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多人服用兽药治疗新冠后中毒」?美国现在的疫情情况怎么样了?

回答
关于“美国多人服用兽药治疗新冠后中毒”的事件,以及美国目前的疫情情况,我们来详细聊聊。

关于服用兽药治疗新冠的中毒事件:

这件事情确实令人忧虑,而且并非孤例。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一些人出于各种原因,选择相信未经证实或不适合人类使用的治疗方法,其中就包括服用兽药,特别是伊维菌素(Ivermectin)。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1. 信息茧房与错误信息传播: 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未经核实的信息。一些人可能在特定的社群或平台中接触到关于伊维菌素能够治疗新冠的说法,而且这些说法往往被包装得非常“有说服力”,声称是“秘密武器”或“被压制的研究”。当人们处于焦虑和恐慌之中时,更容易被这些信息所吸引。
2. 对现有治疗方法的怀疑: 尽管有科学证据和医疗机构的指导,但仍有一部分人对现有的疫苗和药物持怀疑态度。这种怀疑可能源于对医药公司的信任危机、对政府指导的不满,或者认为主流科学被“操控”。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寻求“替代方案”。
3. “天然”或“未被污染”的偏好: 有些人认为兽药“更天然”或“没有被制药公司过度加工”,因此更愿意尝试。然而,他们忽略了人类用药和兽用药在剂量、纯度、生产标准以及人体消化吸收方面的巨大差异。
4. 部分非正规医疗从业者的误导: 不幸的是,也存在一些医疗从业者或所谓的“健康博主”,他们可能出于个人利益或其他原因,向患者推荐这些未经证实或不适合人类使用的药物。

伊维菌素(Ivermectin)是什么?

伊维菌素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的药物,在人类和兽医领域都有应用。它在治疗某些由蠕虫引起的疾病(如河盲症)方面确实非常有效,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为什么不适合人类服用兽用伊维菌素治疗新冠?

剂量差异巨大: 兽用伊维菌素的浓度通常远高于用于人类的剂量。人类正常使用的伊维菌素是严格按照体重和病情来计算剂量的,而兽用产品的浓度是按照动物的体重和治疗目标设定的,这对于人类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纯度问题: 兽用产品的生产标准和纯度可能与人类用药不同,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杂质。
缺乏科学证据支持: 尽管有一些早期的体外研究或小型临床试验声称伊维菌素对新冠病毒有效,但后续大规模、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这是评估药物有效性的黄金标准)均未能证实伊维菌素在治疗或预防新冠方面有显著疗效。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等权威机构均不推荐将伊维菌素用于治疗新冠。
潜在的严重副作用: 服用过量或不当的伊维菌素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癫痫发作、昏迷,甚至死亡。特别是兽用产品,其风险更高。

“中毒”事件的体现:

这些“中毒”事件通常是由于人们自行购买兽用伊维菌素,并按照不正确的剂量服用。症状可能包括剧烈呕吐、腹泻、肌肉疼痛、头晕、心率异常等。一些急诊室和毒物控制中心都报告过类似的病例。

美国现在的疫情情况:

要理解美国当前的疫情情况,需要从几个维度来看:

