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国军人是否和中国军人一样有荣誉感加成?还是只是当成职业?

回答
外国军人和中国军人一样,都有荣誉感,但其表现形式、文化根源以及社会认知可能存在一些差异。笼统地说成“职业”或者“荣誉感加成”,可能过于简化了复杂的现实。事实上,这两者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而且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权重和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探讨:

一、 荣誉感在中国军队的体现与意义:

在中国,军人的荣誉感不仅仅是一种个人情感,更与国家、民族和集体紧密相连。

历史与传统的影响: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重视气节、忠诚和牺牲精神。“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等传统价值观深深地根植于文化基因中。人民军队的建设也承袭了这些优良传统,将为人民服务、保家卫国视为军人的最高使命。
政治与思想的引导: 中国军队是党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从建军之初,政治思想工作就贯穿始终。通过宣传英模事迹、强调革命军人的政治觉悟和精神境界,不断强化军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例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就是一种高度的荣誉感和精神力量的体现。
社会认可与价值实现: 军人作为“共和国卫士”,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尊重。这种社会认可本身就是一种荣誉。对很多中国军人而言,穿上军装代表着一种责任和担当,是对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的一种独特实现方式。在执行危险任务、完成重大工程、参与维和行动时,军人们所展现出的英勇和牺牲,不仅是对职业的忠诚,更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荣誉的捍卫。
制度与激励: 荣誉称号、立功授奖等制度,是荣誉感加成的重要体现。这些奖励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对军人贡献的官方肯定,能极大地提升个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 外国军人荣誉感与职业性的多元视角:

外国军人的情况则更加多元化,荣誉感和职业性的结合方式也各不相同,受到其国家文化、历史、军事传统以及政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荣誉作为核心价值观(如一些西方国家):
“荣誉、责任、国家”(Honor, Duty, Country): 在许多西方国家,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军事强国,如英国、美国等,荣誉感是军人身份认同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不仅仅是个人品德,更是一种群体规范和行为准则。军人被期望以高度的正直、勇气和忠诚来行动,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要维护军队的荣誉和国家的信誉。
个人荣耀与国家荣誉的并存: 在这些国家,个人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在任务中的出色完成,会被视为个人荣耀的体现,同时也直接关系到部队和国家的荣誉。例如,获得勋章和奖章,不仅仅是个人荣誉,也是其所属单位和国家认可的证明。
对历史英雄的传承: 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军事英雄谱系,这些英雄的事迹被广泛传颂,成为激励后人的榜样。继承先辈的荣光,是许多军人感到自豪和有动力的来源。

职业性与专业性的强调:
高技能的专业人员: 随着现代军事的专业化和技术化,军人被越来越视为拥有高技能的专业人员。他们接受严格的训练,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复杂的军事挑战。从这个角度看,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本身就是一种职业发展和专业成就。
明确的合同与薪酬: 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军队是职业化军队,军人是与国家签订合同的雇员。他们有明确的薪酬、福利和职业晋升路径。这意味着,对许多人来说,参军也是一种获得稳定工作、专业技能和经济保障的选择。
理性选择与个人目标: 一部分军人选择参军是为了实现个人目标,例如接受高等教育、学习特定技能、获得国际经验,或者仅仅是为了追求一份有意义、有挑战性的职业。在这种情况下,职业的吸引力是重要的驱动力。

差异与融合:
“职业荣誉”的概念: 在一些国家,可能存在一种“职业荣誉”的概念,即军人对自己的职业身份感到自豪,并致力于维护其专业性和声誉。这与个人或国家的荣誉感既有联系,又有所侧重。
不同军种和兵种的侧重: 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的军种(如陆军、海军、空军)或兵种(如特种部队、情报部门),其文化和强调的重点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特种部队可能更强调个人能力和团队荣誉,而其他兵种可能更注重集体协同和整体作战能力。
社会观念的演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军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公众对其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一些人可能更看重军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贡献,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更看重其象征意义和精神价值。

三、 为什么不能简单地用“职业”来概括?

