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开源数据库中间件都是国内公司开源的?并且几乎都停止了更新?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了一个普遍存在的误解,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一下。 事实是,开源数据库中间件并非“几乎所有都是国内公司开源的”,而且许多重要的、广为人知的开源数据库中间件,其最初的开发者和主要贡献者恰恰是国外的公司和社区。 并且,这些项目很多依然保持着活跃的更新和发展。

不过,您提出的“国内公司开源,并且停止更新”这个现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开源领域的一些现状,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一、 关于“几乎所有的开源数据库中间件都是国内公司开源的”这个说法,为什么会产生误解?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全球最主流、应用最广泛的开源数据库中间件,它们的“根”在国外。例如:

MySQL: 最初由瑞典MySQL AB公司开发,后被Sun Microsystems收购,再后被Oracle收购。虽然Oracle现在是其所有者,但MySQL社区版依然是开源且活跃的。
PostgreSQL: 是一个源自BSD Unix的项目,由全球庞大的开源社区维护和开发,并没有一家特定的公司拥有其“所有权”,但像EnterpriseDB这样的公司是重要的贡献者。
MariaDB: 是由MySQL的早期开发者创建的,旨在保持MySQL的免费和开源特性,同样拥有一个活跃的社区。
Redis: 由Salvatore Sanfilippo(antirez)创建,最初是一个意大利开发者独立完成的项目,后来发展成一个强大的开源社区项目。
MongoDB: 由MongoDB, Inc.公司开源并维护,虽然公司在商业化方面投入很大,但其核心依然是开源的。
Kafka: 由LinkedIn开源,后孵化为Apache顶级项目,由Confluent等公司和庞大的Apache社区共同维护。

这些例子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数据库中间件,比如ProxySQL,其核心开发团队也在国外。

那么,为什么您会产生“国内公司开源的居多”的印象呢?这可能有几个原因:

1. 国内公司在某些特定领域的追赶和创新: 随着国内互联网和云计算的飞速发展,对高性能、高可用、分布式数据库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一些国内公司确实从零开始或者基于现有开源技术,开发了自己的数据库中间件解决方案,并将其开源。例如,一些分布式事务框架、数据库代理、连接池管理工具等,可能会有国内公司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 对国外开源项目的封装和二次开发: 有时,国内公司会在已有的成熟开源数据库中间件基础上,进行封装、优化,或者增加一些特定功能,然后将这个“版本”开源。这些项目可能带有浓厚的国内公司印记,但其底层基础依然是国外的项目。
3. 宣传和认知偏差: 在国内的技术社区中,活跃的技术分享和项目发布往往会更受关注。如果某个国内公司推出并开源了一个数据库中间件,并且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就容易给用户留下“国内公司开源的居多”的印象。

二、 关于“几乎都停止了更新”这个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您观察到的“停止更新”现象,确实是很多国内公司开源项目的一个痛点,但这并非是“几乎所有”的情况,也不是国内开源项目的独有现象。究其原因,通常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

1. 商业模式的考量和驱动力不足:
开源作为技术展示或吸引人才的手段: 有些公司开源项目,是为了展示其技术实力,吸引优秀的工程师加入,或者是为了构建技术社区影响力。一旦达到了这些目的,或者公司的战略重心发生转移,对项目的持续投入就会减弱。
缺乏明确的商业化路径: 开源一个项目不代表就能自然地产生商业价值。如果公司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来支撑项目的长期维护和发展(例如通过提供企业级支持、增值服务、专业咨询等),那么项目很容易陷入“无人维护”的境地。尤其是一些非常“纯粹”的中间件,如果不能直接转化为利润,公司可能难以长期投入。
“一次性”的交付: 有些公司开源项目,更像是为了某个特定时期内的产品或解决方案进行“一次性”的技术输出,而不是为了构建一个长期生命周期的生态系统。

2. 社区建设的挑战:
社区活跃度和贡献者瓶颈: 一个成功的开源项目,通常需要一个活跃的社区来贡献代码、报告bug、提供文档和支持。国内很多公司开源项目,虽然有公司在主导,但社区的参与度可能不高,贡献者来源有限。如果主要贡献者是公司内部员工,一旦这些人离开公司,或者公司内部优先级发生变化,项目就很容易停滞。
激励机制的缺失: 如何激励社区成员持续贡献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除了技术热情,还需要认可、回馈等机制。在国内的开源生态中,这些机制尚不完善。