1. 病毒变异与传播: 新冠病毒一直在变异,例如之前的Delta变种、Omicron变种及其后续亚型(如BA.5, XBB, JN.1等)。这些变种在传播速度、免疫逃逸能力和致病性上可能有所不同。虽然目前的许多新变种似乎没有引起像早期那样严重的疾病症状,但其传播性可能更强。
2. 疫苗接种与群体免疫: 美国的大部分人口已经接种了疫苗,并且许多人也曾感染过新冠病毒,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群体免疫力。这意味着即使感染,重症和死亡的比例相比早期有所下降。然而,疫苗的保护效力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并且病毒变异也可能导致疫苗对新变种的保护作用降低,因此加强免疫接种仍然很重要。
3. 治疗手段的进步: 除了疫苗,抗病毒药物(如Paxlovid)和单克隆抗体等治疗手段的出现,能够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尤其是在易感人群中。这使得即使感染,后果也比早期更可控。
4. 监测和报告的变化: 随着疫情的常态化,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对新冠病毒的监测和报告方式发生了变化。例如,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居家检测的普及使得官方报告的感染人数可能低于实际情况。公共卫生机构更多地关注住院率、重症率和死亡率等关键指标,而不是每日的确诊病例数。
5. 公众的态度与行为: 许多公众对疫情的警惕性有所下降,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的执行度降低。这使得病毒更容易传播。
6. 当前的具体情况(请注意,疫情数据是动态变化的,以下是基于当前普遍认知和数据趋势的描述,具体数字需要查阅实时公共卫生报告):
感染率: 尽管官方报告的确诊病例数可能不高,但由于检测和报告的变化,实际感染人数可能仍然可观,尤其是在特定时期或特定地区出现新的流行高峰时。
住院率和死亡率: 与疫情初期相比,由于疫苗接种和治疗手段的进步,新冠病毒导致的住院率和死亡率总体上有所下降。但是,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以及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来说,新冠病毒仍然构成严重的健康威胁,可能导致重症甚至死亡。
季节性特征: 新冠病毒也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可能在秋冬季节更容易传播和导致病例增加。
对医疗系统的影响: 尽管总体情况好转,但在特定时间或地区,疫情的集中爆发仍然可能给医疗系统带来压力,尤其是在呼吸道疾病高发期。
长期后遗症(Long COVID): 即使感染后症状轻微,一些人仍可能出现长期的后遗症,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这是当前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总结来看,服用兽药治疗新冠并因此中毒的事件,反映了错误信息传播、对科学认知不足以及焦虑情绪下的非理性行为,这不仅伤害了个人健康,也提醒我们科学、理性地面对疫情的重要性。

美国当前的疫情,总体上已经从一种“大流行”状态转向一种“地方性流行”或“与病毒共存”的阶段。虽然不再是早期那种令人窒息的恐慌,但病毒仍在变异和传播,对特定人群仍然构成威胁。公共卫生部门的重点也从遏制病毒传播转向管理风险、保护脆弱人群和应对长期后遗症。持续关注科学的公共卫生建议,进行疫苗接种,并在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仍然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有很多妖怪,也有很多人怪,但他们都伪装成一副很像人的样子,甚至有确证的出生证明,有很多人终生向往的蓝皮护照,也就有了投票权。

人怪,吃兽药,会奇怪吗?

user avatar

也别嘲讽了,将心比心普通人也挺悲惨的,试想国家官方和CDC一会说戴口罩没用,一会又说要戴口罩,一会说隔离不自由,一会又要隔离,一会说自己公共医疗全球第一,一会又缺物资缺医护缺床位,一会说是普通感冒不用担心,可是明明光公布出来的数据就有3000万感染,60万死亡啊。

如果都是隔壁家的二大爷家的三儿子的同事的亲戚染病冲击还行,可现实是隔壁家的二大爷家就好几个染病还有人去世的,设身处地是你会怎么办,政府又给不出靠谱的建议,甚至给了建议你也判断不了是真是假,你又能怎么办?

但是新冠疫情确实真的,你真的会染病,会病痛,甚至可能会死,你又不是专业人士、没有有钱人们的医疗资源,你甚至搞不定一张医院的床位,你想只是赶紧治好病不那么难受、不死掉而已。

这时候有人说XXX能治病,隔壁家的二大爷家的三儿子的同事的亲戚就是靠这个治好了,只是觉得死马当活马医吧,不然呢?还能怎么办?等死吗?

user avatar

各位你们知道这出闹剧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在哪儿?

——请品鉴:


8月21日,FDA官方发推,用一种轻佻蔑视的语气和措辞劝阻大伙不要嗑兽药。

然后回复区一片跟风冷嘲热讽,好不热闹。

仿佛FDA和白左忘了一个基本事实——

正常人要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谁尼玛愿意嗑畜生用的药?

FDA作为卫生系统主管部门(之一),眼看着人民陷入不得不跟畜生抢药的悲惨境地,不仅不痛心疾首,找个地洞钻进去,还好意思跳出来开嘲讽、带节奏???


