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军人和美国军人持手枪的方式有何不同?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中国和美国军人在使用手枪时的一些细节上的差异,尽量说得细致点,让大家觉得这是个老兵或者行家在跟你说事儿。

首先得说,现代军队对于射击姿势和握持手枪的标准,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人体工程学和实战效能来制定的。所以,尽管有国家差异,但核心的原则——稳固、精准、快速反应——是共通的。不过,在具体的训练侧重点、装备的适应性以及一些习惯养成上,确实能看出一些端倪。

关于握持(Grip):

美国军人: 在美国,尤其是在特种部队和一些执法部门的影响下,高握持(High Grip)的倾向非常明显。什么是高握持?简单说,就是你的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虎口部位,要尽可能地靠近枪支的握把上方,甚至是贴着套筒(Slide)的底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控制后坐力: 越高的握持,越能让你手掌的“根部”更贴近枪管轴心,这样枪口在开枪时的上跳(Muzzle Rise)就会被压制得更厉害,有助于你更快地进行第二次射击。
辅助瞄准: 有些射手会把另一只手(辅助手)的拇指搭在高握持的那只手(主手)的拇指上,形成一个“ThumbOverThumb”或者“ThumbTucked”的姿势。这种姿势可以增加拇指的稳定,并且引导手臂的力量,让枪更“乖”。
对付快速移动目标: 高握持配合积极的身体姿态,更能让你在面对快速移动或者需要快速反应的目标时,保持枪身的稳定。
现代比赛射击的影响: 很多现代射击比赛,比如IPSC(国际实用射击联合会),其高握持的风格对军队训练也有不小的影响。

中国军人: 相对而言,中国军队在正规训练中,可能更强调一种“标准、稳定”的握持方式。
“夹紧”的观念: 传统的观念里,可能会更强调用双手“夹紧”枪支,确保枪不晃动。这意味着主手的虎口会稍微靠下一点,给辅助手留出更多的空间来“包裹”主手。
辅助手的包裹: 辅助手会更全面地包住主手的手掌,手指紧密贴合,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可能不会像一些美国特种兵那样,把辅助手的拇指大幅度压上去,而是更注重整体的“挤压”力量。
对枪械的适应: 以前很多老式手枪(比如54式手枪)的握把比较小,可能高握持起来并不那么舒适,或者说不如现在一些有可更换握把片(Grip Panels)的现代手枪来得“随手”。所以,适应性也决定了握持方式。
强调“控制”而非“压制”: 这种握持方式更侧重于整体的稳定和枪械的“控制”,确保每一次射击都在可控范围内,不出现大的偏差。

关于站姿(Stance):

美国军人: 现代美军训练,尤其是特种作战单位,非常推崇“等距站姿”(Isosceles Stance),有时也称为“点头式站姿”(Bladed Stance)。
身体面向目标: 身体正面朝向目标,双脚与肩同宽或略宽,膝盖微屈。
手臂前伸: 双臂前伸,形成一个类似三角形的稳定结构,肘部微屈。
核心发力: 强调用核心肌肉发力来稳定身体,枪支成为身体整体的一部分。
优点: 这种姿势在吸收后坐力、快速转移目标、以及在掩体后射击时,能提供更好的保护。

中国军人: 传统上,中国军队可能更倾向于一种“稍侧身”的站姿,或者说是一种介于正面和侧面之间的姿势。
半侧身: 身体会比等距站姿稍微侧一点,非射击侧的肩膀(比如左撇子用右手枪,就是左肩)会更向前。
更注重“枪架”: 这种姿势可能更侧重于将枪架稳定在身体前面,借助肩部和手臂的力量来支撑枪。
对“稳”的追求: 这种站姿可能更符合一些人对于“稳”的直观理解,认为侧一点身,枪就不会那么容易被对方发现和瞄准。
现代训练的改变: 随着解放军的现代化,尤其是特种部队和侦察兵的训练,也越来越融入了国际化的现代射击技术,等距站姿和快速射击技巧也正在普及。

