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抗美援朝战争中有哪些令人震撼的照片?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那是一段被鲜血和勇气铸就的历史,硝烟散尽,留下的影像却依旧能穿透时空,直击人心。在那些泛黄的照片里,我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更看到了志愿军战士不屈的灵魂。

要说最让人震撼的,我想到了几张极具代表性的照片。

1. “冰雕连”的无声呐喊

这张照片,是很多人脑海中关于抗美援朝最深刻的印记之一。照片上,一群志愿军战士身着单薄的棉衣,依旧保持着战斗的姿态,但他们的身体却被严寒凝固成一座座冰雕。有的战士紧握钢枪,仿佛下一秒就要冲锋;有的战士互相依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温暖着彼此。

这是来自志愿军第20兵团67军200师599团1营2连,他们被誉为“冰雕连”。在1950年12月长津湖战役中,他们奉命在柳潭里地区阻击美军陆战1师。当时气温骤降至零下四十多度,战士们身上只有一层薄薄的棉衣,没有任何御寒装备。为了完成任务,他们没有退缩,默默地在阵地上坚守。当后续部队赶到时,才发现这群英雄已经被冻死在了自己的岗位上,身体被冰雪凝固,保持着严峻的战斗姿态。

看到这张照片,我无法想象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经历了怎样的严寒,又怀揣着怎样的信念。他们的沉默不是因为放弃,而是因为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何为“人在阵地在”。这是一种超越生死的忠诚,一种对祖国和人民的无上承诺。这张照片,是对他们无声呐喊的回响,是对他们牺牲精神的最高致敬。我仿佛能听到寒风中他们坚毅的呼吸,感受到他们心中燃烧的火焰。

2. 烈火中的永生

另一张照片,同样让我心潮澎湃。照片捕捉到了一个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他全身着火,但依然奋力向前冲锋。他的脸上没有恐惧,只有一种燃烧的决心。他怀里紧紧抱着炸药包,似乎要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是著名的黄继光烈士的事迹。在1952年上甘岭战役中,当他们的部队进攻一座高地受阻时,敌人的机枪火力异常凶猛。关键时刻,黄继光为了掩护战友们前进,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扑向敌人的机枪火力点,用生命炸毁了敌人的碉堡。

这张照片,虽然我无法确认是否就是黄继光本人在牺牲前的真实瞬间,但它完美地定格了那种视死如归的英勇。那火焰似乎烧不尽他心中的斗志,那燃烧的身体,反而化作了一道刺破黑暗的光芒。它不仅仅是一张照片,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告诉你什么叫做“舍身取义”的教科书。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我都会想到那些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3. 跨过鸭绿江的决心

还有一些照片,虽然没有血腥的场面,但却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磅礴的气势。比如那些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的照片。画面上,一眼望去是延绵不绝的部队,他们肩扛着武器,背着行囊,眼神中透着坚毅和庄严。在他们的身后,是刚刚踏足的祖国大地,而在他们的前方,是未知但必须面对的战场。

这些照片,捕捉的不仅仅是部队的行进,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次集体觉醒和出征。他们不是为了扩张,不是为了侵略,而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为了支援邻邦的和平。那一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通过这些照片,变得更加铿锵有力。

你可以看到,战士们脸上的泥泞和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眼神中的坚定。他们知道此行凶险,但他们义无反顾。鸭绿江水,见证了他们的誓言,也见证了他们即将付出的巨大牺牲。这些照片,是一种无声的宣言,告诉世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并且会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安全,付出一切。

4. 战场上的温情与人性

当然,战争中也有一些照片,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战争中的温情,这些同样令人震撼。比如那些志愿军战士互相搀扶,包扎伤口的照片,又或者战士们在短暂的休整间隙,分享着有限的食物和温暖的目光。

