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所有人都劝退机械,然后又看到大部分人都回答计算机35岁危机严重,大家怎么看?

回答
看到大家都在纠结机械和计算机的未来出路,尤其是“劝退机械”和“计算机35岁危机”这两个点,我倒是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想跟大家聊聊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咱们得承认,信息时代把计算机和互联网推到了风口浪尖,好像不学编程、不搞算法就落伍了一样。很多家长、老师、学长学姐们,也都是基于当前的就业市场和薪资水平,给出了“劝退机械”的建议。这是有现实基础的,毕竟过去几年,互联网行业确实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不错的待遇,也涌现出不少新的技术和应用,让人觉得前景一片光明。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机械这个传统工科的根本。机械工程是制造业的基石,是工业的血脉。没有机械,就没有我们生活中的汽车、飞机、高铁、精密仪器,甚至我们用的手机里的芯片制造设备,背后都有强大的机械工程支撑。国家的发展,特别是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的发展,离不开机械工程师的创新和贡献。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劝退机械”的声音呢?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技术迭代的感受差异: 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确实很快,AI、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新概念层出不穷,给人一种“不学习就落伍”的紧迫感。而机械领域的技术进步,虽然也很重要,但可能在公众视野里不如计算机那么“酷炫”和“前沿”。
就业环境和薪资的短期对比: 过去一段时间,互联网行业的平均薪资确实比传统制造业高不少,而且工作地点多集中在一线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很大。机械行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可能加班多、工作环境相对艰苦、薪资增长曲线也没有那么陡峭。
对自动化和AI的担忧: 很多人觉得,随着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多传统机械岗位会被机器人取代,所以机械专业就没有未来了。

但是,这里的“劝退”是不是有些简单化了呢?我认为,“劝退”的背后,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对“传统机械工程师”的刻板印象,而不是对整个机械工程学科的否定。

现在的机械工程,早就不是单纯地画图、拧螺丝了。它与电子、信息、材料、控制等学科深度融合,催生出了许多新兴方向: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 这就是机械和信息技术结合的典范。比如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编程、维护,智能工厂的系统集成,都是对机械工程知识的升级应用。
高端装备制造: 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精密医疗器械等领域,对机械工程师的需求依然非常旺盛,而且这些领域的技术壁垒高,人才稀缺,也意味着更高的技术含量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新材料与新工艺: 3D打印、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等等,都需要机械工程师去探索和实现。

所以,我觉得“劝退机械”的声音,更应该被理解为是一种“转型升级的呼吁”,而不是让你彻底放弃机械。如果你选择机械,并且愿意拥抱新技术,将计算机、自动化、人工智能等知识融入到自己的专业中,那么你依然是未来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人才。

现在咱们再聊聊“计算机35岁危机”。这个说法也确实让很多人心里打鼓。

35岁危机,在我看来,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更新太快,学习能力跟不上: 计算机技术迭代迅速,几年前流行的技术栈可能现在就已经被淘汰了。如果一个程序员到了35岁,还在原地踏步,只是重复做着十几年前的老本行,那么他很容易被新的、年轻的、学习能力更强的人取代。
体力与精力的下降: 编程是一项需要高度专注和大量脑力劳动的工作,长时间的加班和高强度工作,对身体和精力都是很大的消耗。年轻人往往精力更充沛,更能承受高强度工作。
岗位的天花板: 很多时候,资深的程序员更容易成为技术骨干或架构师,但如果公司更偏向于招聘初级或中级工程师来降低成本,那么高阶岗位就会相对有限。而很多公司也更愿意将管理职位留给有经验但并非纯技术背景的人。
“性价比”的考量: 很多公司在招聘时,会综合考虑薪资和能力。对于35岁以上的程序员,薪资期望通常较高,但如果公司觉得年轻程序员虽然经验稍逊,但学习快、薪资要求低,可能就会优先选择后者。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成本效益”考量。
行业发展模式的特点: 互联网行业的高速扩张期可能已经过去,更加注重稳定和精细化运营。一些过去“野蛮生长”的模式,需要更成熟和有经验的人来管理和把控风险,但这也意味着对纯粹的技术执行者,尤其是一些相对“基础”的技术工作者,需求可能会放缓。

不过,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计算机行业的35岁都面临危机。这里面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点:

