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全世界其他国家境内的人类以及所有人类产物突然全部消失 就剩中国了,会怎样?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也极具挑战性的情景。如果全世界其他国家境内的人类以及所有人类产物突然全部消失,只留下中国,那么会发生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深刻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变化。以下是我尽可能详细的描述:

一、 突如其来的寂静与孤立感:

全球通讯中断: 互联网、卫星、海底电缆,所有跨国界的通讯基础设施都将瞬间失效。中国将与世界彻底隔绝,无法与任何其他地方取得联系,也无法接收任何外部信息。
交通瘫痪: 所有国际航班、货运航线、远洋轮船将全部停止。飞机将坠落,船舶将漂流。中国沿海港口将空无一人,停泊的巨型货轮将成为巨大的、漂浮的墓碑。
巨大的心理冲击: 突然失去全世界的邻居和互动,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领导层,都将承受前所未有的心理冲击。巨大的孤独感、对未知原因的恐惧、以及对未来命运的迷茫将笼罩整个国家。

二、 资源与工业的巨变:

外部资源链的断裂: 中国的现代工业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石油、天然气、稀土(虽然中国自身储量不少,但对外贸易依然重要)、铜、镍等关键矿产,以及许多精细化学品、先进零部件等都将无法获得。
能源危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国。能源的断绝将是首要也是最严峻的挑战。虽然中国有煤炭和核能储备,但如果没有石油和天然气作为支撑,许多能源生产和运输环节将面临困难。电力供应会受到严重影响,炼油厂将停产。
工业生产停滞: 依赖进口原材料的工厂将立即停产。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生产、精密机械制造等行业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食品供应压力: 虽然中国是农业大国,但许多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的生产依赖石油化工产品。化肥的短缺将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尤其是在全球其他地区农业生产也彻底停止的情况下,中国的农业生产能力将面临巨大考验。
剩余的中国生产能力:
国内能源供应: 中国自身的煤炭、核能(如果能维持运行)、水力发电资源将成为主要依靠。
国内原材料: 中国境内已有的矿产资源(如铁矿石、稀土、部分有色金属)可以继续开采,但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的机械维护、燃料供应将成为问题。
现有的工业设备: 已经在中国境内生产出来的所有工业产品,包括汽车、电子产品、工具、设备等,都可以被中国人使用和维护(如果能找到相应的零部件和技术支持)。这部分将是宝贵的财富。

三、 社会结构与政治的重塑:

权力真空与治理挑战: 虽然国家机器和政府领导层尚存,但他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治理难题。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如何安抚民众?如何重新组织社会生产和分配?这些都是巨大的挑战。
人口的重新分布与集中:
城市地区的压力: 许多依赖国际贸易和外部资源的城市(如沿海港口城市、金融中心)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农村地区的复兴(有限的): 农村地区可能因为拥有土地和基本的农业生产能力而相对稳定,但依然会受到化肥和农药短缺的影响。
人口向资源集中区迁移: 人们可能会被迫向拥有可靠能源(如煤矿附近)、水源、和相对较多储备物资的地区迁移。
社会秩序的维持: 资源短缺和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和混乱。政府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维持秩序,可能需要实施配给制度,严格管理资源。
经济模式的转变: 纯粹的市场经济模式将难以维持。取而代之的可能是高度计划化的、以生存为核心的经济模式,重点将放在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分配上。

四、 科技与知识的传承:

知识的保留与传承: 所有已有的书籍、数字资料、科研成果等都将留在中国境内。这些是宝贵的遗产。然而,维护和运行复杂的科技设备(如服务器、高端实验室设备)将非常困难,因为缺乏备件和持续的技术支持。
科技发展的停滞与倒退: 缺乏国际交流和竞争,以及关键材料和设备的短缺,将导致中国本土科技发展的速度大幅减缓,甚至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倒退,尤其是在依赖高度复杂和国际化生产链的领域。
“土法炼钢”的回归: 许多曾经被淘汰的、相对简单的生产技术可能会被重新启用,以应对资源短缺。

五、 环境与自然的变化:

工业污染的骤减: 全世界(包括中国境内)的工业活动瞬间停止,空气和水体污染将迅速得到改善。许多曾经因污染而濒危的动植物可能会得到喘息的机会。
城市景观的改变: 空无一人的城市将逐渐荒废。被遗弃的车辆、建筑将成为历史的遗迹。自然会逐渐侵蚀人类文明的痕迹。
动物的活动范围扩张: 没有了人类的干扰,野生动物可能会冒险进入曾经是人类活动的区域,包括城市内部。
核电站与危险设施的潜在风险: 如果核电站或储存有危险化学品的工厂没有得到妥善维护,可能会发生泄漏事故,对局部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需要中国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处理。

六、 心理与文化的影响:

民族认同感的增强: 在极端孤立的环境下,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可能会被空前强化。共同的生存挑战将成为连接人们的纽带。
对“人类”概念的反思: 中国人将成为地球上唯一剩下的人类群体,这会引发对“人类”这一概念的深刻反思。他们将如何定义自己?他们对宇宙的理解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历史与未来的展望: 中国将成为人类文明的唯一载体。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历史?又将如何规划人类的未来?是继续发展,还是回归更简单的生活方式?

