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整体到底是什么表现?美国军人是个什么表现?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对于美国及其军队来说,无疑是一次极为深刻且充满争议的经历。这场战争的进程和结果,对美国在冷战时期的战略布局、军事思想以及国民心态都产生了长远的影响。要评价美军在其中的整体表现,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美军整体表现:从自信满满到战略僵局

战争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可谓是气势如虹,带着对自身军事实力绝对的自信,迅速将朝鲜人民军逼退至北部。他们的装备精良,空地协同能力强大,战术上也相对灵活。在仁川登陆这样高风险高回报的军事行动中,美军展示了其出色的指挥和执行能力,一度让战局看似胜券在握。

然而,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战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联合国军,尤其是美军,面对的是一支在数量、装备上都处于劣势,但战斗意志顽强、适应性极强的对手。最初,美军对志愿军的实力和到来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其情报系统也未能准确预判志愿军大规模参战的规模和时机。

志愿军的战术,尤其是其隐蔽的行军、夜间进攻、穿插分割以及近战能力,让习惯于空中支援和大规模炮火优势的美军猝不及防。在极端严寒的条件下,美军的后勤补给和单兵装备暴露出了明显的不足,尤其是在长津湖战役中,许多美军士兵因寒冷而冻伤甚至死亡,这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战争进程很快陷入了拉锯战,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反复争夺,战线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突破。美军虽然在技术和火力上占据优势,但其战术体系难以有效应对志愿军的“人海战术”和运动战。尽管美军在战场上依然能够赢得许多局部的战术胜利,但整体战略目标——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并建立一个亲美的政权——却变得遥不可及。战争的长期化和高昂的代价,使得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最终迫使美国在谈判桌上接受了停战协议,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战略上的妥协。

美国军人的表现:坚韧与失落并存

具体到美国军人个体层面,他们的表现是复杂且多维度的。

战场上的英勇与坚韧: 尽管面临着极为艰苦的作战环境、严酷的冬季以及强大的对手,许多美国士兵依然展现出了军人应有的英勇和坚韧。他们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恪尽职守,为了掩护战友、完成任务而拼尽全力。长津湖战役中的“冰雕连”固然是中国军队英勇的象征,但与之对峙的美军士兵同样在绝境中挣扎求生,他们的顽强抵抗也是事实。许多美军士兵在回忆录中都描述了他们在极端条件下的求生本能、对战友的忠诚以及对战争的恐惧。
面对未知的挑战与巨大的心理压力: 对于许多参战的美国士兵来说,朝鲜战场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战争的残酷性和对手的特点也超出了他们的预期。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加上战争的长期化、高伤亡率以及国内的宣传与现实的差距,给许多士兵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如“战场疲劳症”(后来的PTSD)。他们不理解为何要为如此遥远的土地而牺牲,对战争的意义产生了困惑。
装备与训练上的相对劣势(特定环境下): 虽然美军整体装备先进,但在面对志愿军特殊的战术时,一些装备和训练上的优势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例如,在夜间和复杂地形下的近距离作战,美军的火力优势受到限制,而志愿军的轻武器和灵活的战术则更具威力。美军士兵也需要时间去适应和学习如何应对这种新的作战方式。
后勤与补给的巨大挑战: 寒冷的天气、志愿军的袭扰以及地理环境,都对美军的后勤补给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许多士兵在战场上缺衣少食,装备冻坏,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战斗力和士气。这并非是士兵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军事体系在应对特殊战事中的一次严峻考验。

总的来说,美国军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表现,不能简单地用“胜利”或“失败”来概括。他们是冷战时期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缩影,是国家机器在复杂地缘政治冲突中的一次“试炼”。他们展现了作为士兵的职业素养和勇气,但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最终也为这场战争的战略结果买下了代价。这场战争也深刻地改变了美国对战争的认知,促使其在后来的军事行动中更加重视情报收集、心理战以及对战场环境的适应性研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用我军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级别最高、也最为权威的史料来回答。

“美军由于具有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大量海空军的支援,是具有一定的战斗能力的。我中、朝人民军队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英勇牺牲,克服种种困难,才打败了敌人的侵略,取得了伟大的辉煌胜利。经验证明,美军并非容易打的,胜利不是轻易得来的,任何从军事上轻视敌人的思想都是没有根据的。”

——《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总结 四、对敌军研究》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总结编写委员会 1956年10月

