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抗美援朝的志愿军遇到侵华日军结果会是怎样?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性问题,将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军队放在同一个战场上进行对抗。然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两个军队所处的时代背景、技术水平、作战理念、士兵素质以及政治目标都存在天壤之别。因此,直接将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和侵华日军放在一起比较,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不过,为了尽可能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推演: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两个“军队”的组成和特点:

抗美援朝的志愿军 (19501953年):
组成: 主要由解放军精锐部队抽调组成,其中不乏在解放战争中久经考验的老兵。政治觉悟高,受共产主义思想鼓舞,作战意志顽强。
装备: 以缴获的日式、美式和部分苏式装备为主。虽然在重武器(如坦克、飞机、火炮)上与美军有差距,但在轻武器(步枪、冲锋枪、机枪、迫击炮)上相对充足。后期随着苏联援助的增加,装备水平有所提升。
作战理念: 擅长运动战、运动防御、穿插分割、近战夜战、伏击战。利用熟悉的地理环境,强调人海战术和牺牲精神。非常注重工事的构筑,以抵御敌方空中优势和炮火打击。
后勤: 面临严峻的挑战,依靠“小米加步枪”和骡马运输,但“打不垮的钢铁运输线”是其支撑的关键。
目标: 保家卫国,抵御外敌入侵,支持朝鲜人民。

侵华日军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19371945年):
组成: 由职业军人组成,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军国主义思想灌输深入。
装备: 在早期拥有相对先进的日式装备,特别是陆军的步兵武器、炮兵和空军。在太平洋战争后期,随着资源枯竭和战略失误,装备质量和数量有所下降。
作战理念: 注重战术的规范化和协同作战,尤其擅长白刃战、集中炮火突击和快速推进。在二战中后期,其“特攻”战术也体现了不计代价的攻击性。
后勤: 在本土作战时后勤相对稳定,但随着战争的深入和海军力量的削弱,在中国战场上,其后勤线也面临被切断的风险。
目标: 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侵略中国。

现在,我们来设想在同一片战场上,以抗美援朝时期的志愿军的装备和战术,对抗侵华日军(假设是其全盛时期,例如19371940年左右)的情况:

1. 战场环境和初期对抗:

地理因素: 如果是在朝鲜北部(志愿军最熟悉的战场),志愿军将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熟悉地形、气候,可以更好地进行隐蔽和伏击。如果是在中国本土,志愿军的优势依然存在,但日军对一些主要城市和交通线的控制可能会带来不同。
火力对比 (初步估计):
步兵武器: 志愿军和日军的步枪、轻机枪、冲锋枪等个人武器水平接近,各有优劣(例如日军的九六式或九九式步枪精度较高,志愿军的日式或苏式冲锋枪射速快)。在近距离作战和夜战中,志愿军的冲锋枪和手榴弹数量优势会更明显。
火炮: 日军可能在火炮的数量和口径上略有优势,尤其是在早期。然而,志愿军的炮兵在数量上可能不占优,但他们的炮兵指挥员和操作员同样是训练有素的。志愿军在构筑工事方面远超日军的通常做法,这能有效抵御日军的炮火覆盖。
装甲力量: 如果日军能投入坦克,这是志愿军的一个劣势。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后期才获得少量坦克和反坦克炮。在早期,志愿军主要依靠步兵反坦克武器(如炸药包、莫洛托夫鸡尾酒)和战术来对抗坦克,效果有限但并非无效。
空军: 这是志愿军最大的劣势。侵华日军拥有相当规模的空军,而志愿军在抗美援朝初期基本没有制空权。日军可以进行侦察、轰炸和提供空中支援,对志愿军的集结、行军和工事构成严重威胁。

2. 作战方式和战术对比:

志愿军的优势:
强大的意志和政治动员: 志愿军的战士们具有“为国捐躯”的信念,能够承受极大的伤亡,并为完成任务不惜一切代价。这种精神力量是日军难以完全理解和对抗的。
近战夜战: 志愿军非常擅长利用夜幕和复杂地形进行近距离接敌。一旦贴近日军阵地,日军在火力密度和远程支援上的优势就会被大大削弱,志愿军的白刃战能力也不容小觑。
穿插分割: 志愿军精于利用兵力优势和对地形的熟悉,进行大胆的穿插,切断日军的补给线和退路,将日军分割包围。
工事构筑: 志愿军在修建坚固的工事(如地下交通壕、防炮洞、散兵坑)方面表现出色,这能大大降低己方伤亡,并使日军的常规攻势难以奏效。
战术灵活性: 志愿军能够根据战场情况迅速调整战术,灵活运用多种作战方式。