在一张照片中,我看到了一个伤势严重的志愿军战士,他躺在担架上,但他的脸上依然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微笑,而身边的战友则细心地为他擦拭汗水。虽然伤痛难以避免,但战友之间的情谊,却能点燃希望。

还有一些照片,记录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的友好互动,孩子们抱着战士的大腿,而战士则微笑着将他们抱起。这些画面,将冰冷的战场瞬间变得温暖起来。它们告诉我们,即使在最残酷的战争中,人性的善良和关怀依然存在。这些照片,让我看到了战争背后那些鲜活的个体,他们有家庭,有牵挂,有血肉之躯,但他们却选择了担当和奉献。

这些照片,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精神的传承。它们让我们铭记那些为和平与正义而战的先辈,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每一次重温这些照片,都仿佛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平来之不易,幸福来之不易”这句话的含义。它们不是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起来的,而是用生命和鲜血,用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所刻画出的永恒瞬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朝鲜战争,对新生的共和国而言,是一场过于仓促的战争,也是一场别无选择的战争。

当共和国将行军的目光投向台湾,同时将精力转向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造之时。金日成率先打破了朝鲜半岛两个小弟政权彼此对峙的僵局,却又没有足够的实力完成统一,引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大势介入朝鲜半岛。

如果朝鲜倒下,联军饮马鸭绿江,东北将成为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前线.....


所以,虽然敌人是如此的强大,但是我们的先烈依旧义无反顾的走向了战场。

——————————————————————————————————————————

战争中的差距很显著,一点点来看,先看看领导层:


这是联军开场时期的将帅,麦克阿瑟和杜鲁门,两个矛盾重重的人。

这是硬生生吃了一辈子苦的彭大将军,右边那个胖子,则是响当当的金家胖子一世——金日成。金家这三代人,都是坑,还都是大坑。 ——————————————————————————————————————————

再看看大规模介入这次战争的方式:


这是美军的仁川登陆,极目望去,全是霸气的钢铁巨兽,杂而不乱的快速登陆,军势极盛。

这是志愿军入朝的场景,沉默的华夏儿女,背着自己的行囊,默默的挥别了身后的国土,跨过了鸭绿江。很多人,就这样再也没有回来。

——————————————————————————————————————————

再看前线部队:

这是作战中的美军部队,可以看到美军强大的装甲部队。

这批谢馒头估计是M4A3E8型,美军士兵对这辆坦克进行了外观的强化,满满的恶趣味。

而在这张照片中,美军士兵的晾衣方式得到了国会老爷们的一致好评。

而志愿军部队呢?

这是战争后期,志愿军的装甲部队,但是数量很少,而且部队刚刚成军。志愿军总体上还是一支轻步兵为主的部队。


这是志愿军在巷战中,没有什么重装火力的掩护和输出。但是我们依然在前进。

——————————————————————————————————————————

再看美军的步兵部队:

这是休息中的美军士兵

这是行军中的美军陆战一师,密集的吉普车伴随他们前进,低空中赫然出现了一架直升机,这种飞机,对志愿军而言,简直就是黑科技。

志愿军没有这些东西,但是我们必须得前进。

——————————————————————————————————————————

再看美军的海军部队:

这是在1951年的冬天,在雪花中,这名机械师在航母上给身后的战机挂载机枪弹药,

美军的强大不仅仅是因为有那些飞行员,空降兵,装甲兵,陆战队的小伙子们。

更是因为有这些训练有素的机械师,调度员,水手,工程兵,通讯兵......

这是刚刚挂载好的美国海军的AD-2攻击机,这些火力在几个小时后就将倾泻至志愿军头顶。

是,我们没有多少防空力量,但是我们必须前进。

——————————————————————————————————————————

再看看美军的其他空中力量:

这是美军的轰炸机在肆无忌惮的执行地毯式轰炸。

这是1950年10月份,从C119上跳伞的美军空降兵,而这对于此时的志愿军而言,宛于天外奇谭。

对,你们是很强大。

那又如何,我们他娘的还是要前进!