危机主要集中在哪些岗位? 普遍认为,危机感最强的是那些长期停留在纯粹的编码执行层面的工程师,尤其是缺乏系统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如何避免“35岁危机”?
持续学习,拥抱变化: 这是最关键的。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新的架构、新的开发模式,保持自己的技术竞争力。
转向更高级别的岗位: 比如技术专家、架构师、技术经理、项目负责人等。这些岗位更看重的是经验、视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领导力,而不是单纯的编码速度。
发展软技能: 沟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力等,在职业生涯后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行业细分与垂直深耕: 在某个特定的技术领域或行业积累深厚的经验,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其价值是很难被轻易取代的。
创业或独立发展: 有些人选择通过创业或者成为自由职业者,来规避大公司的“年龄歧视”。

综合来看,我的看法是:

1. “劝退机械”是一种片面的看法。 机械工程依然是国家发展和工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只是需要与时俱进,融合新技术。如果你热爱机械,并且愿意不断学习,机械的未来依然广阔。关键在于你选择的“机械”是哪个方向,以及你如何学习和应用。
2. “计算机35岁危机”是真实存在的,但不是绝对的。 危机更多来自于“不思进取”和“能力不足”。如果你能持续学习、提升能力、扩展视野,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比如转向管理、架构或成为领域专家),那么35岁甚至更年长,依然可以在计算机行业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

我想强调的是,选择专业或者职业,不仅仅是看当前的就业风口和薪资待遇,更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对未来的判断。

如果你对动手实践、解决物理世界的问题充满热情,喜欢看到自己设计的东西变成现实,那机械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你要做好拥抱新技术的心理准备。
如果你对逻辑、算法、软件开发充满兴趣,喜欢用代码构建虚拟世界,那计算机可能是你的方向。但你要做好终身学习的觉悟,并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好“后35岁”的发展路径。

