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抗美援朝中四川籍烈士远多于其余诸省?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安全,无数英雄儿女壮烈牺牲。在这些英勇的战士中,四川籍烈士的数量确实是所有省份中最多的。要详细解读这一现象,需要从历史、地理、人口、经济以及当时的动员机制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历史渊源与军队构成:四川的红色基因与兵源优势

四川,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军事重镇,孕育了深厚的军事文化。在近现代中国革命史上,四川更是红色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红军长征的起点和重要区域: 四川是红军长征经过最长、最艰苦的地区之一,西路军、红四方面军等部队都在四川活动,留下了无数革命先烈的足迹。这使得四川人民对革命事业有着更深厚的感情和认知,也为我军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军事人才和坚定的革命意志。
解放战争中的主力军: 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刘伯承、邓小平为代表的刘邓大军,其主力部队很大一部分就来自四川。这些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历经战火洗礼,战斗经验丰富,战斗意志顽强,成为了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骨干力量。这些部队在建国后,也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主力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兵员的选拔与征召: 当时解放军的兵员构成,很大程度上是继承了革命战争时期的部队。由于四川在革命战争时期提供的兵源基数就大,且部队素质相对较高,因此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兵员征召中,四川籍战士自然也就占据了更大的比例。

二、 人口基数庞大:兵源的天然优势

这是最直观也最重要的一点。四川一直是中国人口大省,截止到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四川省(包括当时尚未单独划出的重庆)人口总数约占全国的10%左右。

基数决定总量: 即使兵员征召的比例在全国范围内是相对均衡的,但由于四川庞大的人口基数,其征召到的适龄青年人数自然就会远超其他省份。就好比一个班级里,人数最多的那一排,即使每人分到的糖果数量一样,他们获得的糖果总数也肯定是最高的。
广泛的动员: 战争爆发后,全国范围内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兵员征召。四川作为人口大省,其征召的适龄青年数量自然非常可观,这也直接导致了参战四川籍战士的总数。

三、 地理与经济因素:相对落后与“保家卫国”的紧迫感

虽然四川在军事上有着深厚的底蕴,但从整体经济水平来看,当时的四川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依然存在差距。

国家建设的需要: 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尤其是在经济建设方面,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然而,为了应对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威胁,保家卫国的战争动员是压倒一切的。
“保家卫国”的号召: 抗美援朝的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对于当时相对欠发达的地区,例如四川,人民群众可能更深切地感受到外部威胁对自身生活和国家未来的影响。参军入朝,既是对国家召唤的响应,也是一种“保卫家乡”的朴素情感。
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 相较于沿海一些经济更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更高的地区,四川的青壮年参军可能在经济上的顾虑相对较少(当然,这并不代表不顾虑,而是相对而言)。他们可能更愿意响应国家的号召,为民族的未来而战。

四、 动员机制与部队安排

解放军的组建和动员,往往会考虑部队的地域倾向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烈士的地域分布。

部队的“根基”: 很多部队在建军时期乃至解放战争时期,就形成了以某个地区兵源为主的特点。这些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自然会承担重要的作战任务。例如,第四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等主力部队,其兵源构成中四川籍战士都占有相当比例。
志愿军的组成: 志愿军的组成并非是完全打乱重组,而是以原有的解放军部队番号为基础,进行了整编和动员。因此,那些在解放战争中由四川籍战士为主力部队组成的军、师,在抗美援朝中,其派出人员的四川籍比例也就自然较高。
战场分配: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经历了多次战役,很多战役都异常惨烈,伤亡巨大。四川籍战士所在部队在某些关键战役中的集中部署,也可能导致了特定时期四川籍烈士数量的增加。

五、 历史的沉淀与民族精神的体现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无数战士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最可爱的人”。四川籍烈士数量的突出,更是四川人民英勇无畏、甘于奉献精神的体现。