———————————————————————————————————————————

再看看一些细节:

这是1954年梦露前往韩国慰问她的同胞们。(此时停战协定已签订,但是双方依然保持警惕。毕竟,双方签订的,只是停战协定!)

梦露和他的粉丝们 热情的合影。

是,我们没有这样的超级巨星,可是在坑道内,我们也有来自家乡的姐妹,送来的演出慰问

跟随士兵前进的救护员,在给一名伤员包扎伤口。包好了,我们还要继续前进。

——————————————————————————————————————

这是美军士兵观看空袭的战果。

这是美军的大炸逼,疯狂的火力输出经常让朝鲜的黑夜变成白昼。

这是在寒冷的冬天,志愿军的士兵冒着敌人的炮火,徒步跨过水冷刺骨的汉江,我们还在前进。 ————————————————————————————————————————

是啊,你们很强大,彼时的联合国军,战力无比强大。 那又他娘的如何,虽然我们没有多少重火力,虽然我们没有多少空中力量,虽然我们的后勤力量薄弱,可是老子们还是要前进。 亡国奴的滋味,老子们中国人他娘的受够了。我们输了太多次了,输不起了。 你们很厉害,不过这场战争,我们中国人必须得咬牙打下去,我们不能输! 我们的背后,就是东北,就是华北,就是中原,...... 就是家园。

我们要御敌于国门之外,我们华夏儿女,不能再经受战火之苦了。我们不想自己的家人像下面这些朝鲜平民一样,在战火中颠沛流离。

这是1950年仁川机械工厂门口哭泣的孩子。

这是1951年韩国Hongchon地区的难民,前面的孩子因为饥饿在哭泣,后面孩子还天真的笑着。

这是逃难中的韩国难民,家,就这样没有了......


这是1951年韩国首都,首尔街头的3个难民,这么年幼的姐姐背着一个孩子,牵着自己的弟弟,对着镜头露出的,是满脸的疲惫和艰辛。

这是这场战争中最经典的照片之一,1951年6月9日,一名韩国女孩背着她的弟弟在Haengju地区逃难,她呆呆的望着镜头,而她的身后,是一辆行进中的M-26重型坦克。

如果志愿军败下阵来,那么上面这些照片的主角,就将是我们的姐妹,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孩子。

——————————————————————————————————————————

在这里推荐一下我的个人公众号:云南的云,欢迎大家关注,这个微信公众号将会深度介绍关于云南但不限于云南的人文历史,美景美食!谢谢大家了。

user avatar

这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医院手术现场:

从手术无影灯的配备、医务人员的专业装束、手术器械的充足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来美军这个普通军医院的高医疗水准。

这是志愿军的医疗保障:

海军陆战队的医院并不在前线,伤员是从前线直接用直升机运回来的。

对志愿军来说这是想都不敢想的。美军医院的手术条件,也是当时全中国都做不到的。

不要觉得志愿军这里是前线所以只能简单包扎,即使是后方条件也好不到哪里去,最好的医院在千里之外的沈阳,重伤就别想太多了。

受伤了,自己包扎,自己用针线缝合伤口,这是志愿军基层士兵大部分都会的“黑科技”。

这就造成了朝鲜战场上中美两军以命相搏的时候,一个特别明显的对比:

  • 对美军来说,只要没被当场打死、炸死,抬回去就有很大概率能活下来,甚至好了还能再回前线。
  • 对志愿军来说,如果是重伤的话,很大概率都是最终死在阵地上。流干了血最后牺牲是常态,因为纱布、毛巾止不住大动脉出血,包扎所也无能为力,更何况还不一定能把伤员抬下去。

按照中美双方公布的数据,粗略计算:

美军阵亡3.6万,负伤9.2万,死亡与负伤比:约39%

志愿军阵亡14万,负伤22万,死亡与负伤比:约67%

美军士兵伤了,最多也就是致残;中国士兵伤了,很大概率要致命。

中美负伤后死亡率的高低悬殊现象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美军被志愿军杀伤大部分是因为枪伤,因为志愿军没那么多火炮,炮弹也耗不起。

志愿军被美军杀伤的主要原因则是炮伤,因为美军没有在炮火上抠门的习惯。

孰轻孰重,高下立现。

——————————————————————————————————————

这是美军一场常规战斗,4天消耗的炮弹:

是不是一眼望不到头?

