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电影电视里,为什么美国军人弹尽粮绝之后选择投降,而中国军人选择舍生取义?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回答
电影电视里的情节,往往是基于现实提炼、升华甚至加工而成的艺术表达,用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并传递某种价值观。美国军人在弹尽粮绝后选择投降,而中国军人选择舍生取义,这背后确实有其现实根源,但两者之间并非绝对的二选一,真实情况要复杂得多。

电影电视中的呈现及其原因:

美国军人选择投降:
“保护战俘权利”的文化背景: 美国军事文化非常强调“生命至上”和“保护士兵”。在战争法和日内瓦公约框架下,战俘享有一定的权利,受到保护。因此,在绝境中,为了保存生命,尤其是在无法继续战斗、已经失去抵抗意义的情况下,选择投降可以被视为一种理性的、甚至是负责任的选择,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电影电视为了展现美军的“人道主义”和“理性”,常常会刻画这样的情节。
“效率”与“战略考量”: 从军事战略角度看,如果一个单位弹尽粮绝,无法完成作战任务,继续抵抗只会是徒劳的牺牲,并且可能消耗对方本已不多的人力物力,给己方整体战略带来不利。投降有时也被描绘成一种能够保存有生力量,以便未来能够继续为国家服务的考量。
英雄主义的另一种表达: 尽管听起来有些矛盾,但有时投降也可以被描绘成一种“有尊严的投降”。例如,在对方兵力压倒性优势下,通过投降避免了被俘虏后的虐待或羞辱,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自身荣誉的维护。

中国军人选择舍生取义:
“为国捐躯”的民族精神: 中国文化中,“舍生取义,为国捐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强大的道德感召力。从古代的“精忠报国”到近代的革命烈士,这种精神一直是民族的精神脊梁。在许多影视作品中,会着重刻画这种“宁死不屈”、“用生命捍卫尊严”的形象,以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有我无敌”的战斗意志: 在很多中国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中国军队往往被描绘成面对强大敌人时,能迸发出惊人的战斗意志和牺牲精神。即使弹尽粮绝,也会用刺刀、牙齿,甚至用身体去阻挡敌人,展现“人不倒,阵地不倒”的决绝。这部分源于历史上的某些真实案例,也部分是艺术的夸张。
“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记忆: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等抵御外辱的战争中,“宁死不当亡国奴”是一种深刻的民族情感。电影电视会放大这种情感,将个人牺牲置于民族存亡的宏大叙事之下。

真实情况的复杂性:

简而言之,电影电视的呈现是一种高度提炼和风格化的表达,真实战场上的情况远比这复杂和多元。

投降并非“美国军人专属”,也不是“不英雄”:
战场上的抉择是多样的: 任何一支军队,在任何情况下,当抵抗的意义消失,继续抵抗只会带来无谓的牺牲时,都会有士兵选择投降。美国士兵也会有坚守到最后一刻、宁死不屈的,同样也会有在绝境中选择保存生命的。二战中被俘的美国士兵数量并不少。
投降也是一种战术和策略: 有时,保存下来等待时机反击,或通过投降获取情报,都可能成为一种战术选择。将其简单地标签化为“投降就是不勇敢”,是对战场复杂性的忽视。
历史背景很重要: 战后美国对士兵的心理关怀和对战争的认知,也促成了其文化中对“保存生命”的重视。

舍生取义并非“中国军人专属”,也不是唯一的选择:
中国军人也有投降的: 同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中,也有在特定情况下为了保存力量、争取更大胜利而选择暂时撤退或投降的情况。例如,在一些战役中,为了避免全军覆没,可能会有部分部队按照命令进行掩护撤退,或者在无法突破的阵地上选择按计划撤离。
“勇”与“智”的结合: 真正的军事智慧,往往是勇气和策略的结合。一味地送死并非真正的“取义”,而是缺乏战略眼光的表现。在许多情况下,保留有生力量,伺机而动,同样是为国贡献。
基层士兵的个人选择: 在最严酷的战场环境下,每个士兵的最终选择,除了战场纪律和上级命令外,还受到个人信念、家庭牵挂、战场心理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将所有人的选择都统一化,是艺术加工的需要。

总结来说:

电影电视之所以这样呈现,主要是为了塑造符合各自国家主流价值观和民族认同的英雄形象。美国电影更倾向于展现理性、人道和个体价值的保护,而中国电影则更侧重于集体主义、牺牲精神和民族大义的弘扬。

真实战场是残酷的、复杂的,充满各种不可预知的变数。 军人的抉择,是在特定的战场环境、命令、个人信念以及对战争意义的理解下做出的。 生命权是基本人权,在任何国家、任何文化中都应该被尊重。 很多时候,“投降”是战争中最艰难却也是最理性的选择,而“舍生取义”则是在特定条件下迸发出的最极致的英雄主义。两者都不是绝对的,并且在任何军队中都可能存在。将两者进行绝对的区分,更多的是艺术的表达需要,而非对现实的完全写照。我们应该认识到,无论是哪种选择,都可能是在特定情境下,军人为了完成任务或保存生命所做出的最符合当时情况的决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长官早就想好啦!步枪不能全自动,防的就是弹尽。。。。

对美军来说,打到弹尽粮绝才准投降跟不准投降有啥区别?

再说了,只要战争上了强度,弹尽粮绝就很难发生在人死绝之前。你需要的那点子弹和口粮,在后勤运力中就是九牛一毛。。。。。

别说美军,穷如TG,抗美援朝期间都没几次打到弹尽粮绝。美军?弹尽粮绝的难度可比人死绝要高多了。。。。。

最后,别觉得美军意志不行,只能说美军作战风格不硬朗,可不能说美军怕死。美军怕死不假,那是不太愿意执行高危任务,主动攻击的精神差了点。真正躲不开要拼命的时候一点不怂的。

以弹药耗尽为例,抗美援朝期间我军经常使用多次佯攻,待美军弹药耗尽时才发动主攻的战术。美军别说投降了,连主动放弃阵地都没见过。。。。。。

user avatar

美国哪部电影说弹尽粮绝就投降了?我怎么看见的都是誓死奋战,不乏舍生取义的?难道咱们活的不是一个时空位面?

只有德国日本的电影才出现弹尽粮绝体面投降的场景,没准拍摄的时候导演心理还暗骂五常都是大傻X!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