而且吧,严格来说,伊维菌素并不是无效,而是正处于FDA/NIH亲自主导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过程中,疗效未知。

疗效未知。

疗效未知。

(重说三)

所以既然现在疫情汹涌,群众又有急切的保命需求,然后这玩意儿又几乎没有副作用,

那么FDA作为主管部门,显然应该比照当初瑞德西韦和羟氯喹的先例,给有待临床试验验证疗效的伊维菌素发紧急使用授权,

而不是隔岸观火,坐看群众们铤而走险,然后发推放嘲讽。

还是说当初瑞德西韦有药厂站台,羟氯喹有总统站台,所以FDA网开了一面,

而现在伊维菌素没人站台,所以FDA一下子又要秉公处理了?


都不用提控制传播一劳永逸这一茬了,反正他们也不可能做到。


————2021年8月23日第一次更新————

评论区有朋友表示看不出来FDA怎么放的嘲讽。

那么老夫只能临时客串一把英语外教了……

FDA的推文,恶毒之处主要不在于horse,也不在于cow,而在于:

Y'all


——请品鉴:

这词就是典型的红脖腔。

在这份通告里面用y'all,就相当于在涉及吃胡建人的官方通告里夹杂粤语、在涉及井盖的官方通告里夹杂河南话、在涉及你瞅啥的官方通告里夹杂东北话。

根本就是奔着激化矛盾去的。

FDA其心可诛。

user avatar

感染人数创春季以来新高

一,感染数据说明疫情严重

美国疫情的规律:疫情爆发期间检测阳性率会快速上升到5%以上,疫情缓和期间检测阳性率一般在3%左右。[1]

从检测阳性率来看(红线),美国经历了两次疫情高峰,一次是2020年4-5月,一次是2020年11月到2021年3月。

通常情况下,由于夏季不利于飞沫存在,7-9月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低发季节。

但美国目前流行的不是原有的毒株,来自印度的耐热、具有免疫突破能力的突变株B.1.617.2(德尔塔)和它的徒子徒孙AY3、AY4、AY12占据了优势地位。[2]

随后,检测阳性率追平了去年十二月的水平,达到11%。

较高的检测率同时说明了检测不足,实际感染数据远超过12万人/天。


二、疫苗接种情况

8月22日,60.8%的人口接种第一针,47.3%的人口完成两针接种。

各个年龄段接种比例比较接近,但儿童是薄弱环节。


三、住院人数

8月19日实际住院人数约9.5万人,创3月以来新高。

8月19日消息,德尔塔毒株的传播导致美国感染新冠的儿童激增,一周内就新增超过12万儿童病例,由于缺乏重症监护病床,许多儿童排不到呼吸机。

卫生官员警告说,当下美国儿童因感染新冠病毒而住院的人数急剧增长,比五个星期前的水平高出4.6倍,儿科住院率已经和大流行高峰时期持平。[3]


四、死亡人数也创新高

日死亡人数从7月的225人快速增长到8月20日左右的1347人。

五,前景分析

按目前的趋势,美国医疗资源将逐渐饱和,死亡人数还会持续攀升。

由于新冠治疗并不免费,所以有人无法承担治疗费用,所以采取非常规手段。

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参考

  1. ^ https://coronavirus.1point3acres.com/en/test
  2. ^ https://outbreak.info/location-reports?loc=USA&selected=AY.1&selected=AY.2&selected=AY.3&selected=AY.3.1&selected=B.1.1.7&selected=B.1.1.7%20%2B%20S%3AE484K&selected=B.1.351&selected=B.1.351.2&selected=B.1.617.2
  3. ^ https://mil.news.sina.com.cn/dgby/2021-08-19/doc-ikqciyzm2390758.shtml
user avatar

FDA, CDC,NIH等一干部门对伊维菌素的打压已经不是一次两次,还得加上默克公司,WHO,CVS等大型连锁药店,权威期刊,各大主流媒体,这个队伍很长,如今出现了海外助攻队。

统计学者J Chamie跟踪着美国民众对伊维菌素的兴趣,google搜索记录显示,哪怕权威机构使尽手段打压,美国人对这个药物的兴趣依然猛涨,这得多亏FLCCC以及第一线医生们的公开站台。

