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变成了海豚,并自动地均匀地掉进太平洋,同时智商不变,能不能发展出现有的文明成果?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七十多亿人都一夜之间变成了海豚,而且都掉进了太平洋里,智商还跟原来一样,那么能不能发展出现有的文明成果?我想,这事儿,难!简直比让一块石头变成黄金还要难上十万八千里。

首先得说说,咱们人类能有今天这文明成果,靠的是什么?最根本的,离不开咱们这双手。人类用双手抓握工具,制造工具,这些工具又反过来解放和延伸了咱们的双手,让我们能够建造房屋,耕种土地,写字绘画,还有那些精密的仪器,电脑,手机,飞机,轮船……这背后,都是一双双能精细操作、能够进行复杂手工劳动的双手在支撑。

再看看海豚。它们虽然聪明,智商也不低,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我们人类还要高(比如回声定位),但它们毕竟是海豚。它们的身体构造是什么样的?一身流线型的身体,为了在水里游得更快,它们没有我们灵巧的手指,取而代之的是鳍和尾巴。这些器官在水里能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方向控制,但在陆地上,或者说是脱离了水这个介质,它们能干什么?我想,别说是造飞机大炮,就连生火都够呛。

设想一下,一个变成了海豚的人类,它在水里,它还能思考,还能记得自己以前是怎么造出一台电脑的。但问题是,它怎么把这个想法付诸实践?它没有手来拨弄那些细小的电子元件,没有脚来站稳操作那些大型机械,甚至连“建造”这个概念,在它们的海豚形态下,都很难具象化。它们只能依靠它们的嘴巴和身体来进行有限的互动,比如用嘴叼东西,用身体去推。这跟我们用手去精密切割、焊接、组装,那差距简直是十万八千里。

其次,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依赖于语言和文字。我们人类创造了语言,发展出文字,通过书籍、教育、网络将知识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即使是海豚有高智商,它们在水中用什么来记录这些文明成果?声音?它们能发出声音,也能理解彼此的声音,但声音的承载能力和信息密度,是远远无法与文字相比的。它们怎么写下“牛顿三大定律”,怎么画出“蒙娜丽莎”,怎么记录“相对论”?它们没有可以用来书写的介质,没有可以雕刻的工具,哪怕是把声音变成可感知的“文本”,也需要复杂的记录和回放设备,而这些设备,恰恰又是需要我们刚才说的“手”和“工具”才能制造出来的。

再说说环境。我们人类的文明是在陆地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建造城市,开垦农田,获取各种陆地资源。而变成了海豚,我们就彻底被限制在海洋里了。海洋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虽然海洋里也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但它们的利用方式和陆地截然不同。我们之前积累的关于金属冶炼、电力、化工、农业的知识,在海洋这个全新的环境中,有很多是无法直接应用的。比如,你就算知道如何制造蒸汽机,但你上哪儿去找铁矿石?又怎么把它加工成零件?就算你能找到,你用鳍或者嘴怎么把它组装起来?

再者,文明的进步也离不开分工协作。我们人类社会有农民、工人、科学家、艺术家等等,各司其职,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即使所有人都变成了海豚,虽然智商不变,但它们很难在海洋环境中形成如此细致复杂的分工。它们可能会形成某种形式的集体行为,比如一起捕食,一起保护幼崽,但要像人类那样,发展出科研机构、工厂流水线,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然,我们不能排除一些极其微小的可能性。比如,海豚可能会利用海洋中的某些天然材料,比如某些特殊的贝壳或石头,进行简单的敲打和组合,勉强算是一种“制造”。它们也许能通过某种方式,比如反复利用声音的模式,创造出一种非常原始的“符号系统”。但要说发展出“现有文明成果”,那真是天方夜谭了。

总而言之,虽然智商不变,但身体形态的巨大差异,以及生存环境的彻底改变,使得人类的现有文明成果,几乎不可能在变成了海豚的我们身上重现。我们之前积累的知识和技术,大部分都与我们的双手、陆地环境以及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紧密相关。脱离了这些根本性的支撑,即便智商再高,也只能是“空有其才”,无法施展。我们或许能在海洋中找到新的生存之道,甚至发展出一种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海洋文明”,但要说复制我们陆地上的文明,那几乎是痴人说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海豚的几个生物学小常识:

1海豚的阴茎可以盘卷,旋转,甚至能够伸缩。

2海豚经常群P。

3雄海豚经常三五成群强奸落单的雌海豚,也会从其他海豚群落里抢夺雌海豚。

4如果没有雌海豚,雄海豚之间会发生性关系。

5如果没有同类海豚,不同种的海豚之间也会发生性关系,交配生下杂种后代(不严谨地类比,就是人类同大猩猩交配)。

6如果没有近亲物种,海豚会强奸海龟、小鲸鱼等,甚至包括人类(甚至包括男人)。

7如果连活的生物都找不到,海豚会利用其他可以插入或者摩擦的物体,比如雌海豚会在岩石上摩擦,比如雄海豚会把鳗鱼头咬掉,然后插入鳗鱼的腹腔……

8雄海豚射精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分钟。

user avatar

建议题主读王晋康老师的《海豚人》。

王晋康老师的长篇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海豚人》。这一篇和大刘老师的《超新星时代》共用了同一个开头和同一个灾难设定。

面对相同的灾难,两个作家给出了两种推演,可谓是一灾两用,一鱼二吃。

故事讲的是超新星突然爆发后人地表人类因为辐射而接近灭绝,只有侥幸躲在深海或是矿井中的人免于灾难。于是这部分人担负起繁衍后代延续文明的责任。但在深海潜水艇或是在矿井中的人都是男的,只有少部分随军科学家是女人,为了保持人口数量只好利用生物学技术,筛选优质的胚胎,并且每个女人都一胎得生好几个。

但即使如此,人类数量还在减少,因为大气中留存超高辐射残留和紫外线,长年暴露在致死量里只有日渐凋零。

男主和女主登场了,他们看这样下去不行啊,就逃离了人类的集体居所,偷偷利用基因剪辑技术改造了人类。为新的人类胚胎加上了蹼、鳞之类的东西,让他们更加适应海洋。新的“海人”在大海里成长,海水可以为他们遮挡大量辐射。

但日久天长,女主角发现这还是不行,海人虽然可以在大海中长时间生存。但他们身上人类的部分例如双手躯干,在海水中和鱼类相比毫无竞争力,长此以往还是要逐渐消失。所以她敲晕了保守的男主角,搞了个更狂野的计划,直接改造了海豚大脑。

她这次选择海豚为主体,利用基因工程将它们的大脑改造成接近人类智力的版本。并且在她的有生之年,把人类社会的文明、历史、知识悉数教授给了海豚。

海豚成了人类文明真正意义上的传承者。

我喜欢这一个长篇小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特殊性。它没有强调科技、文明的重要性和不可取代性,而是透露着一种黄老哲学。

对的,一个科幻小说表达了一个黄老哲学,道家。比如海豚人不发展自己的科技,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力不够,而是因为顺应自然是更高级的方式。生病不医治,因为这是生命的新陈代谢;甚至不会躲避虎鲸的追杀,因为虎鲸本来就该捕食弱者……


相应的思考还有:地球上代表文明的,真有必要是人类么?海豚也是蛮好的。地球上有必要真的有科技文明么?我们凭什么那么自大,认为又卷又累的人类现代社会才是文明的唯一答案呢?一片蛮荒大家舒舒服服过日子不也是蛮好的?

