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时彭德怀几乎是唯一合适的人选了。
朱德威望极高,但是太高也是个问题。他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是总司令。如果让他出马就如同古代御驾亲征,大获全胜是必须的,万一出点纰漏,政治上影响太大。
林彪不同意出兵朝鲜,因为他认为对手太强,风险太大。主帅都没有信心,仗就没办法打了。
刘伯承和粟裕就能力来说,完全可以胜任,但是他们身体都垮掉了,去不了。指挥大兵团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作战,一个病秧子是不能胜任的。
徐向前的班底在西征的时候全部损失掉了,而且有过这样的重大失败,很难让手下人服气了。当然,徐向前解放战争后期打太原打得非常好,重新回到了巅峰,就是熟悉的手下太少了。
叶剑英长期担任参谋长而不是主帅,行业不同。
罗荣桓长期从事政工工作,同样行业不同。
贺龙在红军时期很厉害,但是到了抗日战争以后就渐渐显出力不从心了。
陈毅最擅长的工作并不是直接指挥战斗,而且素来有“粟不离陈,陈不离粟”的说法,粟裕去不了,他也不适合去。
聂荣臻最擅长的是在敌后经营根据地,如果朝鲜战争打烂了,美国人大举入侵,也许聂荣臻就有用武之地了,但是在朝鲜的那种环境,不是聂荣臻的强项。
还有两个人就能力上来说应该是可以的,不过资历上略有瑕疵(只是和元帅比略有瑕疵,跟其他人比都是老资格),就是陈赓与李先念。
我觉得有一个很有趣的角度,那就是大规模的战争本身对军事指挥员精神和身体的摧残。中国革命是一场延续了二十多年的战争,特别是那时候刚刚经过一场全国性的大规模战争,有若干历史上都少见的大规模重兵集团的会战。在长期战争的情况下,指挥员的身体和精神会有很大的影响。
徐海东,抗战期间便从徐老虎变成病猫了。王树生,红军时期少数几个军事干才,西路军和中原突围后,性情大变。
当时战略级别指挥员,除去完全的政工的,其实也就是朱,彭,林,贺,徐,刘,陈,聂等人。与之差半格的是粟,陈赓,肖等人。
这些人中,年龄大了,身体不佳的一大把。朱,刘伯承年纪大,刘的身体更是大家都知道。林,粟,都是大战后累倒了,林一方面不支持,一方面身体并不比刘伯承强。徐,肺结核几乎死掉,连建国大礼都上不去了。粟,大战之后身体完全是垮了。其实,连周恩来那样的强人,建国后也休息了一阵,唯一的一次。
剩下身体还不错的,还有彭,贺,陈,聂等人。这几个人,西北的时候就是彭指挥贺,陈,聂战术不如彭,陈已经基本不搞军队。显然,彭为先。
后来,彭下台,林上台,其实日常主持军委事物的是贺。彭在前方,总参是聂,结果聂累倒在办公室。这是个体力活。
剩下的差半格的,粟是报废了,肖去海军了。陈赓先派去越南了,最后也去朝鲜了,彭之后他当代司令。
从平江起义开始,彭一直战斗在第一线,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如同钢铁。在二十世纪的诸多名将当中,大约朱可夫和他最相像,但艰难困苦,彭远超过。
关于评论区不同声音
第一、未虑胜,先虑败,这是毛一生很多大战前的最基本指导思想之一,毛一生很多战役在站前已经把胜败得失考虑的很清楚了,这也是一个优秀统帅的基本素养。
第二、林彪称病或让林彪出兵的文献,至今没有看到实物,最近一版的是82年的老帅回忆录,而关于粟裕的电文却一抓一大把。反对者请拿出中央让林彪出兵朝鲜的电文怼死我。
第三、势力均衡是任何一个政治家都懂的政治艺术,毛怎么不懂,制衡艺术一直贯穿于毛的一生。有没有人好好研究一下毛的一生,毛的统治艺术变迁,然后在怼。
第四、抗美援朝即使打输了,也是维持当时朝鲜半岛美军领朝鲜半岛局势,同时赢得苏联好感。因为还有一个选择是不出兵,不出兵,还是朝鲜半岛美军占领,但是和苏联需关系就要比出兵差很多,不出兵比战败还可怕,祛战在国际关系中比战败还要抬不起头。
很多人说出兵朝鲜断了中国靠近美国那条路,但是当时美军出兵朝鲜已经表现出对于共产党国家最大的敌意了,美国出兵朝鲜那一刻,毛已经断了亲近美国的念头。请注意于国际法理来说,中国不把战火带到东北,美军是绝对不会进军东北,所以出兵朝鲜无论胜败,对我方都是有利的。
______以下原文___
林彪从一开始就不在第一选择里,随着战争脚步前进,与时间推移,彭德怀作为主帅是最合适的。
粟裕和林彪二人是解放战争打下决定性战役里的两个人,解放战争里林彪打了破局也是开局之战,然后粟裕打了定江山一战,再由林彪收尾。但是粟裕并没有因此而形成自己势力体系。而林彪则通过进入东北,掌握并建立了中国当时最现代化,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四野”,而且打下了三大战役里的两场战役。林彪部队最强,硬仗也多。相比粟裕,林彪已经有自己的权利体系和忠实追随者。
而粟裕在战时还是必须依靠陈毅的斡旋,才能顺利指挥麾下将官。根本没有形成自己的权利体系。所以毛的首选是粟裕,而不是林彪。
以为朝鲜战争这场仗在毛心里,其实不怕打输,因为打输也没什么丢人,对于毛以及当时的中国损失其实不大,因为当时与苏联条件已经谈好,这场仗无论怎么打对中国都是有利的。
