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劝退?

回答
你说的“劝退”现象,我觉得用在很多行业上还挺形象的。它不是一个官方术语,但大家都能明白那意思:干着干着发现这个行业似乎不适合自己了,或者前途渺茫,或者压力太大,或者根本就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美好,于是就想着往外走,换个赛道。

为什么感觉“几乎所有行业”都在“劝退”呢?这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咱们可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一、 经济周期的起伏与产业结构的调整

首先得说,经济大环境是绕不开的因素。世界经济有周期性,有繁荣也有衰退。在经济下行期,很多行业的就业机会自然会收缩,企业效益不好,自然就没法提供更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这时候,即使行业本身没有太大问题,也容易让人产生“劝退”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总是在冲击旧的行业。比如说,互联网的发展彻底改变了零售业、媒体业,也让很多传统制造业面临转型压力。当一个行业的基础被动摇,它的从业者自然会感到不安。一些曾经的“香饽饽”行业,随着技术成熟和市场饱和,增长放缓,竞争加剧,也就不再那么吸引人了。

二、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与成本的挤压

现在的市场,可以说哪一行哪一业都卷得厉害。尤其是在一些成熟行业,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为了抢夺客户,企业不得不压缩成本,这就直接压榨到了员工的待遇和福利。加班加点成了常态,但薪资涨幅却跟不上,甚至原地踏步。这种“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感觉,是“劝退”最直接的推手。

再加上房租、原材料等各种成本的上升,小企业生存困难,大企业也得精打细算。裁员、优化人员结构这种词汇,就时不时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即使是看起来很稳定的行业,也可能因为宏观经济的变化或者市场竞争的加剧而面临结构性调整。

三、 技术变革带来的冲击与技能迭代的压力

我们正处在一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化等等,这些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个行业。有些工作岗位正在被机器取代,有些岗位则需要从业者不断学习新的技能。

对于很多在传统岗位上工作了很久的人来说,如果他们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很容易被时代淘汰。这种感觉就像在一艘快速前进的船上,而你还在努力爬上一个还在晃动的梯子。学习的成本很高,而且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波技术浪潮会带来什么新的挑战。这种持续的技能更新压力,会让很多人感到疲惫和焦虑,自然也就有了“劝退”的念头。

四、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很多年轻人刚进入社会时,对某个行业可能抱有很高的期望,可能是因为行业的光鲜亮丽,可能是因为听说的优厚待遇,也可能是因为对行业前景的憧憬。但随着深入了解和实际工作,他们发现现实往往与想象中有很大差距。

比如,有些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的行业,背后可能是极高的工作强度、不确定的收入,甚至是人际关系的复杂。有些看似前景光明的行业,可能实际操作起来充满瓶颈,晋升通道狭窄。这种“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心理落差,也是“劝退”的重要原因。

五、 工作体验的恶化与职业倦怠

除了宏观的经济和产业因素,很多时候“劝退”的出发点非常个人化。长时间的高压工作、不合理的工作要求、缺乏成就感、与同事或领导的不合,这些都会慢慢侵蚀一个人的职业热情,导致职业倦怠。

当工作不再带来满足感,反而成为一种负担,人们自然会想要逃离。有些行业本身就存在一些难以改变的负面体验,比如重复性劳动、缺乏创造性、工作环境恶劣等等。这些因素积累起来,就会让从业者产生“不干了”的想法。

六、 社会观念的变化与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人不再把工作仅仅视为谋生手段,而是更加看重工作的意义、个人成长以及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当一份工作耗费了太多个人时间和精力,却无法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感,甚至严重影响了生活品质,人们就会重新审视这份工作的价值。一些被认为“稳定”但枯燥乏味的行业,可能就不如那些虽然有挑战但更有趣或者更灵活的行业有吸引力了。对“躺平”或者“副业”的讨论,也反映了人们在寻求更轻松、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总结一下, “劝退”并不是某个行业独有的现象,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市场竞争的激烈、技术进步的挑战、个人期望与现实的差距,以及不断变化的生活观念,都在共同塑造着我们对职业的看法。

当这些因素汇聚在一起,很多人就会发现,自己所在的行业,或者自己过去所憧憬的行业,已经不再是那个能让他们感到幸福和有前途的港湾,于是,他们就开始想着“劝退”了。这是一种时代的写照,也是个体在变动环境中寻求最佳生存和发展路径的必然反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还不简单吗?每个行业都有混的好的,每个行业都有混的不好的,混的好的人,不会成天在网上发帖说我混的好好呀。而成天在网上发帖的往往是混的不好的,这当中有行业本身的因素,也有他个人的因素。但只要发帖往往会被理解为行业的劝退。