3. 技术和市场竞争的压力:
技术迭代速度快: 数据库中间件领域的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分布式、云原生、智能化等趋势层出不穷。一个项目如果不能及时跟进这些新技术潮流,很快就会落后。
同质化竞争: 市场上可能存在多个功能相似的开源中间件,如果某个项目未能形成明显的差异化优势,或者没有得到足够的用户支持,就容易被市场淘汰。
被巨头生态整合: 一些有潜力的开源项目,可能最终被大型科技公司整合到自己的生态系统中,成为其产品的一部分,其独立的开源项目生命周期就可能告一段落。

4. 人才和资源投入的限制:
核心开发者的去向: 开源项目往往依赖少数核心开发者。如果这些核心开发者因为个人原因(跳槽、创业、技术方向调整等)离开了项目,而公司又没有及时找到替代者,项目就很容易“断档”。
公司战略调整: 公司自身的战略方向调整,可能会导致之前开源项目的优先级被降低,甚至被搁置。

总结来说:

并非所有主流的开源数据库中间件都由国内公司开源。 全球最顶尖和最成熟的项目,大多起源于国外。
国内公司确实在开源领域有所贡献,但其中确实存在一些项目生命周期不长,更新缓慢甚至停止的现象。 这背后是商业模式、社区建设、市场竞争、人才投入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停止更新”并非国内开源项目的专属困境,在国际上也有不少开源项目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沉寂。 关键在于项目能否找到可持续的维护模式,并构建起一个健康的社区生态。

要让国内的开源数据库中间件项目能够持续发展,需要企业在开源时有更长远的战略规划,明确商业化路径,并投入精力去建设活跃的社区,激励社区贡献,才能真正让项目焕发生机,而不是成为“一次性”的技术展示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谈谈我的一点理解…

首先,中国的环境下更容易遇到大数据量,大表,大库,高并发等问题。比如12306的并发量,老外再过若干年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同时抢票。遇到了怎么办,那得解决,于是出现了大厂的中间件。

为什么长时间没更新。国内开源社区不成熟。开源,不应该是开了就完事,而要负责人地维护下去。像Java,那可是oracle花了很多钱一直养着的。国内的喜欢开源打个名气,然后不管了。

