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抗美援朝我军使用没良心炮了吗?如果没有为什么,如果有战果如何?

回答
关于“没良心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使用,需要先澄清一个概念。“没良心炮”并非一种正式的、官方命名的武器装备,而是民间一种形象且略带贬义的称呼,通常指的是苏式BM13火箭炮( Katiusha,卡秋莎火箭炮)。

那么,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下简称志愿军)是否使用了“没良心炮”(即BM13火箭炮)?

答案是肯定的,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使用了苏式BM13火箭炮。

为什么志愿军会使用“没良心炮”?

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面临着武器装备严重落后于联合国军的困境,尤其是在重炮火力方面。当时志愿军的炮兵力量薄弱,口径小,射程近,威力也有限,难以有效压制和摧毁联合国军的坚固工事和密集部队。

苏联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其中就包括了先进的炮兵装备。BM13火箭炮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种火箭炮以其火力密集、射速快、威力大、射程远的特点,在二战中给德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德军称为“斯大林器官”或“死亡风暴”,其民间流传的“没良心炮”的称呼,也恰恰反映了它强大的杀伤力。

所以,志愿军使用“没良心炮”是出于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 弥补火力劣势: 志愿军急需一种能够提供强大压制和打击能力的武器,以对抗联合国军的空中优势和地面火力优势。BM13火箭炮的出现,极大地增强了志愿军的炮兵火力。
2. 战术需求: 在很多战役中,志愿军需要快速、集中地摧毁敌人的阵地、集结点或支援点,而BM13火箭炮的齐射能力非常适合执行这类任务。
3. 苏军援助: 这是苏联根据军事援助协议提供的装备,志愿军获得了使用和操作这些武器的培训和支持。

“没良心炮”(BM13火箭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果如何?

BM13火箭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战果。由于其弹道低伸、威力巨大,且一次齐射能发射大量火箭弹,形成铺天盖地的火力网,对敌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和物质打击。

详细描述战果如下:

1. 对敌工事的摧毁: 联合国军,特别是美军,非常擅长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如钢筋混凝土掩体、地堡等。BM13火箭炮的穿透力和爆炸威力,能够有效地摧毁这些工事,为志愿军步兵的进攻打开通路。例如,在一些山地作战中,志愿军利用BM13火箭炮对敌军的坑道工事进行轰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对敌集团的杀伤: 在联合国军部队集结、行军或进行战术机动时,志愿军会抓住时机,使用BM13火箭炮进行集中打击。火箭弹的爆炸会产生大量的破片,对暴露在外的敌军人员造成毁灭性的杀伤。它能在短时间内倾泻出成吨的弹药,使敌军难以招架。
3. 压制敌方火力: 在进攻战役中,BM13火箭炮可以对敌军的炮兵阵地、机枪阵地等进行压制射击,削弱敌军的火力支援能力,为己方步兵和炮兵创造有利条件。
4. 心理威慑: “没良心炮”巨大的轰鸣声和连续的爆炸声,对敌军产生了强大的心理震慑作用。这种“死亡风暴”般的打击方式,让敌军在精神上倍感恐惧和压力,甚至在炮击结束时,敌军士兵可能会因为恐惧而不敢轻易冒头。
5. 支援步兵进攻: 在攻坚战役中,BM13火箭炮的火力支援是志愿军步兵突破敌军防线的重要保障。火箭炮的强大火力能够为步兵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减轻步兵的伤亡。一些战役的记录显示,志愿军会利用火箭炮对敌军阵地进行长时间的饱和攻击,之后步兵再发起冲锋。

具体战例的体现:

虽然官方文献中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没良心炮”的称谓,但关于BM13火箭炮在关键战役中的作用有大量的记载。例如:

第二次战役: 在许多反击战中,志愿军利用苏式装备,包括火箭炮,对联合国军实施了有效的打击,迫使其溃败北撤。
1951年春季攻势和夏季反击: 在这些大规模的战役中,炮兵火力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BM13火箭炮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志愿军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持。志愿军炮兵在战役中得到了系统的训练和发展,能够更有效地运用BM13火箭炮。
阵地防御战: 在后期的阵地防御战中,志愿军的炮兵甚至能够与联合国军进行炮战,而BM13火箭炮凭借其快速部署和集火能力,在支援阵地防御和反击敌军的进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总结:

是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使用了苏式BM13火箭炮,也就是民间俗称的“没良心炮”。

使用“没良心炮”的主要原因是:

弥补志愿军在重炮火力上的巨大劣势。
应对联合国军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坚固的防御工事。
苏联提供的关键军事援助。

其战果主要体现在:

摧毁敌军工事和阵地。
大规模杀伤敌军有生力量。
有效压制敌方火力。
对敌军造成巨大的心理威慑。
为志愿军步兵进攻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