关于瞄准(Sight Picture/Sight Alignment):

这一点上,基本原则是完全一致的:准星(Front Sight)要居中,且与照门(Rear Sight)的上边缘平齐,并且准星的焦点要清晰,照门和远处的靶子可以模糊。

中国军人: 在过往的训练中,可能更强调“看准”和“对准”。
“三点一线”的强调: 可能会花更多时间去解释和训练“三点一线”的概念,确保眼睛、准星、照门、目标都在一个视觉线上。
容错性: 这种强调“严丝合缝”的训练,可能是为了提高精度,但也可能在快速射击时,让人过于纠结于瞄准的完美,影响速度。

美国军人: 现代美军训练,特别是在快节奏的实战环境中,会更强调“快速瞄准”(Speed Sight)和“视野内的瞄准”(Acquisition Sight Picture)。
“看得差不多就行”: 意思是,准星在照门里大致居中,而且高度差不多,就可以进行射击,而不用等到“完美”那一刻。
“枪到影到”: 训练中会强调,一旦枪支举到瞄准位置,瞄准具和目标就应该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视野里,而不需要刻意去“寻找”。
“目标导向”: 训练会更侧重于射手对目标的注意力,而不是过度专注于瞄准具本身。

装备的影响:

中国军人: 随着05式、92式等一系列新式手枪的列装,训练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但之前装备的(如54式、64式、77式)在设计上可能更偏向于耐用、可靠,尺寸也可能相对紧凑,这会对握持和姿势有一些影响。

美国军人: 普遍使用如M9(Beretta 92FS)、M17/M18(SIG Sauer P320)等现代手枪,这些枪支在设计上就考虑了人体工程学,握把尺寸、扳机行程、套筒形状等都更适合现代射击技巧。另外,大量的战术配件(如瞄准镜、战术灯)的普及,也间接影响了训练和使用方式。

总的来说,

中国军队在传统上可能更侧重于“扎实、精准”的训练,追求动作的规范和稳定性,这在早期训练中更为明显。而美国军队,尤其是在受特种作战和实用射击影响后,更倾向于“快速、高效、适应性强”的训练,强调身体的整体协调和快速反应。

不过,必须强调的是,这只是一个大方向上的概括。随着时代发展和信息交流,各国军队的训练方法都在不断学习和进步。解放军的先进单位和特种部队,其射击技术和理念,很多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与美军的先进技术相比,在核心能力上可能并没有本质的差异,更多的是一些细节上的习惯和侧重点。

你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细节,比如手指扣扳机的角度、辅助手手指的摆放、握持的松紧程度等等,都是非常个人化的。即使是同一个国家的军队,不同单位、不同教练、不同士兵,也可能会有一些微小的差异。

所以,说到底,都是为了在战场上能更有效地使用手中的武器,这一点,中美的军人都是一样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中国军人一般持中国手枪,美国军人持美国手枪。


以下有龙牙本人大量实地啪啪啪照片,觉得辣眼睛的别看了。


这还真不是抖机灵,据我所知,中国美国军队里现在实际上都不强制要求手枪射击姿势了,你爱怎么持枪怎么持枪,要求只有两条,第一不要走火打死自己人,第二尽量打到敌人,随心,随性,随缘。我管这种手枪射击姿势叫做“佛系持枪法”。


至少在我军,手枪射击极度不受重视。纠结持枪姿势的人恐怕都是些没有打过多少子弹的人,所有手枪姿势都是受影视作品影响,尤其是美国大片。美国大片关于武器,最明显的一个情节就是手枪威力大于天。因为电影电视剧受众是老百姓,老百姓能够接触到最多的就是手枪,武器威力不足也有利于安排情节。你想吧,一发152炮弹,或者一发MOAB,还有个毛线的爱恨情仇。一轮集火射击,故事片变纪录片。


实际上在军队里,手枪射击姿势根本没几个人在乎。步枪子弹每年是有消耗指标的,必须打掉多少子弹,打不完轻则挨骂重则单位领导挨处分。至于手枪弹,你爱打多少打多少,不打也可以没人管,完全没有消耗指标一说。


这是因为手枪威力几乎在所有武器里排在最尾巴上,略高于工兵锹,稍高于匕首。指望手枪真的打死人不现实,步枪都要上万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人,瞄准基线短、威力小、有效射程短的手枪,还只能半自动,你觉得该多少发才能换一条人命?


