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突然所有人造物都消失,包括人类也都突然变成裸体,那么人类重建地球到目前的水平会花多久时间?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思想实验!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如果所有人造物和人类突然消失,只留下裸体的幸存者,重建地球到目前文明水平需要多长时间。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技术、知识、社会结构、资源、以及最关键的——时间的累积和代际传承。

前提设定与关键假设: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关键的假设,这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推断:

幸存者群体: 我们假设有一部分人类幸存下来,并且他们拥有基本的语言和沟通能力。他们不是完全的“全新人类”,而是保留了部分文明知识的个体。
知识的保留: 幸存者并非完全失忆。他们可能保留着零散的、模糊的、甚至是未经验证的关于过去文明的知识,例如口头传说、残存的记忆、甚至是极其偶然遗留的少量(几乎不可能)文字或图像资料。
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 大部分人造物消失,但自然环境本身(地球、大气、海洋、植被、动物)依然存在。核电站、化工厂等可能造成的瞬间环境灾难暂不考虑,假设是一个相对“干净”的消失。
资源的可获得性: 大部分人造物消失,但原材料(金属矿藏、石油储备、木材等)理论上依然存在于自然界,但需要被发现、开采和加工。

重建过程的几个关键阶段与时间估算:

我们可以将重建过程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尝试估算其时间:

第一阶段:生存与恢复基础 (约 150 年)

初期混乱与适应: 突然的消失会带来巨大的混乱和心理冲击。幸存者需要立即适应没有食物(超市、农场消失)、住所(建筑消失)、衣物(失去衣物)的极端环境。首先要解决的是水和食物来源,以及庇护所。
觅食与原始技能: 幸存者将回归最原始的生存技能:采集野果、捕猎、捕鱼。他们可能会回忆起一些基础的生火、制作工具(石器、木器)的方法。
形成小型社群: 为了提高生存几率,幸存者会自发地形成小型、分散的社群。这些社群将以家庭或小团体为单位,共享资源和劳动。
知识的传递(口头为主): 幸存者会通过口头交流传递仅存的知识,可能包括关于过去世界的片段描述、危险区域的警告、以及一些基本的生活经验。这段时间,知识的准确性和系统性非常低。
火的掌握与早期工具制作: 重新掌握用火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制作简单的石斧、弓箭、容器等将是首要任务。
农业的萌芽: 如果有幸存者保留了农耕知识,他们可能会尝试收集种子,进行小规模的种植,但这需要时间和耐心。

这个阶段的挑战: 缺乏系统性的知识、工具的限制、资源的匮乏、以及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疾病)都可能导致大量人口损失。文明的种子非常脆弱。

第二阶段:早期农业与初级技术 (约 50 250 年)

稳定农业生产: 社群逐渐掌握了相对稳定的农业技术,能够生产足够多的食物,摆脱完全依赖采集。这会允许人口缓慢增长,并出现一些剩余劳动力。
金属的发现与初步加工: 幸存者可能会偶然发现容易获取的金属(如铜、铁矿石),并开始尝试简单的冶炼。这会是文明复兴的一个重大突破,制作更耐用的工具、武器和容器。
轮子和简单机械的发明/重新发现: 如果有幸存者拥有相关的记忆或知识,轮子、杠杆、滑轮等基本机械原理可能会被重新发现或发明。这将极大地提高劳动效率。
定居与村落的形成: 农业的稳定使得人们可以建立更持久的定居点,形成村落,甚至小城镇。社会组织也开始变得复杂,可能出现简单的分工和管理。
基础建筑技术: 建造更坚固的房屋,例如用石头、木材和泥土建造。
文字和记录的萌芽: 如果知识的传承开始变得重要,人们可能会再次创造简单的文字系统,或者利用剩余的少量可利用的残骸(例如刻在石头上的图案)来记录信息。

这个阶段的挑战: 技术进步缓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偶然的发现和记忆的准确性。缺乏系统性的科学知识,很多进程是试错性的。社会结构仍然相对简单。

第三阶段:早期工业化萌芽与知识体系的重建 (约 250 1000 年)

复杂冶炼与金属加工: 掌握更复杂的冶炼技术,能够大规模生产铁、铜等金属,并制造更精密的工具。
基本工业生产: 开始出现一些简单的工场,例如纺织坊、陶器工场、冶铁炉等。
科学方法的初步建立: 随着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增多,一些人可能会开始尝试更系统地记录、实验和推理,为科学方法的形成奠定基础。这可能从天文学(用于计时和农业)、数学(用于测量和交易)开始。
能源的利用: 可能开始利用水力、风力等自然能源,但仍然非常原始。
知识的积累与传播: 如果文字和记录系统被有效建立,知识的积累速度会加快。可能出现一些早期的“学者”或“智者”,他们的角色类似于古代的抄写员或教师。
商业与贸易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不同村落或区域之间开始进行更广泛的贸易,促进了技术和知识的传播。
社会结构的复杂化: 可能出现更复杂的政治和经济体系,例如王国、城邦等。

这个阶段的挑战: 即使有了铁器和水力,生产力仍然有限。科学思维的普及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从零开始重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是巨大的难点。

第四阶段:工业革命的复现与现代文明的雏形 (约 1000 3000 年)