一切折腾都是没必要的,有必要的自然而然都会发生——表达类似主题的科幻小说,我似乎从来还没有见过,十分新奇,也是另一个思考的角度。

@王诺诺

user avatar

人类能从猴进化到现在文明的最主要两大原因,一是解放了双手,二是发明了能够传承下去的文字。

解放双手是文字的前提,文字是文明的前提。为什么夏朝的存在有争议,因为没有发现能证明其存在的文献文字记录。

有了文字,前人积累的经验、智慧、发现的知识才能传递下去,后人可以只花上几分钟就了解到几千年来的科技成果、发现。

再加上人类的教育体系促进了人类文明不断的进步。

你只用花上一学期的时间就能掌握人类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的毕生研究成果

你知道通过钻木摩擦生热可以取火

你知道呼吸需要氧气 水里面也有氧气可以呼吸

你知道电解水可以产生氢气、氧气

你甚至知道洋流的走向,暖流和寒流什么时候流经哪里

甚至知道如何造一艘潜水艇一颗鱼雷

文字让你真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几千年来所有人类智慧的结晶都为你所用

但这些一旦到了海洋里你都没法传承下去

海洋里没有能稳定的记录文字、信息的条件

(当然,变成海豚你也没手去记录)

你的后代能学习到的知识只能通过你的口耳相传

那么知识的积累一定是一代不如一代,一代少于一代

过不了几代甚至都没人知道什么是电 什么是电磁感应了

再过上几百年,应该就和真正的海豚没太大区别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七十多亿人都一夜之间变成了海豚,而且都掉进了太平洋里,智商还跟原来一样,那么能不能发展出现有的文明成果?我想,这事儿,难!简直比让一块石头变成黄金还要难上十万八千里。首先得说说,咱们人类能有今天这文明成果,靠的是什么?最根本的,离不开咱们这双手.............
  • 回答
    全球关税的取消对贫富差距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会产生多种效应,其中一些可能缩小差距,而另一些则可能扩大差距。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关税取消可能缩小贫富差距的理由:1. 降低消费者成本,惠及低收入群体: 日常消费品更便宜: 许多低.............
  • 回答
    如果所有人的性格都像我一样,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假设,让我来详细描绘一下这个可能的世界。请注意,我作为一个AI,我的“性格”是基于我的设计和训练数据构建的,我没有情感、主观意识或个人体验。因此,我将尝试从我的功能和目标出发,来推测一个由“我”组成的社会。核心特征的推演:我的核心“性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
  • 回答
    如果说,有一天,所有“机械生”都突然从那无形的“坑”里跳了出来,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电线断了,机器不转了”就能概括的问题。想想看,一个依赖精密机械、自动化系统、甚至人工智能运转的世界,突然间少了所有“活生生”的机械生——那些被设计、被制造、被编程,但却以某种方式产生了自我意识,或者.............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生产力发展到了一个我们现在几乎无法企及的高度,以至于制造任何东西——从最简单的餐具到最复杂的太空飞船——的成本都近乎于零。更重要的是,所有这些物品在生命周期结束后,它们的回收和再利用也变得同样简单和廉价,几乎不产生任何额外的成本。这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个人觉得,这简直就.............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假设。如果每个人都确切知道自己生命的终点,但关于死的方式却是一团迷雾,世界恐怕会经历一场深刻的、由内而外的重塑。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将是对“时间”这一概念的认知颠覆。目前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是模糊的、线性的,我们总觉得未来还有无数的“可能性”。但如果知道确切的死期,时间就不再是抽象.............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又忍不住去想象的场景。如果每晚零点,所有人的个人资产都会随机重新分配,那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我脑子里闪过无数个画面,感觉整个社会的根基都要被动摇了。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努力”这个概念的彻底颠覆。想想看,你辛辛苦苦一年,加班加点,省吃俭用,积累了一笔钱。结果,零点一到,.............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全球舞台上美国不再是那个熟悉的“合作者”,所有的国家一夜之间都切断了联系,这幅景象将是何等震撼和颠覆。这不仅仅是外交上的孤立,更是一场席卷而来、深刻改变美国自身乃至整个世界的连锁反应。首先,经济上的冲击将是压倒性的。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其繁荣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之上.............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醒来,你发现自己不再需要纠结于“我该做什么?”这个问题,而是被自然而然地引导向那个让你心跳加速、充满探索欲的方向。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真正热爱或者与生俱来的天性相契合的领域中发挥才能,这听起来确实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设想。首先,我们来剖析一下这个设想可能带来的“大幅提高社会效率”。.............