我觉得光是换弹匣就能把胳膊换折了。


更不要说不管什么手枪,弹匣里最后几发子弹很难很难压进去,要费很大劲。打光一万发手枪弹,光压子弹就是个重体力活。我个人记录一天打了400发手枪弹,摁子弹的右手拿筷子都哆嗦,左手拇指指甲已经劈了。


所以,纠结手枪射击姿势还不如纠结按导弹发射按钮时手指的朝向。军队打手枪就是个突发战斗下保命效果,佛系持枪法是最好的。


当然了,考核还是存在的,可是不会简单考你,而是各种折腾你。比如说,先跑个三公里,然后三分钟之内让你完成领弹、压弹、射击的动作,我跟你说这种状态下任何持枪姿势都是扯淡的。或者先发给你装好的弹匣,然后让你冲个100米,25秒之内打完10发子弹。这种状态下你按照动作要领去射击,基本上什么也打不到,只能靠“枪感”,也就是大量子弹喂出来的感觉。上一发子弹射击之后,枪身剧烈晃动,枪感可以让你迅速找到瞄准基线和目标,这样才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射击。


这是根据战场实际设计的考核,战场上都是大量体力消耗或者剧烈运动中,突然出现近距离敌人,你需要在各种奇葩姿势的时候掏枪射击,短时间发射大量子弹以达到压制敌人的目的,还必须大致打到敌人身体上。所以考核各种折腾你,就是不让你舒舒服服按照动作要领慢慢打。


菜鸟才讲究姿势,老鸟都佛系射击。



以下是龙牙啪啪啪的视频。已经胖了,即将退役之前的,胖归胖,枪法还在。枪是92式5.8毫米,成绩是优秀。


https://www.zhihu.com/video/1045643192921329664

还有一些别的。

这是12.7毫米机枪弹的弹壳。


这是打钢板的效果,一手那么厚的钢板,对穿。

这是其弹头的钢芯,两种。香烟右边细细的那个是95式5.8毫米普通弹的钢芯。这玩意儿打人身上,直接两节,然而在所有武器威力里面依旧排在尾巴上,称为“小口径武器”。


电影里看不到这个的,这都威力过剩了。所以不要拿电影里面出现的画面臆想实际战场,手枪持枪姿势真的不重要,中美都没啥区别,都是佛系持枪法。

user avatar

这种事关人命的问题是不能先入为主带着价值观回答的,那样的话是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而处理问题的。


在我看来,这种不费力气、不费钱财,却能明显提高效果的改良,意识到了却没有进行改正,就是草菅人命。而且,这些人命都是投入大量钱财经过了精心训练的军人和警察。我实在很难想象,这么多年,我们有多少军人和警察(尤其是警察,绝对是重灾区)由于这个傻逼一样的单悬臂式射击姿势而牺牲。



我国每年那么多警察蜀黎牺牲主要是因为警力不足鸭梨大。(相信知乎上的警察蜀黎和警察蜀黎的家属应该很明白这句话,话说警察和军人简直是如今中国最流血流汗还被部分人骂的职业)


建国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有上万名民警牺牲,十几万民警负伤。特别是近20年来,全国因公牺牲的民警达6000余人,负伤10万余人。有人将此概括为:“时时有流血、天天有牺牲。”专家认为,警察伤亡率居高不下,警力不足,工作量大是主要原因。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警察与人口的平均比率是万分之三十五,而我国是万分之十一。在城市,警力与城市人口的比例西方国家平均是1∶300,而我国一些地方是1∶1250。因为人口流动量的增加,违法犯罪突出,犯罪分子穷凶极恶,使得民警们在与之斗智斗勇中伤亡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警力不足也严重影响到基层民警的健康和休息。据统计,2009年在牺牲的458位民警中因积劳成疾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共有148人,占全年牺牲民警总数的33.4%。