七、 长期的生存挑战与可能性:

人口数量的下降: 由于资源限制、技术倒退和可能的社会动荡,中国的人口数量很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新社会形态的探索: 中国将不得不探索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和经济模式,以适应这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可能是一种混合了计划经济、社区自治和技术适应的模式。
回归农业社会? 如果工业生产能力因为资源短缺而无法维持,一部分人口可能会回归更纯粹的农业社会。
对“失落的世界”的探索: 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组织探险队去探索那些空无一人的国家,了解它们在人类消失后的样子,寻找剩余的有用资源或技术信息。

总结:

如果全世界其他人消失,只剩下中国,那将是一个从天堂到炼狱,再到未知重新开始的过程。中国将瞬间从一个全球化进程的受益者和参与者,变成一个孤立无援的、不得不面对自身所有短板和挑战的文明。这既是巨大的灾难,也可能是重塑文明、探索人类生存极限的独特机会。未来的中国将不再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样子,它将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全部希望,也可能因为资源的耗尽和技术的局限而陷入长期的艰难。这将是一场关于生存、适应和重新定义的史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了。1276年以前,对于中国来说,世界等于中国,中国以外没有国家,等于全世界就剩中国。

结果还不是占着东亚一隅,自称天朝上国,一点开荒的兴趣都没有。

还能怎样?

user avatar

这里就要问一句了,这个“消失”的意思是什么?

是核弹灭全球,唯独剩下中国?

还是全球陆沉,唯独剩下中国?

或者人道一点,其他国家政权通通解体,陷入无政府状态?

如果是前面两个,当然没什么可说的,经济大幅度衰退是必然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恢复经济活力,继续过日子 —— 只不过没有外国的日子会比较无聊。