“无川不成军”: 在很多战役的记录中,都提到四川子弟兵英勇善战的身影。他们敢于牺牲,勇于冲锋,在最艰苦的战场上留下了自己的鲜血。
历史的铭记: 烈士的英名是共和国的基石。四川人民以如此巨大的牺牲,为国家赢得了和平,他们的名字和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总结来说,四川籍烈士远多于其余诸省,是历史、人口、经济、动员机制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川深厚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军事人才储备,为志愿军提供了大量素质过硬的战士;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参战和牺牲的总人数自然占据优势;在国家危难之际,四川人民也以实际行动,将“保家卫国”的誓言化为血与火的实践。四川籍烈士的英勇事迹,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用生命捍卫了新中国的尊严和安全,他们的牺牲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真谈不上“抗美援朝中四川籍烈士远多于其余诸省”,相对于所在地区人口,四川的每百万人口牺牲的烈士大约是6.85,排在吉林(17.12)、黑龙江(7.46)和辽宁(6.92)之后列第四位,相对来说吉林到可以说“抗美援朝中牺牲烈士远多于其余诸省”。

再比如北京和上海牺牲的烈士总量排名都很靠后,但相对于其所在地区人口排名在第10和第11位,在28个区域里排名还是很靠前的,要高于烈士总数比较多的人口大省河南、江苏和广东的。

user avatar

拿死的人多来秀,这是果粉逻辑。


补充:

这个数据看着还蛮有点小意思。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到第四次战役,从国境线开始到越过三八线,打穿半个朝鲜,主要靠的是原东野的一二三五四个纵队,即改编后的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二四个军。

四次战役实在支应不过来,把起义部队五十军按到南汉江顶缸,闹下好一通埋怨。

抗美援朝全场一共就七次大规模作战,五次战役加上五一年夏秋防御作战以及金城反击战。

主要由东北人组成的四个军顶一半多,够意思了吧?这就是表里辽宁吉林黑龙江那三万人的主要来源。

当然,我们知道,吉林人、散装茅台爱好者王某某从军后补入了九兵团序列,想必在寒带高原冻脱了相的华东部队里面也有不少东北新兵。

华北各省市的伤亡,比如河北那一万多,想必不是填到临津江南岸,就是填到铁原血战,我们敬爱的革命元勋、永远正确的彭大司令官一张嘴就要给63A补两万人,想必牺牲指战员不在少数。

十九兵团在华北组建以后在一野序列下进军大西北,应该补不到很多四川兵,一野四川兵多,可跟华北野没有关系。

那四川兵这三万人是填到谁的部下了?

抗美援朝最有名的败仗就是六十军一八零师阵前溃散,那这个军是怎么回事,麻烦百度百科,我也不多说啥。

经略四川的是二野。

我头前抖的机灵的意思是:不会打当然死的多,死的多能代表什么?什么也不代表,总得来个庸俗分析法,讲究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上甘岭的主力是12A15A,这号绞肉机还能少的了死人?黄继光不就是四川人么?

对不起,肉磨子仗让四川人赶上了,我个人表示沉痛哀悼。

这个运气算不算好我不知道,但是非要按省籍吹,我作为辽宁人,是不认这个账的。

我们东北人背的锅比上甘岭大。

user avatar

因为四川人没经历过解放战争的淬炼,都是新兵不会打仗。再加上战斗热情高、不怕牺牲,所以当然是伤亡巨大,战果……

相反,东野和华野,比如38、39、40、20、27,这些山东和东北人,都不知道打多少年仗,基本可以称得上地表最强步兵了。

比如葛岘岭阻击战,38军一个排,在遭到了上百架次空袭,挨了三千发炮弹的情况下,自身零伤亡,击毙美军215人!电影都不敢这么拍!

另外,38军在对美国第二师和其他援军的时候,没有炮,只有轻武器,三万对三万,就让美国人伤亡了五千!联合国军总共伤亡一万多!

后来的汉江阻击战,更是兵力一比二,火力一比五十,而且侧翼的50军和朝鲜第一军全都被打的不得不撤退了。就三十八军老哥一个背水列阵,三面被围……这是换谁来都得被消灭的绝境,可美国人连打败他们都做不到!甚至没法逼退他们!整整半个月,三十八军在奉命撤退前,只丢了一些最前沿的外围阵地!真真正正的万岁军!