你所谓的所有行业都在劝退,你少说了一个前提条件,是在网上看到吧?因为互联网尤其是知乎这种地方,常常被用于触发某些人的不满,但是放下键盘他们该加班加班该干活干活。

这就好比你回答一个问题,同意你的人往往点个赞就走了,会在你的问题下写200字,回复的一定是不同意你的。我有个问题下面引发一些争论,有600多条回复,有个人说你看因为你说的不对,所以这么多人都反对你。我笑了,我说你看不到这个问题,有6000多条赞吗?就是这个道理。同意的,混的好的,支持的,肯定的,只是那个默默点赞的人。所以你看到的全是劝退。

user avatar

说明经济不景气,你读什么专业不如别人早入职几年影响大,更不可能弥补得上比别人晚几年买房带来的差距。

说实话现在这个阶段还是不要抱有太多咸鱼翻身、阶层跃升的想法了,徒增痛苦。底层往上稍微挪一挪,中产能保住现在的位置就很不错了。个人的奋斗拗不过历史的行程啊。

user avatar

我去年开始做抖音MCN,我跟你说,这行缺人缺的可怕,奇缺无比。

而且工资绝对不低。

而且学历要求还不高。

这个真的很离谱。

211985包括海龟都想直接去字节,或者自己做内容,或者去做内容的大型MCN,或者去天猫京东小红书什么的全平台电商,或者直接去供应商大厂。

南京这边基本上没什么人来做专一平台的视频账号和直播电商。

这个很蛋疼的。

招人招不来,去南艺校招招不来,去传媒大学招人也没人来,最后只能去商业学院招高职中专生,然后这帮小孩就特别头铁的要升学,干个半年一年就要走,烦的一批。

至于工资,这么说吧。

前段时间在线教育倒了,搞了两三个讲师来,现在基本上每个月交税都是10k+。

做日播+拍视频,每天8小时工作,分早晚班,最迟12点,大节日需要24小时连播的可能有凌晨班次。

我都好奇为什么这行没有卷起来。

什么人都缺,缺主播,缺中控,缺运营,缺摄像,缺视频后期,缺内容,工资最低也是8k+佣金开始往上谈。

南京这还属于没有行业基础,在杭州拿的更多,随便来回跳操跳几下就是20K了。
















我想起来了,对形象是有要求的~

这没辙~

user avatar

我提供一个视角:因为互联网。

一方面,所有人都可以非常容易非常清晰的看到最好的行业,然后把自己所处的行业和最好的比,当然是一比就劝退。

另一方面,干一行恨一行才是常态,是人之常情。互联网激起共鸣,又放大了这种声音,给人的感觉就是哀鸿遍野!


话痨,多说两句,就两句。

我干的行业比一般人多,教培、律师、家装,最后做码农才算安定下来。但不是因为做程序员挣钱,那时候程序员还不入流,CSDN上的月经贴就是:不想写代码了,大家觉得贴膜/卖烧饼/……怎么样?

让我心猿意马有了拴马桩的是在上海的时候,昏黄的路灯下,项目经理慢悠悠的一句话:

任何一个职业,都有它的艰辛,但也有它的快乐,一点点的快乐。但正是这一点点的快乐,让我们走得很远很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说的“劝退”现象,我觉得用在很多行业上还挺形象的。它不是一个官方术语,但大家都能明白那意思:干着干着发现这个行业似乎不适合自己了,或者前途渺茫,或者压力太大,或者根本就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美好,于是就想着往外走,换个赛道。为什么感觉“几乎所有行业”都在“劝退”呢?这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很多原因交.............
  • 回答
    在日本,你会发现,无论是家电巨头、汽车制造商,还是食品公司,它们的起薪似乎都大同小异,尤其是在非金融和咨询类的行业。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根深蒂固的社会、经济和历史因素共同塑造的。首先,我们得谈谈日本的 年功序列制 (Nenkou Joretsu)。虽然这个制度在近些年有所松动,但其影响依然深.............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和普遍性。确实,放眼全球,几乎所有的人类文明,无论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如何,都存在着关于“大洪水”的记忆。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多种相互关联的因素,包括:一、 地理与环境的普遍性: 河流与沿海地区是文明的摇篮: 人类早期文明大多发源于河流流域(如尼罗河、两河、印度河、黄河.............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也挺有意思的。我琢磨了一下,汽车媒体人之所以对“调教”这个词这么钟爱,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在起作用,既有技术层面的准确性,也有传播层面的考量,更有情感层面的代入。我试着把这些都捋一捋,咱们聊聊看是不是这个理儿。首先,得从“调教”这个词本身说起。你别看它好像是个很朴实的词,但用在.............
  • 回答
    麻将这玩意儿,从古至今,从东半球玩到西半球,总得有点规矩,要不怎么叫“麻将”呢?你仔细琢磨琢磨,会发现,甭管哪地方的麻将,几乎都给你划拉出这么一条——“你得凑够个啥啥条件,才能胡牌!” 为什么?这可不是随便定的,里面门道多着呢!你想啊,要是真就那么简单,随便摸一张牌,就能“我胡了!”那还有什么意思?.............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 Python 几乎成了量化交易领域的“御用语言”,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神秘的魔法,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优势和生态系统的强大支撑。想象一下,你在金融市场里操纵着巨额资金,你需要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得反应够快,让你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它还得够灵活,能让你搭建出复杂的交易策略,并且很容易.............
  • 回答
    在《星际争霸》的宏大叙事中,阿克图尔斯·蒙斯克(Arcturus Mengsk)无疑是最具争议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被描绘成一个复杂且往往是残酷的领导者,无论是官方的背景设定还是玩家创作的同人作品,都普遍将他定义为“暴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的崛起之路、统治手段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了一个普遍存在的误解,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一下。 事实是,开源数据库中间件并非“几乎所有都是国内公司开源的”,而且许多重要的、广为人知的开源数据库中间件,其最初的开发者和主要贡献者恰恰是国外的公司和社区。 并且,这些项目很多依然保持着活跃的更新和发展。不过,您提出的“国内公司开源,并且.............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对了!确实,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耳机,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都带有线控,而且上面常常有音量加减键。很多人也跟你一样有疑问:手机上不是已经有音量键了吗?为什么还要在耳机上再加这么一组呢?感觉像是“叠床架屋”,有点多余。别急,我们一点点来剖析一下。耳机线控的出现,绝非偶然,背后其实有很多设计.............
  • 回答
    的确,如果你仔细观察各种汽车评测,你会发现一个普遍现象:车评人对车辆震动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坐进去”那一刻的直接感受。这不仅仅是他们偷懒或者缺乏科学严谨性,而是由汽车评价本身的特性以及普通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习惯决定的。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1. 汽车震动的复杂性与主观感.............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许多动物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很多时候,你会发现狗狗、猫咪、兔子,甚至一些野生的哺乳动物,它们的腹部毛色往往比背部更浅,甚至接近白色。这种“腹部浅,背部深”的颜色分布,并非是随机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非常实用的生物学原因。首先,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伪装。想象一下,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非常沮丧,甚至有点让人怀疑人生的感受。当你把时间和精力倾注在某件事上,投入了那么多的心血和坚持,结果却被别人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就全盘否定,那种被抹杀的失落感和无力感,真的会像一盆冷水兜头浇下。要说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能这么轻易地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一、 信息的不对.............
  • 回答
    关于“教授治学”、“教授治校”在四五十岁大学教授群体中的普遍性,以及其背后的原因,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很多在这个年龄段的学者,正处于学术生涯的黄金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声望,也对高等教育的运行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强烈的责任感。他们之所以普遍倡导这些理念,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 回答
    .......
  • 回答
    绝地求生(PUBG)作为一款战术竞技游戏,玩家的“听声辨位”和“观微知著”能力至关重要,而职业主播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他们能快速发现敌人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1. 游戏内机制与声音信息: 脚步声: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绝地求生对脚步声的还原度很高,不同的地面材质(草地、泥土、水.............
  • 回答
    说实话,如果你觉得“几乎所有品牌的腕表都是绿色款最抢手”,那可能有点以偏概全了。绿色腕表在近年来确实人气飙升,很多品牌也纷纷推出绿色表盘或绿色表带的款式,并且在市场上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但要说“几乎所有品牌”、“最抢手”,这说法有点绝对了,毕竟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而且腕表的受欢迎程度还会受到品牌、设计、.............
  • 回答
    滴滴作为国内网约车领域的巨头,其用户普及度和市场份额毋庸置疑。然而,在许多滴滴司机群体中,确实存在着普遍的“唱衰”情绪,认为滴滴平台存在诸多不足。这种现象背后,是司机与平台之间复杂利益关系的体现,以及网约车行业发展过程中伴生的各种挑战。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滴滴可能存在的差劲之处,以及为何司机们.............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放眼望去,几乎所有笔记本电脑的包装盒里,你都能找到一个孤零零的电源适配器,但笔记本本体上,却看不到任何可以把它收纳进去的设计。这背后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让咱们抛开那些“AI痕迹”,就当是两个用户在聊天,聊聊这件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又习以为常的事情。首先,咱.............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深度,也触及到了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的确,在很多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中,人们习惯性地将责任归咎于父母的教育方式,仿佛父母是唯一的“罪魁祸首”。但这背后,确实隐藏着对其他重要因素的忽视,比如您提到的“天生的性格原因”。我们不妨把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想象成一棵小树的成长。父母的教.............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普遍但又很复杂的人类社会现象,它涉及到公平感、安全感、法律体系的完善程度,以及文化观念的演变。在很多非发达国家,或者更准确地说,在社会资源相对匮乏、贫富差距较大的地方,人们普遍对“小偷被抓打死活该”这种想法抱有强烈的认同感,这并非简单的“仇富”或“暴力倾向”。它的背后,隐藏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