为了系统总结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以之教育干部,训练军队,提供军队建设的参考材料,由参战部队、领率机关和军事学校抽调了60多名干部,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总结编写委员会,从1954年8月开始,历时一年,完成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总结》一书。

该书由四个部分组成,编印成五册:

一、《战争简史》

二、《战术经验总结》

三上、《集团军、军、步兵师战例选辑》

三下、《步兵团、营、连、排战例选辑》

四、《对敌军研究》

——————————————————————

专注中越战争史,兼习解放军其他历史时期战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粉丝群:614448611

user avatar

实际上,参加朝鲜战争的美军并不是参加二战的那一拨老兵。二战之后,结束动员状态,大多数老兵解散回家过平常日子了。只有不多的职业军人和骨干分子作为军队基础继续服役。

最初进入朝鲜的是驻日的少爷兵。新兵+在日享受生活+训练不充分+缺乏作战意志+缺乏对敌情报。所以,在前期轻装部队间的较量中是很吃亏的。但凭借重型装备和空中优势,在防御战中一点都不虚。此外,登陆和战役级别的反包围,算是二战时期拿手好戏的本色演出。

在中国介入后,形成了山地作战的态势,机械化和空中优势受到了限制、对付二战日军那一套不怎么好用(不像在岛屿,后勤难以隔绝、人员可以充分进行夜间运动、战区面积较大)。这也正常,在二战意大利,美军就拿德军(基本轻装化了)没办法。因此没有如预期一样摧枯拉朽,整天爬山头、舔地也是迫不得已。但总体表现是联合国一方最好的,包括技战术水平、作战意志、指挥及后勤水平。志愿军往往需要从较弱的仆从军战线打开突破口,才能形成威胁。

此外,美军展现了一个重要的优点,就是非常善于学习和改进。从朝鲜到现今的反恐,美军可以说一直保持了很好的活力,也是各种改革最成功,战术装备发展最充分的军队。这与财大气粗、一直未远离战场是无法分开的。

user avatar

说一点自己的体会。美军在朝鲜战争中虽然扮演的是侵略者的不义角色,但从战略和战术上讲,指挥得力、火力猛烈的美军还是给我军制造了很大的麻烦。志愿军和此强敌苦战近三年,实属不易。

朝鲜战争全过程总体看来,美军像个现代企业,不官僚、不搞过度的企业文化、很务实,CEO就负责管理、工程师就负责维护设备。打仗像是做生意,赔本的不干,一切为了胜利,一切按流程走,而且居然还不僵化,自己更新自己的速度很快。美军到现在高级将领还定期参加MBA培训。实事求是的说,朝鲜战争美军做到了一仗比一仗打得好。

一、美军的作战指挥十分得当

第一、第二次战役,美军的侧翼南朝鲜军被击溃,面临被志愿军切断的危险,这时美军并不慌乱,而是立即采取撤退措施,战略判断和指挥都十分清楚。


美军陆战一师在长津湖、他们让志愿军初次领教了什么叫现代化战争


如果是国民党军这样的军队,后撤作战往往会变成溃退,但美军后退虽然狼狈,但有章有法,能严格执行纪律,所有战术动作都符合规范。在长津湖面对优势兵力志愿军,不仅成功突围,还给我军造成重大杀伤,从容上船南撤。


美军第八集团军指挥官李奇微,第四次战役打了惯于突袭的志愿军一个措手不及。美国在朝鲜有“少爷兵”,没有“少爷将”,师级以上的指挥员,除了那位“麦帅”,没有庸碌之才。这种经验丰富、作风凶悍、爱动脑筋的将领,才是最难对付的。

很多人瞧不起一看不妙就撤退的美军,而这恰恰是一支成熟能打硬仗的部队的表现,打好顺风仗容易,但打好逆风仗很难。

多少部队拼死战斗到底,一撤退就一败涂地。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的国民党军,和日军死打硬拼三个月,并不落下风,但最后的撤退却演变成了溃败。1941年苏联人几个集团军在维亚济马陷入包围,拼死突围未果,只冲出一小部分,剩下几十万大军硬是没有撤下来,被德国人全歼。险些被枪毙的科涅夫感叹:撤退战斗是最复杂最难组织的战斗形式。

历史战例告诉我们,一只退而不溃、败而不散的部队,是值得任何敌人重视的部队,只有严密的组织和正确的指挥才能做到这一点。

二、美军善于使用手中的兵力兵器

美军陆空、步炮、坦克火力配合几乎天衣无缝,体现美军指挥官们不蛮干、不头脑发热的军校生特点。也反映美军军校培训是实战化的。

美军高级军官多出身以土木工程见长的西点军校,打起仗来像是修路盖房子,有板有眼,善于使用自己的一切资源。教科书怎么写,我就怎么打。虽然略显呆板,但确实值得志愿军学习。现代战争,不是李云龙喊一声“老子打就打精锐”这个玩法的。