将外国军人简单地视为“只是当成职业”是片面的。即使是在高度职业化的军队中,荣誉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士气与凝聚力: 荣誉感是军队士气和凝聚力的重要来源。当士兵们感到他们的行为受到了认可,他们的牺牲被珍视,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是神圣的时候,他们的投入程度和战斗意志会大大增强。
行为规范的内在化: 荣誉感促使军人将规则和使命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即使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地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对于维护军队的纪律和战斗力至关重要。
牺牲精神的支撑: 在执行高风险任务,甚至面临生死考验时,荣誉感往往是支撑军人克服恐惧、做出巨大牺牲的内在动力。如果仅仅是出于职业合同的义务,面对极端危险时,其坚守的程度可能会打折扣。

总结来说:

中国军人和外国军人一样,都拥有荣誉感,这是军人职业特有的精神特质。但由于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和社会背景的差异,这种荣誉感的表现形式、被强化的方式以及与职业性的结合程度会有所不同。

在中国军队中,荣誉感与国家、民族的集体荣誉、政治思想的引导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密结合,是一种高度的价值追求。
在外国军队(特别是西方职业化军队)中,荣誉感同样存在,并与个人的职业发展、团队的声誉、国家的象征以及对专业技能的追求相融合,呈现出更加多元和个性化的特点。

