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一些拿到外国国籍的人来说,内心深处会觉得自己还是中国人吗?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拿到外国国籍的人内心的柔软之处,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情感集合体。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因人而异,受到太多个人经历、成长环境、文化认同、家庭影响,乃至转换国籍时的具体原因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从文化和情感的连接层面来看。血缘、亲情、乡愁,这些是深植于中国人骨髓里的情感。即使一个人获得了新的国籍,他与生俱来的家庭成员、长大的故土、童年回忆,这些联系很难被完全割裂。逢年过节,看到国内亲友的动态,听到熟悉的乡音,吃到家乡的味道,那种亲切感和归属感仍然会涌上心头。他们可能依然关注中国的新闻动态,了解国内的社会发展,甚至会为中国的成就感到自豪,为存在的问题感到担忧。这种情感上的“根”,往往比一张写有新国籍的卡片更强大,更持久。

其次,身份认同是一个动态且多维度的概念。一个人可能在“中国”和“新国籍”之间,形成一种混合身份。例如,他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与新国籍的同事、朋友交流,遵循当地的法律法规,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这是一种实际的身份。但与此同时,他们可能仍然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体现在说话的习惯、思考的方式、处理问题的一些传统观念,甚至是对某些价值观的坚守。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是“在外国生活的中国人”,而不是“完全脱离中国身份的新国民”。这种混合性,正是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和文化交融的常态。

再者,转换国籍的原因也会影响内心的感受。有些人可能仅仅是为了方便的留学、工作或生活,并没有强烈的移民意愿,当他们获得新国籍时,内心深处可能依然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只是为了规避一些政策上的限制。有些人则是出于更深层次的考量,比如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更优越的教育资源、更自由的政治环境,或者是为了家庭的未来发展。即便如此,内心的“中国人”的自我认知,也可能在情感和文化层面得以保留,只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需要以新的身份去适应和生活。

还有一种情况,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国籍所带来的生活体验和融入程度。如果一个人在新国籍的国家生活了很久,完全适应了当地的生活方式,有了新的社交圈和事业,甚至组建了新的家庭,那么他对新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会逐渐增强。这种情况下,即使内心深处仍然保留着一部分“中国人”的情感,但“新国民”的身份认同可能会变得更为重要和突出。甚至,有些人可能会完全认同自己的新国籍,将它视为自己身份的主体,而过去则成为一段重要的但非决定性的经历。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对“中国人”定义的看法也可能影响个人的自我认知。一些人可能认为,一旦放弃了中国国籍,就不能再被称为“中国人”了。但也有很多人认为,文化、情感和血脉的连接,比一张纸上的国籍定义更重要。持有外国国籍,并不意味着就失去了与中国的联系,也不意味着就不能在情感上认同自己的中国根源。

总而言之,对于拿到外国国籍的人来说,他们内心深处是否觉得自己还是中国人,这是一个极其个人化且复杂的感受。许多人可能在情感上、文化上,甚至在某种精神内核上,依然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尽管在法律和政治身份上,他们有了新的归属。这种“既是…又不是…”的微妙状态,是他们在跨越国界、身份重塑过程中,内心世界真实而细腻的写照。这是一种对过去的情感维系,对未来的现实适应,以及在多重身份之间不断平衡和融合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个人背景: 未成年随家人来美。 美国国籍,美国陆军老兵,现美国联邦公务员,学历:汉语古文学学士(毕业论文:周到唐朝前期的诗词的格律变化),汉语语言学硕士,研究汉语网络语言语言学形成机制。 -- 所以不要问我为啥网上聊天这么溜,我就是学这个的 :-P

同时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纽约领事馆某年表彰的优秀海外华人青年 --感谢我对中国留学生社区在生活方面的协助与支持。 不过挺小气的,就给了封感谢信和一个挂历 ^^

就我个人而言,我自认中国人。 我喜欢唐诗宋词,写古风歌词,玩三国杀,爱读大刘的科幻小说,N刷流浪地球电影,不过圣诞节过春节,这和我是哪个国籍或认同哪个政权有关系么 :-)