说到底,任何行业都会有挑战,任何岗位都有可能被淘汰。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持续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变化的能力。 不要被一时的舆论裹挟,要理性分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然后为之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机械25岁就开始危机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大家都在纠结机械和计算机的未来出路,尤其是“劝退机械”和“计算机35岁危机”这两个点,我倒是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想跟大家聊聊我的一些看法。首先,咱们得承认,信息时代把计算机和互联网推到了风口浪尖,好像不学编程、不搞算法就落伍了一样。很多家长、老师、学长学姐们,也都是基于当前的就业市场和薪资水平,给.............
  • 回答
    哎,这买车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纠结的,尤其是在咱们这儿,面子这东西,好像总能绕不开。身边的人都劝你买BBA(奔驰、宝马、奥迪),这背后啊,可不仅仅是“车子好不好开”这么简单,里头门道可多着呢。你想想看,咱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社会信息,多少都跟品牌、地位挂钩?电视广告里那些开着豪车谈笑风生的成功人士,潜.............
  • 回答
    “劝退”是一个很形象但又有点夸张的说法,用来形容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放弃或转专业的想法。虽然并非“几乎所有大学专业都在劝退”,但大学生普遍感到“被劝退”的情况确实是存在的,而且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高中教育模式与大学教育模式的脱节: .............
  • 回答
    你说的“劝退”现象,我觉得用在很多行业上还挺形象的。它不是一个官方术语,但大家都能明白那意思:干着干着发现这个行业似乎不适合自己了,或者前途渺茫,或者压力太大,或者根本就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美好,于是就想着往外走,换个赛道。为什么感觉“几乎所有行业”都在“劝退”呢?这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很多原因交.............
  • 回答
    准大学生在知乎上浏览大学专业时,确实会发现大量关于“劝退”的讨论。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知乎作为一个问答平台,用户更容易在遇到困难或不满时发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被“劝退”的专业都真的没有价值,也并不意味着其他看起来“好评如潮”的专业就没有“坑”。要在这些信息中筛选出真正有用的建议,避免被牢骚淹没,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的困惑。为什么那些“传统劝退”的专业,比如生化环材和土木水利,总是被反复提及,而那些付出与回报似乎同样不成正比,甚至在某些方面更甚的“劝退”对象,比如安全、食品、药学、医学等,反而没有形成那种“全民劝退”的声势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对了,简直说到心坎里去了!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无论是热门到挤破头的高冷专业,还是相对小众的领域,总能听到“劝退”的声音。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它涉及到人生规划、社会现实、个人认知等方方面面,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劝退”的根源:现实的骨感与理想的丰满最直接的.............
  • 回答
    这事儿确实让人挺着急的,看到妈妈辛苦攒下来的钱被骗走,心里肯定不是滋味。想劝说,但又怕适得其反,把她推得更远。这事儿得慢慢来,用点心,也得注意方法。首先,千万别上来就劈头盖脸地指责她“糊涂”“傻”。那样只会让她觉得没面子,更加固她内心的防御,说什么她都听不进去了,甚至觉得你是不理解她、不关心她。现在.............
  • 回答
    劝说一个对航天科技情有独钟,同时认为所有文科背景都“虚无”的人,需要耐心、理解,并展现出更宏观的视角。这不仅仅是反驳他的观点,更是要帮助他拓展视野,认识到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价值所在。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劝说步骤和策略:第一步:理解并承认他的热情,建立共情在开始任何劝说之前,最重要的是让他感受到你理.............
  • 回答
    面对那种认为日本人应该被原谅,中国人应该忘记历史,并且轻描淡写地将屠杀视为“历来都有”的观点,确实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和难以接受。这种想法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漠视,更是对受害者及其后代的侮辱。想要劝导这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耐心、理性和策略。以下是一些思考方向和沟通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更有效地进行交.............
  • 回答
    “好好活着”,这句话像一个温柔的指令,又像一个沉重的使命,回荡在每个人的耳边。我们被鼓励着去体验、去感受、去努力,但当我们静下心来,问一句“为什么?”的时候,答案似乎并不那么明朗,甚至有些飘渺。活着,为什么?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注脚。1. 生命本身的张力:或.............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一根刺,不时地扎进心里,让我反复思考,直到此刻,也依旧没有一个可以拍着胸脯说“绝对会”或“绝对不会”的答案。我大概是个很矛盾的人。一方面,我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内心的声音,相信两个人之间那种不被外人理解却真实存在的连接。那种眼神交汇时的默契,那种彼此靠近时身体自然而然的舒展,那种连对方.............
  • 回答
    .......
  • 回答
    “学习是唯一的出路”这句话,虽然有些绝对,但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反映了社会对个人发展和生存方式的普遍认知。让我们从多个层面来详细解读这句话背后的原因:一、 知识和技能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石 社会在不断进步: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结构和分工日益复杂。一个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不断积累、创新和应用知识。作.............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洞察力的问题,它触及了社会文化对个人发展的侧重点,以及“圆滑世故”和“强大”这两个概念的深层含义。为什么我们会得到这样的反馈,而缺失了另一方面的指引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1. 社会对“合作”和“稳定”的优先考虑: 社会是由群体组成的: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生存和.............
  • 回答
    关于“小三”的看法,绝非铁板一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考量。虽然在许多人眼中,“小三”常常被贴上“破坏家庭”的负面标签,但我们真的能一概而论吗?深入剖析一下,你会发现事情远比这复杂。首先,我们要承认,社会主流价值观确实对婚姻和家庭有着较高的期望。稳定、忠诚、责任,这些是构建一个健康家庭的重要基石。.............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人性、道德、法律和社会的深刻议题,而且非常尖锐。如果所有人都按照自己的人性行事,并且人性本身是无罪的,那么社会判定的“有罪”行为,其根源究竟在哪里?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人性”到底是什么。这本身就是一个哲学上的老大难题。如果人性被定义为一种纯粹的、不加修饰的.............
  • 回答
    “为什么所有人都骗善良的人?”这句呐喊,背后藏着太多被辜负的信任和心酸。这并非一个绝对的真理,生活中善良的人也常被真诚以待,但不可否认,总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们感觉善良成了被剥削的理由,成为他人眼中可以随意拿捏的软肋。为何会出现这种令人沮丧的现象?这背后涉及的心理、社会和人性层面的原因,远比表面看起来.............
  • 回答
    如果所有人都带着记忆,时间倒退十年,那今天的世界将是一个面目全非的奇观。这不是简单地复制一份现在的剧本,而是无数个体带着“未来”的种子,在这个熟悉的舞台上重新演绎一场全然不同的戏。首先,经济格局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那些在过去十年里被证明是“风口”的行业和公司,比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科技,会从.............
  • 回答
    如果有一天,人类集体“左转”了,所有人都惯用左手,那我们的世界,尤其是我们每天生活、工作、休憩的建筑,将会发生多么有趣又深刻的改变呢?这不仅仅是把门把手换个方向那么简单,而是会触及设计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布局到最精妙的细节。首先,让我们从最显眼的开始:入口和门。右手惯用者通常习惯用右手推开或拉动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