上一次搜索高峰是2020年底,当时发生所谓第二波疫情,也是那个时候,Kory医生进入美国国会作证伊维菌素的有效性。

我希望朋友们能记住所有这些单位的言论。

只可惜,它们黑伊维菌素,就是黑不到点子上,这里引用我之前的文章,好给反对者递刀子。

另有十来篇文章与视频,是我近几个月陆续攒下来的。



























关于伊维菌素治疗新冠感染的内容,我已经写了不少,但很少涉及伊维菌素的毒副作用内容。所谓是药三分毒,好坏衡量需谨慎,更别说药物本身存在假冒伪劣问题。针对回复中太多朋友提及购买兽药事宜,我觉得有必要再次澄清如下:

众所周知,自从1980年代以来,伊维菌素在非洲大规模使用超过30多年,几十亿份的药物应用于亿万患者,迄今为止,未观察到严重副作用,伊维菌素导致的死亡案例,还少于普通的退烧药。

然而,作为阴谋论者,应该对公开的官方数据有一定的批判精神,特别是,我们注意到默克公司在伊维菌素专利过期后,响应WHO号召,持续免费向非洲供应大量的伊维菌素。与“疫苗慈善”一样,世人习惯于把这样的举动,看成是WHO与医药公司的良心操作,然而阴谋论者显然对此抱持一定的怀疑态度,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WHO,FDA,CDC与包括默克在内的大型药企,在阴暗议程中扮演极大的不光彩角色,特别是在非洲,它们把贫苦国度里的人们当作实验动物,犯下许多罄竹难书的罪行,偏偏都还加上冠冕堂皇的名义。

伊维菌素能有效抵抗多种寄生虫感染,同时没有观察到严重副作用。那么,默克与WHO在非洲使用伊维菌素做的“慈善”,又是怎么回事?它显然和阴谋论逻辑相冲突,或许这算得上反例或特例?

关于此事,倒是存在一个合理解释。

如果,伊维菌素虽然没有造成显著毒副作用,但存在隐性影响,比如干扰到生殖系统,似乎就可以形成完美逻辑,毕竟,降低人口是阴谋集团的显要目标之一。我们知道,外来因素对长期生殖系统影响最难监控。比如疫苗与转基因食品,如果它们真的如一些反对人士所担心的那样,可以引起长期生殖问题,是无法追责的,其因果关系证据链很难建立。药物也是如此,通常需要几年十几年长期跟踪,才能得到确切结果,而且前提是,有钱有人。即研究者具备这样的耐心,还要有大量资金支持。无论钱与人,都是容易被控制的环节。

伊维菌素是否存在影响生殖系统问题?

关于这个疑问,之前在评论中,有一位朋友提及,只可惜我们的意见有些相左,我把相关问题写成一个文章,称它为“有害之阴谋扩大论”。那位朋友的意见,即认为伊维菌素是疫苗与疫情议程的一部分,那些提倡使用伊维菌素治疗新冠的人群,包括Kory医生,甚至本人,都是这个议程之参与者,以引导公众最后大量使用伊维菌素。

个人认为,这样的阴谋扩大论大可不必。无论药物还是疫苗,我们考量时,总需要兼顾效益与风险。事有轻重缓急,我们如今深陷一场全球危机,如果伊维菌素对新冠感染有效,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救人性命于水火,确实可以作为解药,以代替问题重重的新冠疫苗。哪怕我们不考虑阴谋论,即新冠疫苗可能被人为掺杂毒素,仅仅从科学角度判断,我认为新冠疫苗的风险也会高于效益,所以持反对态度。因此,即便伊维菌素存在不完美之处,但它有几十年使用历史,相对于某个集团大力推广的新冠疫苗,也可两害相权取其轻。

我之前看到消息,伊维菌素的发明者,同时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Satoshi Omura 教授,在听闻伊维菌素对新冠感染有效后,曾主动联系默克公司,希望它牵头开展伊维菌素治疗新冠的研究,被莫名其妙地拒绝。另外,读者应该可以注意到,存在极其强大的力量,包括官方机构,名牌大学,药企,主流媒体,网络巨头,不约而同地对伊维菌素的抗病毒活性进行压制与掩盖,显然这是一个协调性行动,而伊维菌素的提倡者,往往都是无权无势的一线医生们,他们不仅没有捞到什么好处,而且因为自己的主张付出一定的代价。

