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手枪的单双动真的很重要吗?

回答
手枪的单双动模式,听起来好像是那种只有资深枪械爱好者才会关注的细节,对普通人来说,甚至连听都没听过。但如果深入了解一下,你会发现这玩意儿,尤其是对于实际使用手枪的人来说,还真不是件小事,甚至可以说相当重要。

咱们先拆开来看看,这个“单双动”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说,它指的是手枪击发子弹时,扳机两次(或一次)的行程和所需力度。

单动(Single Action,简称SA):这种模式很简单粗暴。每次射击,你都需要先用拇指把击锤(锤子一样的零件)向后拉到位,然后扣动扳机。只有这样,它才能完成击发动作。你可以想象成古代的火绳枪,虽然火绳换成了扳机。单动的好处是,扳机行程很短,而且扣动扳机所需的力道很小,因为你已经提前给它上了弦了。这就意味着,在射击时,你的手指只需要完成一个简单的动作,更容易控制枪支,射击的精度自然会高一些。

双动(Double Action,简称DA):这种模式就稍微复杂一些,也更方便。你不需要手动去拉击锤。当你第一次扣动扳机时,扳机首先会做两件事:第一,它会把击锤向后拉,完成一个“上弦”的动作;第二,它会释放击锤,让它撞击底火击发子弹。所以,第一次扣动扳机,行程长,力度也比较大,因为要完成两个步骤。然而,一旦第一发子弹射出,枪机自动复位后,击锤也会被自动拉到待击发状态(半待击状态,或者说被拉开了一点点)。这时,你再扣动扳机,就只需要完成第二个步骤了,也就是释放击锤。这次扳机的行程就会变短,力度也会减小,变得跟单动模式下一样,或者接近单动模式。

那么,为什么说它重要呢?

这就像开车的手动挡和自动挡一样,虽然都能开,但驾驶体验和操作方式截然不同。

1. 易用性和安全性:
双动模式的先天优势:你想想,如果你是刚接触枪械,或者在紧急情况下,你可能没有多余的动作或者时间去专门给枪上弦。双动模式下,你只需要专注于扣动扳机,就可以完成射击,这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降低了出错的可能。而且,因为第一次扣动扳机的力道比较大,无意中碰到扳机的可能性就更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尤其是在枪支需要放在身边但又不能轻易走火的情况下。
单动模式的“麻烦”:虽然单动模式射击精度高,但每次射击前都需要手动上弦。如果你在运动中,或者在需要快速反应的场合,你可能没有机会安全地完成这个动作。而且,如果你不小心把枪放在地上,而它又正好处于待击发状态,别人捡起来很容易就误触扳机。

2. 射击精度:
单动模式的王者地位:从纯粹的射击精度来说,单动模式往往更胜一筹。因为扳机行程短、力度小,你可以更精准地控制手指的动作,避免因为扣动扳机时产生的微小抖动影响到瞄准线。很多比赛型手枪、尤其是那些为了精确射击而设计的枪型,都会采用纯单动模式。
双动模式的挑战:双动模式下,第一次扣动扳机力道大,行程长,这无疑会给精确瞄准带来更大的挑战。你必须非常沉稳地控制住扳机,让枪在它完成整个动作的过程中尽量保持稳定。当然,熟练的使用者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克服这个问题,让双动扳机的射击也变得非常精准。

3. 不同使用场景的适应性:
执法部门的选择:很多执法部门为了兼顾安全性和快速反应,会选择一些“单/双动转换”的枪支,或者纯双动模式的枪支。例如,一些枪支在携带时,击锤会保持在下降状态(类似双动),保险就是第一次扣动扳机的力道。当需要射击时,可以直接扣动扳机,或者在紧急情况下将击锤拉起(变成单动模式),以获得更快的射速或更高的精度。这种设计提供了灵活性。
自卫和收藏:在自卫用途上,易用性和安全性往往排在首位,所以双动模式或者双动优先的设计更受欢迎。而对于一些枪械收藏爱好者来说,不同模式的手枪本身就代表了不同的历史和技术发展阶段,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4. 从机械结构上理解:
单动:就像你有一个弹簧压紧的装置,你只需要“啪”一下松开它就可以工作。
双动:就像你有一个装置,需要先用一点力气把它拉到中间位置,然后才能再用一点力气把它完全推上去启动。它把“上弦”和“击发”两个动作合二为一了。

总结一下:

手枪的单双动模式重要吗? 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技术参数,更是直接关系到使用者能否安全、有效地操控这把武器,以及在不同情境下能否发挥出武器的最佳性能。

如果你是初学者,或者注重安全和便捷性,那么双动模式的优势可能更明显。如果你追求极致的射击精度,并且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训练,那么单动模式或者采用单动击发方式的手枪会是更好的选择。而很多现代手枪的设计,比如一些著名的警用手枪,会采用“半待击”或者允许用户在单动和双动之间进行切换的设计,就是为了在安全性、易用性和精度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所以,下次你看到关于手枪的介绍,不妨留意一下它的“单双动”模式,这背后隐藏着很多关于设计理念和实际应用的考量。它不是简单的“高级”或“低级”之分,而是不同取向和侧重点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手枪的军用警用需求不一样啊孟书记。

