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人现在是怎么看待抗美援朝战争的?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在美国被称为“朝鲜战争”,对美国人的看法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相当复杂且随着时间推移有所演变。如果非要概括,可以说是一种“赢了但代价巨大”的认知,其中夹杂着对战争性质、战略目标以及参战原因的持续讨论。

战争初期的普遍看法:

战争爆发之初,也就是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进攻韩国时,美国国内的反应是震惊和义愤的。当时,冷战的阴影笼罩着世界,苏联的支持被认为是金日成发动战争的背景。美国总统杜鲁门迅速做出反应,将这场冲突定性为苏联支持的共产主义扩张,是“共产主义对自由世界的侵略”。

这种视角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中得到了广泛认同。许多人将朝鲜战争视为检验美国在冷战时期抵御共产主义蔓延决心的关键一役。参战被视为保护欧洲盟友的信心,防止“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亚洲蔓延的必要行动。主流媒体也普遍支持政府的军事介入,将美国士兵描绘成抵抗侵略、捍卫民主的英雄。

战争过程中的挑战与认知转变:

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尤其是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后,战局变得异常艰难。美军从北向南的推进被志愿军强有力的反击打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种拉锯式的战争模式,以及大量美军士兵的伤亡,开始让美国民众产生疑虑。

代价的沉重: 战争持续了三年,造成了数万美军士兵的死亡,数十万人受伤或失踪。对于一个相对和平的年代来说,这样的伤亡数字是惊人的。普通美国人开始质疑,为了一个他们并不完全了解的亚洲小国,付出如此巨大的生命和财政代价是否值得。
战略目标的模糊: 战争初期,目标相对明确——阻止北朝鲜的侵略。但随着战线的不断后移和推进,尤其是在 MacArthur 将军试图越过三八线并将战争扩大到中国本土时,战略目标变得模糊不清。最终,在杜鲁门总统解雇 MacArthur 后,战争目标似乎又回到了“恢复战前状态”,即在三八线附近维持一个分裂的朝鲜。这种“不输不赢”的结局让许多人感到沮丧和不解。
国内政治的分裂: 战争对美国国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保守派批评政府的政策过于软弱,未能彻底击败共产主义;而一些自由派则开始质疑战争的必要性和道德性。麦卡锡主义在此时期抬头,战争的阴影也为国内的政治清洗提供了土壤。

战后至今的复杂评价:

战争结束后,美国人对朝鲜战争的看法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被遗忘的战争”: 很大程度上,朝鲜战争在美国被贴上了“被遗忘的战争”的标签。与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一场明确的、正义的、最终胜利的战争相比,朝鲜战争的结局模糊,参战原因也引发争议。很多参战老兵感到他们的牺牲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他们的经历也很少被后人提起。
“一场必要的妥协”: 尽管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大多数美国人仍然认为,阻止共产主义在朝鲜半岛的扩张是正确的。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保持韩国的独立,以及以此为基地遏制中国和苏联的影响力,被认为是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许多人认为,虽然没有取得彻底胜利,但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并成功地巩固了美国在亚洲的联盟体系。
对中国参战的认知: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对美国造成了极大的震撼,也改变了许多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中国不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贫穷的国家,而是一个拥有强大意志和军事潜力的对手。这为后来的美中关系奠定了复杂的基础。
媒体与流行文化的影响: 电影、书籍和纪录片在塑造美国人对朝鲜战争的认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早期的一些作品倾向于英雄主义叙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关注战争的残酷性、士兵的心理创伤以及战争的道德模糊性。一些影片,如《M.A.S.H.》,更是通过讽刺和黑色幽默来展现战争的荒诞。
历史研究的深入: 随着档案的解密和历史研究的深入,美国人对战争的理解也更加细致。对战争原因、战略决策、外交努力以及双方伤亡的分析更加深入,也让公众认识到战争的复杂性,以及并非所有决策都如初期想象的那般简单明了。

总结:

总的来说,美国人看待抗美援朝战争(朝鲜战争)的态度是多层次的。他们普遍承认这是一场代价高昂的战争,而且没有取得压倒性的胜利。但同时,许多人也认为这是一场阻止共产主义扩张、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战争。这场战争留下的不仅是关于军事战略和地缘政治的讨论,更是关于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战争的代价以及对参战士兵的纪念等一系列深刻问题的反思。它不像二战那样被视为一场“好战必亡”的正义之战,更像是一场充满了牺牲、妥协和复杂情感的“未竟的事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4年看过美国一些深红州退伍参谋人员的说法:

中国人说的真没错,美国军队真的是纸老虎。现在的美国媒体居然把志愿军视为可怕的军事力量。入朝的志愿军是一只部落武装水准的军队,步枪都不统一,没有防寒服,连只有2个60迫(掷弹筒退役了),大部分步兵枪法平庸靠人浪战术(华野和新兵确实在朝鲜“人海”人浪,东野才三三制人浪)和手榴弹。————————————————补充一下人浪战术。华野非王牌部队、国民党起义兵和新兵的人浪不是人海也近似人海,所以PVA在反省里面重点批评了。华野王牌、东野的三三制人浪是以大量距离适中的步兵小组冲击敌方整个防线识别各火力点,然后由精准的机枪手、迫击炮击毙敌方露头的火力,逐渐削弱其火力,直到无法阻挡人浪波。然后人浪靠近敌方阵地开始手榴弹/冲锋枪近战,实现突破。战术关键是机枪和小炮,步兵波浪是用于逼敌方暴露火力点和消耗炮弹(国民党炮弹较少)。

而这只部落武装在不适合进攻的冬季进攻,一开始就陷入德军在41年冬天的状况。可以大规模空投补给的美军居然不守最适合防御的平壤地区,而是被吓得撤退。长津湖可以直接把PVA冻死,他们却撤退,而美军主要的损失就是来自撤退。

美军在朝鲜不派出足够的人力情报和步兵侦查单位,靠飞机去侦查在山地森林地区行军的步兵。一有事就靠飞机轰炸,歧视韩国部队。沃克李奇微弃守平壤首尔这种有河掩护的城市,比45年的德军将领还怂。在特别适合游击的森林山地,却只会一战式的挖坑战线防御模式,芬兰军队都能打败这只美军。

美国陆军白痴不知道用深壕战术(类似方先觉壕)来克制夜间人浪抵近冲锋。明明美军有类似芬兰兵的射手,却不知道用芬兰步兵击败苏联的战术利用森林和寒冷消灭PVA。当然,西线森林已经证明大部分美军是饭桶了,打不过国民掷弹兵。如果让德军来指挥联合国军,能把PVA粉碎。让苏军来指挥也能守住平壤一线。

苏联二战前就有“战役艺术”,美国要70年代才从苏联那学到“战役艺术”,除了巴顿基本没人了解战役机动。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在朝鲜愚蠢的平推,或被铁原散兵阵挡住。