这本身即表明,至少在此时此刻,阴谋集团不愿意看到伊维菌素被用于新冠治疗,以干扰新冠疫苗的推广。所以,疫苗议程乃是重中之重,轻率地把伊维菌素与疫苗议程合并,形成阴谋扩大论,容易混淆视听,有害而无益,恰恰在帮助阴谋集团实现疫苗议程,这也是我写作那篇文章的具体考虑。

回过头来,既然涉及用药安全,而且如今,伊维菌素在国内也渐渐有人提及和关注,或许这是一个重要时机,让我们更深入地看进伊维菌素的资料,以全面了解它的利与弊。

所以,我花了一些时间,专门检索伊维菌素的生殖毒性研究论文,希望能给读者补充相关知识。我先列出一些文献,等有时间再慢慢加上简单的解读。

同时需要再次声明,我之所以花费大量时间写伊维菌素文章,是希望激起国内朋友们认真看进这些资料,以促成研究契机,而不是鼓励读者盲目用药,尤其是在国内,很难买到人用伊维菌素,兽用药存在杂质,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1.

首先,我们看下百度百科的描述。

“毒理研究遗传毒性:仅进行了体外的致突变试验,结果均未发现本品有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在大鼠重复给药剂量达人临床最大推荐剂量的3倍时(以体表面积计),未见对动物生育力有影响。小鼠、大鼠和兔重复给药剂量分别达人临床最大推荐剂量的0.2、8.1和4.5倍时(以体表面积计),显示本品有致畸作用。两种动物均出现腭裂,兔子还出现杵状前爪。这些作用是在接近于母体毒性剂量时发生。因此,本品显然不是选择性的胎儿毒性,然而尚无充分和严格的孕妇研究资料以确认在妊娠中使用本品的安全性,所以妊娠期间不应使用。”

3倍大剂量使用伊维菌素,未观察到大鼠生殖能力受到影响,但有一定的致畸作用。其中提到小鼠使用0.2倍的推荐剂量,即可观察到致畸,令人有些怀疑,因为它与其他数据不匹配。可惜百度百科不够专业,没有给出参考文献,无法具体查对它的数据来源。

2.


2015年的这项研究显示,伊维菌素对雄性大鼠的生殖能力有影响。在0.56 mg/kg的注射给药剂量下,精子计数减少,活动能力减弱,还波及睾丸与附睾等生殖器官的病理学改变。肝功能检查显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各项指标有所升高。

请注意,美国医生们推荐的伊维菌素用药剂量为0.2 mg/kg,连续口服5天,这和0.56 mg/kg的注射给药有很大区别。

3.



2017年的这项研究旨在评估治疗剂量(注射 0.56 mg/kg)的伊维菌素单独或与α硫辛酸(ALA)(每天 50 mg/kg)联合使用的生殖副作用,评估睾丸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GFBP-3) 和热休克蛋白 A1 (HSPA1) 基因的表达,以及雄性大鼠生殖能力参数。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伊维菌素治疗组睾丸中 IGFBP-3 和 HSPA1 的表达水平显着增加。 此外,注射伊维菌素显示血清睾酮水平、精子数量、活力百分比、活精子百分比和生殖器官重量指数都显著降低,精子异常明显增加。 此外,伊维菌素在睾丸中诱导氧化应激和病理改变。

同时,伊维菌素与 α硫辛酸联合使用,可以防止睾丸损伤并改善以上所有参数。 作者得出结论,伊维菌素对男性生育能力有不良影响,并且会改变睾丸中 IGFBP-3 和 HSPA1 基因的表达,而α-硫辛酸的配合使用,可以减轻伊维菌素的不良影响。

4.



2018年的德国文章,目的是研究伊维菌素对成年雄性 大鼠精子质量和数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接受伊维菌素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精子活跃水平下降。 此外,在应用伊维菌素的同时,如果添加维生素 A 或维生素 C ,或者维生素 A ,C 组合使用,精子活动水平增加。 与仅用伊维菌素治疗的实验组相比,同时接受维生素 A 和 C 的实验组,其精子活跃度的增加显著。 结论认为,单一使用伊维菌素,会对雄性大鼠的生育能力产生不良影响,而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摄入有助于缓解副作用。

5.