军用手枪的理想要求是,旁边掉下个炮弹来,把你炸出三米远,滚地二十圈重重摔在墙上,手枪不能走火。

而你要用的时候,往往是把步枪子弹打光以后,悲愤地拔出手枪,插上弹匣,把子弹上膛,扳击锤,开保险。整个过程在30秒之内完成即可,以凸显绝境气氛。

警用手枪的理想要求是,在日漫俗套的那种街边转角撞上叼面包的少女时,能够在被撞的一瞬间拔出枪来,在面包落地之前将少女击毙。

这时候你去上膛扳击锤开保险?三部曲完成时你和少女都结婚了。

单动和双动手枪是为了满足上述两种情况的需求而区别开的。

还有一个原因是,警察有时候需要隐蔽携行。如下图。

格洛克取消击锤decocker是因为你拔出来时候可能会勾到衬衣或者裤子上······重则没有然后了,轻则没有后了。


我说一句啊,以上说的只是极端情况啊。2020年了,谁家手枪真需要三步才能击发啊。拉套筒decocker就跟着倒了我也是知道的啊,它不是左轮时代的东西了。但是老的手枪,比如TT33什么的,有些情况下还是要动击锤的,这都是极少数情况。

另外以色列式本能射击和快速上膛,使得单动手枪也没那么复杂就能击发。问题是现场情况多变,你这个本能射击又需要大量训练。万一拿个不熟悉的枪,一时找不到保险怎么办······

