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军人和中国军人一样,都有荣誉感,但其表现形式、文化根源以及社会认知可能存在一些差异。笼统地说成“职业”或者“荣誉感加成”,可能过于简化了复杂的现实。事实上,这两者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而且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权重和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探讨:
一、 荣誉感在中国军队的体现与意义:
在中国,军人的荣誉感不仅仅是一种个人情感,更与国家、民族和集体紧密相连。
历史与传统的影响: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重视气节、忠诚和牺牲精神。“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等传统价值观深深地根植于文化基因中。人民军队的建设也承袭了这些优良传统,将为人民服务、保家卫国视为军人的最高使命。
政治与思想的引导: 中国军队是党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从建军之初,政治思想工作就贯穿始终。通过宣传英模事迹、强调革命军人的政治觉悟和精神境界,不断强化军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例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就是一种高度的荣誉感和精神力量的体现。
社会认可与价值实现: 军人作为“共和国卫士”,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尊重。这种社会认可本身就是一种荣誉。对很多中国军人而言,穿上军装代表着一种责任和担当,是对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的一种独特实现方式。在执行危险任务、完成重大工程、参与维和行动时,军人们所展现出的英勇和牺牲,不仅是对职业的忠诚,更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荣誉的捍卫。
制度与激励: 荣誉称号、立功授奖等制度,是荣誉感加成的重要体现。这些奖励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对军人贡献的官方肯定,能极大地提升个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 外国军人荣誉感与职业性的多元视角:
外国军人的情况则更加多元化,荣誉感和职业性的结合方式也各不相同,受到其国家文化、历史、军事传统以及政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荣誉作为核心价值观(如一些西方国家):
“荣誉、责任、国家”(Honor, Duty, Country): 在许多西方国家,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军事强国,如英国、美国等,荣誉感是军人身份认同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不仅仅是个人品德,更是一种群体规范和行为准则。军人被期望以高度的正直、勇气和忠诚来行动,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要维护军队的荣誉和国家的信誉。
个人荣耀与国家荣誉的并存: 在这些国家,个人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在任务中的出色完成,会被视为个人荣耀的体现,同时也直接关系到部队和国家的荣誉。例如,获得勋章和奖章,不仅仅是个人荣誉,也是其所属单位和国家认可的证明。
对历史英雄的传承: 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军事英雄谱系,这些英雄的事迹被广泛传颂,成为激励后人的榜样。继承先辈的荣光,是许多军人感到自豪和有动力的来源。
职业性与专业性的强调:
高技能的专业人员: 随着现代军事的专业化和技术化,军人被越来越视为拥有高技能的专业人员。他们接受严格的训练,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复杂的军事挑战。从这个角度看,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本身就是一种职业发展和专业成就。
明确的合同与薪酬: 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军队是职业化军队,军人是与国家签订合同的雇员。他们有明确的薪酬、福利和职业晋升路径。这意味着,对许多人来说,参军也是一种获得稳定工作、专业技能和经济保障的选择。
理性选择与个人目标: 一部分军人选择参军是为了实现个人目标,例如接受高等教育、学习特定技能、获得国际经验,或者仅仅是为了追求一份有意义、有挑战性的职业。在这种情况下,职业的吸引力是重要的驱动力。
差异与融合:
“职业荣誉”的概念: 在一些国家,可能存在一种“职业荣誉”的概念,即军人对自己的职业身份感到自豪,并致力于维护其专业性和声誉。这与个人或国家的荣誉感既有联系,又有所侧重。
不同军种和兵种的侧重: 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的军种(如陆军、海军、空军)或兵种(如特种部队、情报部门),其文化和强调的重点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特种部队可能更强调个人能力和团队荣誉,而其他兵种可能更注重集体协同和整体作战能力。
社会观念的演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军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公众对其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一些人可能更看重军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贡献,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更看重其象征意义和精神价值。
三、 为什么不能简单地用“职业”来概括?
将外国军人简单地视为“只是当成职业”是片面的。即使是在高度职业化的军队中,荣誉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士气与凝聚力: 荣誉感是军队士气和凝聚力的重要来源。当士兵们感到他们的行为受到了认可,他们的牺牲被珍视,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是神圣的时候,他们的投入程度和战斗意志会大大增强。
行为规范的内在化: 荣誉感促使军人将规则和使命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即使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地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对于维护军队的纪律和战斗力至关重要。
牺牲精神的支撑: 在执行高风险任务,甚至面临生死考验时,荣誉感往往是支撑军人克服恐惧、做出巨大牺牲的内在动力。如果仅仅是出于职业合同的义务,面对极端危险时,其坚守的程度可能会打折扣。
总结来说:
中国军人和外国军人一样,都拥有荣誉感,这是军人职业特有的精神特质。但由于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和社会背景的差异,这种荣誉感的表现形式、被强化的方式以及与职业性的结合程度会有所不同。
在中国军队中,荣誉感与国家、民族的集体荣誉、政治思想的引导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密结合,是一种高度的价值追求。
在外国军队(特别是西方职业化军队)中,荣誉感同样存在,并与个人的职业发展、团队的声誉、国家的象征以及对专业技能的追求相融合,呈现出更加多元和个性化的特点。
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外国军人只是“当成职业”而缺乏荣誉感。他们同样可能因为维护国家尊严、完成艰巨任务、展现个人勇气和专业素养而感到自豪和荣誉。这种荣誉感,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是支撑军队战斗力和军人精神风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