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是否需要歼-20类型的战斗机?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涉及到军事战略、技术发展、国防预算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美国是否“需要”歼20类型的战斗机,不如说美国是否需要能够应对歼20带来的挑战,并维持其空中优势的作战能力。

首先,我们要理解歼20是什么。歼20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的一款双发重型隐形战斗机,它被设计成一款第五代战斗机,强调隐身、超音速巡航、高机动性和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空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意味着一个潜在对手拥有了与美国及其盟友在技术上相匹敌的先进平台。

那么,美国需要歼20类型的战斗机吗?更准确的说法是,美国需要应对歼20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具备类似性能的对手战斗机。美国空军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数量最多的第五代战斗机——F22“猛禽”和F35“闪电II”。它们的设计理念和性能特点与歼20有所不同,但都在各自的领域内代表着当前最顶尖的战斗机技术。

F22“猛禽”:这是世界上第一款投入服役的第五代战斗机,其设计核心是隐身、超音速巡航和空战优势。它被定位为一款纯粹的空优战斗机,拥有卓越的雷达隐身能力、强大的传感器融合能力以及优秀的近距格斗性能。F22是为对抗苏联时代的先进战斗机而设计的,其技术优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无与伦比的。
F35“闪电II”:这是美国及盟友的主力第五代战斗机,它是一个多用途平台,可以执行空对空、空对地、侦察等多种任务。F35同样具备高度的隐身能力,但其设计更侧重于信息收集和共享,以及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态势感知能力。F35被设计成一种能够穿透严密防空网络的“网络中心战”节点。

为什么说美国需要“应对”歼20,而不是直接复制“歼20类型”?

原因在于,军事技术的发展往往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美国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其发展战斗机的思路不是简单地模仿对手,而是基于自身战略需求、技术积累以及对未来战争形态的预测来制定。

1. 维持空中优势的必然要求: 美国一直奉行“保持绝对空中优势”的战略。一旦有对手发展出能够威胁其空中优势的平台,美国必然会采取措施来应对。这包括:
提升现有战斗机的能力: 对F22和F35进行升级,例如改进雷达、传感器、武器系统和隐身涂层,使其能够更好地发现和对抗歼20。
发展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项目: 美国空军和海军正在积极推进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发,这些新平台将具备更先进的隐身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第六代战斗机概念等,旨在在2030年代及以后继续保持空中优势。这些项目并非简单复制歼20,而是要超越其性能,并应对未来更广泛的威胁。
发展无人机和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 未来的空战将不仅仅是战斗机之间的较量,而是由有人驾驶飞机、无人机群、卫星、网络节点等组成的复杂体系的对抗。美国在这方面投入巨大,目标是构建一个更具韧性和杀伤力的作战网络。

2. 技术“对标”与差距评估: 歼20的出现迫使美国对其自身战斗机的性能进行了重新评估,并识别可能存在的差距。
隐身性能: 歼20的隐身设计是否能够规避美国现有和未来的探测技术?这是一个持续的评估和改进过程。
传感器和态势感知: 歼20的传感器套件和信息处理能力如何?它能否在复杂的电子战环境中有效运作?
武器系统: 歼20能够携带的远程空空导弹和制导炸弹是否对美国构成威胁?
机动性和超音速巡航能力: 歼20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是否对其战术运用构成优势?

基于这些评估,美国会调整其研发重点和作战条令。例如,如果评估认为歼20的隐身性能在某些方面优于F35(虽然F22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那么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发就会重点强化这方面的能力。

3. 战略威慑与力量平衡: 歼20的部署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战略信号。它表明中国正在发展能够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主导地位的能力。美国需要通过展示其自身先进的军事技术和力量,来维持战略威慑,避免潜在对手冒险挑衅。因此,保持在战斗机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是美国维护其全球地位和安全利益的关键。