日军的优势:
空中支援: 日军的飞机可以俯冲轰炸志愿军的集结地和工事,进行空中火力压制,这会给志愿军带来巨大伤亡和心理压力。
炮火优势: 在火力准备阶段,日军的炮兵可能对志愿军的阵地造成较大破坏。
训练和协同: 日军的步兵、炮兵、工兵等兵种协同作战能力训练有素,能形成有效的联合攻击。
白刃战: 日军同样擅长白刃战,拥有“挺进”精神。

3. 关键的对抗场景推演:

阵地攻防战: 如果日军占据坚固阵地,志愿军可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来攻克。志愿军会利用夜暗、炮火准备(即使火力不如日军,但配合战术依然有效)和近战突击来瓦解日军的防御。日军则会利用其炮火和空中优势进行反击,并依靠工事和纪律进行顽强抵抗。
运动战和伏击: 志愿军会极力避免与日军进行大规模的正面火力对抗,而是会利用机动性,将日军引入预设的伏击圈,进行分割歼灭。日军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在运动战中会遇到困难,容易被志愿军的包围和伏击战术针对。
后勤线: 志愿军会优先攻击日军的后勤补给线,而日军也会竭力保护自己的补给。在志愿军熟悉的地形下,日军的后勤线会面临极大的风险。
空袭下的行军: 志愿军的集结和行军将是极其危险的,必须依靠夜间、复杂地形和分散行动来规避日军的空袭。

4. 可能的战局走向和影响:

大规模歼灭战的可能性: 志愿军擅长通过战术迂回和围歼来达成战役目标。如果能成功将日军主力引入预设战场,并有效抵消其空中优势(例如利用严寒天气或复杂地形使其空军活动受限),志愿军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围歼。
志愿军的伤亡: 由于缺乏制空权,志愿军在正面推进和集结时会承受巨大的伤亡。但其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战术纪律能确保部队不崩溃。
日军的局限性: 侵华日军虽然训练有素,但其作战理念和对高强度现代化战争的适应性,在面对志愿军这种“不按常理出牌”且意志力极强的对手时,会遇到困难。例如,日军难以理解和应对志愿军的“人海战术”以及在极度艰苦条件下作战的能力。
长期消耗战: 如果双方无法形成决定性的战役优势,战局可能演变成一场残酷的消耗战。在这个过程中,志愿军的人员补充和后勤保障会成为关键,而日军同样面临着资源和兵力上的压力。

5. 关键胜负手:

制空权: 如果日军能够充分发挥其空中优势,志愿军的处境将极为艰难,战果也会大打折扣。
志愿军的战术执行力: 志愿军能否成功执行其穿插分割、近战夜战的战术,将是决定能否歼灭日军的关键。
士兵的意志和韧性: 双方士兵的战斗意志和承受伤亡的能力将直接影响战局。

总结来看,如果抗美援朝的志愿军遇到侵华日军,结果很可能是:

志愿军将凭借其顽强的战斗意志、灵活的战术运用(尤其是近战夜战、穿插分割)、以及对地形的熟悉,在陆地上给日军造成巨大的麻烦和损失。志愿军能够有效地进行伏击和围歼,尤其是在地形复杂的地区。

然而,日军的空中优势将是志愿军面临的巨大挑战。日军的轰炸和侦察能力会使得志愿军的行军和集结困难重重,并造成可观的伤亡。此外,日军在早期可能在火炮和部分重武器上拥有一定优势。

最终的战局走向将取决于几个核心因素:

日军能否有效利用其空中优势: 如果能持续有效地压制志愿军的地面部队,日军的胜算会提高。
志愿军能否在地面战场上创造战术优势: 志愿军能否通过精妙的战术设计,将日军的火力优势转化为劣势,并达成围歼目标。
双方的后勤保障能力: 在任何一场战争中,后勤都是关键,这同样适用于这场假设性的对抗。

总体而言,虽然日军拥有技术和装备(尤其是空军)上的优势,但志愿军的非对称战术、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及适应极端条件的作战能力,将使其能够与日军进行一场极其惨烈且难分胜负的较量。 志愿军可能无法像对付美军那样,在技术装备上取得完全的均势,但他们有可能通过战术和意志力上的优势,在关键战役中取得胜利,甚至击溃日军的进攻。

这是一场两种不同战争时代、不同作战理念和不同精神力量的碰撞,很难用简单的胜利或失败来概括。但可以肯定的是,志愿军的作战风格和心理素质,会是侵华日军历史上从未遇到过的强大对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概就是侵华日军被推平,然后海军爆发起义一炮轰了皇宫。志愿军带领起义的日军反推本土,干翻了旧日本帝国。

1.我最关心两个皇帝。

裕仁和溥仪可以见面了,在战俘营里一起参加劳动,一起睡觉,一起盖被子。不知道互相称呼同志是啥感觉,哈哈哈哈……

过了很多年,两人可能都会释放,过上平民的生活。

于是,两人一起去曾经的都城。溥仪去日本皇宫,裕仁来到紫禁城。

不知道那时候裕仁看到“日本的人民军队”,会不会想起多年前226和515。要是当年严惩以下犯上的叛乱分子,会不会就不走上军国主义,自己会不会就不当做战犯?