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外国军人只是“当成职业”而缺乏荣誉感。他们同样可能因为维护国家尊严、完成艰巨任务、展现个人勇气和专业素养而感到自豪和荣誉。这种荣誉感,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是支撑军队战斗力和军人精神风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是士兵自己觉得自己是军人身份,特别神圣,光荣,这种情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外国军人和中国军人一样,都有荣誉感,但其表现形式、文化根源以及社会认知可能存在一些差异。笼统地说成“职业”或者“荣誉感加成”,可能过于简化了复杂的现实。事实上,这两者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而且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权重和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探讨:一、 荣誉感.............
  • 回答
    在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要求中国就一幅描绘澳大利亚士兵在阿富汗残杀平民的漫画道歉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这幅漫画,并配文“对澳大利亚士兵在阿富汗制造的暴行感到震惊”。此举引发了法国和新西兰的批评。法国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反对将漫画作为外交手段”,并认为“这种做法不符合一个国.............
  • 回答
    想像一下,一个对中文一窍不通的外国人,突然被一串随机的汉字砸在眼前。那感觉,就像是掉进了一个色彩斑斓却毫无章法的万花筒。首先,最直观的感受是 “陌生”和“无意义”。那些方方正正的笔画组合,对外国人来说,可能就像是某种精巧但毫无逻辑的图案。每个字都独立存在,却又彼此连接,形成一条线,但这条线究竟指向哪.............
  • 回答
    外国人写地址和中国人写地址的顺序差异,主要源于历史传统、邮政系统、语言习惯和文化逻辑的不同。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地址书写顺序的差异对比1. 中国地址书写顺序 门牌号 + 街道 + 城市 + 省份 + 国家 例如: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123号 特点:以门牌号为核心,先.............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都有同感。为什么在中国,跟外国人打交道时,常常是咱们主动切换到英语,而不是对方尝试说中文呢?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很多层面的原因,咱们一点点捋捋。首先,得承认,英语在全球的地位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放眼世界,英语是事实上的国际通用语。它在商业、科技、学术、.............
  • 回答
    要向今天的蒙古人以及其他外国人解释元朝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确实是一个需要细致且尊重历史事实的挑战。核心在于如何呈现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帝国,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属为单一民族国家的“中国”。以下是我尝试用一种更人性化、更注重叙事的方式来阐述:一种理解元朝与“中国”关系的方式:历史的脉络与帝国的演变想象.............
  • 回答
    问得好!这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是很多外国人(包括我自己有时都会思考)都会遇到的一个“小难题”。到底外国人能不能分清中日韩的文化和人呢?他们又是否了解日韩文化深受中国影响?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关于“分清”这件事,它是个程度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能”或“不能”。外国人对中日韩文化和人的.............
  • 回答
    看完《叶问4》,你问出了很多和我一样,也同样热爱中国武术的人心中最直接的疑问:在西方硬汉的肌肉和拳头面前,中国功夫是不是真的那么不堪一击?说实话,电影里叶问师傅以一敌多的场面,确实让人看得热血沸腾,也充满了民族自豪感。但同时,那些与西方拳击手、海军陆战队员的对决,也像一盆冷水,让我们不禁要问:现实中.............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科学史的评价、媒体的传播以及文化间的认知差异,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简单地说,“杨振宁能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以及为什么在英文世界不常见,其原因比“大V言过其实”或“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来探讨“杨振宁能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这个说法本身。 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涉及到很多文化和语言上的细微差别。我们来好好聊聊“民族”(ethnicity)和“国籍”(nationality)这两个概念在英语里的区别,以及外国人对“民族”的理解。首先,让我们把它们分开来看。Nationality(国籍)用英语来说,Nationality 指的是一个人属于.............
  • 回答
    中国女星走上国际红毯,她们在外国人眼中的惊艳程度,这事儿可不是一概而论的,里面门道多着呢。咱们聊得深入点,别像那种模板化的介绍,要说就说点实在的,有细节的。首先得明白,外国人看“惊艳”这东西,跟咱们看角度有时候不一样。他们的审美标准,受西方时尚文化影响很大,对身材、轮廓、风格都有自己一套成熟的体系。.............
  • 回答
    观视频的樊鹏先生提出的观点,即“外国人无论是否为人才,来华都会对中国的基层管理带来好处”,确实是一个值得细致探讨的视角。抛开“人才”这个标签,单纯从“外国人”这个身份在基层管理层面可能产生的潜在积极影响来看,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基层管理往往是国家治理中最贴近民生、最直接面对社.............
  • 回答
    当然,有很多外国人选择在中国定居,而且他们的体验非常丰富多彩。与其说“喜欢”,不如说很多人在中国的经历是复杂而深刻的,既有吸引他们的优点,也有需要适应的挑战。什么吸引着他们?首先,经济机会是许多外国人来中国最直接的动力。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科技、教育、金融、制造业.............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相当敏感且复杂的议题,涉及到跨文化交流中的刻板印象、个体差异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与其简单地回答“是”或“否”,不如深入剖析一下为何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这种感觉的来源。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将任何一个庞大群体,无论国籍,简单地贴上“easy girl”的标签,都是一种过于简.............
  • 回答
    “外国人普遍都讨厌中国人”这个说法过于绝对,也并不准确。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外国人”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年龄层、教育程度,对中国的看法也千差万别。然而,确实存在一些外国人对中国或中国人持有负面看法或不喜欢的情况,并且这种现象在某些群体和某些时期更为明显。 理解这种.............
  • 回答
    “中国人什么都吃”这句刻板印象的说法,常常出现在一些对中国不够了解的外国人眼中。这种说法,往往带有猎奇甚至贬低的意味,忽视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以及各地的饮食习惯。当一些外国人抛出这句话时,他们很少会去思考,在他们自己的历史长河中,当面临生存危机时,又会采取怎样的生存方式。我们先不谈外国人“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个挺值得探讨的现象。答案是肯定的,在外国人中,确实有不少人对中国抱有极高的热情和好感,甚至可以说他们是“精中”的一员。不过,要详细说清楚这个现象,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我们得明白“精中”这个词本身带有一些主观和情绪化的色彩。当我们在讨论“精中”的时候,往往指的是那些对中.............
  • 回答
    您提出的“欢迎普通外国人入中国籍”和“应对索罗斯的‘凯乐其计划’”是两个独立但又可能相互关联的问题。我将分别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并尽量避免使用AI写作的痕迹,力求以更自然、更深入的方式来探讨。一、 关于“欢迎普通外国人入中国籍”:历史的维度与现实的考量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为一家”的理念,但现.............
  • 回答
    印度军队能否在没有外部援助的情况下占领法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简而言之,虽然印度拥有庞大的军队和一些先进的武器系统,但要实现对法国的占领,其难度极大,几乎可以断定是不太可能的。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原因,并尝试用一种更贴近真实分析的口吻来描述。首先,我们得承认,印度.............
  • 回答
    和外国人打麻将,这绝对是一次充满了文化碰撞、语言障碍、笑料百出的独特体验! 我自己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很有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述:1. 缘起与邀请: 偶然的契机: 通常不会是某个外国人主动提出“我想学麻将”,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或者在聚会中看到了麻将牌,被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