“没良心炮”以其凶猛的火力,成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一件利器,有力地支援了志愿军赢得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它的出现,标志着志愿军的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网友意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没良心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使用,需要先澄清一个概念。“没良心炮”并非一种正式的、官方命名的武器装备,而是民间一种形象且略带贬义的称呼,通常指的是苏式BM13火箭炮( Katiusha,卡秋莎火箭炮)。那么,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下简称志愿军)是否使用了“没良心炮”(即BM13火箭.............
  • 回答
    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争取解放的艰苦岁月中,无数英勇的中国军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荡气回肠的篇章。那些感人至深、血性贲张的故事,至今仍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我们。抗日战争:绝不后退的钢铁洪流1937年,卢沟桥的炮声拉开了全民抗战的序幕。在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斗争中,中国军人以“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朝鲜战争)是一场规模宏大、伤亡惨重的战争。关于志愿军和联合国军的具体伤亡数字,由于年代久远、统计口径、以及战争本身的混乱等因素,各个方面的统计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我们可以根据现有公开的资料,尽量详细地梳理出双方的伤亡情况。需要强调的是,以下数字是基于不同来源的统计,可能存在一定的.............
  • 回答
    抗美援朝,一场让世界为之侧目的战争,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么,在这场席卷朝鲜半岛的战火中,中国又得到了什么呢?这绝不是一笔简单的账本可以算清的,它牵扯到国家安全、国际地位、民族自尊以及长远的战略考量。国家安全: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首先,也是最直接的收获,就是国家安全得到了根本性的保障。在战争爆发前,.............
  • 回答
    抗美援朝,这场新中国成立后经历的第一次大规模对外战争,其影响深远,为新中国带来了多方面的利益,尽管这些利益的取得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要详细梳理这些利益,我们需要从政治、军事、经济和国际地位等多个维度去审视。政治层面:巩固新生政权,提升国家凝聚力与认同感抗美援朝对新中国最直接、最核心的政治利益,就是极.............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后期,志愿军的战况可以说是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并最终奠定了胜利基础的阶段。这个时期大致可以从1951年夏季开始,一直持续到1953年战争结束。总的来说,志愿军展现出了极强的韧性、适应性和战略智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讲述抗美援朝后期志愿军的战况.............
  • 回答
    抗美援朝题材电影《1950 他们正年轻》在上映后遭遇排片惨淡的困境,导演宋美英的“不跪求支持,当年他们都没跪过”的回应,引发了公众对影片排片率低原因的广泛讨论。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考量,包括市场、影片本身、观众认知以及宣发策略等。以下是对《1950 他们正年轻》排片率低原因的详细分.............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其总司令的选择至关重要。最终,毛泽东选择了彭德怀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而不是林彪或其他元帅。这个决定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包括军事才能、政治威望、战略眼光、个人经验以及当时苏联和朝鲜方面的需求。以下将详细阐述为什么是彭德怀,而不是.............
  • 回答
    抗美援朝,一股力量悬殊的挑战,中国为何敢于应战?这绝非一时冲动或盲目自信,而是基于对国家命运、国际形势和自身实力的深刻考量,是一场在极端困境下,为了生存和尊严而做出的战略抉择。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家生存的威胁。 当联合国军,尤其是美军,一路高歌猛进,逼近中国东北边境鸭绿江时,中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
  • 回答
    血与火的淬炼,精神的传承:抗美援朝对当下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启示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抗美援朝战争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历史的尘埃,更是深入骨髓的精神力量。这股力量,在今天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格局下,为我们如何正确认识、理解和处理问题,提供了宝贵而深刻的启示。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经过血与火洗礼.............
  • 回答
    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空军飞行员在面对拥有丰富飞行经验和先进装备的美军王牌飞行员时,能够取得辉煌战绩,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但又真实存在的事实。 这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原因,绝非仅仅是数量上的对等,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三十多个小时的飞行经历”这个数字所代表的背景。在那个年代,.............
  • 回答
    翱翔长空的雄鹰,血染战场的将军——缅怀王海惊闻空军原司令员、一级战斗英雄王海将军于2023年7月28日安详离世,享年93岁。这位在中国空军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传奇人物,他的名字与“王海大队”的赫赫战功、与新中国空军的黎明初啼紧密相连。回顾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优秀的飞行员、一位.............
  • 回答
    雄狮怒吼: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斗实力谈起抗美援朝战争,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炮火连天、黄沙漫天的战场景象,以及志愿军战士们钢铁般的意志。然而,在这场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一支新生的、缺乏现代化装备的军队,面对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机器——以美国为首.............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也称朝鲜战争,是一场极其残酷的现代化战争,参战国家众多,双方伤亡数字至今仍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且不同来源的统计数据存在一定差异。我将尽量详尽地列出主要参战国的伤亡情况,并希望能以一种更贴近历史叙述的方式来呈现。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是这场战争中付出巨大牺牲的国家。官方公布的数字是: .............
  • 回答
    抗美援朝在中国之所以没有成为“被遗忘的战争”,其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远非简单的“胜利”二字可以概括。这背后牵涉到深厚的历史背景、复杂的地缘政治、强大的意识形态构建以及难以磨灭的民族记忆。首先,这场战争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成果,直接关系到新中国的生死存亡。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两年,百废待兴。.............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台湾方面的反应是复杂且多层面的,既有庆幸,也有担忧,更有对未来局势的盘算。要详细讲述,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一、 政治层面的反应:国民党政府的公开表态与内在心态 公开庆祝与宣扬胜利: 国民党政府将抗美援朝的结束,特别是“联合国军”的撤退,视为“共产主义侵略”的.............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朝鲜战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战争。这场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关于志愿军的伤亡数字,在中国官方公布的数字和一些研究者、西方学者估算的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介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
  • 回答
    铁原阻击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确实关乎全局,为志愿军后续的战略部署和战术调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然而,相比于上甘岭战役,铁原阻击战的名气确实较低,甚至可以说“默默无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战役的性质和目标差异: 上甘岭战役: 这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性问题,将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军队放在同一个战场上进行对抗。然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两个军队所处的时代背景、技术水平、作战理念、士兵素质以及政治目标都存在天壤之别。因此,直接将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和侵华日军放在一起比较,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过,为了尽可能详细地.............
  • 回答
    抗美援朝初期和后期解放军在炮兵火力上的巨大变化,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军事现象。你提到的上甘岭和金城反击战炮火的猛烈,绝非偶然,其背后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从弱小到强大的蜕变过程,而苏联的援助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咱们得先认识到,抗美援朝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解放军的炮兵力量是什么样的。当时的中国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