不过可能自己就不存在了,父亲大正天皇的病也许是被人害的。

再后来朴正熙上位时,会通过两人传话吧。

一个是曾经事实上的皇帝,一个是曾经名义上的皇帝。

想必到时候卡卡内心是崩溃的,一个皇帝就够受了,两个……

大概喊话是这样吧:不要再做美国傀儡了之类的。

溥仪没有后代,倒是不少精神爱新觉罗当自己是皇帝。裕仁的后代可能有凡人的姓氏,毕竟天皇不存在了。

若干年后西方导演会拍一部《末代皇帝裕仁》,就在日本旧皇宫拍摄,情节比溥仪那一部更加离奇。

描述了一个本来应该被枪毙的皇帝,是如何被起义军镇压,改造,重新做人的。

不知道裕仁有没有那么一刻,觉得自己还是吊路灯算了……毕竟当毫无权利的平民太难受了。

2.靖国神社会改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田岛也是。

《啊!海军》等影片结尾变成:男主角不愿当炮灰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最后战死在中国战场。

《男人们的大和》结局变成:舰长率部下起义,朝着皇宫打响了革命的第一炮。

反应二战战败的作品里,天皇居然找回了自我,成功阻止了军部的阴谋,并且诏书中写明:我有罪。(实际上是天朝军队策划了各种起义,裕仁老儿斗不过实打实的枪杆子只好妥协)。

3.日共可能上台,不过上台后很可能因为钓鱼岛等问题打一架。

会有几年和天朝关系不错,但更多是把天朝当个假想敌。教科书和舆论中把天朝描述成“修正主义”,其中和尼克松握手成了“不可饶恕的背叛”。

4.来点二刺螈

多年后,几个公司出了几款讲述二战的黄油。

玩家一边学习历史,一边和各种小姐姐纠缠……

里面的小姐姐又可爱又能干,还很有奉献精神。

然后大家为各种路线而争吵,一边感受反压迫的抗争历史,一边为了收集cg而努力。

《riddle joker》背景故事变成渗透进学校组织反抗驻军的罢学运动,同时和财阀派出的奸细作斗争。

《千恋万花》背景改为,主角取得刀之后踏上了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冒险。

《neko para》改为主角以甜品店为掩护,周旋于各种势力中间,为了打倒旧社会而成为隐形守护者。后面几部干脆让猫娘拿起武器,成为了动作射击游戏。

《舰队收藏》中敌人变成了人类的野心和欲望,主角身而为人,带领舰娘和自己同类阴暗面作斗争。大和号的角色歌曲是《当钟声响起》(红军最强大日语版)《歌唱动荡的青春》《华沙曲》《听吧,万国的劳动者》。

动画方面:

《名侦探柯南》主线多了一条,讲述小资背景的工藤新一成为合格的平民代言人。黑衣组织是另一个位面的赤军,乌丸莲耶打算用神秘药物再来一次全面gm。

《鬼灭之刃》主角面对的不是鬼,而是比鬼更恐怖的反动势力,即象征着军阀,财阀,天皇的各种角色。他一边和鬼作斗争,一边追寻着建立新世界的方法。

5.军队方面。

经过了二战的洗礼,旧军队成功推翻了天皇,军阀,财阀的压迫,打造了一个新国家。

虽然比不上pla,但新日军的革命性也是很高的。

在各种抗震救灾中冲在第一线。在另一个时间线的日航123号事件,民众可以得到很好的救治。会涌现出一批牺牲的烈士。

世界唯二的人民军队。

好莱坞经常把二战的旧日军当做反派……

拔刀队和军舰进行曲被赋予了正面意义。天朝幼儿园和小学举办文艺活动时甚至把这些歌曲当成bgm。

6.鞠躬道歉成了中国“裹小脚”“辫子”的贬义文化符号,经常用这种行为揶揄对方不负责任。

哪个官员想通过鞠躬蒙混过关,就直接一撸到底。

7.教科书上不会大肆宣传日军罪行,因为得到了彻彻底底的清算。

731部队,南京大屠杀和奥斯维辛一样成了人类文明之耻。

德国:说好的一起走呢?怎么敌国条款就我一个?(希特勒,墨索里尼:裕仁你跟我们玩阴的)

因为历史上被所谓的爱国主义坑害很惨,所以教科书不太宣传这个,而是要求学生必须爱具体的人和物。

226,515等事件会当做反面典型,告诫世人军国主义只有死路一条。

高年级学生会讨论“如果美国丢下原子弹会怎么样?”“盟军的没落行动会导致什么规模的伤亡?”

