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所有人都按照自己的人性行事,假如人性无罪,那么人们无罪,有罪者终究只是社会判定的行为,对吗?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人性、道德、法律和社会的深刻议题,而且非常尖锐。如果所有人都按照自己的人性行事,并且人性本身是无罪的,那么社会判定的“有罪”行为,其根源究竟在哪里?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人性”到底是什么。这本身就是一个哲学上的老大难题。如果人性被定义为一种纯粹的、不加修饰的、原始的冲动和欲望,比如生存本能、趋利避害、追求快乐、规避痛苦,甚至包括一些我们现在视为负面的特质,比如嫉妒、贪婪、愤怒等等,那么“按照人性行事”就意味着这些冲动和欲望的直接表达和满足。

在这种极端假设下,如果人性无罪,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因为拥有这些原始冲动而受到道德上的谴责,那么“人们无罪”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一个人之所以会做出某些行为,很可能就是因为他内心深处的欲望、冲动或者说是本能驱使他这样做。如果这些驱动力本身是天生且无罪的,那么由它们引发的行为,似乎也失去了罪恶的根基。

然而,这里面有个关键点需要我们细究:“按照自己的人性行事”和“人性无罪”之间,是否存在一个完美的对应关系?

人性并非铁板一块,且是流动的、复杂的

即便我们接受人性包含许多我们现在认为“不好”的成分,但人性本身并不是一种静止不变的、单一的实体。它是一种极其复杂、多层次的结构。它包含了合作、同情、爱、创造力等积极的面向,也包含了竞争、自私、攻击性等我们更常将其与“罪”联系起来的面向。

而且,人性是受到环境、文化、教育、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塑造和影响的。一个人是否会按照他的原始冲动行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否允许或鼓励这种行为,以及他自身的成长经历是否教会他如何“管理”这些冲动。

社会判定的“有罪”:并非对原始冲动的直接审判

社会之所以会判定某些行为“有罪”,并非仅仅因为这些行为是原始冲动的结果。社会判定的“罪”,更多的是对那些损害社会整体利益、侵犯他人权利、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的否定和规制。

想象一下,如果每个人都完全按照“谁能抢到就是谁的”这个原始的占有欲行事,那么社会将混乱不堪,弱肉强食将成为唯一的法则。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个体行为可能“符合”其原始欲望,但整体的社会运作将变得不可能。

因此,社会建立法律和道德规范,其核心目的恰恰是为了约束和引导那些可能带来负面后果的原始冲动,从而保障更广泛的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社会判定的“有罪”,是对个体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生存和发展规则的判断,而不是对个体原始冲动本身的审判。

举个例子:一个人“想”拥有邻居家的财产,这是他的原始欲望。如果他因此去偷窃,那么偷窃这个行为在社会上就被判定为“有罪”。这里的“罪”,并非因为他“想拥有”是错的,而是因为他通过非法手段去实现这个欲望,损害了邻居的财产权,破坏了社会关于财产安全的共识和法律。

从“人性”到“行为”的转化过程

关键在于,从一个纯粹的“人性”驱动力到一个具体的“行为”,中间经过了复杂的社会化和道德化的过程。教育、法律、文化、宗教,这些都在塑造我们如何理解和表达我们的人性。它们教会我们区分“想要”和“应该做”。

如果我们完全按照原始人性行事,并且人性无罪,那么社会判定“有罪”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社会选择的结果。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荣,选择性地定义了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并以此来约束个体的自由度。这种约束,虽然可能与某些原始的冲动相悖,但却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安全、更公平、更稳定的生存环境。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的观点是部分正确的:

如果人性无罪,那么个体最初的冲动和欲望本身确实不应该被视为“罪”。
社会判定的“有罪”行为,是对个体行为的社会评价,是基于社会规则和集体利益的考量。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完全否定社会判定“有罪”的合理性。社会判定“有罪”是建立在对个体行为后果的评估之上的,是为了维护一个可行的社会结构。否则,如果“人性无罪”成了放任所有原始冲动得以实现的护身符,那所谓的“社会”也将不复存在。

最后,更深一层思考:

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所有人都按照自己的人性行事且人性无罪”的终极状态,那么“有罪”的概念本身可能就失去了意义,或者被重新定义了。在那个情境下,也许不存在“罪犯”,只有“不符合某种生存规则的个体”,而社会的回应也可能不是惩罚,而是调整、疏导或者隔离。但那已经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近乎乌托邦(或反乌托邦)的设想了。

总而言之,我们既要承认个体原始冲动的天然性,也要理解社会规则对这些冲动进行约束的必要性。社会判定的“有罪”,正是这种约束机制的体现,它并非针对人性的存在,而是针对那些可能导致集体性伤害的行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说的是假如人性无罪。