这一仗惨烈到不但美国和南棒从来不提,甚至连中国都不怎么愿意提,说起汉江阻击战,说的全是50军打得怎么怎么好……

等到三十九军,由于没打过长津湖和汉江阻击战这样的苦战,所以别看打满全场、战功显赫,还打出了常胜军的威名,但人家伤亡真不大。

反观49年以后入伍的新兵,不止四川人,所有地方的新兵都包括在内。训练不足、装备不好、革命热情高涨、不怕牺牲,再加上敌人空前强大,伤亡不大就见鬼了。

user avatar

因为抗美援朝最血腥的上甘岭战役,是原二野的15军打的,很多战士(包括黄继光邱少云)都是二野解放大西南时在四川参军的

user avatar

查一下各省人数再结合着看?52 53左右的人口数据,万为单位,四川6400+,辽吉黑三省合起来刚过4000,辽1800-1900波动,吉林黑龙江1100左右,河北3200+山东4800+山西1400不到。另外你图片的数据不知道是不是统计口径问题,与能查到的其他网站的统计数据相比,其他省波动不大唯独四川的数据多出来9000左右,现在可以搜索到的数据里关于四川的牺牲人数有21000+和30000+两种口径,但介绍30000这个数据的来源不是太多。另,目前查到的较确信的牺牲总人数是18.3万,按21000+列出的各省数据相加总数和18.3相近。