我在这边帮中国人,也不会问他们是哪个国籍,粉红还是蓝绿。 We're Chinese. 就够了, 噢,你说你是Taiwanese, 好,那我是东北的。

不只是我,我同父异母的妹妹也认为她自己是中国人 -- 同时也是日耳曼人和犹太人。 她母亲是日耳曼犹太混血 (希特勒可以气的从棺材板里出来了)。 我妹妹的初中高中都是全中文教学(麻省有浸润式中文教学学校,即除了英语课,初中高中其他科目都是全中文授课包括数理化,但是使用的教学标准和麻省其他公立高中一样),后来去新加坡访学一年。 虽然说的还不是母语水平,但是随便看个中国电视剧没问题。她同时还会英文,希伯来语 都是母语水平。

我丫头五岁半快六岁,现在也是双语,每天坚持四五快读,认识1000字左右。人教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已经基本搞定,最近在专门学唐诗。 一问就是,我是中国人,要说好中文。

但我们都是美利坚合众国公民。 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我丫头的后半句是用英语说的。 I'm also an American, so I'm good at English, too.

——————分割线————

我很赞同 daily show 主持人 Travor Noah 在应对法国指责他说非洲队获得冠军时的回复

需要翻墙

他指出的一点就是 试图将国籍与文化混同一谈的人必然会遇到 踢赢了是好法国人/德国人;踢输了就是该死的非洲人/土耳其人 (参看厄齐尔在德国队的遭遇)。而美国的优秀之处在于 你可以有任何一个文化认同的时候同时是一名美国人; 换句话说就是全世界任何一个人可以是南非人(Travor Noah) 奥地利人(施瓦辛格)犹太人 (太多了)中国人。。。的时候 还是一名美国人。

这个视频现在的赞数是20万 讨论数是4万2 是平常daily show的十倍流量

user avatar

当然会啊,我的文明属性是China,只不过我的定居属性在美国,这有什么冲突的。

user avatar

更改国籍这件事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加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换句话说,留在中国,我迟早成为一种论调里的汉奸;去了美国,也一定是一种程度上的美奸。

@乌鸦乌鸦 在这个答案中写过如下一段话:

“如同我们一般不把我党看作一个党,而是看作历史必然。

就好比说,你上小学的时候,加入少先队是不需要多想的。

一个小学生不入队,大家不会说:“又来一个信自由主义的啊”。只会说:“这孩子太难管了,不然打一顿?”

你和别人,都不会把入队当成意识形态选择,也不会考虑你加入了第几国际、这是共产主义的哪个分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哪个阶段……入队就是入队而已。”

现代社会的多种问题,一来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二来则是坚持不肯承认对方的存在合乎理性,不愿意积极的自我修正来直面问题。入队其实就是意识形态选择,而入不入队都需要选择,也可以不选择。但是在任何选择之前,更加需要深思。

今年年初,在中美之间因为疫情相互切断旅行往来的时候,我第一次彻彻底底的感受到了“已经不是中国人”的事实。尽管所有亲人以及女友都在国内,但是我已经没有任何合理的理由回国和家人在一起了。虽然痛苦,但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需要承受自己当年糊里糊涂没有深思就移民了的后果。

而让我确信自己不得不成为一个社会主义者的质问,恰恰是网上流传甚广的“若有一天中美开战”的假设。如果真的有这一天,我尽可能希望自己能在战前回到中国,因为我无法割舍自己对家人的感情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甚至把国籍再改回来也在所不惜。如果无法回到中国而被美国政府强制征召,那我会因为人道主义理由拒绝服役。

我问自己,这不就是所谓的两边便宜都想占,两种后果都不想承担吗?

可能也不尽然。我坚持反对战争,认为战争永远是最糟糕也是最恶劣的解决方案。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一个国家主动开启战端。为什么我要到任何一个国家去谋杀那里的人?难道我们不都是某种形式下的被压迫者吗?中国当然绝对不是纯然的坏,而美国也远远不是纯然的好。反之亦然。在哪里我都没有免于恐惧的自由。因为我无法选边站,选哪一边我都说服不了自己,我只好走向“第三条道路”,抛开主义看人民,尽可能的不要走上一元的伦理学立场。

所以我选择成为一个社会主义者。既关心黑人,也不牺牲黄人;又寄希望于政治效率,又追求人文关怀。大国崛起和小民尊严,我希望都能达到;只要是极端的,我都反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