貌似有点跑题。


--------------------------------------------begin干货阶段-------------------------------------------------------


先说说关于军队据枪姿势的差别:


现代战争中,手枪只是自卫武器,从没听说有军人在战场上还能有机会双手持手枪射击。(这个很好理解吧军队和警察采用的战术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军队巷战,是以最快的速度消灭建筑物内一切有威胁的目标,而警察则是要快速分辩人质和歹徒,准确射击目标。

就拿现在步兵常用的枪口朝下的据枪动作。同样两个步兵,在巷战环境和丛林作战环境中打遭遇战,九成五枪口朝下搜索敌人的士兵要死于枪口朝左上搜索前进的步兵。当然理论派又会拿出很多实验场地得出的数据证明前者射击精度高,但在战场上,先敌击发才是王道,死人就没机会考虑精度和姿势是否美妙。


所以重点说说警察尤其是我国警察几种常用的据枪姿势。


结合手枪实用射击的特点以及执法安全的需要,根据现场场景设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射击据枪动作和姿势,进行射击或控制是每一个警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对警察手枪实用射击中常用的三种据枪动作熟练的掌握,在实战过程中就能够有效、快捷、安全的运用。
  一、三种常用的据枪动作要领
  (一)单臂据枪
  动作要领(以立姿右手持枪为例):单臂据枪由站、握、挺、抬、摆五个环节动作组成。
  “站”,是指站立的姿势和角度。站立时,两脚分开约与肩同宽或稍大于肩宽。两脚尖自然分开,含胸塌肩并稍向左后方“坐”,左臂自然下垂或叉腰、背于后身。身体侧线(两肩中心点的连线)与射击方向大约成140~150度。
  “握”,是指握枪的动作。右手握枪时,虎口要正对,并紧贴“枪颈”(握把后上方的弯曲部),以减少虎口与枪身轴线的距离,同时使枪身轴线与右手臂在同一垂面内,便于在食指扣扳机时使虎口与食指形成合力,手掌内侧满贴枪体,拇指自然前伸,食指第一节中部靠在扳机上,食指内侧与枪身之间留有空隙。掌根部和食指以下三指沿枪身轴线前顶回握,合力握住握把,握力的大小以枪身在掌内不再有活动空隙为准。
  “挺”,即挺腕。结合拇指下方部分的前迎,将手腕向上略后挺起,使枪身轴线与右臂轴线相平行并保持力量不变。
  “抬”,是指抬右臂的动作。抬臂时,以肩三角肌收缩为主,用大臂带动小臂上抬,肘尖位于运动方向的垂直下方,当枪面抬至肩水平线时,固定肩角,然后以腰椎为轴,上体向左后方“折”,带动手臂继续上抬。 “摆”,是指摆头的动作。头部平正地向右摆动,使眼球处于“正视”的位置上。
  五个环节的动作要求:站得稳固,握得贴实,抬得自然,挺得衡定,摆得平正。在进行多目标转移射击或运动目标射击时,以腰椎为轴,以上体转动带动手臂平行移动。


汉子们是介样子滴

或者美军这样的



或者这种刚入校的小学员~


妹子们是这样的(话说每次妹子们都可以双手测,所以成绩比我们男学员还好⊙﹏⊙b)



PS:不准基础训练阶段用别的姿势是因为怕你偷懒啊,练据枪稳定性啊喂,不是什么官僚腐化什么落后傻逼之类的呀


  (二)等腰三角形式据枪
  动作要领(以立姿右手持枪为例):身体正对目标,两脚左右分开稍大于肩宽,两膝微曲,形成弹性支撑,两脚尖稍向内合,含胸塌肩使身体重心下降。两臂自然伸出,右手握枪同单臂据枪动作。左手虎口在上掌心向内,围握扳机护圈。或掌心向上,托握握把下方,并使枪身水平。近距离射击时(20m以内),只要射手身体正对目标即可击发。在进行多目标转移射击或对运动目标射击时,以腰椎为轴,以上体转动带动手臂平行移动。