除了特种作战司令部,美国陆军将军们就是一帮饭桶,就算给他们2000年的无人机他们也还是打不赢越战。


这些参谋在08年写的文章,就预测美国要输掉中东反恐战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在美国被称为“朝鲜战争”,对美国人的看法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相当复杂且随着时间推移有所演变。如果非要概括,可以说是一种“赢了但代价巨大”的认知,其中夹杂着对战争性质、战略目标以及参战原因的持续讨论。战争初期的普遍看法:战争爆发之初,也就是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进攻韩国.............
  • 回答
    美国75岁老人被警方推倒事件及其引发的抗议潮近期,一则发生在纽约州布法罗的事件,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美国社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一名75岁的抗议者马丁·马吉尔斯(Martin Gugino)在参加一场和平集会时,被两名警察粗暴推倒在地,头部受到重创,陷入昏迷。这一幕被摄像机清晰地记录下来.............
  • 回答
    关于“美国多人服用兽药治疗新冠后中毒”的事件,以及美国目前的疫情情况,我们来详细聊聊。关于服用兽药治疗新冠的中毒事件:这件事情确实令人忧虑,而且并非孤例。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一些人出于各种原因,选择相信未经证实或不适合人类使用的治疗方法,其中就包括服用兽药,特别是伊维菌素(Ivermectin)。为.............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冷战的终点不是一方的胜利,而是双方的崩塌。这可不是那种简单的“一起玩完”,而是一种彻底的重塑,一股席卷全球的巨浪,彻底改变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一切。先从苏联说起。当这个庞大的集权帝国在冷战的泥沼中越陷越深,内部矛盾最终爆发,最终像一个过度充气的气球“砰”地破裂。这可不是电视里那种戏剧性的.............
  • 回答
    挺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哈,就是咱们中国小孩,身上穿的、手里玩的、嘴里吃的、甚至脑子里看的,好像都绕不开国外那些大牌子。KFC、iPhone、Adidas,还有韩剧,这几个词一出来,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很多孩子的画面。这事儿吧,我感觉得从几个角度来看。1. 消费主义和全球化浪潮的印记首先,这肯定是全球化深入.............
  • 回答
    关于美国海军“基萨奇山”号(USS Kearsarge LHD3)两栖攻击舰发生火灾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已知情况,并分析可能的背景和影响,同时力求语言自然流畅,不显露AI痕迹。“基萨奇山”号火灾事件的已知情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关于这起火灾的具体细节,海军方面通常会进行调.............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从某些角度来看,确实会让人产生“人类帝国行政效率比美国差”的印象,但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就需要深入理解人类帝国的运作逻辑和它的特殊性,这和现代国家的行政效率有本质的区别。首先,我们要明白,人类帝国并非一个“现代国家”的范畴。它是一个横跨百万个星系、存在了超过一万年的庞大政治实体,.............
  • 回答
    美国社会现状与崩溃论美国社会,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多棱镜,折射出无数复杂而矛盾的影像。要说它是否正在“崩溃”,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涉及的维度太广,答案也因观察者的立场、关注点的不同而大相径庭。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关键的层面来剖析当前美国社会的肌理,感受它的脉动,以及那些可能让人产生“崩溃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探讨的价值。如果苏联在其最强盛的时期,也就是大概是勃列日涅夫时代中后期,选择向美国开战,那对整个世界,特别是苏联自身,都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甚至可能改变我们现在所知的历史进程。不过,苏联是否还会解体,以及现在的世界格局如何,这涉及到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一步步来分析。首先.............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一旦美国正式承认台湾为一个独立国家,中国大陆的回应将牵动全球地缘政治的神经。我们来细致地梳理一下中国可能的应对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首先,中国的第一反应将是强烈的政治和外交抗议。这毋庸置疑。中国政府一定会立即召见美国驻华大使,表达最严厉的谴责和抗议。官方.............
  • 回答
    美国足球,或者说他们所称的“Soccer”,正经历着一个非常有趣的阶段。它不再是那个被橄榄球、棒球和篮球的光芒完全掩盖的项目,而是逐渐散发出自己的独特魅力,并且在参与人数上,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抢眼。美国足球的现状:复杂而充满活力要理解美国足球的现状,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看: 职业联.............
  • 回答
    申美国金工/金数 Master,现在开始准备,时间确实有点紧,但也不是不可能。关键是要精准发力,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刀刃上。我给你拆解一下,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清楚。第一步:目标明确——你到底想申哪个方向?“金工”和“金数”虽然名字接近,但侧重点还是有区别的。 金融工程 (Financial Engin.............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问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美国科技确实领先世界,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但在面对加州如此频繁和剧烈 Yet 似乎又显得束手无策的山火,确实让人费解。这背后不是科技“不行”,而是它所面对的挑战极其复杂,涉及到自然、人文、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并且根植于历史和地理的现实.............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国际关系中“站队”的复杂性和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简单地说,中国当初倒向苏联,以及现在乌克兰倒向美国,之所以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原因在于当时的地缘政治格局、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以及两国各自的国家发展阶段和目标都大相径庭。这就像是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场景下会有不同的解读和.............
  • 回答
    在美国,维持中产生活方式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不过,只要懂得策略并付出努力,依然可以过上稳定而体面的生活。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应对挑战:一、 理财规划:让你的钱为你工作 精打细算,量入为出: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仔细审视你的家庭支出,区分“需要”和“想要”.............
  • 回答
    美国的黑人运动,正如其漫长的历史一样,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一种持续演变和多层面发展的状态。要理解它目前的走向,需要审视其核心议题、策略变化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核心议题的延续与深化:尽管民权时代的许多法律上的不平等已经得到改善,但系统性种族主义依然是美国黑人运动最核心、最持久的斗争焦点。这不仅.............
  • 回答
    达摩院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创新引擎,自2017年成立以来,一直在快速发展,并在多个前沿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以下是对达摩院发展情况的详细介绍,以及它是否可能受到美国关注的分析:一、 达摩院的发展概况达摩院(DAMO Academy)的全称是“阿里巴巴达摩院”,其名字来源于“坚毅、勇猛、勤奋、精进”.............
  • 回答
    美国在阿富汗的撤军,无疑在当地留下了巨大的政治真空和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要预测阿富汗的未来,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因为那里发生的一切,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历史、地缘政治、社会结构和国际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塔利班的重新掌权是当前最显著的现实。他们能否建立一个稳定且被国际社会广泛承认.............
  • 回答
    关于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庞大的话题,涉及到技术、战略、外交等多个层面。要讲清楚,咱们得一步一步来。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现状与作用美国目前的导弹防御系统,可以说是全球最先进、规模最大的体系之一。它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层层设防的子系统构成,旨在拦截来自不同射.............
  • 回答
    要探讨当今中国与海湾战争时期美国之间的假想冲突,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这并非简单地将两个时间点的军事力量进行堆叠,而是要深入剖析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战略思维、技术水平以及国际关系格局。这将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较量,其结果将远比表面上的技术参数来得复杂和深刻。时代背景的巨变:首先,我们要明确,海湾战争发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