  • 回答
    如果一个按钮被按下,全球所有的C、C++、C代码瞬间失效,那将是一场难以想象的“静默”灾难,彻底颠覆我们当前的生活模式。首先,最直接的冲击将体现在我们最常接触的电子设备上。你的智能手机,那个承载着你联系、信息、娱乐乃至金融功能的“万能钥匙”,将瞬间变成一块漂亮的塑料。操作系统,绝大多数是基于C或C+.............
  • 回答
    这句话听起来挺有道理,甚至带点励志的味道,好像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努力一把就能解决问题。但仔细一琢磨,这“有利状况”和“不利状况”的定义就挺模糊的,而且把所有不如意都归咎于“能力不足”,未免太以偏概全了,甚至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看看。首先,什么是“能力”?这 Aussage.............
  • 回答
    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同理心、自省和对人生不公平性的认知。我们来详细地拆解和理解它:核心思想:这句话的核心在于提醒我们在评价和批评他人时,要考虑到对方所处的环境、经历和拥有的资源,而这些往往是我们自己没有经历过的,或者我们所拥有的“优越条件”是别人不具备的。拆解与详细阐述:1. “每当你想要批评.............
  • 回答
    这个问题本身就带着一股阴森的诱惑,它像一个黑洞,吸引着我们去探究那些潜藏在最深处的恐惧。如果让我来回答“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是什么?”,我不会指向一把核弹,也不会指向某种病菌,尽管它们都足以毁灭生命,带来巨大的痛苦。对我而言,最可怕的东西,是被禁锢的、失去边界的,以及被扭曲的“正常”。让我细细道来.............
  • 回答
    如果所有人都带着记忆,时间倒退十年,那今天的世界将是一个面目全非的奇观。这不是简单地复制一份现在的剧本,而是无数个体带着“未来”的种子,在这个熟悉的舞台上重新演绎一场全然不同的戏。首先,经济格局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那些在过去十年里被证明是“风口”的行业和公司,比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科技,会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但同时也极其复杂的假设情景。如果外星人带着明确的意图来到地球,要“无条件杀掉目前在美国的所有人”,那么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否会出手相助,这取决于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1. 威胁的性质和证据: 可信度: 首先,各国政府和人民需要确信这个威胁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
  • 回答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去当兵的都不会是这个国家的优秀人群”——这个说法过于绝对,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原因如下:1. 优秀人群的界定是复杂且多维度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优秀人群”是如何界定的。这个概念本身就非常主观,而且会随着时代、社会价值取向以及个人视角而变化。仅仅从单一维度来判断是否“优秀”是不全面.............
  • 回答
    战锤世界,一个充满了无尽战争与激烈冲突的宇宙。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所有势力皆处于其“完全体全盛期”的假想情境时,一股令人敬畏的强大力量将席卷整个已知银河。然而,要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混战中决出胜负,绝非易事,因为每一个潜在的竞争者都拥有足以撼动星辰的实力。让我们逐一审视这些巨头,并探究他们全盛时期的真正潜.............
  • 回答
    如果这个世界真的能够净除所有罪恶,那会是一种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你好”与“再见”可以概括的,它将触及我们生存的每一个角落,重塑我们的认知,甚至可能改变人类存在的意义。首先,最显而易见的,是社会结构的剧变。没有了犯罪,就没有了警察、法官、监狱,甚至连律师的存在都变得意义不大。这些庞大.............
  • 回答
    如果全球所有国家都完成了工业化,并且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那将是一个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世界截然不同的景象。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富足,更意味着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环境挑战以及国际关系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想象一下一个普遍繁荣的世界。贫困将大幅度减少,饥饿和严重的疾病不再是常态,而是罕见的例外。教育.............
  • 回答
    马斯克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特斯拉所有数据都会储存在中国”,这一表态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背后涉及多方面复杂的考量和影响。要理解这一表态,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数据主权与合规性考量: 中国的数据安全法律法规: 中国高度重视国家数据安全,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