这样的~


或这样的~



  (三)威沃尔式(韦佛、威沃尔、伟佛、威法、韦法)据枪
  动作要领(以立姿右手持枪为例):射手半面向右转,左脚向前迈出大半步,两脚的开度稍大于肩宽,脚尖自然分开,使身体侧对目标。上体下塌微向前倾。左臂用力伸直指向目标方向,并抬到与眼同高的位置,右手握枪同单臂据枪动作。左手掌心向后,围握扳机护圈,或者围握右手食指以下部位,也可托握握把下方,稍用力向左后方拉枪,左小臂垂直于枪身轴线下。头部正直向左转,使眼睛处于“正视”位置。在进行多目标转移射击或运动目标射击时,以腰椎为轴,以上体转动带动手臂平行移动。

这样的~


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甚至这样的^_^


二、三种常用的据枪动作特点与不足
  (一)单臂据枪
单臂据枪射击是手枪传统射击动作,是军用手枪射击竞赛的规定动作,一般在射击时间充足、目标相对稳定,对命中精度较高时使用。由于此姿势需达到射击稳定的时间长,在运动过程中射击的稳定性差,一般不适用于实战射击。但在由于一只手受伤或需要一只手借力平衡情况下可以采用单臂据枪动作。
  (二)等腰三角形式据枪
  等腰三角形式据枪又称正面双手据枪,两个持枪臂与双肩(作为底边)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容易掌握,稳定性好,适用于远距离精度射击,弱光条件或搜索过程中近距离概率射击,或者在不稳定情况下的强行射击。由于暴露面积较大,移动不够灵活,对多方位目标射击时不够方便,故在无遮掩对射时不宜采用。
  (三)威沃尔式据枪
  威沃尔式据枪是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射击姿势,具有暴露面积小、举枪定位速度快、稳定性强、指向性好、威慑力强,可快速、连续射击等特点。该方法对持手枪向集团目标连续射击特别有效,能可靠地克服外界条件对射击的影响,有利于结合现场地形地貌情况,利用掩体或遮蔽物采用各种不同姿势(立姿、高跪姿、低跪姿、快速跪姿、卧姿等)进行射击,快速准确地击中目标,缩小射弹散部,提高命中精度。由于动作力度大,射手眼睛与瞄准具的距离短,在射击距离超过15米时,精度会受到影响,因此不利于对远距离目标或在较长时间内的精度射击。
  三、三种常用的据枪动作的几种运用
  (一)单臂据枪
  根据单臂据枪动作的特点和不足,其所运用的场合和时机受到一定的限制,多数情况下用于射击比赛,一般是在规定动作的原地的中远距离的慢射;有些在追击罪犯快速跑时,为了保持一个火力压制,也可以采用单臂据枪的跑动射击;在特定条件下或者没有办法利用双臂据枪时,如:需要借力支撑或平衡下的射击,在索降过程中的射击,也或者在一只手负伤没有办法双臂据枪射击时,也只能用单臂据枪动作;还有,在比赛或者实战中出现双枪同时射击时,也可运动单臂据枪射击动作等等。
  (二)等腰三角形式据枪
  由于等腰三角形式据枪动作的稳定性好,命中精度高,在射击比赛中利用此技术的人也比较多,该动作可采用各种姿势进行射击如:立姿、高跪姿、低跪姿、快速跪姿、卧姿等。等腰三角形式据枪动作利用机体的特点动作对称,人的上体与枪的位置相对比较固定,在射击过程中只要身体正面转向目标,枪口就直接指向目标,因此,对射击目标的定位比较准确,所以此动作在国外警察训练和实战中运用比较广泛在移动射击、弱光下的射击、以及概率射击过程中较为常用。
  (三)威沃尔式据枪
  威沃尔式据枪动作也具有稳定性好,命中精度高的特点,因此也是国内外警察训练和实战射击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相比之下威沃尔式据枪动作枪体的定位没有等腰三角形式据枪动作快而准确。在移动射击、弱光下的射击、以及概率射击过程中也较为常用。由于威沃尔式据枪动作特点,能够更好的结合地形地貌利用掩体或遮蔽物射击。在对建筑物或障碍物拐角处搜索(利用切角)时,用威沃尔式据枪动作既能有效的观察、控制、射击,又能较好的利用拐角保护自己的安全。在快速跑动急停射击时,利用威沃尔式据枪动作也能快速达到稳定状态进行射击。