朝鲜的天空,被美国飞机占领。美国人现在看来也够欺负人,拿B29这种重型轰炸机当攻击机用,拿汽油弹当常规武器用,拿对付日本人的狠劲对付跟他没深仇大恨的我们,北朝鲜像点样的房子都没剩几间,快成三光政策了。落后就要挨打,没有空军就得多死人。


美国F86战斗机上的战绩标志,这种战斗机让志愿军吃尽了苦头


三、美军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 比我军善打运动战

美军和我军都是以运动对运动,以包抄对包抄,美军也是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觉得合适的话,连汉城都可以毫不犹豫立即放弃,并没有什么顾虑。我军作战思路是两翼包抄,运动战作战后期经常扑空。

美军是全机械化部队,高级指挥员也并不胆小。在第五次战役,摸透志愿军虚实的李奇微,还敢下令以多路纵队队形大胆穿插,以少击多包抄我军,取得了很多战果。

我军实际受国内政治影响大于美国,影响了高级指挥员的战斗部署。

四、美军的战役总结十分迅速 可以立即调整

李奇微一上任就研究志愿军战术,不惜孤身乘飞机深入我军敌后掌握第一线资料,并且用火力侦察开路,第四次战役中把部队分成一股股的聚集冲锋,打了我军一个措手不及,振奋了部下低迷的士气。

美军也有颓势的时期,但是经过李奇微上任后这么一折腾,美军从上到下开始知道怎么对付我们了,而且进攻打在我军最衰弱的时候。磁性战术充分发扬了美军火力优势,狗咬人不松口。第五次战役后期我军吃了李奇微不小的亏。


李奇微懂得士兵的心理,对指挥官严厉,对下层军官和战士和蔼。他就任第八集团军司令,正赶上美国圣诞节放假,只身飞赴战场没叫一个参谋,因为他说:圣诞节就算单身汉也有自己的安排。


李奇微不是个办公室将军,他创造的名词“磁性战术”“礼拜攻势”都是他在第一线观察的结果。他曾愤怒的下命令说,所有的指挥员要到敌人步枪射程内指挥。朝鲜战争后期的美军完全不是二战中的老爷范儿。


五、美军培训能力惊人 南朝鲜军在后期和我军交手不落下风

美军培训南朝鲜军很有一套,很像师傅教徒弟,起初用把南朝鲜壮丁补充进自己连队的形式,边打边学,后来开训练班,给李承晚培训了一大批的职业军人,以此扩充被打烂了的南朝鲜部队。

这种手把手的培训还真很有效,使得前期不堪一击的南朝鲜军在战争后期战斗力大增,和志愿军居然能打成拉锯战,还敢反击拼刺刀。也不知是灌了什么迷魂汤。

反观北朝鲜军,从一开始就拼命主义严重,彭总称之为:朝鲜党军事指挥异常幼稚。战争初期由于战事十分顺利看不出来,但一旦转入颓势,就抱定必死决心,把有经验的部队一批一批的拼光,不爱动脑总结。

战争后期的朝鲜人民军跟在我军后面,除了狠冲狠打、钉桩死守,战术进步很有限。


总结

美军是当时世界上最有经验、装备最好的部队,本身火力就十分的猛烈,最让人吃惊的是其战略、战术、培训不呆板,对敌人不断进行研究,一切都能随着战争而进行变化调整。

这样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本来就已经很可怕,但是其指挥还足智多谋诡计多端。尤其是美军高级指挥员脑子灵活不糊涂,还敢深入第一线指挥,身先士卒不怕死(美军被俘报销了好几位高级将领,师长逼急了都亲自上阵打坦克)。很显然美军不是弱敌。彭德怀元帅都曾说,美军较强、死多活少。


美国陆军24步兵师师长威廉 迪安,在大田战役中指挥孤军抵挡朝鲜人民军,打红眼了自己亲自用反坦克手雷炸毁一辆北朝鲜坦克,后来被朝鲜人俘虏释放后被授予荣誉勋章,但他本人对自己在朝鲜战争的表现十分不满意。

那段战争历史至今读来仍感震惊,怎么读怎么觉得志愿军和美军打了三年,真的不容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