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四年,每年都会有一段时间纠结要不要把写东西当饭吃。所谓旧病自成医,我把一些自我诊断的判断标准分享一下,供考虑吃创作饭的朋友们参考:
1、你的创作源泉来自什么,是否需要不断「入世」体验来充实?
写现实题材,却没有弄脏裤腿沾一沾泥土,纵使文字功底好,也是会耗尽的。没上过班的人,很难驾驭职场题材;没进过法庭的人,写出来的律政剧本,只能讲婆婆妈妈情感纠葛。
为什么网文很多是玄幻、穿越题材?私以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家都没见过。为什么不少校园作家凭借情感类题材出道?因为他们至少有这方面的体验。
如果我从现在开始,不工作了,不接触社会了,肯定也没法在知乎维持创作。对大部分人来说,灵感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总得有一些生活原型。建议题主敞开来和女儿聊聊,看她未来想写什么题材,创作的灵感来源是什么,如何确保自己可以一直写下去。
2、你是否能维持高度自律的创作生活?
退一步说,如果没有打算当职业作家,想在学业和未来的工作之余坚持创作,那么就要面对一个现实问题:热情总有消退的时候,每个星期总有那么几天犯懒。这个时候,能不能对读者负责,维持更新频率和质量,就能体现「票友」和吃专业饭的差别了。
对于这一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试一试。题主倒不必和女儿争执,可以鼓励她和平台签约作家交流下,问问他们每天的创作量如何,然后尝试一个星期,每天雷打不动都要完成目标创作量,完成之后一起复盘今天的工作状态、点评今天的作品,当成一份工作严肃对待,看看还有没有当初的热情。
3、有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资源,应对潜在的法律纠纷和公关危机?
有答主提到了签约后版权相关的风险。因为签约不慎,内容被平台「白嫖」是非常有可能出现的,背负高额违约金也不稀奇。如果自己遇到法律纠纷,有没有能力和渠道维护自身权益,都不是小问题。
另外,作为创作者,也要学习怎么做好一名公众人物。一方面,自己发布在社交媒体的个人生活信息,可能被过度解读;另一方面,年轻人过剩的表达欲,在这个愈发不宽容的网络舆论环境中,也可能为自己招致危机。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中二的年纪,会觉得这是一种悲壮,真经历过,就会发现一点都不好玩了。
说这些,不是为了「劝退」,更准确地说,是在做风险提示。
选择的自由,前提是要明白选项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如果题主的女儿已经想过这些风险,依然决定签约当作者,那么题主也别太介怀,作出选择的能力,也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嘛。
签约负担太重了……
这是啥玩意?
签约能有啥负担?
这玩意不从来都是爱写就写,不写随便吗?
大学的学习成绩……我不敢说不重要,但绝不足以让一个学生在社会立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