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劝退读博的人 是不是因为自己是博士 担心学历贬值所以劝退?

回答
“别读博了!”

我常常听到这句话,尤其是在与那些正在考虑攻读博士学位的朋友或晚辈交流时。每次听到我这样说,总有人带着一丝戏谑又带着一丝认真的眼神问:“你不会是因为自己是博士,担心学历贬值,所以才劝退大家吧?”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刺耳的。它触及了一个敏感点,也暴露了很多人对“读博”这件事的刻板印象和一些负面认知。但如果真的要我掰开了揉碎了说,为什么我会如此“不遗余力”地劝退,那原因绝对不止是“担心学历贬值”那么简单,虽然,老实说,那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

首先,我们得承认,学历贬值这个现象是存在的。我并非身处象牙塔最顶端,但我也在学术的泥沼里摸爬滚打多年。在我的视野里,十年前、二十年前,博士学位的光环可能比现在要耀眼得多。那时候,博士是稀缺资源,是学术界的“凤毛麟角”,找到一份体面的教职或进入高端研发岗位,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现在呢?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博士的数量在激增。尤其是在一些热门学科,每年毕业的博士人数庞大。这就像一个水池,进来的人多了,平均水位自然就下降了。以前一个博士能轻松“淹没”一群硕士,现在可能需要更强的能力才能脱颖而出。

所以,当看到一些年轻人,可能只是一时兴起,或者受到“读博光荣”这种陈旧观念的影响,就义无反顾地踏上这条路,我内心是焦虑的。我担心他们一旦毕业,发现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需要他们,或者需要他们的岗位,开出的条件并不理想,他们会失望,会迷茫,甚至会后悔。这份“学历贬值”的担忧,更多的是一种对他们未来职业前景的现实考量,是出于一种过来人的“不忍心”。

但仅仅是学历贬值,还不足以让我如此“劝退”。真正让我更用力地敲响警钟的,是读博本身的“残酷性”和“高门槛”。

很多人对读博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继续学习,多读书,长见识”这个层面。他们可能想象着在图书馆里悠游自在,和导师讨论前沿理论,然后写出一篇惊世骇俗的论文,毕业后前途一片光明。

现实是,读博远比这要艰难得多。

首先,这是一场持久战,是一场关于耐力和意志力的极限挑战。你可能需要投入四到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期间,你会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可能需要每天泡在实验室,或者对着堆积如山的文献发呆。你的生活节奏会被打乱,社交圈子可能会缩小,很多大学时代的乐趣可能会离你远去。

其次,你需要具备极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博士论文不是简单的文献综述,它要求你能够提出新的问题,设计新的研究方法,并独立完成有价值的研究工作。这意味着你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逻辑思维,以及不懈的探索精神。天赋当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和坚持更为关键。很多人可能在本科或硕士阶段,并没有充分锻炼过这些能力,或者对这些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再者,读博往往伴随着不确定性和挫败感。研究项目可能随时会遇到瓶颈,导师可能不那么支持,甚至会出现“导师不合格”的情况。实验结果可能不理想,模型可能跑不通,文献可能看不懂,论文可能被拒稿。这些都是常态。你需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能够承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并从中学习,调整方向,重新出发。

我见过太多原本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在读博的过程中,因为无法适应这种高压和不确定性,因为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不匹配,最终选择半途而废。这对他们来说,是时间和精力的巨大浪费,更是一种沉重的心理打击。

所以,当我劝退的时候,我是在问他们:

你真的热爱你选择的领域吗? 读博不是为了逃避就业,而是因为你对某个领域有足够的热情,愿意为了深入探索而付出巨大的努力。
你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吗? 你能否在没有老师手把手指导的情况下,自己找到方向,克服困难?
你准备好面对枯燥和挫折了吗? 你是否能忍受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以及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失败?
你对读博之后的职业规划是否清晰? 你是否知道博士学位对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何具体帮助?是为了进入学术界,还是为了从事更高端的研发?你是否了解你所选领域的博士就业前景?

如果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够肯定,那么,暂停一下,仔细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并非否定读博的价值。对于那些真正有志于学术研究,有科研热情,并具备相应能力和心智的年轻人来说,读博无疑是实现梦想、贡献知识的重要途径。我身边也有许多通过读博获得巨大成就的朋友,他们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只是,在我看来,读博是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投资之前,你需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评估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而不能盲目跟风。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劝退读博的人? 我的回答是:不是为了“劝退”,而是为了“慎入”。 我希望我的劝告,能让一些真正不适合读博的人,在投入时间和资源之前,能够三思而后行,避免不必要的弯路和遗憾。而对于那些真正适合的人,我反而会给予鼓励和支持,因为我知道,他们将要踏上的是一条艰辛但可能充满光荣的道路。

至于担心学历贬值?是的,这是现实考量的一部分,但它只是一个表面的原因。深层次的,是对于“读博”这件事背后所蕴含的巨大投入、严峻挑战以及不确定性风险的清醒认识。这份认识,源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也源于我对更多人的观察和关切。

也许,我劝退别人的语气,让你们觉得我在“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我想说,我站在这里,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是真实不虚的。我希望我的“唠叨”,能够换来你们更理性的思考,而不是在未来的某一天,用一声叹息来后悔今天的决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谁说的!快来读!