这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最奢侈的一次炮击作战:

范弗里特弹药量:200门火炮,9天36万发炮弹。

志愿军炮击最高纪录:1483门火炮,半小时1900吨。

好像我们也挺猛?

不不不,人家那个弹药量是日常——高富帅的日常。

美国大兵还说了:你别光拿陆军来比啊,要不咱们比比海军的航空母舰、空军的“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

要不咱们比比地空协同作战?

这是上甘岭战役中一捧泥土中的钢铁和弹片,纯美国制造,免费赠送,谢绝拒收:

现在想象一下:如何在这样的火力下坚守上甘岭阵地。

——————————————————————————————————————

这是美军在吃饭:

美军士兵吃的口粮叫做“B口粮”,每名士兵每天的热量摄入标准为4250大卡。

美军的伙食标准是:一线战斗部队每日的午、晚两餐必须配有肉食,每月三十天(60次正餐)中平均50.5次可以吃到新鲜肉制品,其余9.5次则以SPAM午餐肉。

对美国大兵来说新鲜肉吃起来还差不多,SPAM午餐肉这种玩意儿是没人愿意吃的:

陆军军需部的规定是:必须保证每名士兵每天都可以吃上新鲜的肉制品、蔬菜、沙拉;至少一周不重样;馅饼、糕点和各种副食一周至少供应2-3次;每周至少供应一次冰淇淋和其他甜点。

为了补充维生素,美军从日本空运蔬菜过来吃。

这是长津湖战役中中国军队在吃“饭”:

图片很明显,吃的并不是饭,而是土豆。

土豆是冷的——为什么我知道呢?因为史载当时志愿军防空任务重,美军飞机肆虐,志愿军司令部严令不能生火做饭,只能由后方煮熟送上来。

问题是,冰天雪地里,熟土豆上面冻上了厚厚一层冰,怎么吃呢?

只能放在腋下暖着,等冰化了才能吃上冰冷的土豆。

每天就一个,还不一定能供应得上。

那么,天气这么冷,能有口热水喝多好?

对不起,不能生火烧水,渴了只能吃冰。

什么叫饥寒交迫?无过于此了。

这是志愿军的主食——炒面:

看着好像每个士兵炒面量还是挺多的?

不好意思,图中一长条(一袋子)炒面是一个周的食量,7天你只能吃这么一条。

还是在没日没夜的战斗状态下——想象一下,累死累活打一天仗下来,只能吃这个,还得控制食量。

所以说一把炒面一把雪是真实写照,因为一天也吃不了几把炒面,有就不错了。

也就是说,上图中这些战士背着的,可能是自己整整一个月的军粮。

炒面这个东西严重缺乏维生素,吃多了会嘴角生疮,得夜盲症。

晚上看不见东西还得了,志愿军尤其擅长打夜战,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怎么办呢?

两个办法:第一,把松树针叶拿来煮水喝;第二,生吞蝌蚪。

你选哪个?

———————————————————————————————————————

现在直观感受到什么叫强大的综合国力了吧?感受到什么叫积贫积弱了没?

