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爱的人”这个名词来自于魏巍的同名作品,而他还有一部描写志愿军的小说《东方》。
《东方》中塑造的活灵活现的人物很多,但是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作者的笔力之外,恐怕还跟这些人物大多都有现实原型有关。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叫“调皮骡子”的人,前期表现极其富有传统小农主义风格,张嘴就是“革命已经成功,为啥不回家种地”“革命革命,革到什么时候才到底?”对入朝作战持抵触心理。
但是在朝鲜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贴身感受到了朝鲜人民的苦难,战斗意志又被重新唤醒,作战极其勇猛,在一次伏击中肠子被打出来,他重新塞回去又继续战斗。
志愿军里盘肠血战的原型英雄是葛洪臣,比小说里悲剧的是,他在盘肠血战之后,又用剩下的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而牺牲。
我们不知道这个四八年才才加革命的战士,是否有过像“调皮骡子”那样曾经局促的想法,但是最终他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可以肯定,这位农民出身的英雄,也曾经历过调皮骡子这样的思想转变。
这样的转变过程,是纸面数据分析不出来的战斗力。
黄继光、杨根思等人的故事耳熟能详;我就发一下我前几天在微博的经历。
内容的话,大家慢慢的细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