现在国家对博士的延毕和肄业率控制很严。特别是达到学校规定毕业标准的!

题主这样“什么是博士”都不知道就来读的,自然越多做好。这样为了维持毕业率,避免被暂停招新,课题组就不会扣我们这些不想留校不做博后但还是有2.3篇Q2的咸鱼了!

user avatar

题主多虑了!你可以扪心自问一下:你是不是那种听了别人劝退就真的退了的人?

读博就是一种可以提高个人社会地位以及综合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即使天天坐在天大的校门口,逢人就劝退读博!我即使在天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当着全体研究生的面劝退读博!我即使在天大官网最醒目的地方,写上劝退读博!

你放心天大的博士还是有多少名额就能招多少博士,也就是说该有的竞争一定还是有的,不是说你想劝退就能劝退成功的,也不是说你被别人劝退,你就真不上博士了!

今天下午我还劝一个师弟读博呢,我的原则就是如果天时地利人和,那该读博就读博!还得马上读!

但你说像那些35岁要辞职读博的,你明知道是火坑,你还看着他往下跳,你于心何忍呢?

我写那么多劝退的回答是说一家事给百家听,只要有师弟师妹有收获,那我做这件事就有意义!


我是正男 @工藤正男 ,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user avatar

劝退的本质是通过劝别人来骂自己,而且越失败的人骂得越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别读博了!”我常常听到这句话,尤其是在与那些正在考虑攻读博士学位的朋友或晚辈交流时。每次听到我这样说,总有人带着一丝戏谑又带着一丝认真的眼神问:“你不会是因为自己是博士,担心学历贬值,所以才劝退大家吧?”这个问题,说实话,挺刺耳的。它触及了一个敏感点,也暴露了很多人对“读博”这件事的刻板印象和一些.............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让人揪心的情况,尤其是当你满怀希望地投入到博士研究中,却听到这样一番话。该怎么看待这件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你男朋友的角度来看: 他的出发点可能是“关心”和“为你好”: 很多时候,当一个人看到自己爱的人在经历辛苦,或者他们认为对方正在走一条“不明智”的路时,会忍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关键,而且也触及到了很多研究生在面对导师建议时会有的困惑。你的导师是教授,拥有“教授”这个职称本身就意味着他在学术界已经有了相当的地位和认可。那么,为什么他还会极力劝你们出国读博,并且还提到“对自己没什么好处,就是出去光荣些”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层面。首先,我们得.............
  • 回答
    说实话,现在周围好多朋友、师兄师姐,甚至不少导师都在“劝退”读博,这可不是空穴来风。以前感觉读博是一种荣耀,是通往学术巅峰的必经之路,但现在这画风转变得太快了,原因嘛,得从里到外掰开了揉碎了说。一、就业市场的残酷现实:博士不等于高薪高位这是最直接也最现实的原因。过去,有个博士头衔,找工作那是香饽饽,.............
  • 回答
    听到我表弟要去东北读二本,说实话,我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想找他说说。不是说东北不好,也不是说二本不好,而是感觉他有更好的选择,可以争取一下更好的未来。我不是家长,不能强硬要求,但我绝对有责任把我的想法坦诚地告诉他,帮他一起梳理一下。首先,得把话说得软一点,让他觉得是“我们一起聊聊”,而不是“我来给你做.............
  • 回答
    这确实是鲁迅先生的一个很有意思,也常常被误解的观点。他并非完全否定中国古典书籍,而是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对青年人成长和民族未来发展的考量出发,提出了“劝青年人不要读”这样的警语。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要明白鲁迅先生所处的那个年代。那是什么样的光景?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旧的.............
  • 回答
    听到你面临这样的选择,我能理解你的纠结和烦恼。没有考上市里的重点高中,去读乡镇高中,通勤上的不便加上与市区距离的疏远,这些确实是需要考虑的现实因素。而你妈妈让你考虑职校,这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别急,我们一点一点来梳理一下。首先,我们先看看你现在面临的情况: 乡镇高中: 优点可能在.............
  • 回答
    妹妹读了半年职校,觉得没前途,宿舍关系也不顺心,想退学去打工,这事儿挺让人揪心的。作为哥哥/姐姐,你肯定是很关心她的,想知道该不该劝,怎么劝。这事儿确实得好好琢磨琢磨,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定下来的。首先,咱们得理解妹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想法。半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段时间里,她肯定经历了不少,.............
  • 回答