4. 成本与效益考量: 美国拥有庞大的国防预算,但也需要精打细算。发展和维护一套与歼20相匹配的空中力量,需要巨大的投入。美国是否需要“歼20类型”的战斗机,也意味着需要考虑研发、生产、维护、人员培训以及配套支持系统的成本。美国 memilih F35作为其下一代主力,就是因为其通用性、成本效益和盟友之间的互操作性,尽管其在某些纯粹的空战指标上可能不如F22。

总结来说,美国不需要去制造一架与歼20完全相同的战斗机,因为美国拥有自身的战略规划和技术路径。但是,美国绝对需要拥有能够有效对抗歼20,并且在未来保持空中优势的先进战斗机和作战体系。

目前,美国通过F22的剩余部署和升级,以及大规模生产和部署F35,来应对当前的威胁。同时,其正在全力推进NGAD项目,以确保在未来仍能掌握空中主动权。歼20的出现,无疑是加速了美国在下一代空中力量研发上的步伐,并促使其不断审视和提升自身的作战能力。这是一种持续的、动态的竞争关系,而非简单的模仿或复制。美国关注的始终是“我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来赢得未来战争”,而不是“我需要一架X型号的飞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说实话了,知乎的军版水平仅次于霹雳霹雳(ಡωಡ)

先发个图,鉴于你乎绝大多数知友对鸭翼的认知还停留在“鸭翼最好是用在敌人身上”,“因为发动机不行所以才用鸭翼”“鸭翼破坏前向RCS”这典型的三个认知误区。(话说台风用着那么好的EJ200怎么也没人说它用鸭翼是因为发动机不行啊?)

然后照题主的意思是美国现在没有一款战机能达到J20的水准,这种说法是很不明确的。

J20是针对中国国土防空环境,着重于远距离打击和信息化作战能力的新式战机,是按本国国情需要制造的。





(总师这句话就是给那些盯着航展目力强弱的人说的)要我说,你喜欢花里胡哨怎么不去看杂技飞行?人家钻圈悬停过载轻轻松松超11g也没见有人觉得螺旋桨比喷气机强啊?




(人家采访直接摆明告诉你了,内行人其实一看气动就明白这飞机注重哪些东西,做所谓的战忽对于同行设计者而言没多大用,而很多人只看那些照本宣科的政客发言,非要按美国人的思维来代入俄系欧系中系设计,其实是眼界被局限的结果,这种思想也导致了网友对J20的两极化认知,吹的吹上天,踩的踩到地)

客观的说,任何一款战机在最初的作战功能定位时都有着重点,现实里造不出高达那种无敌六边形面板一机万用的武器,所以请不要神化某一样事物。

总结上面的,就是J20是一种功能特化的战机,它有自己针对对手作战体系的设计,同时依靠后发优势有信息化上的突出表现,但在一些主要硬件(比如发动机),确实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90年代冷战时期,美国针对苏联的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群和截击机对欧洲和美国东部的威胁,提出要设计一种革命性的能依靠低雷达反射率,超音速截击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前线战斗机,也就是ATF(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该计划的成果将主要部署在重要军事经济目标密集,战线狭窄的欧洲战场。

结果就是如今被诟病“腿短”,“近视”,“肚子容量小”的F22。

而同时期与之竞标的YF23性能上更加极端化,追求完全的超音速打击能力和大航程且有更好的对地打击能力,这点和J20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很多人也坦言如果当年胜出的是YF23,那中国空军可能更加难以应付。

但是以当时美军的思想,前线战斗机不需要太大的航程,着重于高亚音速机动能力和对空作战,以及更主要的——————完成度上YF22要更加完善,即使选择YF22也等到了2005年才服役,如果是YF23可能会拖到俄国五代原型机问世的时间点才能IOC,对于急切想形成代差优势的美军而言时间太晚了(然而事实证明兔子韬光养晦和美国人对毛子的高估导致了这个选择很偏颇,但以90年代的眼光来看,确实没有人有那个能力能分析未来20年的情况)