经知友提醒,确实有重庆当时在四川的因素未考虑,其9000+的烈士数加上21000和30000对上了。另外牺牲总数18.3w和19w+应该是统计标准更新和部分遗漏补充的结果。但只看各省烈士总数却不关注各省人口和当时基础也实在说不过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安全,无数英雄儿女壮烈牺牲。在这些英勇的战士中,四川籍烈士的数量确实是所有省份中最多的。要详细解读这一现象,需要从历史、地理、人口、经济以及当时的动员机制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历史渊源与军队构成:四川的红色基因与兵源优势四川,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军.............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充满传奇色彩的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统称中朝军队)在装备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能够击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这背后有着多方面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这绝非简单的“勇气”或“数量优势”可以概括,而是战略战术、政治军事考量、国际形势以及双方意志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
  • 回答
    抗美援朝,一股力量悬殊的挑战,中国为何敢于应战?这绝非一时冲动或盲目自信,而是基于对国家命运、国际形势和自身实力的深刻考量,是一场在极端困境下,为了生存和尊严而做出的战略抉择。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家生存的威胁。 当联合国军,尤其是美军,一路高歌猛进,逼近中国东北边境鸭绿江时,中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
  • 回答
    铁原阻击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确实关乎全局,为志愿军后续的战略部署和战术调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然而,相比于上甘岭战役,铁原阻击战的名气确实较低,甚至可以说“默默无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战役的性质和目标差异: 上甘岭战役: 这是.............
  • 回答
    关于抗美援朝时期,中苏空军有没有可能打击美国航母特混舰队,以及如果真有那么一回事儿,击伤击沉美军航母会有什么后果,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军事层面的较量,更牵扯到地缘政治、战略意图和国际关系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当时的历.............
  • 回答
    长津湖战役,在中国被誉为抗美援朝战争中“决定性的胜利”,这一称号背后,是无数志愿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壮丽史诗。要理解这场战役的胜利,我们得把目光拉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生死存亡的关头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起初中国并未直接参战。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后,一路北上.............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关于谁挂帅出征的问题,自然也会有各种考量和讨论。虽然刘伯承元帅是我军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其军事才能和经验毋庸置疑,但从历史背景、具体条件以及政治考量等多个角度来看,为什么没有由刘伯承挂帅,是可以进行详细分析的。一、时任领导层与彭德怀的优势分析1. 毛泽东的最.............
  • 回答
    抗美援朝,这场新中国成立后最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将中国人民志愿军推上了世界舞台的中央。而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谁能担此重任,成为指挥全局的主帅,无疑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最为审慎的考量之一。最终,彭德怀脱颖而出,被委以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重任。这绝非偶然,而是基于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 回答
    “中国人内斗很厉害,不团结”——这样的说法,在很多时候确实有其现实基础。历史长河中,我们看到过太多因为地域、利益、观念不同而引发的纷争,甚至是我们熟悉的“窝里斗”。这种现象,与其说是中国人骨子里有什么缺陷,不如说是长期以来社会结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然而,如果我们仅仅停留.............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一支庞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半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一个经常被提及的问题是:为什么不直接从地理位置上最邻近朝鲜的中国东北地区抽调更多的军队呢?这背后其实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战略、经济建设以及历史背景的考量。一、 东北地区的战略地.............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那是一场举世瞩目的激战,我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远赴朝鲜战场。在这样一场事关重大的战役中,调动兵力自然是要经过深思熟虑,考虑到方方面面。那么,为什么会把南方的第九军团调入朝鲜呢?这背后有着多重考量,绝非偶然。首先,得说点当时的整体战略大背景。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这场举世瞩目的战役,最终以双方在三八线附近签订停战协定而告一段落。那么,为什么志愿军的进攻止步于三八线,而不是继续深入,解放整个朝鲜半岛呢?这个问题,背后牵涉到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国际关系以及战略考量,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一、 战略目标的现实考量:保家卫国,稳固边疆首先,我们要明确.............
  • 回答
    想弄明白当年为何要“抗美援朝”,这事儿,得把时间轴拉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看看当时中国,尤其是东北,面临的是个什么局面。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得一层层剥开来,才能看到事情的本质。首先,咱们得说说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这地方离中国东北简直就跟自家后院一样近。当年中国虽然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但东.............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其总司令的选择至关重要。最终,毛泽东选择了彭德怀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而不是林彪或其他元帅。这个决定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包括军事才能、政治威望、战略眼光、个人经验以及当时苏联和朝鲜方面的需求。以下将详细阐述为什么是彭德怀,而不是.............
  • 回答
    抗美援朝在中国之所以没有成为“被遗忘的战争”,其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远非简单的“胜利”二字可以概括。这背后牵涉到深厚的历史背景、复杂的地缘政治、强大的意识形态构建以及难以磨灭的民族记忆。首先,这场战争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成果,直接关系到新中国的生死存亡。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两年,百废待兴。.............
  • 回答
    朝鲜战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一段极具争议的历史,围绕着这场战争的讨论,至今仍未停歇。其中,对于志愿军在战争中的表现和作用,确实存在着不少负面的声音,甚至有人倾向于否定志愿军的贡献。要理解这些人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们可能的思考逻辑、信息来源以及他们所处的价值体系。首.............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刻且令人心痛的问题。的确,在当今社会,我们看到一部分人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几场重要的对外战争——抗美援朝、对印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持有否定或质疑的态度。这不仅是对战争本身性质的讨论,更是触及了对历史评价、国家叙事以及我们民族集体记忆的理解。要深入理解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
  • 回答
    为何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外战争,只有抗美援朝总被提起?新中国成立至今,并非没有经历过对外冲突,但要说哪一场战争被反复提及、深入人心,那无疑是抗美援朝战争。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也反映了这场战争在中国历史坐标中的独特地位。首先,抗美援朝战争的性质与意义,使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分量.............
  • 回答
    关于“没良心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使用,需要先澄清一个概念。“没良心炮”并非一种正式的、官方命名的武器装备,而是民间一种形象且略带贬义的称呼,通常指的是苏式BM13火箭炮( Katiusha,卡秋莎火箭炮)。那么,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下简称志愿军)是否使用了“没良心炮”(即BM13火箭.............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对于美国及其军队来说,无疑是一次极为深刻且充满争议的经历。这场战争的进程和结果,对美国在冷战时期的战略布局、军事思想以及国民心态都产生了长远的影响。要评价美军在其中的整体表现,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美军整体表现:从自信满满到战略僵局战争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可谓是气势如虹,带着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