这一仗是对苏联的投名状,但是如果赢了,问题就大了,这是一场相对独立的境外战争,军事主官不仅拥有军事上的权利,还拥有政治上的权利,林彪出境有一半的机会打赢,那么林彪无疑会成为军内第一人,声望之高肯定会无以复加,这无论在哪朝哪代这都是主上大忌。
,而且现在的资料来看,林一开始就不选择之内,而且没有相关的电文能证明林在选择之内,有的只是元老的回忆录,最早也在82年出版的回忆录里。
所以首选必须是粟裕,在7月7日中共中央正式做出成立东北边防军决定之前,已经确定由正在筹备台湾战役的总指挥粟裕担任东北边防军的领导职务。
7月6日夜毛泽东致电粟裕:“现有重要任务委托粟裕同志执行,请粟于7月16日前将三野事务处理完毕,于7月18日来到北京接受任务,粟来时可带随身秘书及参谋人员数人。”目前尚未找到粟裕的回电,但他显然因病无法入京,故毛泽东7月10日再次致电:“来电悉。有病应当休养可以缓来,但仍希望你于8月上旬能来京,那时如身体已好,则可担任工作,如身体不好则继续休养。
”7月14日,粟裕因复发高血压、肠胃病和美尼尔氏综合症,到青岛治病,故提出请中央考虑让别人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
7月17日毛泽东以军委名义致电华东局:“毛主席前电粟要他于8月上旬来京,依情况或留京休养或担任工作。现粟已去青岛休养,甚好。请粟于8月上旬来电报告身体情况。如病重则继续在青岛休养,不要来京,如病已愈则盼来京。”
7月22日,周恩来和聂荣臻向毛泽东报告:东北边防军预计8月上旬可以全部到达指定地点。。。。。。。。拟请批准边防军目前先归东北军区高岗统一指挥,并安排供应,待粟裕等人到后再成立边防军司令部。
第二天,毛泽东批示:同意。
8月1日粟裕托罗瑞卿带信给毛泽东,说自己病情未见好转,请求中央给予长假休养。8月8日毛泽东给粟裕回信:新任务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养,直至病愈,也可以来北京休养。
作为首选的时候粟裕病情实在严重,一场战场局势不明的战役,不可能这样交到一个有可能会中途身体会出现问题的将领,所以最后还是放弃了粟裕。
据现在能找到资料来看,当时所有合适出兵的中共将领中,能指挥诸多兵团协同作战的有6人,即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粟裕和陈赓,其中林彪是最后选择,粟裕和徐向前都在病中,刘伯承已内定主持筹办陆军大学,陈赓则受命去越南协助胡志明作战。这样最适合的人选就是彭了。
而据现在的资料来看,彭是第一个向毛表态支持出兵朝鲜的,当时所有的将领们对于出兵朝鲜是是持怀疑态度的,当时态度未明时只有一个半人支持毛的选择,一个人是彭,那半个是周。而彭的态度让毛坚定了自己出兵的决心,加上彭的作风,永远对事不对人,是个纯人,从来不会有主观意识的小团体,资格比林老,在军队内部能服人,军事声望又在林之下。所谓君臣同心其利断金,彭在意识上和毛站在一起,政治上不会造成威胁,军事上经验丰富,虽然没有林粟解放战争那样耀眼,所以彭德怀出兵是水到渠成的。
更,谢谢点赞的朋友!
我对彭总最初的印象来自历史课本百团大战和抗美援朝总指挥,还有电影《百团大战》、《彭德怀在三线》等影视作品。
后来接触了其它的资料,庐山会议、WG彭总之死、打倒si人帮以后党对彭总的重新评价...
在那个属于一言堂的时代,彭总反对大跃进、反对浮夸风,敢于说真话,不计个人得失、不计一时毁誉、不怕被边缘化、不恋栈权位、不搞小圈子,最最重要的是“不怕死”,被迫害,被隔离,至死不低头、不屈服,忠于自己的良心,铁骨铮铮的奇男子!
多少革命元勋,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大人物,在那个时代要么退隐、要么无言、要么妥协、要么附和...更有跳梁小丑和革命投机主义者的丑态百出...
那些忍辱负重,留下有用之身的人我是没有资格评价的,毕竟我们的今天是他们的功劳,感谢他们!
——————————————
因为粟裕、林彪确实有病,而且林彪反对入朝作战,毛和周对用林彪或许有疑虑。
我认为彭是毛和周都认可的人,能力、人品、威望...
彭德怀元帅在我的心目中是大山一样伟岸的男子汉!
他性格坚毅、吃苦耐劳、实事求是~
他带兵官兵一体、不搞特殊化,深得军心~
他打仗胆大心细、从不畏惧~
他人格高尚,坚持说实话、做实事~
他信仰坚定,是最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他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代表,是中国共产党最优秀的党员,是共和国的重要缔造者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
他的高尚人格,卓著功勋,将永垂青史!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