这篇文章较早,发表于2008年。

使用渗透性糖蛋白 (Pgp) 抑制剂可以改变 Pgp 底物的药理特性或产生诱导毒性作用。 verapamil是Pgp 抑制剂,而伊维菌素属于Pgp底物。

本研究通过测定精子附着能力、附睾精子分析、男性生殖器官的重量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染色体减数分裂的细胞遗传学等方式,研究了单独使用伊维菌素,或与verapamil合用,会对雄性生育力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结果显示,每周服用一次伊维菌素,持续 8 周会引起轻微的生育障碍。 同时,verapamil预处理,可以进一步改变精子参数和生殖器官的组织结构,加强扰乱雄性的生育能力。 细胞遗传学研究揭示了伊维菌素对染色体减数分裂的部分作用。 伊维菌素和verapamil联合使用,对生殖细胞的作用更强,减数分裂结构染色体畸变频率增加,X-Y染色体解离增加,还会影响成熟精子遗传质量。 结论认为,伊维菌素对男性生育能力有轻微影响,但与verapamil联合使用,将对减数分裂和生育能力产生更大影响。

6.





这篇文章发表于2015年,与其他几篇文章不同,本文主要探讨伊维菌素对雌性动物的生殖能力影响。

本研究旨在调查单独使用伊维菌素,或与维生素 C联合用药,对动物性激素的影响。此外,它还尝试证明伊维菌素对母兔生育力和妊娠的不良作用。 90只成年雌性兔被用于这项研究。

第一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第二,三,四组单独使用伊维菌素,用量分别为0.5mg/Kg、1mg/Kg、2mg/Kg。第 5五组仅给予 50mg/Kg 的维生素 C,第六,七,八组除了使用伊维菌素(0.5mg/Kg、1mg/Kg、2mg/Kg)外,还给予 50 mg/kg 的维生素 C。

伊维菌素每周给药一次,而维生素 C 每天给药,连续8周。

结果显示,第 3、4、6、7、8 组雌二醇水平显著降低,而 睾酮水平在第 5 组和第 7 组里显著增加,FSH 水平在第 4 、第 5 和第 6 组显著增加,同时 LH 水平在所有治疗组中均无显着差异。

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伊维菌素治疗对生育的不利影响。除仅服用维生素 C 的第五组外,所有治疗组均发生妊娠阻断。在第二次交配研究中,中剂量组(1mg/Kg伊维菌素)和高剂量组(2mg/Kg 伊维菌素) ,无论单独使用,还是与与维生素 C 配合使用,其妊娠阻断效应依然继续。

结论认为,伊维菌素对母兔的生殖能力存在不利影响,维生素 C 的服用无法消除伊维菌素的生殖副作用。

7.

这篇文章发表于2017年。该项研究是为了调查伊维菌素治疗剂量和双倍剂量对成年雄兔的组织病理学影响,以及治疗剂量对妊娠雌兔的影响。 四十只成熟的兔子被用于研究(30 只雄兔和 10 只怀孕雌兔)。 雄兔接受治疗剂量和双倍剂量伊维菌素,雌兔接受治疗剂量。

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每周接受伊维菌素给药,连续四周,雄兔遭受轻度至中度的生殖器官退行性变化,但它是可逆的。如果治疗时间延长,或者给予更高剂量,这种器官伤害变得更加严重,并扩展到某些器官的完全坏死。

此外,怀孕的雌兔遭遇流产,并在一些情况下导致胎儿死亡。

研究者得出结论,伊维菌素对雄性兔有不利影响,接受治疗剂量或双倍剂量,发生从轻度退行性变化到完全生精细胞的坏死,导致完全没有精子。 同时,女性生殖系统会受到严重影响,显示子宫严重变性和出血,以及无心卵泡和卵巢中的退化卵子。 因此,必须谨慎使用伊维菌素,尤其需要避免在繁殖季节用药,也需要避开怀孕的雌性动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