得出的结论是:幸好军国主义的毒瘤被及时清楚了,大量平民免于受灾。所以千万不要先人的罪行和自己无关,为了下一代的美好生活,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

因为历史上的独走行为把国家拖入深渊,新日军比pla更加看中党的领导。

8.最难受的是美国,没了日本这个桥头堡,美国对苏联和中国优势掉了一大截……

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随便指出几个问题:

志愿军的步兵战术对日本是单方面碾压式的巨大优势。

侵华日军空军数量异常低下,战斗力水平也可以说是不及格。虽然可能很难想象,但是1937年,国军地面防空火力就足以让日本航空兵吃上一个大亏。

解放战争期间国军在淮海战场投入了100辆谢尔曼坦克,这是足以把1937年的日本装甲力量直接推平的水平,其结果是(在无人投降的情况下)全军覆没。

志愿军完全可以不依赖苏联武器作战,必须理解这一点。解放军在朝鲜的轻武器大量的包括加兰德步枪、汤普森冲锋枪。

志愿军拥有对于大多数军事研究者来说绝对是不可思议的行军能力和在敌方绝对制空权下行军作战的能力以及足以和德军山地猎兵对抗并不败的山地作战能力,这些完全不依赖于任何苏联装备。

另外……

目前的记录里没有找到任何有编制的侵华日军地面武装力量可以应对解放战争中的105毫米榴弹炮压制。


最后一句话结尾:

美军在朝鲜的三年付出的死亡有五万多,而美军打了四年二战才死了三十万。

user avatar

10年时间已经够战争科技达到代差的地步了!

抗美援朝时,中国受制于工业化落后,面对世界科技一级的美国,被迫打出了“轻步兵巅峰”的美名,说实话能钢铁洪流猪突猛进的话谁愿意要轻步兵巅峰?

但这并不代表志愿军没有重武器,没有高科技!

地面部队有大量的T-34/85中型坦克,少量的IS-2重型坦克,还有部分的SU-76、SU-100、SU-122火炮运载车,以及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

空军则更加奢侈,米格15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之一,为此美国被迫将F86佩刀投入朝鲜战场!

除了米格15之外,志愿空军还装备了部分拉11战斗机、图2S-44前线轰炸机和伊尔10攻击机,图2的平飞时速甚至有500+,并且具备俯冲轰炸能力,俯冲起来零式都不一定追的上


如果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穿越到抗战的话,向北能将关东军丢进日本海喂鱼,向南能把联合舰队逼停到陆基机场的攻击范围以外!

而且还是一边倒的平推,甚至胃口大点包饺子的话腿脚不利索的下海游泳的机会都没有!

当装备质量出现几代差时,数量多并再不是什么优势,而是一种资源浪费,日本的螺旋桨战斗机和米格15中间隔着拉11(P51H)、P80(米格9)、F84,分别是末代巅峰螺旋桨飞机、初代验证型喷气机、初代实战型喷气机,而米格15以及对手F86-F则是正儿八经的一代亚音速喷气战斗机。

侵华战争时日军投入中国使用的飞机,包括截止45年日军投降时所拥有的高端战斗机,在米格15面前就如同固定靶一般!志愿军穿越到抗战时期,日军的飞机遭遇米格15后只有对头才有机会毁伤米格15,米格飞行员只要脑子不进水,那么会看到米格15以1000+千米时的速度从8000米高空俯冲攻击4000米左右巡航的日军飞机,日军飞行员听到轰鸣的喷气发动机声音时本能的操控飞机进行防御机动,然而飞机还没转动半圈就被37毫米机炮命中凌空解体化作一团火花(hit),在日军其他飞行员错愕时米格15已经极速爬升留下一道尾气。


至于陆军方面,“太平洋虎式”谢尔曼、“东三省虎王”IS-2的美名得益于旧日本帝国坦克的后续研发落后,就日本那点豆丁坦克面对T-34/85后得提前上演苏系钢铁洪流平推关东军。

(在二战早期德三还只有一大堆一号二号时日本坦克还处于世界领先级别,但由于日本迷一样的科技发展和穷逼帝国主义,T-34登场时日本的坦克已基本落伍,美苏德谢尔曼76W、T-44、黑豹同台竞技的时候日本坦克还在原地踏步,以至于在西线皮薄馅大的屑馒头M4到了太平洋战场摇身一变成了“太平洋虎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