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车评人,但我可以按照题主说的,不带主观感受,只用测量的方式去体现震动。
一辆奥迪Q3 Sportback,搭载2.0T增压EA888-DPL发动机,全新车。
另一辆是英菲尼迪Q50,搭载3.7L自吸VQ37HR发动机,生产日期2016年2月,里程6万公里。
按题主说的,不带主观评价,用仪器。于是我翻出了多年前买的振动测试仪。
现在我要测试两款车的怠速振动情况。统一条件为:
测试结果如下:
测量点均为发动机舱左侧悬架塔顶附近。
提炼数据:
怕大家不明白,我再解释一下数据是什么意思。a代表加速度,反应振动冲击力的大小;v是速度,反应振动频率;s是振动位移,反应振幅。
测试结果可以看出Q50的振动要比Q3 Sportback低,完了。
你觉得这能说明什么呢?Q50的体验更好吗?如果我不说自己的车内主观体验,相信题主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吧。
但如果我把自己的主观体验说出来,估计很多人都不敢相信,甚至说我被奥迪充值了。
主观体验是:Q3 Sportback的怠速振动感受并不比Q50差。Q50在低转速高负荷和高转速高负荷时,优势才非常明显。
原因在于,NVH是个系统工程,决定车内振动感受的因素有很多,发动机的振动能量要通过车架、防火墙、座椅骨架、填充物、转向机构等等,才传递到人体。
可能有的人会问,你干嘛不直接测车内中控台或座椅的振动情况?
因为中控台和座椅表面都是软的,探头无法通过磁吸方式固定,只能用探针法。但手持探针会因人手的力度、角度不同,对数值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无法得出稳定结果。
开过不下百款车,我再加一句更讨人厌的主观经验:很多时候空调压缩机启动带来的振动,要比发动机振动更明显,越便宜的车越是如此。
而且,我这个测试在专业工程师眼中就是个笑话:
所以题主所说的“不带主观表达,完全使用测试数据”,除非你让车评人自己建个试验舱,然后生成测试报告。前提是你得养得起他,让他有底气不拿广告费也能活下去,甚至面对随时可能的法律风险,不然人家凭什么花钱做测试,然后免费给你看报告呢?
还有个省事的办法,直接向车型对应的主机厂工程师索要,前提是人家愿意给你。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你看得懂那份不说人话的测试报告。当然,你可以让他高度总结提炼结论,可一旦如此,必然掺杂个人的主观评价。
且不说,主机厂的NVH测试本来就包含工程师的主观评价,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般整车厂NVH的评价就分为设备评价和主观评价。
设备评价主要分析分贝,隔振率,解耦率,6个自由度的情况,模态频率,司机耳旁噪音,方向盘、地板、踏板振动水平等,主要用G-sensor和多通道的数据记录仪。
主观评价就是找测试部门的主观评价专家进行感受,因为人体对不同频率的声音震动感知是不一样的,所以数据不可靠,必须进行主观评价。日系喜欢分1到5分,国内是1到10分,根据不同水平进行打分。我记得丰田要求是3算合格。
这两块都很复杂,NVH的评价属于高端技术,试验设备动不动上百万,设备分析的数据车评人也看不懂。主观评价的话,我作为曾经的驾驶性标定工程师,都不具有打分资格(需要这个领域专业的专家),而车评人更是连标准都搞不明白,评价很扯。
车评人的话术往往就这么几句:怠速不抖、日常使用听不到发动机声音、平顺性很好、发动机高转速有声音好听、方向盘不震手,座椅感受不到底盘零碎的震动,悬架非常运动支撑性强能够感受到细微的震动,悬架日常驾驶震动过滤很好等等。
这些内容没啥营养,因为没有标准,也无法横向对比,春秋说法太多了,甚至不同车评人的主观感受千差万别。
说点有意思的:车企主观评价的专家有专门的培训,比如眼睛蒙起来,用耳朵分辨不同工况的声音,分辨发动机爆震的级别,不同振幅对应的分数级别,分辨车辆处于哪种路面,异响的来源和种类等等。我以前被培训的时候也是拿各种车辆进行学习,还有放一些声音视频来分析走的是那种路面(一脸懵逼),不过这块确实要天赋,我是没毕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