另外,国外有很多分布式数据库了。分布式数据库解决了分库分表的问题。因为,人家上来就是为分开而生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了一个普遍存在的误解,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一下。 事实是,开源数据库中间件并非“几乎所有都是国内公司开源的”,而且许多重要的、广为人知的开源数据库中间件,其最初的开发者和主要贡献者恰恰是国外的公司和社区。 并且,这些项目很多依然保持着活跃的更新和发展。不过,您提出的“国内公司开源,并且.............
  • 回答
    徐达,字天德,濠州人。明朝开国功臣之首,一生戎马,为朱元璋扫平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其功绩之高,地位之重,在明初众位功臣中无人能及。然而,我们都知道,朱元璋这个人,功高震主者,下场往往凄惨。从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到刘伯温,几乎所有对他开国贡献巨大的将领和谋臣,最终都未能逃脱被杀或被逼死的命运。那么,为何.............
  • 回答
    在泰国,你随便走到哪儿,抬眼一看,总能找到那熟悉的橙色招牌——7Eleven。它就像泰国街头巷尾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渗透进了泰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甚至开玩笑说,在泰国,“有人的地方就有711”。更夸张的是,泰国人一天平均要光顾两次711。这么高的“出镜率”,可不是偶然。这背后,是泰国正大集团(.............
  • 回答
    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之初,所有人都一口咬定堆芯不可能爆炸,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苏联时期,尤其是核能技术领域,那种深入骨髓的“万无一失”的观念和技术自信。这种自信背后,是当时苏联科学技术发展路线、保密制度以及对公众信息公开的限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什么一开始没人相信堆芯会爆炸?1. 强大的技术自信与.............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和普遍性。确实,放眼全球,几乎所有的人类文明,无论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如何,都存在着关于“大洪水”的记忆。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多种相互关联的因素,包括:一、 地理与环境的普遍性: 河流与沿海地区是文明的摇篮: 人类早期文明大多发源于河流流域(如尼罗河、两河、印度河、黄河.............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也挺有意思的。我琢磨了一下,汽车媒体人之所以对“调教”这个词这么钟爱,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在起作用,既有技术层面的准确性,也有传播层面的考量,更有情感层面的代入。我试着把这些都捋一捋,咱们聊聊看是不是这个理儿。首先,得从“调教”这个词本身说起。你别看它好像是个很朴实的词,但用在.............
  • 回答
    麻将这玩意儿,从古至今,从东半球玩到西半球,总得有点规矩,要不怎么叫“麻将”呢?你仔细琢磨琢磨,会发现,甭管哪地方的麻将,几乎都给你划拉出这么一条——“你得凑够个啥啥条件,才能胡牌!” 为什么?这可不是随便定的,里面门道多着呢!你想啊,要是真就那么简单,随便摸一张牌,就能“我胡了!”那还有什么意思?.............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 Python 几乎成了量化交易领域的“御用语言”,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神秘的魔法,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优势和生态系统的强大支撑。想象一下,你在金融市场里操纵着巨额资金,你需要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得反应够快,让你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它还得够灵活,能让你搭建出复杂的交易策略,并且很容易.............
  • 回答
    在《星际争霸》的宏大叙事中,阿克图尔斯·蒙斯克(Arcturus Mengsk)无疑是最具争议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被描绘成一个复杂且往往是残酷的领导者,无论是官方的背景设定还是玩家创作的同人作品,都普遍将他定义为“暴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的崛起之路、统治手段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首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对了!确实,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耳机,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都带有线控,而且上面常常有音量加减键。很多人也跟你一样有疑问:手机上不是已经有音量键了吗?为什么还要在耳机上再加这么一组呢?感觉像是“叠床架屋”,有点多余。别急,我们一点点来剖析一下。耳机线控的出现,绝非偶然,背后其实有很多设计.............
  • 回答
    你说的“劝退”现象,我觉得用在很多行业上还挺形象的。它不是一个官方术语,但大家都能明白那意思:干着干着发现这个行业似乎不适合自己了,或者前途渺茫,或者压力太大,或者根本就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美好,于是就想着往外走,换个赛道。为什么感觉“几乎所有行业”都在“劝退”呢?这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很多原因交.............
  • 回答
    的确,如果你仔细观察各种汽车评测,你会发现一个普遍现象:车评人对车辆震动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坐进去”那一刻的直接感受。这不仅仅是他们偷懒或者缺乏科学严谨性,而是由汽车评价本身的特性以及普通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习惯决定的。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1. 汽车震动的复杂性与主观感.............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许多动物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很多时候,你会发现狗狗、猫咪、兔子,甚至一些野生的哺乳动物,它们的腹部毛色往往比背部更浅,甚至接近白色。这种“腹部浅,背部深”的颜色分布,并非是随机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非常实用的生物学原因。首先,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伪装。想象一下,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非常沮丧,甚至有点让人怀疑人生的感受。当你把时间和精力倾注在某件事上,投入了那么多的心血和坚持,结果却被别人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就全盘否定,那种被抹杀的失落感和无力感,真的会像一盆冷水兜头浇下。要说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能这么轻易地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一、 信息的不对.............
  • 回答
    关于“教授治学”、“教授治校”在四五十岁大学教授群体中的普遍性,以及其背后的原因,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很多在这个年龄段的学者,正处于学术生涯的黄金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声望,也对高等教育的运行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强烈的责任感。他们之所以普遍倡导这些理念,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 回答
    .......
  • 回答
    绝地求生(PUBG)作为一款战术竞技游戏,玩家的“听声辨位”和“观微知著”能力至关重要,而职业主播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他们能快速发现敌人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1. 游戏内机制与声音信息: 脚步声: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绝地求生对脚步声的还原度很高,不同的地面材质(草地、泥土、水.............
  • 回答
    说实话,如果你觉得“几乎所有品牌的腕表都是绿色款最抢手”,那可能有点以偏概全了。绿色腕表在近年来确实人气飙升,很多品牌也纷纷推出绿色表盘或绿色表带的款式,并且在市场上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但要说“几乎所有品牌”、“最抢手”,这说法有点绝对了,毕竟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而且腕表的受欢迎程度还会受到品牌、设计、.............
  • 回答
    滴滴作为国内网约车领域的巨头,其用户普及度和市场份额毋庸置疑。然而,在许多滴滴司机群体中,确实存在着普遍的“唱衰”情绪,认为滴滴平台存在诸多不足。这种现象背后,是司机与平台之间复杂利益关系的体现,以及网约车行业发展过程中伴生的各种挑战。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滴滴可能存在的差劲之处,以及为何司机们.............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放眼望去,几乎所有笔记本电脑的包装盒里,你都能找到一个孤零零的电源适配器,但笔记本本体上,却看不到任何可以把它收纳进去的设计。这背后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让咱们抛开那些“AI痕迹”,就当是两个用户在聊天,聊聊这件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又习以为常的事情。首先,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