蒸汽机的重新发现或发明: 这将是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一旦掌握了蒸汽机的原理和制造技术,生产力将发生飞跃。
电力、机械化生产的出现: 蒸汽机带动了工厂的兴起,机械化生产开始取代手工劳动。之后,电力的发现和应用将是另一个颠覆性的时刻。
通信与交通的进步: 铁路、电报、电话等技术的出现,将极大地缩短信息和交通的时间,促进全球化进程。
科学体系的完善: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等现代科学分支会逐步建立并成熟,为技术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育体系的建立: 为了系统地传承和发展知识,正规的教育体系会逐渐建立起来。
城市化进程加速: 工业的发展导致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这个阶段的挑战: 重建电力和通信网络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精密的工业基础。理解和应用现代科学知识本身就需要漫长的时间。大规模工业化也伴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

第五阶段:信息时代与当代文明的再现 (约 3000 5000 年+)

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出现: 这是信息时代的标志。计算能力的飞跃和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将彻底改变人类社会。
全球化经济与文化: 国际贸易、文化交流空前发达。
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 生物技术、纳米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复杂的社会政治体系: 现代国家、国际组织、复杂的法律和经济体系。

这个阶段的挑战: 信息时代的建立需要极高的技术集成能力和精密制造水平,比如半导体制造。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也将再次出现。

总的时间估算:

考虑到所有可能遇到的瓶颈和挑战,特别是知识的传承和科学体系的重建,要将人类文明从零开始重建到目前的水平,保守估计需要至少 3000 年,甚至可能需要 5000 年以上,甚至可能永远无法达到同样的复杂性和效率。

为什么如此漫长?

1. 知识断层与丢失: 现代文明高度依赖于数千年来积累的庞大且精确的知识体系,包括科学原理、工程技术、数学模型、哲学思想等等。如果这些知识完全消失,即使有零星的记忆,重建一个完整的、可操作的知识体系也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许多知识的实现需要非常特殊的条件或设备,而这些设备本身就是文明的产物。
2. 技术基础的消失: 现代文明的许多技术依赖于复杂的工业基础和精密设备(例如半导体制造、高能物理实验、先进材料加工等)。这些东西一旦消失,就如同从零开始,重新发明和制造它们需要极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投入。
3. 规模效应与互联性: 现代文明是建立在全球化的互联互通和规模化生产之上的。个体或小社群很难独立地复制整个文明的复杂性。
4. 自然选择与效率: 在重建过程中,效率会非常低下,许多尝试会失败,许多知识可能被错误地传承或遗忘。
5. 初始人口与多样性: 幸存者的数量和多样性会影响重建的速度。如果幸存者数量很少,或者知识和技能非常单一,重建过程将更加困难。

结论:

如果所有的人造物和人类(除了幸存者)突然消失,只留下赤裸的幸存者,那么重建地球到目前的文明水平将是一个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至少 3000 年到 5000 年,甚至更长。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将经历数次的“文明周期”,从最原始的生存,到农业社会的建立,再到工业化,最终可能再次走向信息时代。每一次进步都将依赖于对过去文明零散记忆的解读、对自然规律的重新发现,以及最重要的——知识的代际传承和积累。

更重要的是,能否达到“目前的水平”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现代文明的许多成就建立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无数次失败尝试的基础上,并且许多关键技术和知识的实现,可能需要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工业前”的积累。我们不能保证幸存者能够“复刻”出同样的技术路径,他们可能会走上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这是一个关于人类韧性、智慧以及文明传承重要性的深刻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的是……

我觉得高票的某些回答真的很烦。

在逼乎上的很多脑洞类问题都下都有这种答主。譬如什么穿越到XX年代能完成XXX么,上来就是语言不通,文字不通,要被打死……尼玛都穿越了还考虑这个?

这个问题也是,问能不能重建文明,不是问你活得下来几个。上来就一顿操作猛如虎的告诉你,你要死……

请问有意思么?

然后正面回答。

能,但需要很久很久。

原因很简单,在9012年,地球上能让人白手起家的资源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去的是100年前的地球,那倒是不需要100年就可以了。然而人类终究会朝着高级的方向进化,知识的传承会成为吃饭穿衣之后最重要的事,所以是能的。

user avatar

嗯……

首先呢,城里的人大部分直接就摔死了。不说在楼上的,光是地基深度就够弄死人。至于在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运输工具上的人,自求多福吧………

然后不巧正处在冬季区域的人撑不了几天就会大规模冻死,人口密集地区会因为失去所有人工改良的作物禽畜而爆发饥荒。考虑到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地理分布,绝大部分技术人才会在这个阶段嗝屁。同时因为书籍、电子资料全部消失,会让人类技术体系出现大量断档。

现代工业的特点就是精细分工,整个产业链出现大量断档后,会直接毁掉短期内重建工业体系的可能。

农业就更惨,几千年物种改良的积累是不可能在短期内重现的,所以物产不够丰富的地区上,幸存下来的人们也会快速走向死亡。

所以最后还能过得很好的,大概率只有生活在赤道地区的黑叔叔们。然后大家都知道,在全球文明蓬勃发展的历史中,只有黑叔叔们愣是啥都没发展出来。所以嘛,最后世界归于非酋领导,永不翻身。

user avatar

@龙牙 的团队应该能活下来,然后就靠他们重建文明了~

ps. 有个问题,龙牙的团队有女的么?要是都是男的,那就有点麻烦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