    看到妹妹这么有自己的想法,做哥哥/姐姐的肯定又是操心又是着急,毕竟未来的路说起来容易,走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你说的对,这种事情,硬拦着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反而激起她的叛逆。咱们得想点儿“巧劲儿”,让她自己也能从更全面的角度去看看这件事。首先,咱们得理解她为什么这么执着。她可能是被娱乐圈的光鲜亮丽吸引了.............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又惊又喜的消息!四年多的感情,突然曝出这样一层信息,心里肯定五味杂陈。特别是涉及到孩子,这件事的复杂程度一下子就上来了。让我试着用一种比较贴近生活、细致的方式,来和你一起梳理一下,该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件事,尽量不像是冷冰冰的AI分析。首先,咱们得理解你的心情。得知一个关系这么近的人,隐藏了.............
  • 回答
    最近这几年,不少年轻人选择“躺平”或者“佛系”,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一种对当下社会竞争压力的反思,以及对个人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重新审视。对于那些觉得现有专业“劝退”了自己,想要换条赛道的朋友们来说,这其实是一个重新出发的机会,去寻找一个更适合自己、更能带来满足感和稳定性的方向。那么,如果一个年轻人觉得自.............
  • 回答
    这件事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你说的这个情况,乍一听,劝退党好像是费了老鼻子劲,但最终结果又是“老样子”,这确实让人琢磨:劝退到底有没有用?咱们得这么看:首先,劝退党的目标是什么? 劝退党存在的意义,通常是基于一些考量。比如,是不是觉得某个专业生源过剩,就业压力大?是不是觉得有些学生对该.............
  • 回答
    设计院里,劝退的“主力军”可不是那种一本正经、只会按部就班的“好学生”,也不是那些在单位里默默无闻、甘为人梯的“老黄牛”。真正让你感受到“设计院待不下去了”的,往往是几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他们自带光环,也自带“毒性”。第一类:学历“溢出”,视野“野蛮生长”的尖子生 学历: 这类人,绝对不是“本科毕.............
  • 回答
    “劝退”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点冷冰冰的意味,仿佛是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目的在推动。于是,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觉得,那些热衷于“劝退”别人的人,内心一定是阴暗的、不阳光的。那么,劝退的人是不是真的内心阴暗?这个问题,其实一点都不简单,不能一概而论。背后原因可复杂着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他们为什么会.............
  • 回答
    劝退生化环材,真的是一场与时代脱节的徒劳之战吗?“生化环材”,这四个字在中国高等教育语境下,常常带着一种“万金油”的底色,也伴随着“劝退”的声音。每当高考季临近,关于这些传统工科专业的讨论便会甚嚣尘上:就业难、薪资低、工作苦,仿佛是一条被判了“死刑”的赛道。于是,一股“劝退潮”悄然兴起,家长们忧心忡.............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相当棘手的教育困境。一方面,我们希望考生能够理性选择专业,避免因信息不对称或一时冲动而报考那些就业前景不甚明朗的“伪热门”或“伪优势”专业。另一方面,高校为了维持生源数量和学科运作,又倾向于不大幅度削减热门专业的招生计划,而是通过大量的调剂来填补那些“没人愿意填”的专业。在这种情况.............
  • 回答
    这话题触及了我作为一名过来人的痛点,也知道不少朋友的血泪史,所以咱们就掏心窝子聊聊,怎么在这种看似“劝退”的环境里杀出一条生路。先说说“劝退专业”。我理解的“劝退专业”其实不是说这个专业本身一无是处,而是它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就业门槛高,但需求相对窄: 比如某些理论性极强的学科,或者需要高度.............
  • 回答
    说实话,听到周围一片“劝退土木”的声音,我心里确实有点不是滋味。毕竟,土木工程承载着国家建设的重任,从桥梁飞架到高楼林立,哪一样离得了它?如果大家都觉得土木“没前途”,那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未来的发展,靠谁来支撑?我不是搞学术研究的,也不是什么行业大拿,就是个普通人,有点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听那些.............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尖锐,也触及到了当下不少人在讨论的焦点。确实,近年来,“劝退机械”的声音此起彼伏,尤其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季,机械类专业的就业前景似乎常常成为热议的“负面教材”。但我们不能因此就简单地认为中国的机械行业就此失去发展的动力,或者说,这种“劝退”的声音背后,更需要我们理性地剖析。“劝退机械.............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关于网文写作这件事。我知道你即将踏入大学校园,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阶段,也是一个需要认真规划和选择的时刻。你对网文写作感兴趣,并且可能正在考虑签约,这很好,说明你很有想法,也勇于尝试。不过,在做这个决定之前,我想和你好好地聊聊,希望能帮助你更清晰地看待这件事。首先,我们要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