附加一个我特警训练视频~

上海特警战术射击训练集锦 v.youku.com/v_show/id_X

上海特警战术射击训练集锦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NDQ0NTc1Mjgw.html



总之,采用何种战术动作,采用何种射击姿势,实战和实践远比理论上得出的结论更有效。




PS:中国的警察在世界上也算数一数二的了,任劳任怨,工资又少,即便社会矛盾这么大三天两头地出事破案率还是很高,真心没什么好黑的


--------------------------------------------------end干货阶段----------------------------------------------------

user avatar

是时候祭出这套图了








转侵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中国和美国军人在使用手枪时的一些细节上的差异,尽量说得细致点,让大家觉得这是个老兵或者行家在跟你说事儿。首先得说,现代军队对于射击姿势和握持手枪的标准,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人体工程学和实战效能来制定的。所以,尽管有国家差异,但核心的原则——稳固、精准、快速反应——是共通的。不过,在具.............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对不同文化和国家军队的想象。要说中国军人和美国军人谁“更不怕死”,这 আসলে (actually) 很难有明确的定论,原因有很多,而且这个问题本身也有些过于简化和绝对化了。不如我们换个角度,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或许能看得更明白一些。首先,咱们得明白,无论哪个国.............
  • 回答
    电影电视里的情节,往往是基于现实提炼、升华甚至加工而成的艺术表达,用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并传递某种价值观。美国军人在弹尽粮绝后选择投降,而中国军人选择舍生取义,这背后确实有其现实根源,但两者之间并非绝对的二选一,真实情况要复杂得多。电影电视中的呈现及其原因: 美国军人选择投降: .............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关于“病毒是中国人的”这一说法,以及其“只要我还当总统,这个说法就不成立”的表述,可以说是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并尝试剥离那些可能带有个人色彩或政治动机的成分,聚焦于事实、逻辑和更广泛的国际关系背景。首先,我们得明确特朗普在说什么,以及他为什么会这.............
  • 回答
    要从美国军人的制服上辨别他们的级别,其实大有讲究,这不像电影里演的那么简单,而是由一系列细节组成的“视觉语言”。从最显眼的肩章、领章,到帽子上的标志,甚至是臂章上的特定符号,每一个元素都传递着丰富的信息。想要读懂这套“语言”,我们需要一点点地去解读。首先,我们得把目光聚焦在最直接的标志——肩章(Sh.............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对于美国及其军队来说,无疑是一次极为深刻且充满争议的经历。这场战争的进程和结果,对美国在冷战时期的战略布局、军事思想以及国民心态都产生了长远的影响。要评价美军在其中的整体表现,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美军整体表现:从自信满满到战略僵局战争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可谓是气势如虹,带着对.............
  • 回答
    关于美军是否像中国军人那样叠方块被子,以及这种叠被方式的意义,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军事文化和训练方式的差异。简单来说,美军并没有普遍要求士兵像中国军人那样一丝不苟地叠出棱角分明的“方块被”。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1. 美军的内务管理和着装规范:美军的内务管理非常注重整.............
  • 回答
    二战期间,中国军人在战场上面临的严酷现实,确实与美军有所不同,尤其体现在近距离格斗这个方面。将这种差异归结于身材的强弱,固然有其朴素的道理,但背后更有着复杂的历史、装备、战术和国家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中国军人的拼刺刀:绝境中的选择首先要说,拼刺刀并非中国军队的“被迫”选择,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探讨,它触及了国家军事战略、经济结构以及全球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中国军费占GDP比例相对较低,这背后有着复杂的现实考量和战略选择,并非仅仅是“中国军费低”。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1. GDP构成与国防开支的“效率”: GDP的性质: GDP.............
  • 回答
    美国军力之强,早已是公认的事实,其全球影响力也很大程度上源于此。要详细解读,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看。美国军力的基石: 压倒性的技术优势: 这是美国军力最核心的优势。其在研发、制造和部署最先进军事技术方面投入巨大,并且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这体现在: 航空航天领域: 拥有数量最多、性.............
  • 回答