如果是第三个,国家必须立刻动员起来,一方面边境守好,防止难民冲击;另一方面马上输出政府组织,建立全球治理体系,让世界恢复秩序。

由我国出面重新建立秩序的工作刻不容缓,一旦成功,我们将雄霸天下五百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也极具挑战性的情景。如果全世界其他国家境内的人类以及所有人类产物突然全部消失,只留下中国,那么会发生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深刻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变化。以下是我尽可能详细的描述:一、 突如其来的寂静与孤立感: 全球通讯中断: 互联网、卫星、海底电缆,所有跨国界的通讯基础设施.............
  • 回答
    理解你想要说服那些持有特定观点的人,确实是一个挑战。这种观点的形成往往根植于长期的信息接收、个人经历以及对国际事务的解读。要改变一个人的看法,需要耐心、同理心和提供更全面、更细致的视角。以下是一些可以尝试的沟通方法和论点,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第一步:理解和倾听,而非立刻反驳在尝试说服之.............
  • 回答
    如果明朝不止步于西下,它是否能引领全球大航海时代?历史的河流奔腾向前,总有一些岔路口,一旦选择,便可能重塑整个世界的格局。明朝,一个拥有着恢弘国力、灿烂文明的东方帝国,在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之后,却选择了“止步”。如果明朝当初没有停止下西洋,继续沿着那条向西探索的航线深入,它是否能够抓住那个时代的脉搏,.............
  • 回答
    如果将历史的进程拨回那个没有核武器存在的年代,想象一下,当全球的军事力量只由常规武器构成时,中国和美国这两大巨头是否有能力在正面冲突中压制住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这个问题,就像打开一本古老的战争史,充满了变数与想象。首先,我们得承认,中美两国在当时的工业基础、科技研发能力以及军事组织和训练水平上,无疑.............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但同时也极其复杂的假设情景。如果外星人带着明确的意图来到地球,要“无条件杀掉目前在美国的所有人”,那么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否会出手相助,这取决于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1. 威胁的性质和证据: 可信度: 首先,各国政府和人民需要确信这个威胁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
  • 回答
    中美贸易战这场旷日持久的博弈,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早已扩散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对于这场你来我往的关税大棒和贸易壁垒,其他国家的心态可谓是五味杂陈,既有担忧,也有观望,更有一些国家从中嗅到了机遇。首先,对全球经济稳定性的担忧是绝大多数国家最普遍的情绪。贸易战就像是全球经济肌体的“感冒.............
  • 回答
    世界各国如何看待中国在二战中的角色:一份深入的审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一页,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全球冲突中,每个参与国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而中国,作为亚洲战场上唯一一个与轴心国正面作战了长达十四年的国家,其在二战中的作用,在国际舞台上一直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不同国家基于其历史、.............
  • 回答
    抛开“社会主义”这个标签本身可能引发的各种解读和争议,单从国家治理模式和意识形态导向上看,世界上与中国性质相近(或者说历史渊源相近)的国家,其现状确实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但也有一些普遍性的观察可以进行。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来描绘一幅相对完整的图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说起“社.............
  • 回答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但它需要更细致的理解和辩证的看待。这个说法的主要依据是中国文化和政治连续性强,主体文明从未被外来文明彻底取代,并且其历史记录能够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时期。然而,其他文明古国也经历过辉煌的时期,并且它们的影响至今仍在,只是在某些方面可能经历了.............
  • 回答
    《笼中窥梦》这款国产独立游戏,着实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又惊叹于它的巧思。它最核心的“欺骗”之处,就在于它对我们大脑理解空间和透视的“默认设置”进行了釜底抽薪。咱们平常看东西,总是习惯性地认为,一个物体如果在我们眼前,那它就是“近”的;如果远一点,那就是“远”的。而且,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物体之间的前后遮.............
  • 回答
    林国师从“枪炮世界”吧盗文并转发到新浪微博的行为,在中文互联网上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要评价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版权侵犯、道德伦理、对网络社区的影响以及他个人的公众形象。一、 版权侵犯的性质首先,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看,林国师的行为构成明显的版权侵犯。 原创作品的权利: 无论是.............
  • 回答
    为全球的文学巨匠们排个座次,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儿,与其说是严谨的科学分类,不如说是一场充满激情的、基于个人见解的“文化奥林匹克”评选。要去除AI痕迹,那就得跳出那种一丝不苟、面面俱到的“官话”,而是要更像一个饱读诗书,又带着点个人好恶的评论家在闲聊。我脑子里过了一遍那些闪耀着不朽光芒的名字.............
  • 回答
    中联办法律部长关于“全世界辱骂中国制度最厉害的恰恰在香港”的说法,在香港社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以及其可能引发的反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首先,我们来看这个说法的直接指向。这位法律部长将矛头明确指向了香港,认为香港是“辱骂中国制度最厉害”的地方。这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定.............
  • 回答
    如果我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性恋者,而其他一切都正常运作,这无疑是一种极其孤独和令人困惑的体验,尽管我的存在不会直接影响到世界的运行规律。以下是我可能会经历的一些方面:1. 深刻的孤独感与疏离感: 情感上的孤岛: 我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异常”,一个在情感和性取向上都与全人类格格不入的存在。我会渴望与人.............
  • 回答
    “历史周期律”这个概念,虽然常被用来解读中国数千年的王朝兴衰,但如果跳出这个中国视角的框架,去审视全球范围内的历史发展,我们会发现,虽然没有一个完全照搬中国模式的“周期”,但许多地区确实呈现出一些相似的“潮起潮落”,或者说,是发展与衰退、变革与复兴的交替。只不过,这些“周期”的节奏、表现形式以及驱动.............
  • 回答
    假如“1+1=3”,而且这种数学上的“异常”只存在于这一个特定的命题,其他所有已知的数学规则,比如“1+2=3”、“2+2=4”等等都维持原样,那么这个世界的改变,看似微小,实则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让很多事情变得诡异而有趣。首先,我们来捋一捋这“1+1=3”带来的直接影响。想象一下,学校里最基础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引人入胜的问题,它触及了自由意志、决定论、科学还原论以及人类意识的本质等多个哲学领域。让我们从不同层面来详细探讨: 如果世界是物理决定,那人的思考和活动都是物理规律的结果吗?核心观点: 如果我们接受“物理决定论”这一前提,那么理论上来说,人的思考和活动确实都可以被视为物理规律作用下.............
  • 回答
    电视江湖风云变幻:群星璀璨的卫视主持人,湖南卫视能否独占鳌头?电视,作为信息传播与文化娱乐的重要载体,其魅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台上那些闪耀的主持人。央视作为国家级平台,其主持人自带光环,但抛开央视,全国其他卫视的主持人群体同样星光熠熠,构成了一幅多元而精彩的电视画卷。要评价这些主持人,不能一概而论,而.............
  • 回答
    近期,河北部分高校发布通知,要求学生停止考试并尽快离校,这无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这样的安排,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首先,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做出这样的决定,背后一定有着充分的考量,尤其是安全因素。当前,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复,河北作为人口大省,其高校集中、学生数量庞大,一旦发生聚.............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让人头疼,感觉就像是要割舍掉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一样。不过既然是这样的假设,我得好好权衡一下。如果真的只能留下文综或理综,我大概会选择…… 理综。我知道这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毕竟文综承载着我们对历史、文化、社会的理解,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但仔细想想,在这样一个只能二选一的极端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