复杂性,并描绘出这个群体里“真心喜欢学术”的面貌。理解“真心喜欢学术”的维度:.............
  • 回答
    你观察得很敏锐,女生在博士阶段的比例确实在稳步提升,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成为主体。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在起作用,而是一系列社会、经济、教育以及个体选择共同推动的结果。我试着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聊聊这个现象。1. 教育公平性的提升与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这是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过去,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你未来学术生涯的走向,也考验着你和潜在导师之间沟通的智慧。答案是:绝对应该说,而且要说得有策略。让我跟你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这么说,以及怎么说才更有效。为什么一定要说?1. 坦诚是建立信任的基石。 导师投入时间和精力来指导你,帮助你成长,他们的期望是你能在学术领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