    中国现在的军力和国力与海湾战争时期的美国硬碰硬,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要探讨是否有“把握取胜”,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战争的胜负受太多复杂因素影响,而且“硬刚”的定义也需要界定。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比较和推演,看看中国在面对那.............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涉及地缘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层面,并非简单的“有利”或“不利”可以概括。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拆解一下几个核心要素:美国势力撤离、日本恢复军权、韩国地位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一、 美国势力撤离对中国意味着什么?长久以来,美国在日本和韩国的军事存在,是中国外交和安全政策.............
  • 回答
    要将中国目前的军力和国防工业实力与美国历史上某个时期进行类比,确实需要一番细致的梳理,因为军事实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涉及硬件、软件、人才、技术、战略以及工业体系的方方面面。简单地抛出一个年份,往往会忽略掉很多重要的细节。如果非要找一个大致的参照点,并且强调“整体上”的相似性,我倾向于认为,中国现.............
  • 回答
    二战期间,美国陆军空降部队确实有黑人士兵和黑人军官。虽然他们的数量相对较少,而且面临着当时的种族隔离政策带来的种种限制和挑战,但他们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为盟军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早期组建与早期限制在二战初期,美国陆军整体上实行种族隔离政策。这自然也延伸到了新成立的空降兵部队。起初,黑人士兵被限.............
  • 回答
    想要精准回答“中国军事作战体系和武器装备是否达到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水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把目光拉回到那个时代,然后逐一对比。海湾战争虽然是20多年前的事件,但它在军事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定义了现代高科技战争的某些关键要素。海湾战争美军的“水平”是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确海湾战争美军的“水平”.............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也引人深思的问题。将志愿军与日军置于与美军作战的相似情境下进行对比,确实能帮助我们理解战争的复杂性,以及影响战局的多种因素。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点:一、 战略目标与战争性质的根本差异首先,我们要明白志愿军和日军介入朝鲜战争的根本目的和战争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
  • 回答
    美印军事协议的签署,特别是关于印度获取卫星数据以提升导弹和无人机精度的条款,确实是近期国际军事与地缘政治格局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印度自身国防能力的跃升,更可能在中国以及更广泛的亚太地区激起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这个协议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印度的直接意义。美国在卫星侦察、.............
  • 回答
    美国官员就歼20与F22和F35相似的说法,并将其归咎于中国窃取美国技术,这一论调在军备技术和国际关系领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要全面看待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并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偏见和事实依据。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先进军事技术的研发往往涉及巨额投入、漫长的周期以及突破性的创新。任.............
  • 回答
    外国军人和中国军人一样,都有荣誉感,但其表现形式、文化根源以及社会认知可能存在一些差异。笼统地说成“职业”或者“荣誉感加成”,可能过于简化了复杂的现实。事实上,这两者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而且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权重和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探讨:一、 荣誉感.............
  • 回答
    《红海行动》和《战狼2》这两部电影都以其激烈的战斗场面和爱国主义情怀在中国赢得了极高的票房和关注度。电影中,中国军人为了营救甚至可以说是“不是很重要”的同胞而深入险境,付出巨大代价,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个疑问:这种牺牲是否值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重要”或“不重要”来衡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