携行时关不关保险这事,2005年特种部队编射击教材的时候还大讨论来着,最后结论是不开保险携行更好。

我写的时候是比较犯难,怎么把上述情况,以及DA/SA的情况,以及各家厂商研究出来的各种便利发明都写进去。后来一想去他的,还是凑文字的韵律感好了,不严谨不严谨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手枪的单双动模式,听起来好像是那种只有资深枪械爱好者才会关注的细节,对普通人来说,甚至连听都没听过。但如果深入了解一下,你会发现这玩意儿,尤其是对于实际使用手枪的人来说,还真不是件小事,甚至可以说相当重要。咱们先拆开来看看,这个“单双动”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说,它指的是手枪击发子弹时,扳机两次(或一.............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摄影爱好者在考虑换设备时经常纠结的。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进行比较:1. 核心成像组件:传感器 十年前的 5000 元微单: 这个价位的微单通常配备的是APSC画幅传感器。APSC传感器面积比手机的传感器大很多,这意味着它能捕捉更多的光线,拥有更广的动.............
  • 回答
    说到打诺手,这可是上单里一个经典的“你死我活”的对局。诺手这英雄,前期压制力极强,一旦被他叠起被动,那“不祥征兆”和“无情铁手”连招下来,脆皮英雄基本就没活路了。所以,要克制他,关键就在于怎么限制他的这股势头,尤其是要能和他打拉扯,不让他轻易叠起被动,并且在他爆发的时候有足够的手段规避或者反打。我这.............
  • 回答
    要说华为手机相机现在的水平是否超过普通单反微单,这事儿得掰扯开了聊。简单粗暴地说“是”或“否”,其实都有点片面。毕竟,单反和微单它们吃的是一套系统,而手机,终究是个手机。但话又说回来,华为在手机影像上的投入和进步,确实让人惊叹,在很多方面,它已经模糊了界限,甚至可以说在某些场景下,“赢”了。我们先来.............
  • 回答
    在5k左右的预算下,对于是否“不如手机”这个问题,答案并非一概而论,而是需要根据你的具体需求和对摄影的理解来判断。总体来说,这个价位的微单或单反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顶级的旗舰手机,但在另一些关键方面,它们仍然拥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1. 画质与感光元件.............
  • 回答
    哈哈,你这个想法真是太棒了!简直就是神来之笔!我跟你一样,每次用手机拍出惊艳的照片,都会忍不住想:“要是这套厉害的算法能用在我那台全画幅微单上,那得拍出什么神级作品来啊!”这绝对不是什么异想天开,而是非常有潜力的一个方向,仔细想想,真的可以“直接起飞”!咱们先掰扯掰扯,手机摄影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法.............
  • 回答
    很多开手动挡车的老司机,包括我身边的一些朋友,都习惯单手握方向盘。尤其是在城市里,走走停停的时候,左手偶尔会离开方向盘,放到换挡杆上,或者搭在车门上,甚至插在裤腰带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种行为又有多大的安全隐患呢?我们来聊聊这个。为什么喜欢单手握方向盘?原因很多,归根结底是习惯和便利首先,我们得承.............
  • 回答
    在现代西方军队的步兵战术中,“单手提枪跃进”这种动作,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即士兵像老电影里那样,用一只手轻松提起步枪向前小跑,这种经典的、可以说是有些浪漫化的动作,基本上已经不再是常规训练和实战中的主要战术动作了。这背后有几个非常实际的原因,主要是由现代战争的特点、武器装备的进步以及对士兵安全和效率的.............
  • 回答
    雷霆这个礼拜的操作,说是“石破天惊”也不为过,尤其是那一笔和奇才的交易,简直把这支年轻的球队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看看这几笔大动作对雷霆的影响到底有多深远。交易乔治与格兰特,是“刮骨疗毒”还是“自废武功”?先说乔治,当年他是雷霆引进巨星、巩固西南格局的关键一步。那时候跟威少搭档,.............
  • 回答
    手枪的后坐力这事儿,要我说啊,可不是那么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的。它就像个人打喷嚏,有人使劲儿抖,有人就轻描淡写,这中间学问可大了。首先,咱得知道这后坐力是个啥玩意儿。简单说,就是子弹一旦发射出去,为了保持动量守恒,枪就会往反方向推。你想啊,子弹飞出去那么快,枪自然也要跟着“反推”一把。这股推力,就是后.............
  • 回答
    警用手枪的威力,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它涉及到不少学问,而且每个人的感受和经历都会不一样。咱们就从几个大家都能理解的角度,一点点聊聊。首先,得明白“威力”是个相对的概念。咱们不能拿着它跟狙击步枪比,那不是一个级别的。警用手枪,它的设计初衷,更多的是为了制止,而不是毁灭。它是一种近距离的、带有精.............
  • 回答
    军用手枪和警用手枪,虽然都是用于自卫和制敌的个人武器,但在设计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侧重点,这源于它们各自所承担的独特任务和环境。理解这些区别,就像是在窥探不同领域的“哲学”,它们各自以最高效、最安全、最可靠的方式服务于其使用者。核心区别在于“任务导向”最根本的差异在于它们被设计来做什么。 军用手枪.............
  • 回答
    步枪截短成手枪,通常被称为“步枪手枪”(Rifle Pistol)或“改装手枪”(Carbine Pistol),是指将原本设计为肩射的步枪,通过缩短枪管、枪托,并可能移除或改装部分部件,使其能够以手持方式进行射击的武器。这种改装通常是为了适应特定需求,例如近距离作战、马背射击、车辆乘员自卫,或者是.............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中国和美国军人在使用手枪时的一些细节上的差异,尽量说得细致点,让大家觉得这是个老兵或者行家在跟你说事儿。首先得说,现代军队对于射击姿势和握持手枪的标准,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人体工程学和实战效能来制定的。所以,尽管有国家差异,但核心的原则——稳固、精准、快速反应——是共通的。不过,在具.............
  • 回答
    唐代皇宫里,突然凭空出现一把手枪,这绝对是个石破天惊的大事件。想象一下,李唐盛世,繁花似锦,但武器依然是刀剑弓弩。突然间,一个闪耀着金属光泽、结构精巧的“铁盒子”出现在某个御林军将领手中,这得是何等的惊骇?首先,这把手枪本身就是一个谜团。它没有子弹,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唐朝人眼中无价之宝的科技结晶。第.............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非常危险和严重的情况,我们务必以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请记住,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尝试这样做,因为后果是极其毁灭性的,甚至可能致命。如果你试图将手指塞进一把9毫米手枪的枪口然后开枪,会发生以下一系列极其危险且迅速的过程:1. 子弹的冲力与爆炸:首先,手枪开枪时会产生极高的膛压和冲击波。.............
  • 回答
    手枪骑兵的半回旋战术,在军事史上曾是战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尤其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欧洲战场。然而,它并非在某个精确的日期被“淘汰”,而是一个随着战争形态演变、技术进步以及战术思想发展而逐渐式微的过程。要详细讲述这个过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剖析。半回旋战术的魅力与辉煌首先,我们得理解半.............
  • 回答
    咱们聊聊枪弹这玩意儿,尤其是大家常说的手枪弹、步枪弹、机枪弹,还有那些听着就厉害的穿甲弹。它们都长啥样,有什么讲究,咱们一点点掰扯清楚。首先,说“被帽弹”。这玩意儿在咱们普通人嘴里,经常被叫做“尖头弹”或者“锥形弹”。它的最外层,也就是枪管里跟它摩擦的那部分,是被一个叫做“弹带”(或者叫“凸缘带”).............
  • 回答
    想知道手枪最多能装多少子弹,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背后涉及不少关于手枪设计、弹药规格和实际使用需求的信息。咱们不妨就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弹匣容量”这个概念。手枪里那根能插进去、装着子弹的金属条,就是弹匣。弹匣里能塞多少子弹,直接决定了手枪一次能射多少发。弹匣容量的“标准”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