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劝退读博的人 是不是因为自己是博士 担心学历贬值所以劝退?

回答
“别读博了!”

我常常听到这句话,尤其是在与那些正在考虑攻读博士学位的朋友或晚辈交流时。每次听到我这样说,总有人带着一丝戏谑又带着一丝认真的眼神问:“你不会是因为自己是博士,担心学历贬值,所以才劝退大家吧?”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刺耳的。它触及了一个敏感点,也暴露了很多人对“读博”这件事的刻板印象和一些负面认知。但如果真的要我掰开了揉碎了说,为什么我会如此“不遗余力”地劝退,那原因绝对不止是“担心学历贬值”那么简单,虽然,老实说,那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

首先,我们得承认,学历贬值这个现象是存在的。我并非身处象牙塔最顶端,但我也在学术的泥沼里摸爬滚打多年。在我的视野里,十年前、二十年前,博士学位的光环可能比现在要耀眼得多。那时候,博士是稀缺资源,是学术界的“凤毛麟角”,找到一份体面的教职或进入高端研发岗位,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现在呢?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博士的数量在激增。尤其是在一些热门学科,每年毕业的博士人数庞大。这就像一个水池,进来的人多了,平均水位自然就下降了。以前一个博士能轻松“淹没”一群硕士,现在可能需要更强的能力才能脱颖而出。

所以,当看到一些年轻人,可能只是一时兴起,或者受到“读博光荣”这种陈旧观念的影响,就义无反顾地踏上这条路,我内心是焦虑的。我担心他们一旦毕业,发现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需要他们,或者需要他们的岗位,开出的条件并不理想,他们会失望,会迷茫,甚至会后悔。这份“学历贬值”的担忧,更多的是一种对他们未来职业前景的现实考量,是出于一种过来人的“不忍心”。

但仅仅是学历贬值,还不足以让我如此“劝退”。真正让我更用力地敲响警钟的,是读博本身的“残酷性”和“高门槛”。

很多人对读博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继续学习,多读书,长见识”这个层面。他们可能想象着在图书馆里悠游自在,和导师讨论前沿理论,然后写出一篇惊世骇俗的论文,毕业后前途一片光明。

现实是,读博远比这要艰难得多。

首先,这是一场持久战,是一场关于耐力和意志力的极限挑战。你可能需要投入四到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期间,你会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可能需要每天泡在实验室,或者对着堆积如山的文献发呆。你的生活节奏会被打乱,社交圈子可能会缩小,很多大学时代的乐趣可能会离你远去。

其次,你需要具备极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博士论文不是简单的文献综述,它要求你能够提出新的问题,设计新的研究方法,并独立完成有价值的研究工作。这意味着你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逻辑思维,以及不懈的探索精神。天赋当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和坚持更为关键。很多人可能在本科或硕士阶段,并没有充分锻炼过这些能力,或者对这些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再者,读博往往伴随着不确定性和挫败感。研究项目可能随时会遇到瓶颈,导师可能不那么支持,甚至会出现“导师不合格”的情况。实验结果可能不理想,模型可能跑不通,文献可能看不懂,论文可能被拒稿。这些都是常态。你需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能够承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并从中学习,调整方向,重新出发。

我见过太多原本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在读博的过程中,因为无法适应这种高压和不确定性,因为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不匹配,最终选择半途而废。这对他们来说,是时间和精力的巨大浪费,更是一种沉重的心理打击。

所以,当我劝退的时候,我是在问他们:

你真的热爱你选择的领域吗? 读博不是为了逃避就业,而是因为你对某个领域有足够的热情,愿意为了深入探索而付出巨大的努力。
你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吗? 你能否在没有老师手把手指导的情况下,自己找到方向,克服困难?
你准备好面对枯燥和挫折了吗? 你是否能忍受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以及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失败?
你对读博之后的职业规划是否清晰? 你是否知道博士学位对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何具体帮助?是为了进入学术界,还是为了从事更高端的研发?你是否了解你所选领域的博士就业前景?

如果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够肯定,那么,暂停一下,仔细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并非否定读博的价值。对于那些真正有志于学术研究,有科研热情,并具备相应能力和心智的年轻人来说,读博无疑是实现梦想、贡献知识的重要途径。我身边也有许多通过读博获得巨大成就的朋友,他们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只是,在我看来,读博是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投资之前,你需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评估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而不能盲目跟风。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劝退读博的人? 我的回答是:不是为了“劝退”,而是为了“慎入”。 我希望我的劝告,能让一些真正不适合读博的人,在投入时间和资源之前,能够三思而后行,避免不必要的弯路和遗憾。而对于那些真正适合的人,我反而会给予鼓励和支持,因为我知道,他们将要踏上的是一条艰辛但可能充满光荣的道路。

至于担心学历贬值?是的,这是现实考量的一部分,但它只是一个表面的原因。深层次的,是对于“读博”这件事背后所蕴含的巨大投入、严峻挑战以及不确定性风险的清醒认识。这份认识,源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也源于我对更多人的观察和关切。

也许,我劝退别人的语气,让你们觉得我在“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我想说,我站在这里,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是真实不虚的。我希望我的“唠叨”,能够换来你们更理性的思考,而不是在未来的某一天,用一声叹息来后悔今天的决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谁说的!快来读!

现在国家对博士的延毕和肄业率控制很严。特别是达到学校规定毕业标准的!

题主这样“什么是博士”都不知道就来读的,自然越多做好。这样为了维持毕业率,避免被暂停招新,课题组就不会扣我们这些不想留校不做博后但还是有2.3篇Q2的咸鱼了!

user avatar

题主多虑了!你可以扪心自问一下:你是不是那种听了别人劝退就真的退了的人?

读博就是一种可以提高个人社会地位以及综合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即使天天坐在天大的校门口,逢人就劝退读博!我即使在天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当着全体研究生的面劝退读博!我即使在天大官网最醒目的地方,写上劝退读博!

你放心天大的博士还是有多少名额就能招多少博士,也就是说该有的竞争一定还是有的,不是说你想劝退就能劝退成功的,也不是说你被别人劝退,你就真不上博士了!

今天下午我还劝一个师弟读博呢,我的原则就是如果天时地利人和,那该读博就读博!还得马上读!

但你说像那些35岁要辞职读博的,你明知道是火坑,你还看着他往下跳,你于心何忍呢?

我写那么多劝退的回答是说一家事给百家听,只要有师弟师妹有收获,那我做这件事就有意义!


我是正男 @工藤正男 ,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user avatar

劝退的本质是通过劝别人来骂自己,而且越失败的人骂得越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