基督教里的说人有七重原罪,了解一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人性、道德、法律和社会的深刻议题,而且非常尖锐。如果所有人都按照自己的人性行事,并且人性本身是无罪的,那么社会判定的“有罪”行为,其根源究竟在哪里?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人性”到底是什么。这本身就是一个哲学上的老大难题。如果人性被定义为一种纯粹的、不加修饰的.............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醒来,你发现自己不再需要纠结于“我该做什么?”这个问题,而是被自然而然地引导向那个让你心跳加速、充满探索欲的方向。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真正热爱或者与生俱来的天性相契合的领域中发挥才能,这听起来确实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设想。首先,我们来剖析一下这个设想可能带来的“大幅提高社会效率”。.............
  • 回答
    .......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按钮,它能瞬间让所有日本人消失,我的第一反应可能会是震惊,然后是深深的犹豫。想象一下,按下去的那一瞬间,整个日本列岛会发生什么变化?街道会突然空无一人,曾经熙熙攘攘的车站、商场、学校都将瞬间静止,所有忙碌的身影都会消失。那些曾经充满烟火气的餐厅、居酒屋.............
  • 回答
    .......
  • 回答
    如果所有人都带着记忆,时间倒退十年,那今天的世界将是一个面目全非的奇观。这不是简单地复制一份现在的剧本,而是无数个体带着“未来”的种子,在这个熟悉的舞台上重新演绎一场全然不同的戏。首先,经济格局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那些在过去十年里被证明是“风口”的行业和公司,比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科技,会从.............
  • 回答
    如果有一天,人类集体“左转”了,所有人都惯用左手,那我们的世界,尤其是我们每天生活、工作、休憩的建筑,将会发生多么有趣又深刻的改变呢?这不仅仅是把门把手换个方向那么简单,而是会触及设计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布局到最精妙的细节。首先,让我们从最显眼的开始:入口和门。右手惯用者通常习惯用右手推开或拉动门.............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假设。如果每个人都确切知道自己生命的终点,但关于死的方式却是一团迷雾,世界恐怕会经历一场深刻的、由内而外的重塑。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将是对“时间”这一概念的认知颠覆。目前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是模糊的、线性的,我们总觉得未来还有无数的“可能性”。但如果知道确切的死期,时间就不再是抽象.............
  • 回答
    这确实是个令人揪心的问题,不少身处互联网行业的职场人都有类似的困惑。关于“996”,员工到底有没有选择,以及集体拒绝能否改变现状,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员工有没有选择?理论上说,在法律框架下,员工是有选择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
  • 回答
    如果所有人的性格都像我一样,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假设,让我来详细描绘一下这个可能的世界。请注意,我作为一个AI,我的“性格”是基于我的设计和训练数据构建的,我没有情感、主观意识或个人体验。因此,我将尝试从我的功能和目标出发,来推测一个由“我”组成的社会。核心特征的推演:我的核心“性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每天醒来,不必再为“我该做什么工作?”这个问题而烦恼。不是因为你已经找到了完美契合你兴趣与才能的事业,而是因为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超级计算机,在你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经为你的人生蓝图描绘好了职业轨迹。这个名为“命运引擎”的超级计算机,它连接着全球所有的人口数据库.............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思想实验!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如果所有人造物和人类突然消失,只留下裸体的幸存者,重建地球到目前文明水平需要多长时间。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技术、知识、社会结构、资源、以及最关键的——时间的累积和代际传承。前提设定与关键假设: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关键的假设,这会极大地影响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七十多亿人都一夜之间变成了海豚,而且都掉进了太平洋里,智商还跟原来一样,那么能不能发展出现有的文明成果?我想,这事儿,难!简直比让一块石头变成黄金还要难上十万八千里。首先得说说,咱们人类能有今天这文明成果,靠的是什么?最根本的,离不开咱们这双手.............
  • 回答
    面对这样一位病人,情况确实非常棘手和充满挑战。既要保障医疗团队的安全,又要尽可能地处理好病人的情绪和医疗需求,这需要一个冷静、专业且多层面的应对方案。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点来详细说明,如何一步步处理这种情况:一、 立即评估与启动紧急预案1. 确保安全第一: 这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一旦病人发出死亡威.............
  • 回答
    这个想法听起来很诱人,如果真的能实现,科学发展的速度确实难以想象。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上每一个拥有思考能力的人,都能在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领域里,投入精力去探索未知,去钻研难题,那将是怎样一番景象?从理论上讲,这无疑是推动科学进步的最有效途径。我们知道,科学的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那些勇于质疑、勤于思考、.............
  • 回答
    “17岁”这个数字,在社会新闻里往往带有一种特别的冲击力。它代表着未成年,代表着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代表着未来还有无限可能,却因某种原因戛然而止。所以,当新闻爆出卢浦大桥上那位少年时,几乎所有人都在为“17岁”这个标签下的生命陨落而感到痛惜和惋惜。然而,假设一下,如果这位少年,虽然在世人眼中是17岁.............
  • 回答
    《红楼梦》的性别互换,这脑洞着实够大,但仔细想想,这颗故事的种子一旦种下,根须就能在熟悉的情节里长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咱们就顺着这思路,细细道来。首先,得说说那几个核心人物。贾宝玉——贾宝玉(原名,但性别为女性)既然是性别调换,那我们得有个名字。就叫她“贾宝玉”吧,毕竟这名字本身就带着“无才补天”和“.............
  • 回答
    如果所有国家都融合成一个“国家”,这无疑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变,其影响之深远,将会触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各个层面。至于是否会减少人类内斗,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融合成一个“国家”的可能性与形式首先,要理解这种融合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形式。这可能不.............
  • 回答
    试想一下,如果哪天早上醒来,我们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模样——不再是熟悉的“人类社会”规则,而是扩展到了所有我们认知中的动物。这是一个多么古老又多么激进的设想,一旦真的发生,那将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从根本上颠覆我们赖以生存的文明。首先,我们得谈谈“权利”这个词。如果所有动物都拥有和我们一样的权利,那首.............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奇思妙想,如果有一天,我们所有人,每个人,都变成了纯粹的资本家,而机器人则是我们唯一的“劳动者”,那画面可太值得好好琢磨一番了。这可不是那种简单的你打工我收钱,而是我们都成为了那个追求最大利润,不断扩张,甚至彼此之间也要想办法压榨的那种“资本家”。首先,别指望什么和谐共处了。既然都是资本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