当意识到F22的定位出现失误且生产线已停止时,这款战机的弊端就随着时间慢慢流露出来。

就航电来说虽然时至今日也不能说落伍(该有的硬件放到现在也是顶尖水平),但是在航电作战思想和信息化水平上受制于年代和机体冗余度,很难有大的提升,截止2019年所有对F22的航电升级都只是在数据链路的整合优化,使其能使用最新的武器以及其他一些细节上,而雷达,光电探测手段,电子对抗手段这些需要硬件改动的地方则还没有表现。

这说明美国确实事实的放弃了F22(现在也就干干国土防空和驻海外基地截击的任务,拿来对抗某大国的防空体系是不太可能的了)。

那么F35呢?这里又有一个很多人都会犯的错:

认为F35和F22是高低搭配,F35只是用来打下手干对地等脏活的低端机体

这种观念绝对要纠正————————仅就战机整体技术而言,没有所谓的高配低配之说,无论在哪一代战机都一样,F15还在使用机械飞控和非玻璃化座舱的年代,很多人嘴里所谓低配的F16已经是达成了美军首架使用气泡座舱,数字电路飞控,静不稳定结构之类四代机(五代划分法)标准的战机。

轻中型机体对抗重型机,存在天然的体量劣势,装不了大孔径的雷达,航程载弹量都会受限,很多人真的就把体量差距当成配置高低区别。。。

就整体技术水平而言,J20和F35只能说没有明显代差,毕竟都是用了最新式光电对抗系统和信息链路模式的产物,你也没理由说什么雷达有优势之类的,这种东西的具体数据各国都是保密,上哪儿对比去?至于功能定位,F35要求三军通用但是有海军陆战队插手导致需要垂直/短距离起降,最后使得这款战机在本身中型机的体量下塞进重型机的设备,不得不“变肥”,为此牺牲了部分超音速能力和空战机动性,很多人也因此认为F35就是“飞行砖头”,“机动性还不如三代”,事实上美军对F35机动性的要求是和F16持平,在航电逐步解禁后甚至能做出落叶飘之类以前很多人认为只有具备矢量尾喷的机体才能做的动作。(F35B/C的可调尾喷只在进行垂直或短距离起降时才会使用,空中巡航和战斗状态都无法调节,因此并不能算矢量发动机)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这款战机机动性有多强尤其是五代机个个都要求超机动的情况下,原本“不差”的机动就变成了“飞行砖头”。但问题是人家并没有说“我是来和你拼机动的”,航电和武器以及作战体系正在逐步削减飞行员本身操控水平对于机体性能的发挥是事实。

最后关于成本问题也是F35真正厉害之处在于它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五代机的逼格,能把价格压缩到甚至低于大部分欧系四代机和中俄四代持平的水准,换一种角度,你想用针对性的优势五代机拉平代差甚至取得优势,那我就干脆让五代机白菜化,单机打不过你就用数量堆,让没有五代研发能力的国家也来买恶心你。

还是那句话,美国造不造超越J20的战机取决于它会不会针对设计,现实里五代机不是万能的高达,五代机都会有针对设计,甚至以后的六代机,七代机,空天宇宙战机,可能都会有自己的功能定位,选择最适合自身情况的就是好飞机。


user avatar

不需要。20是需求导向鲜明的产物,适合CN的国防需求。

20采用的布局目的是提升超音速升阻比,该机重点优化的是超音速的速度区间。

其主要作战环境是21世纪的T海上空实现穿透性制空。主要假想敌的弱点是空中作战体系极为依赖以大型空中预警机,专用电子战飞机和加油机群组成的后方保障集群。如果能够破坏这些高价值的空中资产,那么老鹰的空中体系会遭到重创。

因此20的主要的作战目的是利用自身隐身优势穿过老鹰执行CAP任务的飞机的层层阻拦,在内线利用超音速速度优势和PL15中距弹的超远射程对老鹰后方缺乏保护的预警机和加油机群实施刺杀。完成任务后掉头利用近距弹配合前线的J16和J10C击杀剩余的老鹰三代机。

很显然,20世纪末和21世纪头几年的老鹰空军是没有这样的需求的。

不过,这样的情况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发生改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