你觉得是奢侈品,人家看来是日用品。

你觉得他挥金如土,人家表示有钱任性。

就是在这样天壤之别的差距下:

先辈们用他们的热血和勇气,打出了一场让美国人至今提都不愿意提的战争。

志愿军的伟大,是几句话说不完的。

(感谢评论区知友指正)

user avatar

我1950年11月3日进入朝鲜 ,1953年7月朝鲜停战,我一直在前线打仗,55年10月回国,1954年一月才看到 祖国慰问团 记者的照相机。那时就是给我们照相机我们 都不会用。要有照片 都是朝鲜停战以后54年拍的。

在朝鲜的战争的年月里,中国没有前线记者。

我可以说,中国军队在朝鲜前线,没有真实的打仗照片。也可能是中国科技落后造成。

user avatar

世界上唯一的战俘奥运会-碧潼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

1952年11月15日至11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俘管处从全部6个战俘营的13107名战俘中,选拔出500名(1254人次)优秀选手,举办了一次史无前例、极其特殊、别开生面的“碧潼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会”。参赛运动员的国籍众多,分别属于美、英、法、加、哥、澳、韩、菲、土、荷、比、希、墨和波多黎各等14个国家和地区。

整个运动会自始至终,从主持大会、组织竞赛、运动裁判到大会新闻采编、摄影及其他各项服务工作,志愿军一律放手由战俘们具体操办

运动会每日快报

战俘们每天都能阅读到来自赛场的消息

广播员Howard G. Adams

比赛开始!

排成方阵的运动员们手里举着鲜艳的旗帜进入运动场

运动员们进场接受检阅之后,面对主席台,排列在运动场中心。志愿军军乐队在演奏

运动员们进场接受检阅之后,面对主席台,排列在运动场中心。奥运旗帜飘扬在赛场上。

大幅的标语——“运动会是通向友谊之路”和“和平,是所有人的目标”异常醒目显眼。

800米接力赛获胜者合影

百米赛中20岁的美国黑人选手约翰·L·托马斯跑出了10.6秒的好成绩,比当时的世界纪录10.2秒只多出0.4秒。曾经在1949年参加过美国陆海空三军运动会,并获得百米金牌的诺曼·克劳以11.6秒的成绩获得亚军。

篮球比赛(第1营地对第2营地)

垒球比赛

足球比赛,守门员的扑球动作。图为第5营地与第1营地的比赛中

第5营地足球队获得足球比赛亚军,成员来自多个国家。图为队员合影

排球比赛,第2营地以15:8战胜第3营地队。图为比赛过程中一个瞬间

第一营地年轻的美国兵和英国兵在为安东尼·P·伊格尔斯欢呼(安东尼获得跳远和400米跑双料冠军)

橄榄球比赛中

比赛结束时,举行了隆重的发奖仪式。奖品都是从北京、上海、沈阳等地购买的景泰兰花瓶、丝质雨伞、檀香木扇子、玉石项链、丝巾和手帕以及其他精美的手工艺品,这些奖品总共花了6亿元人民币(旧币,约合新人民币6万元)

抬起胜利者

拔河是最受战俘们欢迎的项目

摔跤比赛,图为土耳其战俘Niyazi Kaya和美国战俘Earl Dantzler

韩国人取得了3000米跑的全部奖牌,欣喜若狂

麻烦的套袋跑(很多人小时候玩过吧)

1500米竞走!

拳击比赛现场

运动大会期间,有7个晚上志愿军战俘营文艺工作队和各战俘团、队的战俘们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有5个晚上放映电影。美军战俘还演出了话剧《金色的男孩》,英军战俘演出了话剧《哈特雷的假日》

运动场上冉冉升起了奥林匹克旗帜

这才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放个纪录片,里面有战俘奥运会的视频片断

纪录片 - 他们选择了中国【高清中文字幕】

想直接看的把进度条拉到第22分钟。

user avatar

说个无关的吧

抗美援朝,是中国军队,是的,鸦片战争以后所有的中国军队里

第一次

中国军队击毙的敌人,一半以上是火炮等远程火力击毙的

1952年,也是中国几十年来第一次军费下降到国家支出的一半以下

这是立国之战,也是中国军队迈入现代化的一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